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九讲 修身正心

2023-10-18 09:09:5023:10 51
声音简介
《大学》第九讲 修身正心
所 suǒ 谓 wèi 修 xiū 身 shēn 在 zài 正 zhèng 其 qí 心 xīn 者 zhě, 身 shēn 有 yǒu 所 suǒ 忿 fèn 懥 zhì, 则 zé 不 bù 得 dé 其 qí 正 zhèng; 有 yǒu 所 suǒ 恐 kǒng 惧 jù, 则 zé 不 bù 得 dé 其 qí 正 zhèng; 有 yǒu 所 suǒ 好 hào 乐 yao, 则 zé 不 bù 得 dé 其 qí 正 zhèng; 有 yǒu 所 suǒ 忧 yōu 患 huàn, 则 zé 不 bù 得 dé 其 qí 正 zhèng。 心 xīn 不 bù 在 zài 焉 yān, 视 shì 而 ér 不 bù 见 jiàn, 听 tīng 而 ér 不 bú 闻 wén, 食 shí 而 ér 不 bù 知 zhī 其 qí 味 wèi。 此 cǐ 谓 wèi 修 xiū 身 shēn 在 zài 正 zhèng 其 qí 心 xīn。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修身的前提要先正心,如果我们的心是不正的,我们的行为很难变得端正。何为正心呢?很多人的理解是不做坏事,善良,心就是正的,实则这里说的正心,不是那个概念。
比如说,如果我们斜着拿杯子,能说它正吗?它是歪的,但它不是坏的,只是拿的不端正,如果在动的状态下它也不叫正,所以正心是什么意思?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也就是如如不动的状态,叫正心。
我们的心只要是动的,就有情绪,我们的情绪动,我们的心就跟着动,我们的行为自然开始有偏颇。我们心的不正,是从哪里来的呢?从意上来的,意就是念,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念头,心和念本为一体,不动的时候叫心,动的时候叫念,所以叫心念。
这个念,就是诚意的意,当我们的意动了,我们才会有情绪,当情绪动了,心就不正,心不正,行为就开始偏颇。修身的前提,一定是心正,心正的前提一定是意不乱,没有那么多的情绪,我们的情绪越多,心念就跟着动,心就开始变得不正,是有逻辑关系的。

