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大热门,也能扑街啊…

2023-11-10 04:02:0110:27 104
所属专辑:局外人看电影
声音简介

明年奥斯卡上,必定会有《花月杀手》一席。

早在立项开拍时,马丁·斯科塞斯的《花月杀手》就列入大部分人的必看片单。

再加上,戛纳组委会十分费劲地把苹果流媒体买下的本片弄进一直抗拒流媒体的戛纳电影节。

那么《花月杀手》的成色,应该会挺好的吧。

本来大陆观众有机会跟全球观众一起,在电影院里看老马丁耗费心血的史诗新作。

不过临到定档,却突然传出取消公映计划的消息。

虽然不太确定具体为了什么,但上映计划只取消大陆一家,再加上工会罢工,显然不太可能是不想跑宣传的原因。

但看过《花月杀手》之后,我的评价是:

也没有必要一定在电影院看。

首先是,电影真的太长了,近四个小时,比前几个月的诺兰新片还考验观众的忍耐度。

当然,电影再长,只要讲得精彩纷呈,也是绝对的佳作。

但可惜,《花月杀手》并非如此。

电影改编自饱受好评的同名纪实文学,讲述历史上真实发生在美国20年代、针对印第安奥色治族人的连环谋杀案。

美国人“首谈”关于印第安人的人权惨案,原著副标题还是“FBI的诞生”。

便可见这段谋杀案在历史上的重要程度,以及电影所承载的意义。

想理解这个案件多重要,首先得了解下时代背景。

在美国社会逐步走入文明后,曾经殖民者对原住民凶狠毒辣的大范围屠杀虽然逐步消弭,可对原住民的压迫并未减少。

原住民被全部驱逐到位于俄克拉荷马的保留地,并且他们不被视为独立健全的人,必须有监护人来替他们管理自己的财产。

然而命运总是讽刺的,就在殖民者们经过轮番榨取欺骗,最后剩下这么一点点“赏赐”给原住民的土地上,反而发现了最宝贵的石油。

于是,发现石油的原住民们,随着当时关于土地归属权的政策,直接一跃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群。

比如电影的女主角莫莉,作为糖尿病患者,她是当年整个美国唯五能打得起胰岛素的人。

如此巨大的财富,显然改变了这批原住民们的命运,他们从被殖民者压榨的对象,变成几乎和他们同等阶层的人。

财富招致的不仅有勉强视她们为同阶层的白人,更多的是觊觎、试图完全侵占她们财富的白人。

按照当时人头分配和遗产继承制度,少一个原住民,他们的财富就会转移到亲属身上。

财富会随着死亡,逐步集中到还活着的人和他们的后代身上。

胆小点的,就选择直接跟本来看不起的原住民联姻,通过婚姻让自己获得财富。

胆大点的,就是利用婚姻等关系成为监护人后直接杀人。

短短数年间,便有近百位原住民死于非命,而大量案件,却因白人间的利益关系归入到自杀或疑案。

被判为谋杀的少之又少,遭到定刑的更是几近于无。

这些白人为榨取原住民们的财富,远比《消失的她》还要更残酷、更无所不用其极。

可惜的是,这样一个重大事件,可选择的叙事视角很多,但老马丁选择了最诡异的一个。

由小李子饰演的男主角欧内斯特,是凶手的侄子、也是帮凶之一,而他的妻子莫莉,是案件核心受害家族最后的幸存者。

电影草草叙述了一遍故事发生地以及三个主要人物的相关背景后,便转而开始欧内斯特在叔叔的指派下,如何与莫莉相识,逐步相恋走到婚姻殿堂的经历。

这个情节,便已占去半个多小时。

随后又花了一小时逐个讲述莫莉身边人如何惨遭不测的经过,先是她的姐姐、再是她的母亲、后来又是她的妹妹…

接下来的一小时,讲述欧内斯特如何在叔叔黑尔的威逼利诱下,开始给莫莉的胰岛素内下毒,让她身体每况愈下、濒临崩溃。

最后一小时,原著主角探案者才出现在小镇上开始调查,欧内斯特在警察影响下良心纠葛,最终选择作证揭发黑尔。

平铺直叙、平淡如水、平平无奇的三个半小时,在观众的瞌睡、离场、落荒而逃中结束。

当然倒是不必太担心憋尿的问题,毕竟电影大部分时间都可以算作尿点。

老马丁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他太爱自己的御用演员小李子了,大部分画面,都是他憋嘴拧眉的狰狞表情展示。

