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讲 周易蒙卦 中

2024-01-21 15:18:0625:08 257
声音简介
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訾文熙,从今天开始,我来讲周易,欢迎大家收藏支持。

第25讲 周易蒙卦 中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蒙,亨通,并不是我去求孩童以启蒙,而是孩童启蒙的时候求我。初次占筮的时候就告诉他,如果一件事,再三占筮,就是亵渎神灵,亵渎神灵,就不告诉他,利于守持贞正。

蒙,亨。蒙卦为什么亨通呢?蒙,继屯卦之后,代表的是事物蒙昧、弱小的时候。当事物蒙昧、弱小的时候,最容易启发、教育,使蒙昧的状态改变,变得不蒙昧。这就是蒙之所以亨通的原因。

我们再看卦象,蒙卦,叫做山水蒙,是上艮下坎,艮为山,有止和正两层意思,坎为水,为险。所以有止险和养正两层含义。

人内心的欲望,往往是自私自利的、损人利己的、好逸恶劳的,甚至是邪恶的。这就是险,所以要将内心的欲望止住,使它不外逸,这就是上艮下坎,也就是上止下险的含义。险在内而外止之。

至于养正,彖传有“蒙以养正,圣功也”的说法,说出了教育的真正内涵,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为了立德树人。养正,培养的是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习惯、美好的品德,激发人性的善良、仁爱、恭敬、羞耻。

按蒙卦,上艮下坎,艮为止,坎为水。水,比喻的是人性,指出了它的可塑造性,止就是引导。也就是引导水朝着清明的方向,使它不居于恶地。这就好比教育是激发人性的善与仁爱,使人朝着正道而行。

因为止险,养正,所以蒙卦有亨通之道。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者,为什么不是我求孩童去启蒙,而是想要启蒙的孩童来求我呢?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佛门广大,不渡无缘之人。

人本身真性具足,需要自觉。但是,你若是拒绝自觉,甚至渎佛、谤佛的话,佛法再厉害,也无法让你觉悟。

教育也同样,学生若是拒绝成长,关闭内心对教师的应答,那么,无论教师再怎么努力,都是徒劳的。

如果一件东西,它虽然很好,但是我求着你要,你会不会要它?我说“求求你,收下它吧”,无论我怎么声嘶力竭地乞求,你都会拒绝,甚至认为是陷阱。

相反,如果我们自己认识到了这件东西的价值,知道它价值昂贵,那么,即使别人想尽办法藏着掖着,我们也想得到它。

觉悟也是如此,智慧也是如此,教育更是如此。教育的发生,始终是自发自觉的,这就是先圣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它而展开的。

当老师七八年,见过努力勤奋的,也见过太多整天无所事事的,而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学生,便是拒绝教师应答的学生,尽管教师使劲浑身解数,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威逼利诱,而那些学生,仍然是无动于衷。

最后的结果也表明,尽管教师费心费力,而那些学生也基本没有改变。

我们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便是使劲浑身解数,逼着学生去学习。教师越是逼着学生,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做到方方面面,学生便越没有自觉性,甚至会觉得学习是老师的事情,我学不好也是老师的责任,因为他讲得不好,我不爱听。

当我们把学生捧得高高在上,而把教师贬的一无是处时,整个教育的实施,也就颠倒过来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者,这里打了一个比方,一个人到算命先生那儿去求一件事情,算命先生请示神灵后,已经完完全全告诉他。但是这个人,偏不信,同样一件事,要反复地问,反复地问。反复地问,这便是亵渎神灵的行为,如果亵渎神灵,就不告诉他。

佛讲法四十九年,留下的经卷无数。如果说,有人当面质问佛祖,佛啊,我按照你的方法能不能成佛?佛该怎么回答?佛当然无法回答。

当一件事情,你怀疑它的真实性的时候,别人再怎么绘声绘色地描述,你始终不会相信。

当别人告诉你,拥有智慧比拥有金钱和美貌更重要,你也许会嗤之以鼻:智慧值几个铜子?

