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浅表性胃炎怎么办?要不要用药?本文告诉您答案

2023-12-26 22:25:1103:27 1707
所属专辑:药师方健谈健康
声音简介

90后小李因为胃部不适去医院体检,结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小李非常纠结,咨询是否有事,是否需要吃药。其实类似小李这样,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人很多,大部分人体检,都会有这个结果,具体是否需要用药,分析如下:

什么是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粘膜浅表性的炎症,是胃炎的一种,属于比较轻微的,很多人都有,一般不会出现任何的不适,少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腹胀,反酸,恶心,食欲下降等不适。主要由多种理化或生物因素诱发,在成年人中80%以上的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浅表性胃炎。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结构的改变,浅表性胃炎的发病率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其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胃返流、自身免疫性因素和各种理化损伤因子等。需要强调的是,浅表性胃炎大多数情况并不需要使用药物治疗,仅在经常出现胃胀、胃痛或胃食管反流时,才需要药物治疗。

部分浅表性胃炎的治疗需要用药,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1.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浅表性胃炎

胃是幽门螺杆菌的定居场所,且几乎所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都会发展为慢性胃炎。目前检测幽门螺杆菌最常用且最方便的方法是C14呼气试验,如果检测结果为hp阳性,就需要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目前比较流行的治疗方案为三联或四联方案,主要为抗生素中一种或两种抗菌药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再联合胃黏膜保护剂等。

2.十二指肠胃反流引起的浅表性胃炎

当存在胃十二指肠反流或胃食管反流时,患者会多在夜间出现胃部不适,或有烧心感。引起胃黏膜病变主要是由于肠液中的溶血性卵磷脂、胆盐、胆汁酸等成分损害所致。所以治疗原则为促胃动力和抑制胃酸分泌。另外患者需要调整日常饮食习惯,如戒烟酒,清淡饮食等。

3.自身免疫因素引起的浅表性胃炎

由自身免疫因素引起的浅表性胃炎并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为改变日常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忌辛辣饮食,外加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保护胃黏膜。

4.各种理化损伤因子引起的浅表性胃炎

主要治疗措施为规避理化损伤因子,避免胃黏膜进一步受到损害。主要的理化损伤因子有长期饮用咖啡、浓茶、进食过热食物、吸烟酗酒、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等,同时可合用胃黏膜保护药。

总之,慢性浅表性胃炎,大部分其实不需药物治疗,但应规律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果蔬、牛奶,饮食清淡、低盐,避免过热或过冷,戒烟戒酒,少食或忌食腌制、熏烤和油炸等食物。此外,不要动辄就使用质子泵抑制抑酸,是否使用质子泵抑制等胃药应视患者情况而定。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很常见,如何预防和治疗,这几个声音都会告诉你

by:郭医生谈健康

张璐说|糜烂性胃炎

张医生说胃肠之糜烂性胃炎科普知识栏目,旨在帮助更多病人恢复健康,不再受疾病折磨!大家关注我,一起学习靠谱的健康知识有问题我会尽我所能进行解答希望大家喜欢。....

by:张老师说胃肠

张璐说|胆汁反流性胃炎

张医生说胃肠之胆汁反流性胃炎科普知识栏目,旨在帮助更多病人对疾病的防治深入了解!大家关注我,一起学习靠谱的健康知识有问题我会尽我所能进行解答希望大家喜欢。....

by:张老师说胃肠

体检发现结节怎么办 | 结节看病指南

每天8:30更新2集,点击右上角【订阅】,获得最新更新动态!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普及和应用,加上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y:乐龄听书

慢性胃炎有哪些种类

《慢性胃炎有哪些种类》是一部详细介绍慢性胃炎的音频专辑。它详细阐述了慢性胃炎的多种类型,包括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等,并解释了每种类型的特点和成因...

by:孙华贵

胃炎中医妙方

魏院长带你学习中医。用中医理念资料胃病。

by:魏华松谈健康

23-10-29初发近视和隐性近视怎么发现

隐性近视常常被人们忽视,因为像冰山一样,隐藏在底下

by:石一宁近视防控体系

体检查出肺结节该怎么办?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普及和应用,加上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健康体检的日益重视,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增高,这也成为社...

by: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胃炎患者如何吃更健康

胃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按临床发病的缓急,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胃炎两大类型;按病因不同可分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应激性胃...

by:郭医生谈健康

太空狼人杀-笑出肠胃炎

笑出肠胃炎,作者可不出医疗费呀。所以呢,听这个故事时候一定要有准备哟�

by:烨皑H街舞达人

声音主播

158337046

简介:三甲医院主任药师,神经内科临床药师;2006年获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任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2020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感谢状”表彰;广东省药学会药学科普创作“优秀奖”;于《家庭医生》、《家庭医药》、《医食参考》等杂志发表数十篇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