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七 六十八章 小邦寡民

2024-01-30 11:30:0422:43 111
声音简介
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矣,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第六十七章,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是老子描述的一段像世外桃源一样的境界,小邦寡民,小一点就好了,不要那么大。使十百人之器,指的是大型的兵器,说使这些大型的兵器没有用。使民重死而远徙,重死是什么呀,重视死亡,远离战争,因为很重视死亡这件事情,我宁愿远徙到一个不争之地,在那里过往安静的生活。有车舟无所乘之,说我有车,有舟,但是无所乘之,为什么呀?我没有那么多欲望,我不需要出去呀。有甲兵无所陈之,说有甲兵但是派不上用场,我也不跟人战争。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结绳记事都听说过,就是指的回到最简朴的状态。我们看整个这几句话的描述,老子说小邦寡民,有大型兵器,但是无用,用不上。因为人们很重视死亡,所以也不会去参加战争,为了躲避战争我宁愿远徙,搬到一个偏远的地方,与世无争。有车舟不需要乘,因为我没有那么多欲望,我也不需要出去,我有军队但是不需要摆开阵势。



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甘其食就是无论我吃什么食物,都是美味甘甜的。美其服,无论穿什么衣服,我都觉得很美好,都有个愉悦的心情。然后乐其俗,我非常快乐地享受着我们每天生活当中的习俗。并且安其居,我很安然地居住在这个地方。这四句话有没有让我们想到小时候啊?每当过年的时候是不是这样,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特别快乐,享受我们自己的那个习俗。我们那个时候为什么会快乐呀?因为没有那么多欲望,哎呦!有一个新衣服穿,很高兴的,给两块糖吃,给发个红包,哎呦!太开心了。但是有没有发现,我们现在过年不快乐了呀,有多少人过年抱着手机,没意思,为什么呀,我们见识的太多了,我们享受过的东西太多了,你吃什么都不香了,买衣服也不好穿了,习俗你也不愿意过了,怎么躺都觉得不舒服了,说朝南也难受,朝北也不舒服,怎么都不好了。



老子是不是刚才描述了一个境界啊,小国寡民,有车舟不需要用,没有那么多欲望,用它做什么。在这样一个场景下,人们就很享受当下的这个生活,是不是像一个世外桃源一样啊,回归到结绳记事的那个时候了。现代化的东西,科技的东西都不用,每天大家就过着淳朴的生活,没有那么多欲望,也没有那么多比较,你这里不好,我那里不好,通通都没有,这种生活就呈现出来了。



我们看了这一段,可不可以在自己的心里打造一个这样的地方啊,其实是可以的。只要我们自己减少那么多欲望,然后去享受当下的生活就好了。我们去想一下啊,如果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大的家庭,每当过年过节,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到处奔跑,每个人在忙着自己手里的事情,大家共同过节,有这样的仪式感,每个人都没有太多的欲望,是不是很开心的一个场景啊。我们现在也可以的,只是我们没有了这样的心,因为不停地去向外追逐,我们就没有办法享受当下的生活,总是想要更多,停不下来。这个时候我们拥有的再多,也没有了享受的时间和心情。



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有的人把最后这句话拿出来理解偏了,说老死跟你不相往来,变成了恨了。老子这里描述的是小邦寡民,邻邦相望,就是两个邦国互相可以看得到,然后鸡狗之声相闻,彼此都听得见,但是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为什么不相往来啊,我也不愿动,你也不愿动,对不对?我也没欲望,你也没欲望,你说动它干嘛,所以他整个描绘的是小邦寡民。当你没有那么多欲望的时候,你自然就不好动,你就可以很好地去享受你当下的生活,即使隔得那么近,因为没有欲望,我也不会想着吞并你,你想归附于我,我也懒得要,你别给我添麻烦,对不对?你给我添那么多麻烦干嘛,我本来挺享受的,你非要归附于我,那我不得多操心吗?不干。即使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也不需要往来。



我们说说往来吧,你看我们现在啊,每天可能会忙于应酬,不是这种往来吗?为什么会忙于应酬啊,就是我有太多割舍不掉的欲望,没办法。但你看现在很多年轻人反而活得洒脱,不喜欢我就是不去,为什么?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你发现他也不想要那么多了,赚够钱我就出去玩了,没钱了我回来再赚吧,所以他不想要那么多的应酬,就是因为欲望少了。实则欲望最多的往往是我们八零后的这代人,七零后的这代人,为什么呀?我们小的时候穷,没有。然后长大了,改革开放来了,你看别人都变好了,我们也疯狂地跟着赛跑,最后你发现风停了,跑不动了,那怎么办?跑不动有办法,让孩子跑啊,对吧,我们逼他跑就是了嘛,你看我们多聪明啊。所以你看,也不是我们这代人的错,是我们就赶上了这样的时代,人是环境的产物。



