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望其项背,到被乌军击落,苏俄预警机为何越发展越技不如人

2024-01-24 13:00:0412:27 2393
声音简介

说起预警机,大家首先想到的,多半是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凭借预警机的优势,在空战中取得了超过1:4的悬殊交换比,赢得了压倒性的胜利。然而,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在冷战时期苏联同样有性能不俗的预警机,而且在实战中也表现出色。只可惜因为国家分崩离析,“红色空中指挥所”的发展也戛然而止,最终在今天彻底落后于时代。

出手不凡——苏联时代的预警机发展

预警机最为显眼的外观特征是雷达罩,虽然也有“平衡木”、“大脖子”等布置方式,但最深入人心的还得是机背上巨大的圆形天线罩。苏联以ТУ-114大型远程客机为平台的ТУ-126 Мосс“苔藓”,就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旋转式圆盘雷达罩的预警机。该机于1962年1月首飞,1965年正式列装,装备了由П-30型远程对空警戒雷达改进而来的Лиана-1М“藤蔓-1M”雷达。

ТУ-126 Мосс“苔藓”预警机对大型空中目标的截获距离达到375km,具备在海上和平坦陆地背景下的下视搜索能力,能够同时跟踪80个空中目标,并引导12~18架战斗机实施防空截击作战。同一时期美国海军装备的E-2A型舰载预警机装备的AN/APS-96雷达,对空中大型目标的截获距离约200km,仅具备海上下视搜索能力。要到1974年列装的E-2B型换装的AN/APS-111雷达,才具备了陆上下视搜索能力。至于美国同级别的E-3大型预警机,开始服役的时间已经是1977年了。

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曾经向苏联租借过1架ТУ-126 Мосс“苔藓”预警机,在争夺制空权和对地支援任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战争中,印空军的СУ-7Б多次深入西巴领空100余千米轰炸地面目标,大多数时候都能全身而退。在空战中,印空军的МИГ-21ФЛ对巴空军F-104C取得了4:0的战绩。巴空军只能依靠歼-6才扳回一城。

随着战术飞机低空高速突防战术的兴起,缺乏下视能力的ТЛиана-1М“藤蔓-1M”雷达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于是,1969年8月7日,苏联军事工业人民委员会命令伊留申设计局承担新一代预警机的初期研究工作。这就是基于ИЛ-76МД运输机平台的А-50 Шмель“熊蜂”预警机。从1984年开始列装部队到1991年苏联解体的7年间,“熊蜂”预警机总共生产了30架。

该机配备的Шмель“熊蜂”高频脉冲多普勒雷达,工作在S波段,平均发射功率20kW,采用平板缝隙天线,在水平方向上机械扫描,俯仰方向电扫描。对大型空中目标的截获半径约400km,对小型空中目标的截获半径为150-250km。该雷达系统可显示目标的距离、方位和高度等参数,具有动目标指示和无源探测等工作方式。

在电子对抗方面,A-50配备了雷达告警接收机、ЛО-82 导弹逼近告警装置、箔条和红外干扰弹投放装置等设备。此外,它还可以加挂翼尖干扰吊舱与红外成像吊舱。

时代的眼泪——红色空中指挥所的没落

在苏联解体后,由于长期保养不善,俄军继承的30架А-50预警机中,截止俄乌战争爆发前,只剩下下12架左右可堪使用。更不堪的是,在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再未采购过哪怕1架全新的A-50预警机。对手中旧货的现代化改进工作,也是进展迟缓。

А-50的首个现代化改进方案,于1995年在莫斯科航展上首次亮相,当时被称为А-50М,计划换装Шмель-2“熊蜂-2”预警指挥系统。但是,直到2008年1月,俄空军才全面启动对А-50机队的现代化改进,包括对机载电子设备的更新和机体延寿。改进型号被命名为А-50У,于2009年11月26日通过国家鉴定试验。在外观上А-50У与А-50的主要区别是,在后机身下部有1个水滴形的整流罩。

改进后的А-50У预警机,解决了机械噪音超标和超高频电磁兼容的问题,还减轻了机身重量,提升了航程,修改了垂直尾翼的形状,显著提升了飞行稳定性。此外,А-50У预警机对机载电子设备进行更新,换装全向旋转的雷达天线罩、新型计算机系统、大屏幕液晶显示屏,进一步增强了情报处理、目标识别、卫星导航、自动化指令传输和高速宽带通信能力。

