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诗」,逃不过催生

2023-12-26 04:16:1416:07 583
所属专辑:insgirl
声音简介

刘诗诗新剧《一念关山》开播,没想到好差评出奇地一致——

好评:女主太美。

差评:男主太丑。女主还缠着男主生孩子。

剧中,女主任如意是顶级杀手,编剧给她设定两条任务主线:

一是查恩人昭节皇后的死因。

二是听皇后遗愿生个孩子。

《一念关山》

后者劝退了不少冲大女主来的观众。

剧方想营销“去父留子”的新时代独立女性人设,但编剧一边让女主喊着“不要轻易爱上男人,但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一边又让她借生孩子之名强行跟男主绑定推进关系。

《一念关山》

甚至感情戏的高潮,都是男主答应跟女主生孩子。

《一念关山》

当然生孩子任务有解释,说是皇后希望女主生个小孩有了牵挂,就不再是只会杀人的工具。

这其实恰好是设定拧巴的原因——编剧用最传统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强行嫁接了一个前卫时髦的现代概念。

不过这里倒不是想讨论人设的割裂,而是面对一部一集能出现十句“生孩子”的剧,让我很想聊聊古代女性生育的话题。

古装剧里,女性生育总是一个推动剧情的重要工具。

各种流产小产早产难产轮番上阵,但背后真正触目惊心的血泪现实,我们知道的却太少了。

生死鬼门关

老话说,女人生孩子像过鬼门关。

在医疗技术不够发达的古代,这是沉甸甸血淋淋的历史经验。

“妇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

因产而亡,无疑是中国古代育龄妇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台湾学者李贞德通过研究六朝墓志铭,发现六朝妇女死亡年龄的高峰在20—30岁之间。

学者姚平对唐代墓志的研究也表明,唐代男性的死亡高峰是60岁至70岁之间,但唐代妇女有两个死亡高峰,其一与男性死亡年龄接近,其二是22岁是27岁之间,恰好是妇女生育高峰期。

在唐代,育龄妇女的死亡率要比相同年龄的男性的死亡率高一倍多。

难产、产后感染、产后护理不当、生育后遗症......都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民间传说中,还有一类常见的鬼,名为“产鬼”。

指的就是因难产死去的女人。

虽然生育风险极高,但她们别无选择。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只能冒着死亡的风险,一次又一次地怀孕、生产。

学者伊沛霞在《内闱:宋代妇女的婚姻和生活》一书中指出,宋代多数已婚妇女都经常处于怀孕期间。

那她们一生会怀孕几次?生下几个孩子?

答案是人均生养六个孩子,但怀孕可能超过10次。

因为新生儿死亡率、流产率也很高。

「宋代多数已婚妇女都经常处在怀孕期间。从将近20岁结婚到45岁左右生育能力走向终结的25—30年里,典型的妻子一般会怀孕多次。我通过墓志铭研究的夫妇,到45岁时双方都健在的,平均有6.1个长大到足够留下记录的孩子。

实际上刚出生时还活着的孩子更多,因为人们经常忽略不提夭折的小孩子。以死胎或流产而告终的怀孕,可能也占相当的比例。因此很多妇女可能怀孕过10次或更多。」

从什么时候开始生呢?

很多朝代都提倡早婚早育,甚至强制早婚。

越王勾践曾规定男子二十不娶、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要治罪。

汉代规定女子十五必须出嫁,晚婚者要多交税。

北齐为了提高生育率,甚至强制女性在十四岁结婚,晚婚女性的家长将被处以死刑。

对古代女子来说,十四初潮,十五及笄,此后基本就进入了育龄期。

比如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生下康熙时,也只有15岁。

《上阳赋》

可以说古代广大妇女的命运,与生子紧密相连,当然主要是生儿子。

运气不好的,因为生产死掉,或是因生不出儿子,被夫家冷落,甚至是被休弃。

能生的,也不一定就“母凭子贵”。

比如贫家女子,给夫家生完,很可能还要被卖给别的男人继续生。

这便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典妻”制度——养不起家的男人将妻子典卖给他人换取钱财。

女性的生育能力被当成典当的筹码,民国作家柔石在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中描述当时雇主对“典妻”的要求:

“年纪约三十岁左右,养过两三个儿子的,人要沉默老实,又肯做事......”

