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八讲 知其所止

2023-10-17 08:35:3917:48 47
声音简介
《大学》第八讲 知其所止
《 诗 shī 》 云 yún:“ 邦 bāng 畿 jī 千 qiān 里 lǐ, 维 wéi 民 mín 所 suǒ 止 zhǐ。” 《 诗 shī 》 云 yún:“ 缗 mín 蛮 mán 黄 huáng 鸟 niǎo, 止 zhǐ 于 yú 丘 qiū 隅 yú。” 子 zǐ 曰 yuē:“ 于 yú 止 zhǐ, 知 zhī 其 qí 所 suǒ 止 zhǐ, 可 kě 以 yǐ 人 rén 而 ér 不 bù 如 rú 鸟 niǎo 乎 hū?” 《 诗 shī 》 云 yún:“ 穆 mù 穆 mù 文 wén 王 wáng, 於 wū 缉 qī 熙 xī 敬 jìng 止 zhǐ!” 为 wéi 人 rén 君 jūn, 止 zhǐ 于 yú 仁 rén; 为 wéi 人 rén 臣 chén 止 zhǐ 于 yú 敬 jìng; 为 wéi 人 rén 子 zǐ, 止 zhǐ 于 yú 孝 xiào; 为 wéi 人 rén 父 fù, 止 zhǐ 于 yú 慈 cí; 与 yǔ 国 guó 人 rén 交 jiāo, 止 zhǐ 于 yú 信 xìn。


