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第五十二章 汉皇痴迷-2

2024-04-11 17:01:4411:51 18
声音简介

人物篇:五十二章 汉皇痴迷-2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蔡一门心思地筹划着扩大神马的效应,让这场几乎成为灾难的事件化为自己头上的光环。皇上热衷于武功军备——那是他和卫青、霍去病之间的感情维系,根本没有他李蔡的机会;皇上同样也喜欢文学、音律。那天,在别人梦酣的时候,他抄录了皇上的诗句,长长短短还真不少,他的眉头便展开了。一天早朝时,他把一个筹谋许久的谏言提到了刘彻面前。“臣跟随皇上左右,每读皇上佳作,如获至宝。回到府上晨读晚吟,如饮甘露,日积月累,十分可观。惜乎宫中多闻贤良文士之作,而少有皇上诗作入乐,倘能设置一有司,专工音律,广搜天下诗词,则不仅皇上诗作流传域内,且春秋以来之‘诗’乐也不至于流失。”

“依爱卿之见,这官署该用何名呢?”

“臣早思虑好了,就叫乐府。”

“何人可以担当此任?”

“此人臣已物色良久,他叫李延年,早年曾做过乐倡。通音律,善歌舞,研习新声,颇有功力。”

“有这等人才,朕倒是想看看。”

几天以后,李蔡就带着李延年进了宣室殿,亲自为刘彻演奏。

一曲终了,刘彻心旌摇荡,心花怒放。当即敕封李延年为协律都尉,总揽宫中乐舞诸事。李蔡自己都没有想到,他这唯利之举,竟然孕育出光华灼灼的“乐府”诗体来,这也算是歪打正着吧。转眼重阳节到了,按照刘彻旨意,李延年精心组织排练的“乐府”歌会在未央宫前殿如期举行了。歌会的主调当然是皇上写的《白麟歌》和《天马歌》,李延年费了几个通宵,亲自谱了曲子试唱,直到感觉对了皇上的口味,才拿出去交乐坊排练。司马相如、东方朔等人也都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为歌会锦上添花,建元以来的文士们,终于迎来了可以与将军们媲美的、属于自己的盛大节日。虽然他们对皇上把一个宦官擢拔到两千石的协律都尉颇些微词,可这歌会毕竟给了他们一个扬眉吐气的机会,他们也就不去计较了。大约是辰时三刻,晨光刚露,司马道上已是熙熙攘攘了。李蔡和张汤一前一后地进了司马门,他们一路上谈笑风生,满面风光。李延年是他们推荐的,他们自然很看重这场歌会,因此对赴会者也就热情了许多,一路走来,遇见人就打招呼。就是与平日里不待见的汲黯说起话来,也随和了许多。

“内史大人也来了?”

“呵呵!丞相举荐的高人,下官也想看看他有何等能耐,能让皇上如此神魂痴迷。”汲黯显得有几分矜持,可接着就不无讥讽地说道,“丞相和御史大夫好眼力,弄了个中人来总领乐府,开我朝乐音之先河啊!”听闻此话,李蔡和张汤的脸上就很不自在。在这种场合,他们最怕的就是与汲黯周旋。张汤悄悄地拉了一下李蔡,两人就准备离去,偏偏汲黯盯着不放:“两位大人慢走,下官还有一事请教?”

李蔡、张汤只好停住了脚步。

“下官前日到昆明湖工地巡视,看见李广和张骞在那里开凿引水渠道,这是为什么?皇上不是允准他们赎为庶人了么?”

李蔡尴尬地寻找着理由搪塞:“既已成为庶人,当然少不了徭役。”

“他们是何人?是战功赫赫的将军,是凿空西域的功臣!”汲黯的声音里带了不平和愤懑。

“可他们也是罪人啊!不是他们,三千将士能葬身荒漠么?”李蔡不满道。此时,司马道上人越来越多。张汤明白,再这样争下去只能被同僚们笑话,忙出来打圆场道:“今天是重阳歌会,是个高兴的日子,两位大人就不要再争了吧!”

这时候,汲黯也看见了司马相如和东方朔,便收住话头道:“这事下官一定要当面禀奏皇上。”说完,他便转身招呼文士们去了。

张汤看了看李蔡道:“大人走吧,跟这狂徒计较什么?”

两人都觉得在这样的场合被奚落指责,太没有面子了。

等着瞧,迟早要将你这个狂人逐出京城。李蔡在心里想。

上午巳时一刻,刘彻出现在未央宫前殿。他今天心情很好,整个人看上去很精神。一同前来观看演出的,还有卫子夫和刘据。

刘据第一次见到如此宏大的场面,看什么都惊喜。春香在一旁悄悄提醒道:“大臣们都盯着殿下呢,殿下还是沉稳些好。”刘据懵懵懂懂地点了点头。大臣们依照文武两班分别就座,每个座位前的案几上都摆上了产自上林苑的柑橘、栗子等时令水果。刘彻与卫子夫坐在上首,中间留出宽敞的空间作为表演区。午时一刻,看着大臣们相继坐定,刘彻高声说道:“众位爱卿,荀子曰:‘礼别异,乐和同。’夫乐者,和之不可变者也,乐之务在和人心。朕设置‘乐府’之要旨,不仅在于传承《韶》、《武》之雅乐,更在于推进大汉乐舞之兴。今日歌会,非徒雅颂之声,多为朕与文士新作,乃在革故鼎新,和心适行。”

说罢,包桑便走到出场口,向李延年小声说了几句,大殿内立时钟磬盈天,管竽齐鸣。七十名童男童女组成的表演拉开了演出序幕。

女子长袖飘拂,细腰态妍;男子身如游龙,步如驰马;在一旁,又有七十名童男童女引吭高歌:

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

志俶傥,精权奇。籋浮云,晻上驰。

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听着歌声,刘彻的眼前就浮现出天马降临那个早晨的万里云霞,就飘过一幅幅乘马横天的挟雷弄电,就有了一种疆场持戈的心驰神飞,仿佛回到了与卫子夫初识时的浪漫。

他对卫子夫道:“皇后与朕共舞如何?”

