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冯小刚了

2024-01-09 04:06:0110:06 85
所属专辑:局外人看电影
声音简介

王家卫在《摆渡人》骂战后沉寂十年,做出来了大爆的《繁花》。

和他同一年出生的冯小刚,在同样的时间段,奉上了《非诚勿扰3》,却扑得无声无息。

想当初,如果自己的电影遭遇了口碑或者票房的滑铁卢,冯小刚必然是要在公开场合,大放一番厥词,不是骂观众不懂事,就是批影评人装*。

可如今,《非诚勿扰3》评价一般,观众也不买账,冯小刚却什么都没说过。

安静得,就好像自己从来没拍过这部电影。

冯小刚如今在逞口舌之快上,已经变得萎靡不振了。

当然他的电影,比他的嘴要萎得更早一点。

刚刚过去的贺岁档,原本就是冯小刚开辟的概念。

他的商业喜剧《大腕》《甲方乙方》等等,曾经都是很能让观众津津乐道的。

比如李诚儒在《大腕》里那一大段精神病院的发言,拿到今天依旧能让观众振奋,会心一笑,是会留下思考空间的高级喜剧。

彼时的冯小刚,针砭时弊、嬉笑怒骂,把对社会、对未来的观察用京味十足的段子,讲得鞭辟入里又云淡风轻。

而上一次冯小刚还有这样风格的喜剧,都要倒退到十年前了。

《私人订制》可以说是对《甲方乙方》的一次翻拍,相似的人物架构,如出一辙的故事脉络,甚至很多场面都是相似的,可是曾经的味道,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除了对自我的重复,《私人订制》什么都没有做出来,甚至还让观众多了一层“江郎才尽”的心虚。

其实江郎才尽倒也没有什么可惜的,毕竟大部分导演都有走到创作能力衰退的一天。

但冯小刚明显不是江郎才尽,他不仅还能拍,甚至在《私人订制》之后还拍得更好,甚至还在试图创新。

对于《私人订制》这样的商业喜剧,可能冯小刚早就志不在此了。

虽然有大量的商业票房成绩很好的作品,自己也是靠着商业起家的,但冯小刚打心眼里追求的,还是做个有人文关怀的艺术家。

过去的冯小刚也表示自己坚持不拍艺术片,他觉得艺术片是拿别人的血汗钱来赚自己的牌坊,心里想的是在商业电影里,揉进去一点艺术性。

但自从《天下无贼》和《夜宴》之后,冯小刚的态度开始改变了,转而走向了更严肃的东西,表达现实主义和时代悲剧。

葛优说对于市场,冯小刚应当还是要拍喜剧的,对于冯小刚个人,他应当拍一点厚重的东西。

于是,冯小刚就开始了两手并抓的道路,给华谊拍一部喜剧贺岁片,再去拍一部严肃电影。

贺岁片赚到钱之后,就去拍他所追求的厚重的东西。

那个时候的冯小刚,确实是很硬气的,用自己的血汗钱,给自己立牌坊。

《大腕》里的那个导演就是冯小刚对自己的写照,也是冯小刚对自己的寓言。

在商业追求与艺术追求中,冯小刚还是逐渐迷失、遭遇了信仰危机,最终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拍什么,想要做什么。

拧巴,可以说是冯小刚的电影到后来越来越核心的问题。

《芳华》是冯小刚最后一部还得到了广泛关注的电影,或许也会是冯小刚最后一部成功的电影。

冯小刚对《芳华》的野心很大,改编自著名作家还未正式发行的小说。

又是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地学校、剧团选拔出来六个没整过容,会跳舞,有年代范的新人女演员,又是在海南复刻了一个文工团大院出来。

故事更是从七十年代,横跨到当下,其实冯小刚看上这个故事,又大张旗鼓做出这许多的噱头,最显眼的目的,就是寻找自己的“芳华”。

出身体制内大院,在文工团做舞美工人长大的冯小刚,对自己梦想的发源地,充满了丰富的感情。

在正片中,我们也能充分地透过银幕,感受到冯小刚那强烈地,想让所有人都一睹过往“芳华”的心愿:

不需要任何辅助,在自然光下就有一如穿越回七十年代文工团室内排练厅,还有永远沐浴在阳光下,在动荡年代依然无忧无虑欢声笑语的文工团大院,还有那些老一辈人无比熟悉的歌舞表演片段。

可《芳华》这个故事要表现的,不止这一部分。

何小萍被时代的方方面面霸凌,在人生光辉的时刻疯癫。

刘峰一直做好人,却被一次示爱而永远打落社会底层。

这两个主人公的遭遇,才是《芳华》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对时代,对人性的讽刺与鞭笞。

或许是出于审查的原因,或许是出于与制作公司对演员未来规划的差异,或许是为了能缩短片长,达到更好的商业效益。

最终何小萍高原独舞,文工团争相检举刘峰,何小萍表彰会发疯这三场极其重要的场景,消失在正片中。

再加上冯小刚不愿意为观众展示更多,这些角色芳华褪尽,沦落世俗的模样,《芳华》的整体表达也变得别扭与奇怪。

观众游离在冯小刚追忆青春的美好与主人公痛苦的遭遇中,不知道电影究竟想表达什么。

看完冯小刚的电影,最终,却不知道他到底想表达什么的情况,比比皆是。

《我不是潘金莲》,可能为了商业考量,选择了不合适的明星来扮演女主角,冯小刚又没有办法将她调整到普通农村妇女的状态。

于是,这样一部充满现实议题的电影,只是走马观花式地,为观众展示了一出“官场现形记”。

《一九四二》,冯小刚大费心血的为观众拉开一幅惨痛的民国真相,没有什么浮华与纸醉金迷,只有战争与惨烈。

但看完电影,却也只留下惨烈这一个认知。

众生相式的多线叙事,未能有机地整合,最后所有的脉络都匆匆结束,匆匆带过。

冯氏大片的开山作《夜宴》,同样令人摸不着头脑,这部中国版《哈姆雷特》,沉溺在自作多情的摆Pose中。

华丽的外壳,不仅没有触及原作存在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皮毛,甚至,连东亚宫斗权谋的复杂性都不足。

