巴以冲突,巴勒斯坦政府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

2023-10-15 22:22:3114:55 5588
声音简介

随着巴以冲突的升级,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急匆匆的飞到了中东,先是跑去特拉维夫见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紧接着又去了约旦河西岸跟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碰了头。

几天后,拜登也分别给内塔尼亚胡和阿巴斯打了电话....

据说,布林肯的犹太血统比内塔尼亚胡的还要纯

布林肯和阿巴斯

那么,有人就感到疑惑了,以色列、哈马斯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政府之间是个啥关系?

巴勒斯坦政府为啥管不了哈马斯?不是“巴以冲突吗”,为何巴勒斯坦政府并未跟以色列撕破脸?

老实说,实际上,本次“巴以冲突升级”,叫做“哈以冲突”似乎更贴切。

哈马斯,属于巴勒斯坦地区的一个实力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崇尚原教旨主义和搞“圣战”。目前哈马斯和以色列的冲突并不属于巴勒斯坦的政府行为,也不代表巴勒斯坦政府的官方立场。

而真正的受到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承认的,则是位于约旦河西岸,法塔赫主导的巴勒斯坦政府。其首任领导人为大名鼎鼎的阿拉法特,现任总统就是布林肯会见的阿巴斯。

巴勒斯坦驻中国大使馆就在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东三街2号,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3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存在,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

所以,那些直接将阿巴斯政府比作“汪伪政权”,不断开喷的网民们,方向似乎找错了....

很多网民大赞哈马斯,可能是出于咱们中华民族更倾向于“同情弱者”的看问题角度,在试图用我们的传统思维模式去理解巴以问题。

由此,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曾经的巴勒斯坦人民应该也在自己“自古以来”的国家里幸福地生活着。是法特赫领导的巴勒斯坦政府为了拿以色列的补贴,选择了退让;而“不屈”的哈马斯则坚持反抗,一寸山河一寸血....

但客观现实,却远比大家的那种想当然的印象,要复杂得多。

首先,历史并没有过巴勒斯坦国,只有巴勒斯坦地区的这个概念。并且,曾经的“巴勒斯坦地区”还包括现在的约旦,当年叫做“东巴勒斯坦”。

从15世纪到20世纪初,这一带都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属地。

19世纪末的时候,这里又沦为了英国人的半殖民地,但土耳其苏丹在名义上依旧是巴勒斯坦地区唯一的君主。

19世纪末20世纪初,犹太复国运动运动跟英国展开合作,英国政府同意协助欧洲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地区定居。

为啥用“返回”呢?原来,两三千年前,犹太人确实在这儿住过,还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以色列国。当时的巴勒斯坦,叫做“迦南”,即《圣经-旧约》中描述的那个“流淌着牛奶和蜜”的国度。

但自从公元1世纪犹太民族被驱逐出耶路撒冷后,这里的主体居民,一直都是阿拉伯人。

一战后,巴勒斯坦地区成了英国的“委任统治地”。

英政府为了表彰立下了大功的约旦哈希姆家族,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地区一分为二,东巴勒斯坦给了“圣裔”哈希姆家族,帮其弄了个约旦酋长国,即,现在的约旦哈希姆王国;

约旦河把巴勒斯坦分了东西两个部分

西巴勒斯坦留着自己直管,接着做英国殖民地,继续向犹太人开放。

于是,借着这个机会,犹太人掀起了“回归”巴勒斯坦地区的高潮。

像当今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爷爷,就是这一时期举家迁到的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并将原来的姓氏米雷伊科斯基,改为了希伯来化的“内塔尼亚胡”。

也就是说,这块土地之前是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其后又沦为了英国殖民地,从未建立过一个巴勒斯坦人的民族国家。

犹太人最初定居的土地基本都是从奥斯曼帝国和英国手中购买的。所以,在当年联合国的分治决议中,以色列的领土显得比较零碎——这是参考了当年犹太人的实际聚居情况而进行划分的。

还有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1948年5月14号建国,15号阿拉伯联军就打上了门。

而阿拉伯军团的真正目的,正是要把犹太人赶走,然后将自己的势力根植于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并非主要是为了帮助巴勒斯坦建国。