《诗》云:"邦畿 ji 千里,惟民所止。"邦:以前指的京都。畿:就是郊区。是从京城到郊区数千里,这么大的地方都是让人民居住的,所以叫惟民所止。
《诗》云:"缙 min 蛮黄鸟,止于丘隅 yu 。"缗蛮黄鸟,就是那种小的黄雀,形容这个鸟的叫声,吱吱喳喳叫的小黄雀,它是止于丘隅的,止就是栖息的意思。这样的一只小黄雀,它是栖息在山坡上其中的一个角落的。小鸟也懂得止,也懂得栖息,也懂得它该安住在哪个地方。接下来孔子开始感叹了!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于止,"知其所止"这件事情,怎么人还不如鸟呢?很多人不停地奔波、不停地做事情,可自己为了什么都不清楚,连自己的止都没有了。比如说我们每天做事情也是一样的,如果做着做着都不知道这件事情是为什么而做?是不是越做越累、越做越痛苦?就沦为工作的奴隶了。
所以我每天都在跟大家讲,让自己放松一点。大家要明白,我们做每件事情,它都是载体,都是为了让我们不停地修正和提升自己的,如果我们把这个东西丢了,就沦为工作的奴隶了。每天的工作只有痛苦,只是熬,快点熬,把这个事情做完,而不懂得我做这件事情,在这里面能看到哪一些不足,如何利用这件事情不断地去修正自己,这才是我们修行的意义。
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知道一个止,找到那个止,做事情才有方向。这好比是小鸟一样,飞着飞着累了,它得知道往哪停,所以它会懂得止于丘隅。《诗经》这一段是当时有的文人墨客写出来讽刺的。"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写的是什么呢?当时周朝有个周幽王,周幽王总施暴政,人民每天辛苦地劳作,特别的痛苦,所以才有人感叹说:"我们活的还不如个鸟。"鸟还能每天自由自在地飞翔。
我们现在是不是经常有人这样说:"宁愿做一只小小鸟。"为什么?鸟儿自由。想让自己做小小鸟的,说明当下不自由,说明当下的生活很痛苦的,每天是被很多东西束缚的。我们现在自己会怎么讲:"都是被那些事情牵绊的,被家人牵绊的,被孩子牵绊的,被公司牵绊的,被生活牵绊的。"因为还不懂得放下,当我们尝试着放下,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牵绊,往往我们都觉得是别人离不开我们,但实则是我们放不下别人而已。
每次来现场听课的人,会有人说:"我来这里好不容易,老师,我出来听两天课,真是太难了。"到这里两天,如果尝试着往家打一个电话,人家可能活得更自在。我们去体会,生活当中到处都是这样的,比如说有的人,从一个公司离职是不是也会这样想,"公司离了我能行吗?"会发现离开我们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
大家总是觉得,好像是别人放不下我们,实则是我们自己放不下别人。所以人都是被自己的念头所困,我们不知道每天要干什么,不懂得停止和放下,所以就被这些事情牵绊得很痛苦,一点都不自在。
人活一辈子,到底为了什么呢?有的人说了我赚钱,赚钱是为了什么?生活得更快乐对吧?生活得更好,结果我们赚了点钱,自己变得更痛苦了,让全家人变得更累,把自己迷失掉了。那我们赚的那点钱又有什么意义?我们到底在干嘛呢?要是不知道止,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整个《大学》经常提到"止",止有三层含义,第一层的止是我们到底要做什么?第二层止是我们现在正在做什么?第三层止就是要懂得停止。停止一些让我们不快乐的事情,停止一些让我们束缚、痛苦、还有烦恼的事情。所以我们天天修行,是不是不停地在修止?不停地去掉一些不好的东西,去掉一些不好的杂念和欲望,这都是止,这叫止恶扬善,止住我们那些不好的行为,不好的心念,才能让我们变得更自在、更快乐。
整个这一段都在告诉我们止的重要性。每个人都要去思考,我们自己的止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要去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我当下还有哪一些东西,是需要停止的,是需要修正的,是需要放下的。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庄严肃穆的周文王,於 wu 是个感叹词。缉熙:光明的意思。敬:周文王所散发出来的光明,是让别人敬重的。止:止于敬重。庄严肃穆的周文王,别人看到他就会觉得很光明,让别人很敬重、很敬畏。
我们再讲这个止,我们用到生活当中,比如说,看看别人对我的印象,止于哪里了?别人现在是怎么评价我的?他对我会用一个什么词,就是止于什么了。我们再反过来想,我想用一个什么词,形容身边的哪一个人,就是他止于哪里了。举个例子,这个人很安静,就是止于安静了;那个人抱怨很多,止于抱怨了;那个人好自私,就是止于自私了。别人会用什么来评价我,就是被止于什么地方。所以这段话是告诉我们,人们对周文王的理解,是止于光明,是止于敬重的。
"为人君,止于仁。"我们生活当中会有不同的止。我们延伸一下,当我们处上位的时候,要止于仁。无论我们是谁,只要是处上位的,哪怕下面只有个员工,我们也是上位。为人君要止于仁,对待下面的人要有仁德,要有仁爱之心。
"为人臣,止于敬。"对我们的上位之人有没有敬重?对我们的君主,对我们的长辈,对我们的领导,有没有敬重之心?敬分成两个:一个是敬人,一个是敬业。也就是敬我们所做的事情。无论当下我们在做生意也好,或在任何一个团队当中工作也好,看看我们有没有敬畏当下所做的那个事情,这叫敬业。所以无论我们做当下的哪一件事情,要懂得敬畏人,要懂得敬畏自己所做的事情,这都是止。