卫子夫脸上泛起两团红晕:“自进宫以来,臣妾久已不曾起舞了,恐怕……”

“当年朕的祖父文帝也曾与慎夫人歌于灞陵,不过图个与民同乐罢了。”说着,他拉起卫子夫的手就进了舞池。

娴静太久,卫子夫的身体虽有些许丰腴,然一旦舞将起来,依旧身轻如燕,婀娜窈窕。

这一切都唤起了刘彻被战事和朝政几于湮没的激情,他高大的身影伴着音乐的节奏穿梭于童男童女之间。刘彻是气吞云霭的巨龙,他让卫子夫的心醉了,一个旋转,卫子夫就到了刘彻面前,两人相拥,就听见殿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卫子夫心中此刻似有冥冥的旋律在响起:

风过窗前余梅香兮,惟君与我共舞;

花沾清露邀晨星兮,惟君与我共舞;

雪映冰姿雕玉树兮,惟君与我共舞;

月笼渭水烟笼纱兮,惟君与我共舞。

刘彻舞得兴起,对坐在下面的文士们喊道:“朕与皇后起舞,不如与卿等共舞如何?”

其实司马相如、东方朔等人早已如痴如醉,跃跃欲试。皇上一道口谕,大家纷纷起身响应,大殿内一时人头攒动,气氛热烈。

那些刚入京不久,便见皇上与文士们共舞一厅的人们,一个个目瞪口呆,算是开了眼界。

汉制,逢节庆君臣共舞于庭,在这个秋日的上午,节日被刘彻推向新的高潮。李蔡并没有闲着,在众臣聚精会神地观看演出的时候,他却起身向后殿去了。在那里,他悄悄地对李延年耳语了几句,又回到座位上。一曲舞罢,刘彻携着卫子夫回到座上,举爵与大家共饮。李蔡不失时机地来到刘彻面前,一脸热情道:“皇上,值此歌会之刻,协律都尉感念皇上恩德,特谱新歌一首,献与皇上。”

“哦?李爱卿精通八音之和谐,熟稔雅颂之要旨,朕就听听。”

李延年峨冠博带地来到众人面前。

早年进宫时的净身,使得他的嗓音尖细高扬。他明白,像他这样不男不女的人登堂入室向来被朝臣们鄙视,两千石秩禄并不能改变他的自卑,走进大殿,他的眉目一直垂着,不敢直视场内的气氛。

可当他一旦放喉高歌,立即就忘记了一切屈辱: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那歌声委婉中夹带着凄楚,惆怅中暗含着期待。尤其是对“倾城倾国”的描述,说是清晰却又隐约,说是模糊却又明朗,引得刘彻遐思不绝,心想这究竟是怎样的美人呢?竟然倾倒了一城一国的人,朕怎么就无缘一见呢?刘彻表情上的微妙变化,卫子夫看得清清楚楚。皇上身边多几个美人倒在情理之中,何况自己毕竟不比当年,而那个王夫人虽屡蒙圣露,至今却未怀皇子。她担心的是这个还在歌中的女人,有一天如果真的来到皇上身边,夺了自己的宠爱不说,要紧的是她如果生个龙子,太子日后的地位就会受到威胁了。

可偏在这时,刘据说话了:“父皇,何谓倾城倾国?”

天!卫子夫心头一沉,脸上就不悦了:“太子年幼,问这些干什么?”

可刘彻的心此时早已被李延年的歌声勾走了,他高兴道:“李爱卿一曲歌罢,令朕心旷神怡,赏金三十。”

“慢!臣有话要向皇上启奏。”大家随着喊声望去,只见汲黯起身向刘彻这边走来了。李蔡与张汤交换一下眼色,那意思是说:“这狂徒又来搅局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2021的五十二本书|多多订阅哦

特别喜欢一句话‘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年’,读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你能做到,我也能做到,但一直坚持的读书的人却并不多,三分钟热度的却不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

by:兔兔两岁半

庄子(共五十二集)南怀瑾老师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兮矣。此之谓物化。传承中华文化...

by:传承网

邂逅夜色人物篇

讲述音乐背后的故事

by:一棵松树频道

作文素材人物篇

作文人物素材。。。

by:菜童2000

语文书里的大人物:外国人物篇

精选45位语文课本中出现的高频人物,以及与其相关的100多位历史名人,详细解读人物背后的故事。小学低年级:可作为课前预习材料,领先一步了解课文及背景。小学高年级...

by:淳_粤语学堂

历史风云·人物篇

节目主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意味着历史和时代不断前进,不断进步。无论是历史还是时代,都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像车轮和潮流一样不断向前推进。这个说...

by:思无邪evil

成语故事(人物篇)

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相传,言简意赅,内涵深远。学习成语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历史知识,...

by:醉舞丹青

语文书里的大人物:中国古代人物篇

《语文书里的大人物》全书共三本,分为:中国古代人物篇,中国近现代人物篇,外国人物篇全套书精选45位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高频人物,以及与其相关的100多位历史名人...

by:淳_粤语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