"身有所忿懥zhi ,则不得其正。"忿愧就是愤怒,当我们的心念、意念动了,愤怒了心就开始不正了,所以"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在我们愤怒、发脾气的时候,心念就开始动,这时行为会是端正的吗?我们常讲,在有情绪的时候不要做任何决定,因为在愤怒的情况下做出来的决定都是错误的。
当愤怒的时候,如果正在吵架,就会想动手打人;夫妻之间吵架,随口就说:"不行就不过了。"过后又后悔;跟孩子也一样,愤怒的时候就想踹他两脚,骂他两句,可是过后又开始变得后悔;做生意也一样,跟客户谈判的过程当中,我们愤怒了、生气了、情绪起了,这时我们所讲的话都是失真的,都是错的。
修行我们一定要懂得不断端正自己的念头,平时做事情当中,是不是这样的?如果两个人之间因为某件事情的意见不和,想法不一样,这时情绪动了,接下来心里冒出来的念头,行为开始变得不端正,这就是不懂得修身之道,心不正。大家去想一想,那些背后打小报告的,都是因为情绪在动。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害怕担心都叫恐惧,当我们害怕一件事情的时候,开始患得患失,我们的心还定吗?比如我做了一件什么事情,我怕被谁看到,这时心是七上八下的:我担忧一个明天还没发生的事情,心就是七上八下的:有同学跟着学习的时候总在问:"老师,我的心不静怎么办?我的心不定怎么办?"担忧的事情太多,害怕的事情太多,心如何定下来?心是不稳的状态。
很多人内心的心魔,是哪里来的?就是长期的心不安稳,有太多的害怕、担心、恐惧,所以心长期不得安宁。长时间以后,身心就开始出问题了。我们所讲的都是七情六欲里的七情,喜,怒,忧,思,惊,恐,悲,这是中医里面所讲的七情,只要有这些情绪在动,我们的心就不正,接下来就会导致身体出问题。
越是修行的人,脾气平和的人,淡定从容的人,越是长寿,身体也不容易出问题。以前修行的人为什么身体都很好?他也不得病,就是因为他的情绪不动,心是正的,身体就健康所以修行就是让大家的脾气变少,心里没有那么多七情里面的情绪在动,这时我们的心就是正的、稳的、平和的,身体自然就开始健康。
比如说,很多同学每天通过直播跟着学习三四个月,有些朋友睡眠开始变好了,为什么睡眠会变好?好像听起来挺神奇的,它不神奇,因为他不再有那么多的恐惧和杂乱的念头,思虑变少了,所以他的睡眠自然就变好了。
无论是中医的理论,还是儒释道的文化,其实告诉我们"道"是通的。比如,刚才我们讲的"七情",出自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道也是医,所以叫道医,医者看的是医,修道的人看的是道,他是通的,理是一样的。
"有所好乐 yao ,则不得其正。"我们特别喜欢一个东西,或者喜欢一个人,或者喜欢一件事情,我们的心还正吗?人通常赔钱是怎么赔的?气血上涌,一高兴,一兴奋拍桌子说:"这个事能干!"一投钱结果失败了。就是我们"有所好乐",那一刻兴奋了,也是一种情绪。过度的"喜",情绪产生了,当下拍板就做了这个事情,结果发现跟当时想象的不一样,因为我们沉浸在"喜"的状态当中,是看不到真相的。
比如,我们喜欢一个东西就想占有,喜欢一个人就想占有,这个时候心就开始不正。人在感情当中,是不是总是这样的?要是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他跟别人说话,我们的心都在动;他多看别人一眼,我们的心都在动;他赞美别人一句,心都会随着动,这都是"好乐"所产生的。
一旦我们"有所好乐"的时候,就想掌控、就想控制,一旦想控制就会过度,心就不正,接下来的为就会出问题。明明那个人还是不错的,但是由于我们的喜欢,所产生的嫉妒之心,就会把他想得很坏。
"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忧患就是忧虑,更细小的东西了。比如那些没发生的事情会让我们产生忧虑,当下所做过的事情,觉得做得不好,会产生忧虑,当忧虑产生的时候,心也是不正的,这些都是我们的情绪所导致的。
《论语》讲:"君子不忧不惧。"君子是不惧怕任何事情的,是没有忧虑的。怎么才能做到不忧不惧?内省无疚,就是我们懂得内省,自己不产生愧疚的时候,我们才会不惧不忧。我们为什么会产生忧虑呢?因为这件事情,虽然做了,但是并未努力,也未自省,没反思过我这件事情做的对不对,我这件事情的努力够不够。
什么样的人是坦荡荡的呢?我做一件事情,我的诚意十足,我很努力地去做过了,并且我不断地内省,能改的我都改了,因上都在努力了,事后就没有忧虑。只要是没有努力过的、没有自省的,就会产生忧虑。
我们做事情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做完一件事情之后别人说不好,就开始产生忧虑,为什么会忧虑?因为我们并没有足够的诚意努力过。如果我们已经很有诚意,很努力过了,我们是坦荡的状态,是不忧虑的。
超话里有一位同学分享过,特别好,他说:"修行以后,有一天去坐公交车,我看到公交车过来了,我离那个站点还很远,这时我就在想,我追还是不追?跟老师修行以后我想,要因上努力,所以拼命地跑着去追,结果没追上。
这时我很淡定,很从容,因为我努力追过了,没追上。"假设他当时没去追,是不是会有忧虑?"我等了半个小时了,刚才我如果去追就好了,万一赶上了呢,我在这多晒了这么长时间的太阳。"很忧虑,很后悔,但是他努力过了,确实没有达到,是不是就没有那么多的忧虑了?
我们做所有的事情都一样,要懂得不断地在因上努力。我努力过了,我才不后悔,如果没努力过,一定会产生忧虑的。所以不停地在因上努力就好了,不停地去内省,看看我们自己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不断地修正,这就是君子,就是坦荡荡的。
"小人长戚戚",我们无论是修行、学习、做事情都是一样的,当我们的诚意十足,我们努力地去种因的时候,果是随缘的,只有这种状态下,我们的心才是坦荡的。比如,我们平时做事情,自己很有诚意、很努力,不会担心别人说我们不够努力,不够优秀。可是如果我们没努力过呢?就会担心,去挖自己内在的潜意识,因为自己都觉得自己努力得不够。
为什么我们会有那样的想法?不是别人觉得我们不够,是我们自己觉得不够,当我们做事情诚意十足的时候,自己是坦荡的,不是别人说我们是否坦荡,这种内在的情绪不是别人给我们的。我们要懂得什么样的人才能坦荡荡?就是我不停地内省,我自己的诚意是十足的,这时我们不担心任何事情,所以整个都是由于这些情绪所导致的。