直到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前,周边的阿拉伯国家还掌握着多块巴勒斯坦的土地。

比如,加沙地带的实际控制者是埃及;而约旦河西岸的真正管理者则为约旦哈希姆王国。

也正是第三次中东战争,让巴勒斯坦人清醒的认识到,要想争取真正的独立自主,还得靠自己。这就有了巴解组织的成立和法塔赫的崛起。

法塔赫是巴解组织旗下最大的武装派别,全称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

法塔赫的徽标寓意很明显,坚持的是武装斗争

在那段岁月中,法塔赫表现的非常激进,号称“永不向以色列人和解”,对以色列不断发起暴力袭击和大大小小的战斗,堪称各种无差别袭击和劫机的“鼻祖”。

而他们的老大——阿拉法特,也曾被以色列和西方多国视为“恐怖分子”。

青年阿拉法特

然而,长期的“以暴制暴”,并没能对紧张局面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改善,还搞得双方焦头烂额,两败俱伤。

法塔赫也逐渐从以前的坚持暴力、“永不向以色列人和解”,开始变得更加务实,主张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并同意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用非暴力手段解决巴以冲突。

这就有了1993年,在白宫草坪上的那个著名握手——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巴勒斯坦革命武装部队总司令阿拉法特签订了《奥斯陆协议》。

这里要多解释一句的是,一说到阿拉法特,大家可能想到的,都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这个头衔。但其实,很长的一段时间,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官方行政机构。

虽然1988年巴勒斯坦就在阿尔及利亚宣布建国,但却并不掌握实际性的领土,就是个空壳。

《奥斯陆协议》签订后,按照土地换和平的方案,1994年,以色列归还加沙,主导巴以和谈的法塔赫领导人阿拉法特回到加沙,组建了巴勒斯坦临时政府。

直到1996年,巴勒斯坦人才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大选,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任满后又取得了连任。

截止到阿拉法特去世,巴勒斯坦已从以色列手中收回2500平方公里土地控制权,主要分布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算是有了一定的“国家基础”。

巴勒斯坦地区的人口分布

没成想,在2006巴勒斯坦大选中,哈马斯获得多数席位,控制了议会。

哈马斯,全称叫做“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对比“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更强调宗教性和暴力性。

哈马斯徽标,宗教色彩明显

它号称要不惜一切代价的搞“圣战”,坚决不承认以色列,更不同意和以色列“共存共处”,一心想要把它给撵到大海里去。主张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从地中海到约旦河的,政教合一的巴勒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咱们后来在新闻里看到的,那些针对以色列平民的人肉炸弹,基本上都是哈马斯搞的。

结果,哈马斯一上台,国际社会就立马减少了各项援助,以色列也拒绝按时交付返款。

这样一来,援助的减少引发了巴勒斯坦的政府财政危机,再加上执政理念的不同,以及长期积累的派系斗争矛盾,当年底,哈马斯与法塔赫就陷入武装冲突。

哈马斯指责法塔赫是“投降派”,背叛了巴勒斯坦人,把灵魂卖给了以色列。

而法塔赫则直接宣布解散新政府,拒绝承认哈马斯议员的席位。

随着冲突的不断升级,巴勒斯坦人在自己支离破碎的控制区打起了“内战”。

内战一直持续到了2017年。在埃及的斡旋下,哈马斯和法塔赫最终签署了停战和解协议。

双方签署停火协议现场。留胡子的是哈马斯代表,光下巴的是法塔赫代表

如今天天上新闻的这个“加沙地带”,变成这样的一个暴力和仇恨交织的“大型露天监狱”,则是在2007年,激进的哈马斯组织打败法塔赫,控制加沙,并将其用作自己“大本营”后,逐步形成的格局。

正如前面说得那样,跟以色列不共戴天的哈马斯控制着加沙,他们除了搞武装冲突,还是各种人肉炸弹的主要操纵者。而内战后选择留在加沙的居民,更不乏哈马斯成员及其家属,或者是他们的支持者。

但谁是哈马斯,谁又是平民,在加沙密集的人口中,是根本无法明确辨认的。

那么,为了防止他们进来搞破坏,干脆就修墙把这群人关起来,给他们一个露天监狱的待遇。

就这样,以色列对加沙进行严密封锁,无论是人员,还是货物,哪怕是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进出加沙都要经过以色列的层层检查,被认为稍有“嫌疑”,迎来的就是一顿“突突”。

