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良知出真乐-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

2018-01-31 16:00:0118:07 2.8万
声音简介

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


本讲简介:


阳明心学不是唯心主义,更不是唯物主义,而是心物一体。今天学术界以“物质”和“意识”来区分出两大哲学流派的观点,完全可以认为是闲得蛋疼的搞法。阳明心学是“心物一体”,谈“心”必然有“物”,谈“物”必然有“心”,这种哲学观从来不把“心”和“物”到底谁是第一位的问题放在心上。唯心唯物的分法本身就是一种很低级的分法。


本讲原文:


【166】来书云:“《大学》以心有好乐、忿懥、忧患、恐惧为不得其正,而程子亦谓‘圣人情顺万事而无情。’所谓有者,《传习录》中以病疟譬之,极精切矣。若程子之言,则是圣人之情不生于心而生于物也。何谓耶?且事感而情应,则是是非非可以就格。事或未感时,谓之有则未形也,谓之无则病根在有无之间,何以致吾知乎?学务无情,累虽轻,而出儒入佛矣,可乎?” 


  圣人致知之功,至诚无息。其良知之体,皦如明镜,略无纤翳,妍媸之来,随物见形,而明镜曾无留染:所谓情顺万事而无情也。“无所住而生其心”,佛氏曾有是言,未为非也。明镜之应物,妍者妍,媸(chī)者媸,一照而皆真,即是生其心处。妍者妍,媸者媸,一过而不留,即是无所住处。病疟之喻,既已见其精切,则此节所问可以释然。病疟之人,疟虽未发,而病根自在,则亦安可以其疟之未发,而遂忘其服药调理之功乎?若必待疟发而服药调理,则既晚矣。致知之功,无闲于有事无事,而岂论于病之已发未发邪?大抵原静所疑,前后虽若不一,然皆起于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为祟。此根一去,则前后所疑,自将冰消雾释,有不待于问辨者矣。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5218508gjw

这个声音的事看似合理,却实则背理,愤怒是人之进化为防止进一步受伤害的一种手段,防止系统中坏人横行。如这么修行,反致坏人横行,儒学关键处常提向善,却只是约束人的小善罢了。

任凤群

谢谢,老师

子悦君愉

太棒了解答了我的一个很大的疑惑。

老刘说心学 回复 @子悦君愉

感谢您的鼓励

1365872sgtt

未发之时如何调理?

Elven_ym 回复 @1365872sgtt

我的理解,未发之时仍然还是本心状态,不需要改变。刚发的时候,正是念头出来的时候,这时我才能发觉对错,我才能为善去恶。所以我觉得未发之时不需要调理,发之后才需要我们去努力,而且这个努力并不是调理说起来得那么容易。

猜你喜欢
致良知

阳明先生经典语录中包含的非凡智慧

by:危青青

致良知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阳明先生经典语录中包含的非凡智慧。

by:楠楠为您诵读

致良知

王阳明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by:女人有道

致良知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by:shirlyge

声音主播

38429.2万

简介:刘长志,民间儒学学者,以正本清源为己任,努力做一股清流,润泽于世,讲解风格通俗易懂。阳明心学是直指本心、直达本源,至性至情的用世学问。心学精髓在于打通懂得与做到之间的桥梁,让你真正活明白!!对于人生的意义在于真正提高自己的人生质量,拥有笃定平和、时刻心安、坦荡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