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国外的中文标语是好心提议还是恶意偏见?”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每年出国旅行的游客数量庞大。为了方便中国游客,德国就曾在多处张贴了中文标语。

英国也随即效仿德国,可他们张贴的内容却让中国游客大跌眼镜。

只因某些中文标语实在让人气愤,不仅丝毫没有感受到英国对中国游客的欢迎,甚至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

许多游客纷纷表示:“英国这也欺人太甚了。”

那么,英国究竟张贴了什么标语才导致众多中国游客的愤怒呢?

令人愤怒的标语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随着交通愈来愈便利,城市中可以看到许多不同国家的人。

人流量的增多往往会带动当地商业的发展,不少商家为了抓住不同国家的顾客,会选择在自己的店门口贴上不同的标语,以便顾客可以更清晰的了解门店,从而带动门店的经济。

作为人口大国,中国人的影响力在全球都不可小觑。许多国家为了抓住中国的消费者,都会张贴汉字的标语。

然而,正是这看似便利的标语,却反映了许多国家对中国人存在的“偏见”。

特别是中国人旅游的首选地——英国,更是毫不留情的将对中国人的不满写在了标语里。

许多从英国回来的游客表示,英国许多商店都会贴上:“请不要随便吐痰,店内不能休息,不允许砍价。”等巨大的汉字标语。

不仅如此,店家对国人的态度还十分恶劣。当进到一个店里要找某件东西的时候,店员一看是中国人,根本不会接待你。

也不单单是英国,这篇帖子发出之后,许多网友也在网上分享了自己在其他国家旅游时的经历。

一位在韩国旅游的网友亲口透露自己的真实经历,当时她想去一家店里买彩妆用品,但她的韩语并不是特别好,便想向店员询问这款彩妆摆在那个位置。

谁知,店员了解的她的问题后,很不屑的用韩语吐槽:“什么都不懂,还出来旅什么游啊。”

而网友并不知道店员在吐槽自己,还是一个路过的同胞说出了实情。从此之后,网友就再也没有去韩国旅游。

另外一位网友表示,他之前去越南旅游时经过一家店铺,店铺外张贴了一张巨大的标语,上面用汉语写着对中国游客的“特别提醒”。

当时,网友看到之后义愤填膺的准备去和商店的老板理论。但导游拦住了他,让他不要白费功夫,因为这种情况在当地已经成了“常态”。

由此可见,某些外国人对中国游客的偏见到底有多深。

尽管现在许多国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行为,在国外旅游的时候也时刻将自己代表着国家形象之一理念牢记在心中。

但仍然有许多外国人对中国“挑三拣四”,反感中国游客到达他们的国家。

许多国人在愤怒的同时,也开始反省自己,究竟是哪些行为让外国人对中国产生误解了呢?

不文明行为

有人认为: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不是一天之内形成的。正是因为曾经部分中国游客在外旅游时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作出了不合适的行为,这才让整体的形象被抹黑。

演员黄渤曾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公开表示,他在国外潜水时就有过一段此生难忘的尴尬经历。

当时,黄渤到太平洋岛国休假,看到异国他乡的风光,黄渤兴致勃勃。精通水性的他迫不及待的换上泳装,下海畅游。

谁知道,正游得尽兴的黄渤突然看到水中有一件红色的垃圾,他心道:“谁这么没素质,在这么美的海水里扔垃圾。”

随后,他下去将垃圾捡了起来。

黄渤原以为自己做了好事,上岸后便打算将手中的垃圾丢入垃圾桶。可当他定睛一看,手中的垃圾包装袋上竟写着“中华”二字。

这让黄渤当场红了脸,遮遮掩掩的将垃圾扔掉。

随后,有感而发的黄渤在社交平台上公布了这一段“特殊”的旅游经历,呼吁国人在外国游玩的时候也要维护中国的形象。

无独有偶,一位来自马尔代夫的教练也透漏过,他曾看到过几名中国游客做不文明行为。

当时,这名教练正在一片水域教自己的学员潜水。中场休息的时候,他躺倒沙滩上准备小憩,谁料还没睡着,他就被旁边的尖叫声吵醒。

嘈杂的声音让教练疑惑不解,于是便有着凑热闹的心态起身查看情况,可这一看将他吓了一跳。

因为就在教练身旁不远处,有三个中国女孩正兴奋的拿着一簇新鲜采摘的珊瑚观赏。

为首的女孩说:“我还不容易捞到的,真好看,拿回家当装饰品刚刚好。”另外两个女孩非但没有阻止,甚至还一脸羡慕的看着她。

要知道,珊瑚是不允许私自采摘的。即使一株矮小的珊瑚,也需要上百年时间才能长成。

尤其是女孩手里的那株,可能已经存活了几个世纪之久。看到这样珍贵的珊瑚被毁,教练既痛心又愤怒,自然而然,他对中国游客产生了不好的印象。

正是这一桩桩不文明的事件,才让世界对中国游客的印象出现了偏差。

俗话说,有“熊孩子”就有“熊父母”。而一些人不仅自己不自律,对自己的孩子更是无下限的容忍。

2013年,埃及神庙的浮雕上被刻下:“丁锦昊到此一游。”一网友看到后,将此处拍下照片发到了社交软件上。

照片一经发布之后,引起了网友的激烈讨论。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这不是抹黑中国人的脸吗?能不能给中国在外面挣点脸啊?”