小说中的女人被丈夫典给一个五十多岁的秀才,为期三年。

她被迫离开五岁的儿子春宝,随后又为秀才生下儿子秋宝,以奴仆的身份。

三年期满,她被秀才扫地出门,秋宝不属于她,回到家,春宝也不认她。

她不是妻子,不是母亲。

只是一个被不停转手的生育奴隶。

被神化的避子汤

相信大家在古装剧中都看到过一味神药——避子汤。

《延禧攻略》魏璎珞偷喝避子汤被皇帝发现,两人决裂,剧情急速开虐。

而在《甄嬛传》里,“避子汤”几乎被当成紧急避孕药。

安陵容侍寝,皇后准时给她送避子汤;芝答应侍寝后,华妃也反手赏她一碗。

《甄嬛传》

还有各种神奇的麝香类制品,只要喝一碗,或是闻上几天,就能让妃子流产而不留下痕迹,甚至导致终身不孕。

真有这么神奇?

然而目前的研究表明,古代并不存在十分有效且安全的避孕堕胎方式。

堕胎药物确实存在,比如《本草纲目》提到的堕胎药就包括麝香、斑蝥、附子等几十种。

孙思邈《千金方》则提到服用水银。

也有学者认为早在宋元以来,江南地区已有人在实行堕胎,到了明清时期,堕胎药物在当地城乡都很容易获得,价格也不贵。

但这种说法大多是基于各类小说和文人笔记所产生的推论,并无可查证的实例。

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教授苏成捷在《堕胎在明清时期的中国》一文中也明确反驳了这样的观点。

他认为,首先药典虽记载某些药物有堕胎或避孕的功效,但没人能证实它们安全有效,且被广泛使用。

通过分析清代关于堕胎案件的法律记录,苏成捷发现,堕胎药物通常非常危险。

24位尝试堕胎的妇女,使用的堕胎药成份包括麝香、牛膝、樟脑等,结果17人死亡,6人打胎成功,但至少有2人患病数月,致死率70%。

历史上也有类似的例子:

南宋宋度宗之母,孕期被逼服下大量打胎药,没有流产,但生下的儿子宋度宗却是个低能儿。

归有光的母亲生完七个孩子,为绝育服下偏方,结果被毒哑,不久后去世,死时年仅26岁。

还有1922年,川岛芳子的生母张佳氏——肃亲王的四侧福晋,在怀第十一胎时,服下堕胎药导致身亡。

传统的堕胎药不仅危险,而且价格很贵,甚至有钱也买不到。

苏成捷查到一些官司中的堕胎费用,堕胎的开销基本相当于一个农民一年的平均收入,或是一个男人卖掉自己老婆的费用。

《堕胎在明清时期的中国》

其次,现代实验也显示,用传统的未加工药物作堕胎药效果并不好。

要么没用。

比如麝香,麝香中的麝香酮能促进子宫收缩,但没有证据表明它能导致流产。

有医生曾使用两种不同的用麝香、牛膝和其他成分煎煮的草药来尝试堕胎,结果无效,病人最后需要外科手术堕胎。

要么毒性太强。

比如水银会导致重金属中毒。

早年农村地区还流行用斑蝥堕胎,中毒身亡的情况时有发生。

解放前太原、晋中一带还流行过一种轻粉绝育的偏方,上世纪80年代,有研究人员专门用这个偏方做了实验,结果用来测试的兔子,全部死亡。

可以说,使用这类偏方堕胎成功的,“就是中毒的副作用而已。”

至于传统的避孕工具比如用鱼鳔、羊肠制作的避孕套,由17世纪的英国人发明,直到19世纪后半期才为国人所知。

羊肠制避孕套

而其他的避孕办法,比如体外射精,比如安全期,也并不可靠。

尤其古人认为的安全期是月经结束的三五天之后,与今天认定的刚好相反,反倒更容易导致怀孕。

也正因为没有可靠的避孕方式以及堕胎药物,所以又出现了很多物理堕胎法。

比如暴力击打肚子、坐在冰水中浸泡、用筷子插入子宫、用开水烫草鞋然后用力碾压孕妇的肚子......