所以,当你选择怀疑的时候,教育也就无法实施。这是教育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心诚则灵。也就是,当你愿意相信老师所教的知识,愿意相信老师的时候,你才会一点一点接受老师的教授,然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内心诚意接受,教育才能起作用。这是我在此处阐释的“心诚则灵”。

我们经常说,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当学生选择相信老师,愿意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那么,这些知识才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成为学生成长的起点,教育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总结一下的话,我觉得蒙卦告诉我们两个最核心的教育问题:一者,教育一定是自主自发的;一者,教育一定是“心诚则灵”。

利贞者,利于守持贞正。这是很显然的道理,因为“蒙以养正”,教师如果品德有问题,又怎么去教育学生?如果教师教的东西是错误的,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育真的很危险,有时可能是诲人不倦,有时可能是毁人不倦,所以,守正很重要。这对教师而言,要有崇高的德行,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有很高的教育智慧,这样才有可能胜任教育,做到守正不移。

当然利贞也是对学生有要求的,那就是坦然接受教师的教授,勤奋向上,以知识为起点,促进自己的成长。这也是利贞。

所以,利贞是对施教的教师和受教的学生两者而言的。

下面我们来看彖传。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彖传说,蒙卦,根据卦象来看,是山下有危险,有危险而能停止,这便是蒙。蒙有亨通之道,以亨通之道践行而又能做到及时达中。不是我去求童蒙,而是童蒙求我,这是教师与学生心志相应。第一次占筮就告诉他,因为刚中。再三占筮求问,就是亵渎神灵,亵渎神灵不告诉他,是因为他亵渎了启蒙。蒙卦的目的是养正,这是成为圣人的功业。

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这一句,是从卦象上来阐释蒙的意义。蒙卦上艮下坎,艮为山,坎为险,所以叫山下有险。山下有险,告诉我们人欲的危险。

险而止,就是内有险而外止之,这是在说教育的功用,也是我们上文阐发的止险。

蒙卦是止险,也就是去除人内心的邪恶,激发人性的善良、慈爱。

蒙亨者,蒙有亨通之道,我们在上面已经说过,蒙之所以能亨通,是因为它有止险、养正之功。而事物蒙昧、弱小的时候,最容易启发教育,改变蒙昧的状态。这些都是蒙亨通的原因。

程颐先生在《周易程氏传》里说得非常明确:“未发之谓蒙。以纯一未发之蒙,而养其正,乃作圣之功也。发而后禁,则扞格而难胜,养正于蒙,学之至善也。”

还没有启发,叫做蒙昧。用纯正精一没有启发的蒙昧,来涵养他的正,这是成为圣人的功业。启发之后,如果学生行为不端,然后去禁止他,那么,就会遭到抵触而难以禁止。在蒙昧的时候养正,这是教学中最好的教学。

这里的道理十分明显。

这里,我想到了我外甥和邻居家的孩子。两个孩子年龄都一般大,但是,习惯却千差万别,尤其是吃饭的时候,我外甥总是磨磨蹭蹭,一边看手机一边吃饭,而且家人费好大的劲,才能勉强吃完。

有一次,她正在吃泡面,即使家里人再怎么样央求,她都不吃。我吓唬她:你吃不吃?不吃,我吃了。我刚捞了一筷子,她就一巴掌摔过来了。

这就是“发而后禁,则扞格而难胜”。你已经启发她,你不哄着她,她绝对不吃,而且她已经习惯了。所以只能自作自受。

相反,我邻居的孩子,才四岁左右,已经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暖被,自己收拾起床,家人根本不管这些。为什么,我邻居告诉他,你要是自己不做,我们可不管你。

关于这一点,蒙卦初六已经阐述,叫做“利用刑人,用说桎梏。”我们讲到蒙卦爻辞时再讲。

以亨行时中也者,以亨通之道践行,而又能及时达中。亨通之道,我在上面已经阐释过,不再多说。那么,什么又是及时达中呢?及时,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什么阶段教什么内容,就是该包容的时候要包容,该严厉的时候要严厉。那么,什么是达中呢?包容而不溺爱,严厉而不过分,批评有度,褒奖得宜。这就是及时达中。