欧内斯特此人,无论在历史事件还是原著文学里都不算特别重要。

当然,选择一个边缘角色展开故事,也不是不能打出反类型的新鲜视角,并凸显人物内心正邪交织的复杂性。

但偏偏《花月杀手》的叙事结构里,找不到能够抓住观众内心的重点,所有角色都非常单薄刻板,电影的每一个小时对于另外两个小时来说,都是废戏。

欧内斯特按历史与电影设定,也就是个刚到适婚年龄、最多稍稍偏大的普通男人。

台词还反复强调,这个角色拥有“漂亮的脸蛋”、是个“愚蠢的小男孩”。

即便再找不到“杰克”时期的小李子,哪怕拉来“盖茨比”时期的他也能勉强和角色对应上。

可如今顶着幅《闪灵》时期尼科尔森脸演完全程的小李子,我怎么都只能觉得“漂亮的愚蠢小男孩”是在讽刺他。

而德尼罗所饰演的幕后黑手黑尔,也被处理得相当无趣,和老马丁电影里,德尼罗饰演过的黑帮老大式角色没有太本质的区别。

真实人物身上所承载的,对金钱利益的追逐、对生命人权的漠视,在叙述得无比稀松的故事里,也失去本该有的深刻意义。

最为可惜的要属饰演莫莉的莉莉·格莱斯顿,角色表演难度相当大。

需要传递多样的情感,后半段还要呈现角色反复沉浸在亲人不断遇难且自身难保的心理生理双重危机。

莉莉的表演非常高级,细腻平和但极富力量,在明年的颁奖季中,势必占据上风。

然而故事却没有针对这个角色进行过多展开,似乎老马丁只想要她丰富的情绪外在,却不肯给她内心真正的世界打开半扇窗户,这也是电影越看越令人着恼之处。

从原型事件来看,电影本可以对阶级、资本、性别、种族等等多个当下依旧非常严峻地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探讨,才不辜负三个半小时的史诗姿态。

可老马丁最终还是回归到他最熟悉的那套传统叙事中,将整个案件呈现得如同他过往的黑帮电影般老套。

仅有的内心戏,还都交待给了小李子饰演的男主角:

一个一事无成的赘婿,一个靠打劫闹事过活的中年白男,一个靠妻子获得一切,却跟着叔叔要害妻伤子的无用丈夫。

只因为最后一刻的良心未泯,就让老马丁无视近百位无辜死去的原住民受害者的血痕,反而要怜悯凶手一点点善良的挣扎。

这点挣扎也不是真正对生命的了悟,而是当年给怀孕的莫莉下药过多,导致小女儿体内毒素已入膏肓、夭亡而去,才唤起凶手迟来的鳄鱼眼泪。

《花月杀手》中,受害者没那么重要,原住民的处境与悲剧可以当作工具,花心思侦破案件的警察被处理成神兵天将草草带过。

故事中以莫莉为代表的原住民们,在戏剧重塑下,完全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甚至显得愚钝且蠢笨、毫无主动力、像个恋爱脑。

几个角色的行为,被展示得像她们遇难是咎由自取。

如果只看这部电影,你或许不会知道,莫莉的抗争,不仅仅对这一个杀手集团和个骗婚的丈夫。

她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她终于和族人努力结束了肮脏腐朽的财产监护人制度,成为真正具有独立身份的人,一个有合法身份的社会公民。

这才是“花月杀手”案件,真正的终点。

电影结局的时候,采用广播剧舞台录制的方式来交待人物命运的走向。

舞台上一切都是模拟出来的,或许意图讽刺FBI借案件来标榜自我,进行主旋律宣传,但也让真实的善恶报应在这一刻被消解成虚假的笑料。

借由对原住民女性伤痕的剥削,戏剧重心却都放在本无关紧要的男帮凶上,最后结局的场景,却成了老马丁制作整部电影的缩写。

或许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他的视角如此居高临下。

血淋淋的苦难,转化为白人凶手的心理解剖。

而这,本该是女性抗争种族特权压迫的故事。

这跟电影外的世界也很相似,如果老马丁没有作为一个大导演的身份特权,这样平铺直叙四小时的平庸手法,根本不会得到如此大的投资,根本不会得到苹果的青睐,也根本不会受到如此大的关注。

这几年许多导演都试图证明自己能够老骥伏枥,还能再拍几部。

可惜技巧再高高不过天,资历再厚厚不过地,创作水平,总有高低起伏的时候。

或许,斯科塞斯已经廉颇老矣。

往期文章:她当导演,很难评

微信&微博:局外人看电影

顺手点赞|在看,谢~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奥斯卡金曲

曾经的回忆,曾经的经典;让声音带着我们去回味过去!

by:工作狂996

听奥斯卡,学口语

我是一名优秀的电影类英语口语主播,本专辑:节选优秀的奥斯卡大片中,那令人记忆犹新的,或悲伤,或感动,或甜蜜的片段,从中原版电影片段中模仿,让你的口语在不知不觉U...

by:小七英语

奥斯卡哥哥讲动物

穿越时间、跨越空间,来自动物星的11岁小小少年奥斯卡,为您讲解千奇百怪的动物世界。主播DNA:姓名:Oscar坐标:加拿大-多伦多身份:五年级小学生一枚隐藏身...

by:珍珠妈Yoyo

奥斯卡与玫瑰奶奶

我们忘了生命是脆弱、易碎和短暂的,我们都假装永远不会死。

by:糖糖阿姨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