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时评】为什么说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2024-01-22 08:46:5920:05 107
所属专辑:文化时评
声音简介

简介

文明的演进、繁荣、进步,离不开包容开放,也离不开交流互鉴。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经久不衰,原因当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和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传统。正是这种包容性特征,使它在对待不同文化上采取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厚德载物、兼容并包的态度。

正文

【文化时评】为什么说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文明的演进、繁荣、进步,离不开包容开放,也离不开交流互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体系。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经久不衰,原因当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和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传统。正是这种包容性特征,使它在对待不同文化上采取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厚德载物、兼容并包的态度。这样,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虽然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外族入侵,但其文化的脉络和核心价值却屹立不摇,绵延不绝,一直传承下来。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往中,又不断地吸收、借鉴其中的积极成分,重新融合出新的面貌。

世界上有许多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但是,像中国这样,境内各民族认可有一个共同的民族总称,却是极为罕见的。中国境内56个民族认同的这个总称,就是“中华民族”,它并不是自古以来就当然拥有的名称,而是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多民族不断融合而形成的。中国具有百万年以上的人类生存史,而在漫长的文明演进史上,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性,成为其绵延不衰的重要基础之一,也展现出“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和平性格、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天下一家的大国气度”。

中华文明是以发源于亚洲大陆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楚文化的融合发展为中心,不断融合了周边部落和少数民族文化而形成的华夏民族文明共同体。夏、商、周三代,并不是同一部族前后相续的三个朝代,而是原来并不相同的三个部族交替取得中原支配权后,前后相承,相互融合,逐渐形成“华夏”民族。中原四周的少数民族,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经过春秋战国到秦的统一,接着出现了汉代的大帝国,“汉族”的名称由此而来,它是华夏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大规模融合的结果。之后,出现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这是汉民族与北方的“五胡”和西域各少数民族的又一次大规模融合,经过隋的统一,接着出现了唐代的大帝国。“唐人”的名称由此而来。元朝和清朝是两个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元朝实行严厉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统治时间仅88年,它的一个重要建树是把西藏正式列入中国版图。清朝统治中国268年,奠定了中国的广大疆域。自康熙朝以来,重视汉文化,经过雍正、乾隆两朝大约135年的稳定发展,实现了包括汉族和北方、西北、西南各少数民族在内的民族团结。就是这样,经过长期的融合和发展,中国境内56个民族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有机整体。

鸦片战争、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激起中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的反抗,也促进了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的形成。甲午战争爆发的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这个响亮口号。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一次正式使用“中华民族”这个名称。面对救亡图存的共同命运,国内各兄弟民族更加紧密地联结成一个稳定的共同体。辛亥革命建立民国以后,“中华民族”这个名称被广泛地使用,得到国内各民族的认同。

中国境内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之所以能够认同一个共同的总称---中华民族,从客观条件来看,是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与周边区域相阻隔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横贯东西的黄河、长江以及其他几条大河和它们的无数支流,形成密集的网状结构。在古代,这既有利于阻隔外敌的入侵,又有利于内部各个地区之间长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以至相互融合。从主观条件来看,我们祖先发明的音、形、意融为一体的汉字,具有独特的传承功能,自秦始皇统一文字以来,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用汉字记载的史书典籍,特别是“四书”“五经”,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中国境内各民族都认同“先王之道”、接受儒家文化,这是形成中华民族的更为根本的原因。

中华文化是怎样在传承中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积极成分,重新融合出新面貌的呢?纵观中国思想文化的历史,大致有7个阶段。(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诸子百家争鸣局面,也可以说是伴随着“华夏”民族形成而出现的一次中原各族不同文化之间的大交流、大碰撞、大融合。百家争鸣涌现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了众多思想流派,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这一时期被称为先秦子学,它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2)到了汉代,统治者经过长时间思考,终于在汉武帝时期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集上古文化之大成创立儒家学派,到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用了大约近400年时间。这一时期被称为两汉经学。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这是外来文化第一次与中国本土文化接触。(3)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及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被打破,人们尊崇老子、庄子及《周易》,号称“三玄”。这一次思想大解放形成了魏晋玄学,也促进了道教、佛教思想的兴起,初步形成了儒释道三足鼎立的状况。(4)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繁盛的局面,形成了众多的佛教流派。隋唐佛学中禅宗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是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典范。(5)在宋代和明代,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融合释、道两家思想而创立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这就是宋明理学。它是儒家思想发展的第二次重大转折,是中国传统社会后700年的指导思想。这一时期,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大量传入中国,马可.波罗、利玛窦等大量外国人来中国游学、传教、经商,并把中国的文化经典介绍到欧洲,进一步促进了中外文化的融合。(6)明清之际,出现了一批反对逐渐僵化的宋明理学的思想家,他们把理学看做是空谈心性的虚学,大力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明清实学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思想解放,具有早期启蒙思想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相融合的重要而直接的思想资源。(7)清朝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人们不敢再谈论政治,因而转向了训诂考据,对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学等进行了系统整理,被称为乾嘉朴学。几千年来,国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朝代不断更迭,但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却始终不变地传承下来,并以其极大的包容性不断融合各民族的文化,丰富和发展着自己。

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这个古老帝国紧锁的大门,外来文化也大量涌入。自此,中国开始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转变,也开始了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交流、碰撞、融合的历史进程。儒学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现代新儒学。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当然也包括吸收、借鉴西方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大趋势,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近代以来中国的走向,而且正在指导着当代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文明特性,强调平等、互鉴、包容的文明观。包容性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宝贵品质。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我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社会文化思潮复杂多元。在此背景下,习近平同志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新使命,他关于中华文明包容性的论述,对于我们应对社会转型期和文化全球化、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为什么为什么

本书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

by:猫等等

为什么有这么多为什么

hi,我是琥爷,关注我的公众号littlexiaomuma,一起感受这奇妙的世界吧~

by:琥爷奇语

什么为什么

妈妈在怀孕打架时算群殴吗?眼镜没发明之前眼镜蛇叫什么?为什么手机可以联网?如何问一个让AI也答不出的问题?.............?

by:有声至尊宝

为什么

我想过为什么我知道那答案或许是我的幼稚对你有所隐瞒抱歉我又一次的让你再哭泣我本来可以不放你走再拥抱你...

by:华语音乐

为什么

当我放开你的手滚烫的泪肆意流落当你转身离开我翻腾的心日夜折磨别再问为什么我用沉默送你远走

by:华语音乐

声音主播

85110560

简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山西当代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太原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共太原市八届市委委员,市十一届人大代表。长期从亊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党校教育工作。著有《智慧·人生·境界:国学哲理古今谈》、《<论语>札记》、《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中华文化百年走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