青楼里,老鸨会给怀孕的妓女灌水银,或是直接找几个大汉使劲踩压她的肚子,把她折磨到流产。

由于避孕手段有限,堕胎又危险,所以最普遍方式可能还是“生子不举”,也就是弃婴或是杀婴。

对贫民来说,弃杀婴儿是节制人口的重要方式。

而又因重男轻女,“生子不举”,往往溺杀女婴。

「徐永志《近代溺女之风盛行探析》指出清代全国男女性比例的严重失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溺女风气盛行导致的,宣统元年的全国男女性比例竟达到了121.7:100。」

清末弃婴塔

被遗忘的悲剧

今年4月,一个名叫鲍伊的美国奥运冠军在家离奇死亡。

验尸报告显示,杀死鲍伊的,是一种分娩并发症——子痫。

当时她已怀孕8个月,去世时“正在分娩”。

因为身边无人,尸体在家停放10天才被人发现。

可见,哪怕在今天,生育依然是一件危险的事。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孕产妇死亡率趋势》:

2020年,每天有近 800 名妇女死于与怀孕/分娩有关的可预防原因。

每两分钟就有一名妇女因怀孕或分娩死亡。

在南苏丹,“男人希望女人每年都会生一个孩子。”

被视为生育工具的女性,从十几岁开始就被迫结婚,然后一个接一个地生小孩。

每个妇女平均生育4.6个孩子。

生育风险多高呢?

2020年的数据显示,每10万名产妇中有1223人死亡,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一。

一名南苏丹护士在照顾临产妇女

而造成孕妇死亡的,除了产科并发症,不安全堕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贫穷、文化禁忌、宗教、政治等因素影响,世界上仍有很多国家的妇女难以获得安全可靠的避孕与堕胎方式。

她们只能尝试各种危险的办法:

用锋利的棍棒插入下体、将有毒的草药制剂塞入阴道、喝漂白剂......

“无国界医生”网站的数据表明:

每年都有700多万妇女和女童因不安全堕胎而受伤或致残。

每年都有29000多名妇女和女童死于不安全堕胎。

无国界医生

而在我国,今年11月,国家卫健委公布了2022年的孕产妇死亡率——15.7/10万。

这是历史最低水平。

不过要注意的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下降,也是最近几十年才发生的事。

建国以前,中国的孕妇死亡率为1.5%,每10万产妇中有1500人死亡。

这意味如果一个妇女分娩5次,她的死亡率高达7.3%。

以上还只是致死率,并不包括致残率。

在缺乏医疗保障,妇产科学尚未普及的年代,女性的生育损伤不被看见,也难以估量。

甚至很长的时间里,生育都没被看作是女性虚弱或疾病的根源。

播客“三姑六婆”中提到,“古人会认为妇女患病之所以难以医治,不是因为女性身体特殊性,而是因为妇女常处于闺阁,容易患上情绪病,只要她们情绪稳定,安心养胎,避免房事,丈夫就可以参考妇科手册,指导她们度过孕期。”

可以说古代女性生育史,就是一部苦难史。

著名的楼兰女尸,死于难产

然而直到今天,在谈及女性生育风险时,还总会出现这样的声音:

“以前女人生五六个孩子都没事,你们怎么这么矫情。”

傲慢背后,是可怕的无知。

那些难产死在草席上的女人、一直生小孩生到死的女人、试图喝水银堕胎的女人、受漏尿痔疮子宫脱垂等生育后遗症折磨的女人......

那些看不见的,就等于不存在吗?