想一想我们小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那么多欲望?因为大家邻里乡亲都差不多,家家户户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我们也就没有那么多欲望。但是我们长大了以后,社会格局发生了大的变化,新的时代来临了,但是你会发现所有的东西都是循环往复的,风有来的时候,就有停的时候,风停了但我们停不下呀,我们这小心已经吹的风雨飘摇了。所以我们现在要及时地停下来,及时地往回收,去享受享受我们的生活,没有必要追求那么多。整个这章老子就是描述了一个小邦寡民的状态,大家都不需要有那么多的追求,所以就可以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了。



第六十八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美是什么呢?就是带了很多装饰的东西,就叫美。让人相信的话呀,不需要太多的装饰,如果加了太多装饰的话,反而就不真实了。我们举个例子,说今天我们走到这里对别人讲,说外面下大雨了,一听就是比较真实的。但是香哥这个人喜欢讲美言,进来他就形容,外面万里无云,过了一会乌云密布,又下了倾盆大雨,电闪雷鸣。你这一听,是不是就觉得不可信了,因为他装饰太多了。我们也举过例子,说我们爱一个人,在我们的行为和我们的眼神当中都可以看的到,都可以看到你对对方的爱,所以不需要讲那么多,但是人往往喜欢美言,就是喜欢过多修饰的东西,有人跟你说海枯石烂,有人跟你说他的爱有多么丰富。我们常举的一个例子,有人就会这样讲话呀,说如果爱是一粒沙,那我对你的爱就像撒哈拉那么多,你一听,这是要把你淹没呀,他用他的花言巧语把你淹没,太夸张了,他的爱像撒哈拉沙漠那么多,所以你一听这个人不靠谱。在生活当中不要讲那么多装饰性的语言,因为失去了那个真实性。



整个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要去看到真实的那一面,而不要被所谓的那个美所迷惑。举例,不光是美言,说我们接触了一个人,我们还没有用他的产品,他把这个产品描述的很美,是不是描述的越好,你心里越要想一想,真的有那么好吗?再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东西,或者看到一个人,你看上去很好看,那这个时候怎么办?不要被这个表现的美所迷惑,你要去看看真实的样子,要去看看他的内在,要去看看他的心性和他的价值观。所以我们明白了,我们不要去讲美言,不要去讲修饰性的东西,因为它离真实就会越来越远。还有,当我们看到美言和美好的事物,我们要懂得去甄别,我要去看看背后是什么样子的,看看背后那个真实的状况。



知者不博,说真正知道的人,不需要广博,就是不需要通过那么多广博的现象而知道。博者不知,越是知道的广博,反而越不是真知了,就是往往你知道的越多,你离真相其实就越远。了解了一大堆的现象,最后你发现,你就看不到事情的本质了。就好像是一个孩子从外边回来,他跟你说,妈妈,我同班那小朋友打我。你说,他为什么打你。他说,没有为什么呀,他就是推了我一下呀,就是打我,后来老师还偏向他。然后你就一直问,你了解的越多,是不是你离真相就越远呢?我们但凡一想也会知道,不会有无缘无故发生的事情啊,你说不会的,怎么会无缘无故他打你呢?一定是有什么别的事情发生你没讲出来,他说不是不是,就是没有,你越听他说你越相信,那可能就是那孩子不对吧,这就叫博者不知。所以往往你了解了越多的现象,最后你越没有办法知道真相。