据称,改进型Шмель-М“熊蜂-M”多普勒雷达对典型空中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超过400千米,可同时跟踪的目标数量增加到300个,对隐身飞机、巡航导弹等低特征目标探测能力也大幅提升。作为对比,美军的舰载预警机E-2C Hawkeye-2000“鹰眼-2000”装备的AN/APS-145脉冲多普勒雷达,对典型空中目标的截获距离约480km,对巡航导弹类低特征目标的截获距离约260km,指挥系统可以同时显示超过2000个目标,并引导40架战机执行截击任务。最新款E-2D Advance Hawkeye“先进鹰眼”装备的AN/APY-9 AURA Advanced UHF Radar先进超高频有源相控阵雷达,对典型目标的截获距离则达到了500km以上。

А-50У预警机沿用了ИЛ-76МД 的5人机组,任务载员为10名,包括3名雷达操作员、4名截击引导员和3名电子战操作与通信员。据称,А-50У能同时跟踪100~150个目标,并同时为15 批次的战斗机提供截击引导。主要作战任务包括探测和跟踪目标,保障战场通信、指挥航空火力打击行动。

俄罗斯空天军现役8架А-50У预警机,全部由苏联时代生产的A-50预警机翻新升级而来。其中,首架是“红色37号”原型机,于2014年3月正式交付。首架正式量产的是“红色47号”,于2014 年10月服役,之后依次是“红色33号”、“红色41号”、“红色45号”、“红色42号”和“红色43号”。迄今为止的最后一架,是2022年8月交付的“红色51号”。

其中“红色43号”在2023年3月,乌军对白俄罗斯马丘利希空军基地的袭击中受损,机身的前部和雷达天线被烧毁。前段时间据传被乌军击落的预警机,是2019年3月交付的“红色42号”。该机于1988年出厂,迄今机龄已有35年。

在纸面上俄罗斯空天军是世界第二大空中力量,然而俄空天军全军仅有一个预警机团——第144预警航空团——实力极为孱弱。根据该团的公开数据,目前仅装备13架А-50型和8架А-50У型预警机。至于最新的换装了有源相控阵雷达,还有全新的情报、电子战等子系统的A-100预警机,在2017年11月18日首飞后,至今尚处于测试和国家验收试验阶段,尚未交付部队使用。而目前美国空军装备的同类机超过了110架,这还没算美海军的舰载预警机。

阴沟里翻船为哪般?

预警机作为“飞行的大脑”,自然是被重点照顾的高价值目标之一。要打击预警机,首先须要发现预警机。不过,预警机一般在己方控制的纵深空域活动,要想偷袭得手就得“过五关,斩六将”。

由于距离较远、保护严密,且预警机本身具有优秀的电子战能力,采用主动探测手段,并不容易完成目标的捕获、识别和跟踪。不过,预警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会持续发出雷达电磁波等电子信号,并且航迹有明显规律,通常采用8字形或0字形飞行路线,飞行高度在1万米左右。利用无源定位手段,能大致掌握目标位置。

以近期传出的被乌军击落的A-50预警为例,目前有三种说法。空空导弹击落说的依据是,乌空军残存的СУ-27和МИГ-29等战斗机,目前已经整合了使用北约制式精确制导弹药,比如JDAM联合制导攻击武器、AGM-88反辐射导弹等的能力,不排除当前获得AIM-120系列中距空空导弹的可能。通过地面雷达的引导,采取超低空突防,然后迅速爬升发射的战术,对俄军预警机实施偷袭,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根据目前的信息,这种可能性是最小的。将北约制式的空空导弹整合到苏联老飞机上,需要的动作是不是一星半点,几乎要更新全部的航电系统。从北约国家已经提供的军援清单看,还未发现有类似设备。至于乌空军使用的北约制式空地反辐射导弹和制导炸弹,其实并未与载机的飞控与火控系统完成整合,只是简单的修改挂架后,通过提前输入地理坐标,以惯性制导的方式将弹药引导到末制导范围内。