这里一共举了四个例子,一个是忿懥,就是愤怒;一个是恐惧;一个是好乐,就是过度的喜欢:一个是忧虑。这些情绪都会导致我们的心不正。王阳明先生讲:"无善无恶心之体",本身心的本体他是有知性的,没有善恶,他是什么都知道的,为什么会有善恶?"有善有恶意之动",就是上一篇讲到的诚意,是你的意动了,所以就有了善,有了恶。我们的念头,我们的意动了才有了愤怒,才有了好乐,才有了忧虑,才有了恐惧,才有了对一个人的评价或标准。所以我们的意念动得越少,情绪越少,心就越正,我们的行为就会变得越好。这是《大学》内修的次第。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句话我们从正反两面来讲,第一层,是我们处在某一个情绪当中就是这样的状态。举个例子,当我们在极度愤怒当中,是不是心不在焉?明明别人说了两句话,但我们听不见,什么东西也看不见,吃东西也没有味道,是不是这样的?
比如说我们极度地喜欢一个东西、贪婪一个东西,是不是这样的?好像什么也看不见了,吃什么也没有味道了。比如说两个人刚认识,很相爱的时候,我们描述一个场景,这两个人坐在咖啡馆喝咖啡,我的眼里只有你,你的眼里只有我,这时,我们还能看见别人吗?似乎什么都听不到了,咖啡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因为心里的这一刻,只有对方一个人,就什么都看不到了。
愤怒的时候也一样的,夫妻两个人吵架,情绪动的时候,孩子可能哭了,我们也听不到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可能也不在意,吃东西可能一边吃东西一边流泪,都不知什么味道了。因为已经住在了一个情绪当中,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我们处在着急的状态也是这样的。假设现在从这里回济南,有一件很着急的事情需要回去处理,我们在开着车的路上,看不到风景了,因为心里就住在了着急的情绪当中,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了,所以当我们住在情绪当中,就是这样的状态,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是修行以后所达到的境界。也是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但是境界不一样了。我们什么境界、什么情绪、什么状态,都不住的情况下就是这样的,我们不执着于任何一件事情,也没有任何的情绪,淡定从容地坐在这里,就是这个状态。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为什么我们看他人的事情比较有智慧?因为我们不在情绪当中,不恐惧,也不忧虑,也没有他当时起的贪心,这个时候我们看事情相当透彻,相当明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局外,说明自己的情绪未起,当我们所有的情绪都不起的时候,"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这时不是我们听不到,也不是看不到,是没有分别,但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能看清楚,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所有的事情都不住,当我们所有的事情都不住,我们所有的事情才能有所住。
比如说,我现在坐在这里讲课,我的心并不住在讲课上,所以每个人的情绪眼神都看得到。如果心住在讲课上,就看不到。所以做企业的优秀的人都是这样的,他在那么多事情当中,却不住在任何事情当中,这样的人才能当领导,才是帅才。一个带兵打仗的元帅,厉害的人都有这个本事的,我这边在打着仗,但是所有的事情我都看在眼里。小兵打仗就只顾着眼前这点事情。
我们看古装剧,高手过招是不是这样的?这边跟人打着,其实所有的事情他都看在眼里,他没住在任何的情绪上,他是淡定和从容的。怎么样做我们才能淡定从容?我们不住在任何事情上,如果这个人赞美我一句,我就住相了;这个人误解我一句,骂我一句就住相了。我们的情绪瞬间就起,情绪一起,智慧荡然无存。
我们必须要修到,做这件事情的同时,还能看到所有的人所发生的问题,及时给他们指点和修正,我没住在任何事情上,我又住在所有的事情上。什么叫视而不见?是我们不入。比如说直播当中他骂我,我看不见吗?我眼睛又没有问题,我看见了,但是那叫视而不见,因为不入心,所以我的心才正,入了就开始起情绪。
比如说别人赞美我们,如果入了,就开始得意忘形,就开始飘飘然了,就开始出问题。我们看工作当中也是一样的,夸我一句我就不知道怎么干了,他说我一句我这情绪就起来了,工作也做不下去了,因为心不正了。修行以后,我们也是要达到正心的境界的,跟刚才住在情绪当中的境界完全不同,所以这是《大学》的妙处。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修身的前提是要正心,正心的前提是要不起情绪,情绪从哪里来呢?从我们的意,从我们的念头当中来,不让自己起那么多的念头,不让自己起那么多的不好的情绪,我们的心才会正,心正而后修身。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虚空静澄

多喝温水 吃苹果 橙子

猜你喜欢
第九式

每首诗后面都附有青瓷老师的图解,让学诗一目了然。...

by:北国飘雪6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

by:马桂峰

1003第九区

万能的上帝看到腋下夹着书的读者走近时,只能转过身来,不无欣羡地对彼得说:“瞧,这些人不需要奖赏,我们这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他们,他们一生爱读书。”

by:泛若舟

第九周1025-1031

从各专辑里选取的简单歌曲

by:叫醒耳朵一起说

财富第九波

财富,亘古恒之!从蒸汽时代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每个时代新工具的出现都为人类创造出惊人的财富,一波接一波,或许,你已缺席了楼市,错过了股市,但你一定不会,也没有理...

by:九天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