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篇第十一章:孔子事君的礼节

2023-12-18 14:32:4218:39 135
声音简介

【经文】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字词解释】

荐:jiàn,献荐祖先。

俟:sì,等待。


【白话解释】

    国君赐与熟的食物给孔子,孔子必定把上下席位摆正,自己坐于臣位,好像面对君位,先品尝一些食物,表示恭敬的接受国君的恩赐。若国君赐与未煮熟的肉类给孔子,孔子必把肉煮熟,敬奉自己的祖先,表征虽获国君赏赐,荣耀归于祖先,以示不忘本。若国君赐予活的动物,孔子必畜养之,养到祭祀时,始杀作祭品。若鲁君邀孔子聚餐,虽是受邀,但就为臣的孔子而言,仍然称为侍食。吃饭前必有祭食之礼,即把各种菜挑一点出来祭祀,当国君在祭食的时候,孔子必定先尝食物,表示先为君主尝食,试其烹调可否,这是侍奉君主吃饭的礼节。

    古代臣子见君主,必须穿朝服,面对北方,君位则是坐北朝南。孔子生病,鲁君亲自来探视,孔子卧床不能起,因而头面向东方,右侧而卧,便是自己面北,而君面南。又因卧病不能穿朝服,于是把朝服盖在身上,再以束朝服的大带放到朝服的上面,如同穿了朝服束了带子来迎接国君,显示孔子虽在病中,尊君之礼仍不疏忽。若国君有命令来召见孔子,请孔子上朝或商议事情等,孔子不等待车辆准备好,就立即步行,家里的人就赶快准备车辆,从后面追上去。


【章旨】

    此章记孔子事君之礼。

本章重点

一、接受君上赐食、赐肉的礼节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国君赐熟食,孔子必定先把席子摆正,尝食物少许,为什么不把食物拿去祭拜呢?因为是从外面送来的,怕在路上沾到灰尘,所以不先供祖先。先尝一些,表示很恭敬君上的赏赐,这种表达很重要,有助于彼此之间交情转深。礼尚往来,来而不往,往而不来,皆非礼也。礼重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多往来,情份才会加深,默契才会加强。等使者退,孔子就把君上赐的食物,请嘉宾、朋友、家人们享用。

「君赐腥,必熟而荐之」,腥就是未熟,像生猪肉、生牛肉,此时要煮熟来荐,荐就是献,之就是祖先,之有时候是虚词,有时候是代名词,此处是代名词,指祖先。获得君上的赏赐,荣耀归于祖先,代表不忘本。

「君赐生,必畜之。」生就是生的牛、羊、猪,例如孔子二十岁,儿子出生,鲁昭公就赐一条生的鲤鱼。孔子便将孩子取名为鲤,字伯鱼,来纪念国君的赏赐。畜之,就是要畜养这只牛、羊、猪或鱼。《礼记‧玉藻》说君上无故不能杀牛,大夫无故不能杀羊,士无故不能杀猪、狗,在祭祀时,或是重要的宴会场合才能杀。


二、陪侍国君吃饭的礼节

「侍食于君,君祭,先饭。」侍食于君,是陪侍,比如齐景公来鲁国,鲁昭公宴请齐景公,臣子就在旁边,叫做侍食,像侍者一样,陪侍国君吃饭,君上请客的时候,你来做陪,不是做客,这差很多。侍食于君,国君叫你吃,你才吃,可是这里叫做先饭,古代都有祭食之礼,这里是说国君在祭之前,孔子先饭,饭是动词,先吃饭,先吃一点,有人说,是测试有没有毒,其实不是,而是先品尝看看烹调的情况如何,就像煮菜的时候,主厨可以先品尝菜的味道。侍者的修学法很重要,要有礼节、眼力,孔子也是找学生来做侍者,像是颜渊、季路侍,可藉此了解他们的生活、求学状况等。