那些被遗忘的,就等于消失吗?

《武侠》

这也让我想起一个“土豆发芽”的故事。

这颗土豆不长在土里,而在一个90岁老奶奶的身体里。

奶奶因早年生育,患上了严重的膀胱脱垂。

为防止膀胱掉出来,她经常在下体塞入土豆。

时间一久,忘记被更换的土豆竟然发了芽。

直到她因排尿困难去医院,才被护士发现。

护士讲述

在这个故事里,土豆不仅是土豆,它还成为了女性生育损伤的具象化体现。

漫长的时间里,女性与之同生,忍受它带来的不适。

它是如此真实的折磨,却又是如此隐秘的存在。

而这个故事唯一令人欣慰的部分在于:

如今,我们已经见过那个土豆了。

我们再也无法忘记。

部分参考资料:

1、《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李贞德

2、《唐代的社会与性别文化》;姚平

3、《内闱:宋代妇女的婚姻和生活》;伊沛霞

4、《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于赓哲

5、《堕胎、避孕与绝育——宋元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的节育方法及其运用与传播》;李伯重

6、《堕胎在明清时期的中国——日常避孕抑或应急性措施》;苏成捷

7、《生育制度》;费孝通

监制 - 她姐

作者 - 西力

微博 - @她刊iiiher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她姐玩呀~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逃不过的宿敌

一个蛊毒缠身不得已和那个喜怒无常,自己极度讨厌的人那什么;一个体内随着年龄增长越发澎湃的暴虐杀戮,在他快被折磨得扭曲时才出现转机。。。。。。逃跑,黑化

by:诺轩尘

爱你是场逃不过的劫

【强烈推荐】爱你是场逃不过的劫,一场不死不休的劫。【内容简介】言汐死了,是霍念晟亲手害死的。霍念晟后悔了,他从不知道言汐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他的骨髓。如果上天让他...

by:九舞文学

你是我命中逃不过的劫

在80年代的背景下,男主“必然”在中学时期爱上了班长“雨薇”。学习优秀的“雨薇”高考成绩不理想,但她顾及自己的家庭条件,没有重新复读参加高考而是过早的参加工作,...

by:小哥是小哥

乱世谍海|世人多可笑,终究逃不过命运安排

二战时期的上海,沦为孤岛,各方势力利用租界各行其道,他出生平民,父母双亡,亲族背叛,自此走上街道流浪度日,阴差阳错进入上海,游走于各方势力,阴谋与陷害悄然而至,...

by:水晶糖糖

反派洗白:女主后悔不已|先刀后爱,谁都逃不过真香定理|不管了快上车|多人小说剧

龙元昭穿越到小说里,应系统要求,成为了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反派。就在大结局之前,龙元昭正幻想着能够返回现实世界,开启一段新的人生。系统却突然让他洗白成为一个大英雄!...

by:凋零的茶叶

现代诗诗集

走进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感受诗歌给人的精神力量。感受一个个独特的灵魂发出的呐喊和传递的思想。

by:伊清昭

《一念关山》剧情解读|刘诗诗|刘宇宁

一念关山讲述了安国朱衣卫前左使任如意因机缘巧合成为梧国迎帝使小分队成员,和梧国六道堂堂主宁远舟、风流浪子于十三、公主杨盈、聪敏少年元禄、御前侍卫钱昭等人经历生死...

by:橘子说剧

《一念关山》剧情大揭秘|刘诗诗、刘宇宁

《一念关山》的大结局令人感慨万千,既震撼又悲痛。这部剧以其独特的剧情反转和角色情感纠葛,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然而,结局的悲惨程度却让人难以接受。

by:甜橙追剧

《一念关山》刘诗诗、刘宇宁主演(古装传奇剧)

故事起点、从梧都出发剧情开始于热血小分队从梧都出发的时刻。任如意及其队伍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他们必须前往安都解决一系列安全隐患。梧都是一座繁华的城市,但也隐藏着...

by:三界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