随着事情的进一步发酵,有网友扒出了刻字人的信息,是一名正在上初中的学生。

当晚,学生家长在社交媒体发文道歉,称是自己没有管教好孩子,才让文物被破坏。

虽然事情在几句道歉之下渐渐被抚平了,可是毁坏的文物却也再修复不回来。

从很早之前,国家有关部门就呼吁国人要提高自身素养,注重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出门在外,更要时刻记得自己代表的是中国。

然而,在实际的行为中,虽然大部分国人时刻将素质教育记在心里,但仍有少部分国民,不将文明出行当回事。

一些网友每当看到这种行为,都会在帖子下面评论说:“先管好自己再出去,别给中国丢人。”

不过,也有一些人说,或许不是因为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习俗有所不同,这才导致两国人交往过程中存在很多矛盾。

这样想也无可厚非,毕竟中国的许多习惯确实和国外有着很大的不同,稍不留神就会出现误解。

民俗冲突还是个人素质?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民俗习惯,当两个民俗相互冲突的时候,人民的相处必定会出现矛盾。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各种各样的民俗文化得以传承。

自古以来,中国讲究人情味,喜爱热闹,对人对事热情大方。而这样的习俗和国外却恰好相反。

外国人强调隐私,讲究分寸。对老一辈的国人来讲,很难有人会注意到这一点。当两者相处的时候,势必会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许多中老年国人来到外国后,更加不受欢迎,适应的快的年轻人则相对来说更受欢迎。

不过入乡随俗,来到一个国家之后,就应该遵守这个国家基本的规章制度,尊重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这也是一个外地人应该拥有的基本的社交准则。

然而,对于老一辈人来说,他们习惯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短时间内很难改掉现有的生活习惯。

到达国外之后,许多老年人也依旧我行我素。可是这毕竟不是中国,没人会愿意给他们多一些包容,他们必须要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

不同的民俗习惯确实会给两国之间的交往带来不便与误解,可是某些国人素质有待提高却也是事实。

不止在国外,某些国人在国内景区旅游的时候,也都丝毫不将规章制度放在眼里。

无论在那个景区,肯定会看到星星散散的垃圾,尽管附近就有垃圾桶,但某些国人却只当它们是个摆设。

动物园中动物的笼子里,一定会散落大量的零食,尽管已经挂了“请勿投喂”的牌子,可是有些人还是装作“睁眼瞎”。

在写着“禁止入内”拍照牌子的花园,肯定会有“看不见”的大爷大妈溜进去,被抓住了也会狡辩,他们的行为让人愤怒。

有人认为,老一辈的人因为时代原因,只有一少部分人获得了高素质教育,所以绝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都不太高。

虽然在国家的教育普及下,大部分老一辈人也能获得教育,拥有了丰富的老年活动。

但是仍有小部分老年人,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接受社会的新变化。这就导致,当今社会的时代理念与他们的思想产生冲突,行为发生矛盾。

时间飞速,青年一代逐渐成为了了社会的主力军,老一辈慢慢随着时代落幕。

青年一代乘着时代的红利,获得了比老一辈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更加明白国家形象对中国的重要性。

正因为如此,才更应该扛起教育老人的责任,为他们灌输新时代的思想理念。

而青年自己更应该时刻注重自己的行为,给老一辈和年轻一辈做一个好榜样。

只有这样,社会才会一点点变得更好,国家形象才能变得更好。

结语

无论这些国外的“中文标语”是否带有偏见,我们都应该理性看待。

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时代,国家与国家的碰撞越来越频繁,身处于国家中的国民交流也不断增加,为了适应新时代,必须学会新的社交方式,学着走向国际。

我们在出行旅游之前需要提前做好规划,避免旅行不愉快,也要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时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

你对国外贴“中文标语”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本文由“睿鉴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回复@喜庆_0f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1885145fcra

“要知道珊瑚是不能随便采摘的”是什么意思?“要知道”和“众所周知”是两回事好吗!反正我是不太知道这种说法。不知道这个马尔代夫的教练在教学之前有没有跟中国游客说过这句“要知道”呢?

sharpereel

火烧圆明园时候他们干什么呢,

听友101104083

你强它们就不敢欺负你,太强它们妒忌你,抹黑你

E5371_ic

废话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