那边,退守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政府,也赶紧跟加沙地带的哈马斯进行了整体切割。

也正因如此,作为巴勒斯坦在国际上的合法代表,阿巴斯总统这次在控诉以色列袭击加沙地区的平民的行为的同时,也谴责了“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平民的行为。

其实,不光巴勒斯坦政府,连埃及、约旦、叙利亚,这些周边的阿拉伯国家虽然一直在谴责以色列,但官方语境上,是均不支持哈马斯的,仅承认约旦河西岸法塔赫主导的政权为巴勒斯坦的合法政府。

像前两天网上热炒的那些埃及人自发给哈马斯送补给的图片,也很快被证实了,是个假新闻。

这是个假新闻

说到这儿,大家应该都捋清楚了。这次巴以冲突,是以色列跟加沙哈马斯的交战,而不是对巴勒斯坦政府开战。

这个哈马斯代表的,是伊斯兰民族主义中的激进派,坚持要搞宗教性质的“圣战”。

但不要忘了,作为基督教的发源地,巴勒斯坦人当中,一直存在着不少基督徒。他们被哈马斯视为“异教徒”,反倒在法塔赫中,能得到较为公平的对待。

像阿拉法特的妻子苏哈就是个基督徒,在嫁给阿拉法特前,是法塔赫组织的一名行政秘书。

阿拉法特一家三口

法特赫也素来很重视这些阿拉伯基督徒的“统战工作”,宗教方面倡导温和包容。

比如这张照片就是2017年12月24日晚,约旦河西岸伯利恒,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在圣诞大教堂参加子夜弥撒。

伯利恒是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诞生地,而圣诞大教堂在基督教中的地位,则仅次于耶路撒冷的圣墓大教堂。

从阿拉法特时代起,圣诞前夜去圣诞大教堂参加子夜弥撒,就已经是巴勒斯坦政府约定俗成的规矩了。

在被以色列软禁的三个圣诞节期间,阿拉法特虽然不能按老规矩亲身前往教堂参加弥撒,但也会在自己的办公室点上蜡烛来搞个小型庆祝仪式,向民众们表达最美好的祝愿。

那么,再看哈马斯,他们反对巴勒斯坦现政府,主张通过“圣战”,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巴勒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同时,他们坚持“三拒绝”——拒绝承认以色列、拒绝放弃暴力、拒绝接受巴以已签署的协议。

哈马斯的纲领基本就是要把以色列灭国,无关付出多大代价,哪怕是同归于尽。

在“圣战思想”的“鼓舞”下,仇恨教育的“刺激”下,它不把别人的命当命,也不把自己的命当命。要临死前必须带一个下地狱,杀一个够本儿杀两个赚一个....

可以说,哈马斯在加沙地,就是要和以色列互搞“亡国亡种”式的激烈对抗。

这样的局面下,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政府和阿巴斯总统,则被夹在了中间,“里外不是人”。

作为巴勒斯坦领导人,他对以色列不能显得过于软弱;

同时,作为巴勒斯坦在国际上的合法代表,阿巴斯也必须要谴责哈马斯。

因为,巴勒斯坦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就是各种国际援助和以色列的“返款”。

最后,简单说说,这个以色列给巴勒斯坦政府的“返款”。

在巴勒斯坦人聚集区,长期的战争和内讧,导致他们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即便是巴控地区,各种基础资源,比如水电气和路政交通等等,几乎都是以色列提供+国际组织和周边国际援助。

比如这次对加沙的打击,以色列的一个杀手锏就是给围墙里的加沙断水断电断网。

日常,在约旦河西岸,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巴勒斯坦劳动力都在以色列上班,或者给以色列相关企事业单位打工。

甚至在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区,也有不少巴勒斯坦人拿到了以色列的“劳工证”,每天经过层层盘查,去以色列境内打工,晚上再回来睡觉。他们的小作坊还能接到一些墙外以色列人的订单。