"为人子,止于孝。"我们做人家孩子的,一定要止于孝道,一定要去孝顺父母。
"为人父,止于慈。"如果要是做人家父母的人,我们要慈爱,要对自己的孩子是有慈爱,是有慈悲之心的。
"与国人交,止于信。"这个国人是什么意思?是周围的人,说我们与周围的人相交,要止于信。我们讲话是有信用的,我们这个人做事情是讲信义的。
儒家告诉我们有五伦关系,有君臣,有父子,有兄弟,有夫妇,还有朋友,这里面为人君,为人臣,就是君臣的关系有了。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父子关系也有了。我们再讲这里面没有的,兄弟之间的关系,有一个词叫"兄友弟恭",这个止就是做哥哥的人,要友爱兄弟,这叫友。弟恭是年龄小的人对我们的哥哥,对我们的姐姐,要有恭敬的状态,这是兄的止和弟的止。
夫妇关系,那夫妇之间该止于什么?第一要止于爱,就是关心对方,爱护他,关心他。第二个就是敬重,要彼此敬重,彼此尊敬。第三点是包容,要容,因为在生活当中,在一个家庭当中,会有非常多的小事和琐碎的事情发生,如果不懂得彼此包容,每天就会不停地争吵和烦恼,所以这是夫妻之间的止。再有就是朋友关系,"与国人交,止于信",讲诚信的,都要彼此相信的,这是我们延伸出来的儒家讲的五伦关系。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是我经常讲的一句话,也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听讼,就是审查审理官司的时候,我和别人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什么?是"必也使无讼乎",这是孔子的止。一般的人的止是什么呢?我审理这些案件的时候,给分辨是非对错,断案到底谁对谁错,但是孔子的止不是这样的,是我不让这件事情发生。我们的止不同,是不是行为就不同?所以孔夫子做教化于民的事情,他不停地去培养人们的德行,不停地让人们懂礼,让这个事情不发生,才是孔夫子的止。
很多人都在问:"我如何解决婆媳关系?在公司碰到一个小人怎么办?别人骗我了怎么办?别人不在意我怎么办?"是不是天天都有这样的问题?我们要懂得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修行,让我们增加了一些智慧以后不是为了处理哪件事情,今天教给我们怎么处理这件事情,换一件事情就不会了。
修行是什么呢?是让我们自己有智慧,回去能面对生活当中的所有事情,那个才是我们的止。是不让事情再发生,是不让大家再沉浸在这些是非对错当中,而不是争辩,与老公之间、与老婆之间、婆媳之间到底谁对谁错?而是让我们能超然物外,不要在这些是非对错当中纠缠不休,这时我们的生活才能自在,才能喜乐。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这个无情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无情是情况不属实的人。在我这里你情况不属实不能讲那么多,到我这里都讲不下去的;第二层是这件事情我们虽然可能占理了,但是情分说不过去。
举个例子,在生活当中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人﹣﹣得理不饶人,甚至有的人走在商场,我摔倒了,开始索赔,"你没贴警示牌,所以我摔倒了。"甚至现在有人摔倒了没人敢扶,为什么?扶了我,我就开始找你,就开始告你,赖上了。这些事情占不占理?占理可是不占情分。这里孔夫子教给我们的是:当人们懂得不断地去提升自己内在的道德修养的时候,"无情者不得尽其辞",情况不属实的人,和只有理但没有情分的人,在我这里不好意思讲这些话的。
在生活当中,当我们在一个特别有仁德人的面前,不好意思讲很多,实在讲不出口,所以叫"大畏民志",都让人民产生敬畏的这种志向。想一想,我们不断学习、不断修行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志向会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孔子去做教书育人的事情,他才能成为万圣师表,所以这都是因为止的不同。
"此谓知本。"这个才是知本。《大学》讲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尽道矣。"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段也是告诉我们,要知止,要懂得修身为本,这才叫知本。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第八式

每首诗后面都附有青瓷老师的图解,让学诗一目了然。...

by:北国飘雪6

Jason老师讲故事第八季

《Jason老师讲故事(第八季)》Jason老师将为宝贝们讲述的是享誉欧美的社交技巧情商培育绘本LearningtoGetalong系列,书本文字风格非...

by:爱讲故事的Jason老师

第八日的蝉

如果我努力的活着,上帝应该不会嫌弃我吧?蝉在土中七年,破土而出后却只能活七天但若有一只蝉跟伙伴不一样,独活了下来那么她感到的是孤独和悲哀,还是看到崭新风景的喜悦...

by:穸月

第八小组

美思微信班第八班语音课程

by:美思英语微信班

大学知多少

专辑介绍等我慢慢补来

by:阿莫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