我们学习道的人要学会隔岸观火,把自己抽离出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先隔岸去观察,不要深陷其中,可是往往我们很容易被对方的情绪带进去。我们听直播的时候可能会有深刻地感受吧,比如说现场有个朋友,她讲她有多苦,然后直播间就一片评论,她太苦了,都给我说哭了,她真的太苦了,她那个老公实在太不是物了。是不是你跟着她掉进去了,这就叫博者不知。就是你听到她所描述的现象越多,是不是最后你就跟着进去了,但你想事实真的是她说的那个样子吗?怎么可能嘛,如果你换另外一个人,一定讲的是另外一番话,她为什么会痛苦啊,不就是因为她看不清真相吗?她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所以她才痛苦不堪,我们又跟着她掉进去了,这叫博者不知。当我们知道“道”了以后,很多事情不需要了解那么多的现象。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说善良的人不需要那么多,什么不需要那么多呀,什么都不需要那么多。那么多做什么?当你拥有那么多呀,你就把那个善丢了,善是什么呀?是给,是付出嘛,如果你是善的,你总想付出总想给,怎么会有那么多,就是这个道理。圣人无积,说圣人是不需要积累的,你说,哎!不对呀,之前不是讲要积累吗?怎么这里又讲圣人无积呀,这里的无积,积的是什么?就是什么东西都不要那么多,不需要积累那么多。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然是为了别人,你就多给别人,积蓄那么多做什么。然后己愈有,就是你越给越多呀,圣人是不想要积蓄的,不需要积累那么多的东西,不停地去为别人,你越是给别人,己愈有,你就会变得越多。既以予人矣,己愈多。予,也是给予,给的意思。你既然是为了他人,你就多给他人,越是多给他人,你就会变得越有。那有了以后,你继续地给予他人,越给予他人你就会变得越多。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所以得出结论,说天之道利而不害,这天道是什么呢?利益他人,但是不伤害。人之道,是为别人,但是自己是不会争的,而你自己越是不争,你自己反而会变得越多。其实这个道理啊《大学》也有讲,我们《大学》里讲什么呢?说君子啊,慎乎其德,就是非常地慎重自己的德行,为什么呀?因为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相同的道理,因为只有你有德行的时候,是不是才会有人愿意跟着你啊,有人愿意跟着你的时候,你就会有自己的土,也就是自己的领域,或者你想做的某个行业。有土是不是自然就有财呀,你想你有德行,你有人,你还有自己的土,怎么会没有财呢?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所以不是求来的。



其实往往人们都想追求的是什么?是子孙满堂,人丁兴旺,大家大业。我们可以去观察呀,现在也好,古时候也好,能把一个大的家族团聚在一起的,这个人是不是需要有很大的德行啊,这个大家长一定是有很深厚的德行。一个是我们看不见的道,他有很深厚的德行,他才能把这些人聚在一起。第二个是我们看得到的道,那什么叫看得到的道呢?是他有足够的德行,他会造福到每一个人,他会对这些人去付出,所以这些人会团聚在他身边。我们要想人丁兴旺,要想子孙满堂,是需要大德的。想想我们现在吧,我们做个婆婆,挑三拣四的,这不好那不好的,你还想子孙满堂,怎么可能嘛,就是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德行,你也不去包容,那你怎么子孙满堂,他跑得要多快有多快,对吧?这就是我们的德行不够。



整个第六十八章,从一开始就讲什么,不要那么多,比如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不要那么多的修饰,因为一旦修饰多了,就失去了它的真实性。接下来又讲什么?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你也不需要知道那么多,因为你知道那么多,反而你就不是真知了。接下来又讲善者不多,多者不善,什么东西都一样,都不需要多,你多给就好了,圣人是无积的。然后你只要去为了别人,你就会愈有,你不停地去给予他人,你就会变得更多。所以总结,故天之道,利而不害,天的道是利益别人,但是不伤害,想要不伤害,就是多付出,然后不索取。接下来讲人之道,为而弗争,要去做,要帮助别人,要为了他人,但是不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六十七册 东京审判日方文献及报道(上)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是一项大型学术工程,史料的搜集、整理及英、日、德、意、俄等文献的翻译和...

by:江苏人民出版社电子书

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记忆之树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提升记忆力

禅解道德经|禅学|道德经

【内容简介】《禅解道德经》的目的只是告诉人们一个真相:就是宇宙中存在一个东西,一个亘古存在、永不变化的存有。它无变化,无生灭,无颜色,无来去,但万物又都离不开它...

by:大吕文化AI电子书

道德经诵读 道德经讲解

欢迎喜欢《道德经》的朋友收听和关注,易学学者周郅坤作品《易经诵读》《道德经诵读道德经讲解》《周郅坤易经八字命理》

by:周郅坤

道德经

作者,老子。万经之王,诸子之首。

by:善德巨在

道德经

雪漠,道德经朗读与意译!

by:东咚益声

道德经

用声音演绎道德经,用经历解释老子言,听琛哥说道德经,还是有点意思的!

by:故事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