0疫情期间,加沙经济还曾出现了一个小规模繁荣,很多家庭作坊接到了大量订单,给以色列医院生产防护服

平日里,大量的巴勒斯坦人会主动选择去以色列打工,或者来往于定居点和以色列控制区,虽然每天接受着边界上繁杂的安检,但热情一直很高。

之前的几次巴以冲突中,以方曾多次封闭关卡,限制巴勒斯坦人入境打工。结果马上遭到了巴勒斯坦人的强烈抗议,双方还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因为,这在巴勒斯坦人看来,截断他们去往以色列打工的路,几乎就等于掐断了他们的活路。

当然,这些在以色列工作的巴勒斯坦人也要被征税,以色列政府会把他们上交的税钱定期整理好返还给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而且,巴勒斯坦人至今没有自己的货币,多使用色列货币谢克尔;而巴勒斯坦人聚集区域的巴方财政收入,多数也由以色列政府相关部门“代管”,记好账,再按年结算——以色列政府会以返还“关税”或者各类“人道主义援助”的形式,给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政府“打钱”。

这就是前面说的以色列给巴勒斯坦的“返款”。

也正因如此,本轮接连升级的巴以冲动,让巴勒斯坦政府夹在中间,非常尴尬——太强硬也不行,过于软弱更不行。

只能两边一块谴责,然后再不断呼吁,赶紧开辟加沙地带的紧急人道主义走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枉生_e3

你这主播,屁股是歪的

寸心奉国

当前以色列在中东的强大只是暂时的,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就昙花一现,可是他们这种恩将仇报的秉性已经被世界各地人民看得清清楚楚并且刻骨铭心,可以断言,将来世界任何地方再无以色列人生存的土壤

猜你喜欢
巴以冲突

谁才是巴勒斯坦地区的主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最近又出现了新一轮对战。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火箭炮,以色列立即做出反击。为什么巴以之间总是打不完的冤...

by:CV向风而行

巴勒斯坦-巴以隔离墙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全年电话暂无简介游客朋友,欢迎来到巴以隔离墙。说起隔离墙,世界上最著名的隔离墙有三个,一是中国古代为了抵御外族侵略而修建的万里长城...

by:恋景旅行APP

2023年巴以冲突

2023年10月7日,加沙境内的哈马斯武装组织袭击了以色列隔离墙,摧毁数个以色列国防军据点,造成以色列自1948年以来的重大损失。哈马斯到底是向死而生的疯狂之举...

by:双尾彗星

巴以冲突始末

【内容简介】巴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TheIsraeliPalestinianConflict)是中东地区冲突的热点之一,为阿以冲突及中东战争的一部...

by:雷锋做事不留名

巴以冲突分析

从巴以冲突和俄乌战争的立场之争看国际政治中的道义问题。中国古代的天下体系虽然已经瓦解了,但是中国人在处理国际关系的时候对“道义”问题的重视,是几千年文明传承下来...

by:李晓鹏博士

巴以冲突系列

热点词汇背后的故事,巴以地区的爱恨情;回顾战争历史,期望和平未来;蓝色弹珠,我们的家园,希望太空不再看到战争的烟火!

by:小胡萝贝儿

巴以冲突| 回望帝国博弈 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史|从俄乌冲突现状与美国援助回望历史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已3月有余。对于俄乌冲突的发展,我们既猜不中开头的我们,也猜不中结局。人类历史上没有新鲜事儿,我们今天经历的一切,都曾在历史上演出。今日之俄乌...

by:前门楼子九丈九

巴勒斯坦之殇/巴以冲突前世今生|中东局势|百年历史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历史70年,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之前和之后的历史与犹太复国主义的起源与目的

by:咏乔

从巴以冲突看世界

宗教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就像美国不能失去中东石油和军事霸权。霸主的旁落不是变老二就行,是要被分食的。中东这块土地上,最贫瘠却最富裕;最宗教却最分裂。到今天,耶路撒...

by:进阶小驴哥

中东战乱七十年:巴勒斯坦以色列冲突巴|伊以冲突

中东,当今世界的战略要地,也是纷争之地。战争、宗教冲突、恐怖主义、大国干预、族裔对抗……从1948年开始,这里共爆发了5次中东战争第一次,阿盟五国对以宣战,巴勒...

by:木铎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