三、君上探病、君上有命来召,臣子的礼节

「疾,君视之」,孔子卧床,国君前来探望,孔子是大夫。《礼记‧丧服大记》说,大夫病,国君要来探三次,表示重视。此时孔子不忘尊君之礼,叫做「东首」,头顶朝东,右侧而卧,这时候自然面向北方,国君是北朝向南,就是坐北朝南,等于尊君之礼,「加朝服」,在棉被上盖上朝服,好像穿上朝服一样。古代见客,就算大热天,都穿大褂,表示对客人的尊重,熟客则可不必那么拘泥。「拖绅」,绅就是上朝的腰带,拖就是放在衣带、衣服上,表示穿朝服来见君上,这是孔子生病,国君来探望的礼节。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国君有命召孔子前去,孔子不等待车驾就行,可见行是用跑的,车驾在后面追上孔子,因为家人一定知道国君来召,车驾一定是先找马,把鞍放到马上面,再把轭套在马颈上,这都要时间,再驾车出去找孔子,仆人或家人会把车上的绳子放下来,孔子就抓住绳子,上车、站好,车子就往前开,荀子说,有时甚至连衣服都穿颠倒,服装不整,或者是鞋子来不及穿好,这都是礼,代表对国君命令的重视。

本章是待国君的礼仪,人际交往的礼仪,孔子分寸拿捏得很好,本章可以引申到跟同辈、长辈的相处,抓住这些的原则,来表达对他们的重视,一定能结到很好的善缘。

《论语讲要》原文

    国君赐与熟的食物,孔子必定正其席位,先尝食少许,表示敬受国君的惠赐。君赐腥,即是赐与未煮熟的肉类。孔子必予煮熟,献荐祖先。获君赏赐,荣归于祖,表示不忘本。熟食虽是君赐,但因从外面送来,恐在路上染污,所以不敢供祖。君赐生,即是赐与活的动物,孔子必畜养之。礼记玉藻说:「君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所以「必畜之」。畜到祭祀时,始杀作祭品。足见对于动物不能非时宰杀。

    侍食于君,是鲁君邀孔子聚餐。虽是国君邀宴,但就为臣的孔子而言,仍然称为侍食。君祭,古人食前都有祭食之礼,例如礼记曲礼说:「主人延客祭」,注解说:「古人不忘本,每食,必每品出少许,置于豆闲之地,以报先代始为饮食之人,谓之祭。」当鲁君祭食时,孔子先饭,表示先为君主尝食,试其烹调可否。这是侍食于君的礼节。

    北方为尊,君位坐北朝南。臣见君,必须穿朝服,面对北方,君则南面。孔子疾病。鲁君亲临探视。孔子卧床不能起,因而首向东方,右侧而卧,便是自己面北,而君面南。又因卧病不能穿朝服,遂用朝服盖在身上,再以束朝服的绅带拖在上面,以示如穿朝服。

    此记孔子虽在病中,尊君之礼仍不疏忽。

    国君命令召见,孔子不待车驾,立即步行。郑康成注:「急趋君命,行出,而车驾随之。」

    以上这一节,都是记孔子事君之礼。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孔子为何成为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

by:每一日都在喜雅

孔子

本书讲述古代伟人—孔子的故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

by:肥妖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

by:冰瑶_2s

《孔子 论语 孔子家语》

我们很难相像一个呀呀学语的孩子、耄耋老人,可以朗朗上口的诵读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人。...

by:书文解字

孔子传

人类已经迈进21世纪,号称科学昌明的时代并未给世人带来温馨安定的美好天堂,反而处处充满了恐怖,不安和焦虑当中。儒家应运,文化复兴,何其有幸,中国历史上诞生了一位...

by:梧桐818

孔子传

鲁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九月某一天下午,曲阜地区出现了日全食,十几分钟时间里太阳完全被遮住了。白昼里不见日头,人们都有些恐慌,传说着“天狗吃日头”的话语...

by:新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