混乱的人物行动逻辑,更是让观众恍惚重回冯氏喜剧的片场。

作为编剧出身的冯小刚,在讲故事这方面相当拿手,多年的导演生涯,也让他有了丰富的视听技巧能力。

可是在电影这里,他还是想得太多。

两个小时的电影,如果想得太多,最终只会大而无当,过犹不及。

思维方式无比火爆的冯小刚,最终在成为一流导演,做出深刻表达上,还是欠了点火候。

如今的冯小刚想再用《非诚勿扰》系列,回到熟悉的赛道上,再拣回自己当年商业喜剧的拿手好戏,就显得更捉襟见肘。

冯小刚让李诚儒,用陈凯歌骂他的那句“活在过去时光下的老艺人”来自嘲,也成了整个电影最无可奈何,也最不可笑的一个段子。

没了当年《大腕》里的精准与狠辣,让人看不出是真嘲讽自己过气了,还是对陈凯歌的羞辱,念念不忘。

但无论如何,冯小刚确实是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

他前几年也去拍了网剧《北辙南辕》,讲述几个京漂女孩创业的故事。

按理说也是他最擅长的故事领域,可最终又留下一个大扑街的笑话。

永远处在需要金牌保洁随时打扫,所到之地永远是泛着光的样板间,迎着朝阳遍地金色的天空,柳荫公园内悠闲的大爷大妈,还有住着东城四合院,不需要工作的少爷小姐,隐秘会所酒席上攀高踩低的上流精英们,组成了这部网剧最基础的画面。

这样的生活画面与故事所讲述的创业奋斗,确实是“北辙南辕”。

或许对于冯小刚来说,这样的场景是很真实的,但这样的真实对于观众来说,已经太遥远了。

任凭冯小刚再怎么小心翼翼地应对着当下的观众,甚至于觉得自己已经是剖心挖肝地讲点实在话,可依旧悬浮,且中老年油腻。

如今的北京普通人,往往都在吐槽着北京的堵、通勤的困难、空气质量的糟糕。

冯小刚所处的北京,却依旧是皇城根下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就是他再也拍不出过去讽刺喜剧味道的本质原因,他再也不知道年轻观众的痛点是什么了。

即便他如今再想跟影评人、观众互喷,可能也不会再掀起什么波浪了。

毕竟就算骂人,也得对齐一下思维代沟。

现在的观众,宁肯去骂陈**、大*,也不会再去骂冯小刚了,他们已经不再需要冯小刚了。

电影市场也不再需要冯小刚了,就像他曾经是最想拍抗美援朝的导演,可即便现在这个题材拍得遍地开花,又有谁给他投资呢?

冯小刚已经过气了,还有谁会怀念他呢?

往期文章:脸都不要了

微信&微博:局外人看电影

顺手点赞|在看,谢~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我把青春献给你-冯小刚著

这本书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只不过是一些支离破碎的闪回;它未必能够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毕竟我还没有勇气光着屁股走在人世间;书中的一言一行可能有违传统的价...

by:余音北平

冯小刚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

冯小刚这本《我把青春献给你》,是利用《手机》剧本创作和开拍之间的间隙创作的。时间紧,任务重,但它别具一格。与别的准自传相同的是,它同样讲述了过去的许多人和事...

by:远鸿飞

海口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讲解

海口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坐落于海口观澜湖旅游度假区,由观澜湖集团、华谊兄弟及著名导演冯小刚携手打造的中国最具特色的电影主题旅游胜地。呈现一个“乌托邦”式的电...

by:风景在线导览

永失我爱|王朔作品|冯小刚导演同名电影原著

男主人公何雷与女主人公石静是一对充满青春活力的恋人,他们正在精心布置新房准备结婚的时候,忽然厄运降临——何雷患了一种叫作“肌无力性疾病”。他所面临的问题并非是...

by:朕奋人心

北辙南辕|冯小刚执导|影视原著|多人有声剧

每天2集更新,敬请期待内容简介内容简介: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得不到的人,这才有了一出出粉墨登场的悲喜剧。五个性格迥异、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大相径庭的白领丽人,...

by:予彤有声

忠犬八公|冯小刚主演影视同名小说|治愈情感故事

【作者简介】路易斯·普拉茨,1966年生于西班牙塔拉萨。曾于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及赫罗纳大学学习艺术史和考古学,之后多年致力学术研究及教学工作。曾任中小学教师...

by: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老炮儿|江湖背后的血与泪|冯小刚同名电影|罗兵演播

作者:管虎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ISBN:978-7-5354-8244-0※一个“规矩”引发父子恩仇、新旧更替的故事!※规矩尚在,江湖犹存!展示了江湖背后...

by:悦库时光

余震|活下来只是开始(冯小刚电影《唐山大地震》原作)

【内容简介】中国人的心灵史诗天灾来临的时候,人是彼此相容的,因为天灾平等地击倒了每一个人。人们倒下去的方式,都是大同小异的。可是天灾过去之后,每一个人站起来的方...

by:灵珑_剧有范

【回响剧场】温故一九四二 刘震云代表作 冯小刚同名电影原著

在刘震云的中篇小说《温故一九四二》中,记述了1942年发生在河南的一场绝人寰的大灾难,讲述了段有关饥饿的悲惨历史。“说到底,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三年,我故乡发生了...

by:回响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