另一方面,经过一年多的战斗锤炼,自去年底以来,俄空天军的配合愈加成熟,多次连续击落多架乌军战机。其中,在预警机的配合下,俄军的СУ-35С战斗机和МИГ-31БМ截击机多次使用Р-37М远程空空导弹狙杀乌军战机,多次打破最远空战击落纪录。实际上,乌空军已经放弃了和俄空天军打空战的想法,专注于使用防区外武器骚扰俄军后方。

地空导弹击落说的依据是,乌军获得的美制“爱国者”PAC-2防空导弹系统,,如果部署靠前部署到扎波罗热地区,理论上可以覆盖到在别尔江斯克上空巡航,飞行高度约10000m的А-50У预警机。这种说法的可信度较高。特别是“爱国者”系统具有分散部署的能力,发射架与指挥和制导系统的最大布置间距,甚至在10km以上,完全可以通过分散部署与机动设伏相结合的方式发起偷袭。

除了北约援助的“爱国者”PAC-2防空导弹系统,乌军手里还有一些继承自苏联的С-300ПТ、С-300ПС、С-300ПМУ甚至С-300В1地空导弹系统,虽然经过近2年的战争消耗已经剩余无多,但是拿出来搞搞偷袭的数量还是足够的。

误击的说法主要依据是,在乌军针对克里米亚半岛的联合空中打击行动中,动用了包括ADM-160空射诱饵在内的,北约援助的电子战装备,通过制造大批量假目标,营造出乌军大批自杀式无人机和导弹来袭的场景。而在此前的袭击中,俄军在克里米亚部署的预警雷达受损,不得不组织预警机前出补盲,导致地面防空部队在混乱中发生误击。这种说法可能性比较大。

1月14日当天遇袭的,还有1架ИЛ-22М空中指挥机。而预警机本身就要担负空中指挥的职责,然而俄空天军却额外搭配了1架同样很贵重的空中指挥机。联想到А-50预警机的老毛病之一,就是指挥通信能力不足,看来即便是改进到了А-50У依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

虽然在苏联在冷战时代就开发了当时堪称先进的自动化指挥系统,但是都是局限在各个军兵种自己搞一套,还未来得及完成全军整合,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而俄军不幸的继承了这个毛病,一直以来都未能克服诸军兵种协同作战效率低下的毛病。所以,给А-50У预警机再搭上1架ИЛ-22М指挥机,很可能是为了协调海军和陆军防空部队的行动。那么,阴差阳错之下发生误击的可能性实在不小。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2022腿姐分析题专项背诵十一页

22腿姐冲刺讲义中的分析题专项背诵整理--共十一页--腿姐整理首发--十一页大题背诵

by:GulfQiuQiu

23腿姐分析题专项背诵:9页纸➕24个马原➕押题班

23考研政治陆寓丰腿姐分析题专项背诵9页纸+24个马原+押题班补充【助记】更新中标题新增【押题班】标注磨耳朵磨耳朵冲刺用加油加油!胜利在望!保重身体!

by:郑淇儿Kia

伊朗与美国从朋友到仇敌

详细解读伊朗-美国的友好关系如何建立发展,曾经非常亲密的盟友又如何走向关系破裂并对峙,伊朗核危机的实质和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by:清凉好世界

一口气读懂美国史丨从美国独立到南北战争,从一战二战到冷战结束丨讲述美国历史

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是你在任何其他国家都找不到的混血人。美国——这个在20世纪独步全球的世界,第一强国,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是世界舞台的重要主角的国家,究竟是一...

by:朗读者晟焕

美国的创新:美国创新体制及其对华战略研究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美科技合作与中美关系。重点介绍中美科技合作机制在中美双...

by:金石海纳电子书

从马汉到珍珠港:日本海军与美国

本书追溯了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在其经典之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出版之后,对日本作为海权国家崛起的影响。日本海权的扩张顺理成章地指向了美国。作者麻田贞雄以对马汉...

by:石渠阁

美国-美国·华尔街

票价详情免费适宜全年电话暂无简介亲爱的朋友,说到华尔街,可是一个让全世界金融巨子热血沸腾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来一睹它的风貌。华尔街位于曼哈顿南部...

by:恋景旅行APP

梦幻之地:从梦想到狂想,美国精神五百年

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实践了崭新的竞选逻辑,精彩的故事远比真相重要,幻想比现实更显真实,“后真相时代”到来了。美国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其实,假新闻当道的“后真...

by:陶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