这是在理论层面上,实际到教学中,是很难做到及时达中的。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王弼、孔颖达解释的是不识者求问识者,暗昧者求问于明者,也就是学生求问老师。而程颐、朱熹、王夫之等先儒,也是以二五相应来解释。六五柔爻,暗昧者也,九二刚爻,刚明者也。六五求二,而九二应之,叫做志应。

我觉得这两种解释都合理。教育的主体无非就是教师跟学生,所以不论二五相应,还是暗昧者求问于于明者,都说得通。这里重点解释一下志应。什么叫做志应呢?学生有求学之心,然后虔诚地求问于老师,教师有施教之心,然后传授给学生自己的知识,这叫做志应。

初筮告,以刚中也者。刚中,指的是九二,因为九二刚健中正。九二处坎之中,坎中满,所以有盈实之象,引申为有孚,也就是诚心实意。求教之人,真心诚意来求教,对教师教授的内容,信而不疑,就能坦然接受,就能发挥教育的作用。这就是刚中,刚健中正。如果求教之人,并非诚信求学,见异思迁,教师的教育又怎么能发挥作用呢?

而这里,刚中,对教师也有要求,也就是教师必须刚健中正,也就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当断则断,绝不拖泥带水,该包容时包容,该严厉时严厉,同时包容有度,惩罚得宜。这是针对教师的教育手段,而对教师而言,就要一身正气,品德高尚。

这一点,程颐和王夫之先生有所阐发。

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者,如果学生有所怀疑,必然不会接受教师传授的东西,那么,教育也就发挥不了作用。你教育他,有什么意义呢?这里,也强调了教育发挥作用的前提:诚心求教,而不是拒绝接受。

蒙以养正,圣功也者,启蒙的目的是涵养人的正,也就是正确的言行、美好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习惯等,这是成为圣人的功业啊。

圣功也有两层意思,一是叹美教育的伟大,二是明确教育是成为圣人的起点和方法。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大象说,山下有泉水流出,这是蒙。君子观此卦象,果断其行为,培育道德。

山下出泉,是根据蒙卦卦象上艮下坎。艮为山,坎为水,这里不说山下有水,而说山下出泉,为什么呢?泉,是水之源,所以这里有正本清源的意思。所以教育,也是正人之本性,导之向正,也就是教育直指人的内心。

当然这里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泉水不断汇聚,才能成为江河。而人的成长,需要积累,德行的培养,同样需要积累。所以教育要持之以恒,要坚持不懈。也就是,要培养一个人,靠的不是一时之功,而是不间断的培养,甚至是一辈子的培养。

这也就是为什么君子要果行,果断其行为,因为培养人,不是一时之功,所以要果断其行,持之以恒。

当然,果断其行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刚健中正,也就是说,教育学生,当断则断,该包容时包容,该严厉时严厉,处之有度。

育德很好理解,培育道德。培育道德是教育的目的,这毋庸置疑,同时,培育道德非一时之功,要持之以恒地努力。

以上就是蒙卦卦辞、彖传和大象传的解释,谢谢大家。下一讲,我们继续讲蒙卦爻辞。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讲解周易64卦

什么样的人运气好。

by:三木国学

周易64卦讲解

中国文化之根本是周易,是效仿鸿雁的候鸟法则。

by:呼子易学思想

周易64卦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真人品从五伦做起,大文章自六经得来。​​​周易64卦;道德81章。子思曰:君子居易以俟命。孟子曰:夭寿不贰,修身...

by:中孚易

周易64卦义理

周易64卦义理,指导生活。通俗易懂。

by:李会民说国学

勤读周易64卦

读周易64卦。传播国学周易。传播张其成老先生国学思想。

by:王良勤0553

周易八卦入门

《周易·系辞下》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1...

by:庐隐山人

周易卦辞吟诵

周易卦辞吟诵,对周易精神的优美表达,便于理解和记忆。

by:庭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