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人生坐标

2024-02-05 21:02:1809:56 54
所属专辑:文学轻音
声音简介

       公元1057年,二十一岁的苏轼入京应试,与弟苏辙同榜及第,可谓风华正茂,意气昂扬。

       公元1101年,六十六岁的苏轼从儋州(今海南)北归,在金山寺中留下“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两个月后卧病长辞。诗中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提到这首《自题金山画像》,大致分为两派,一派说苏轼年逾花甲,感叹自己身世飘零,未能建功立业,淡淡的自嘲之中,是对人生失意的哀愁。

       一派说苏轼乐观放达,黄州惠州儋州皆是苏轼的贬谪之地,苏轼老来忘机,人生末年丝毫不改豪放本色。

       但在这二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些许微妙的情绪呢?

       苏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非“豪放”一个标签可以概括,试观苏轼四十五年的宦海沉浮,有春风得意、有失落失意、有担惊受怕、还有出尘向道。

       当人人说他乐观洒脱的时候,可有谁想过,怎么会有人能生而乐天知命呢?

       随遇而安的背后,是身陷乌台诗案,“魂飞汤火命如鸡”的惊惶与恐惧。

       逸兴豪迈的背后,是辗转为官十三州,“身如不系之舟”的漂泊与无定。

       苏轼的诗歌,本质是在写一个传统的士人,如何用热烈的情感拥抱人生的大起大落,如何用丰富的精神世界,超脱庙堂里的寡廉鲜耻。

       在这趟人生逆旅中,黄州、惠州、儋州既是贬谪之处,也是他肆意挥洒浪漫知觉的彼岸他乡。若仅用“意难平”来概述,未免抹杀了在这些土地上留下的苦乐辛酸。

       乌台诗案中,苏轼在御史台狱中被关押拷问了两个多月,身心的伤痛和对未知命运的惶恐,无时无刻地折磨着他。甚至在被刚缉拿的时候,苏轼还想过投江自尽。

       正是乌台诗案的经历,给苏轼的人生蒙上了一层永远无法磨灭的阴影,让他得以重新思考人生,重新认识朝廷的虚伪诡谲,其后半生用“道家”之学武装自己的思想,与这次惨痛的经历不无关联。

       从乌台诗案中绝处逢生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诏令规定“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说白了那时的他只是个空有头衔、没有任何权力的罪臣,这一年他四十三岁。

       黄州四年,是苏轼疗愈伤痕的四年,“寂寞沙洲冷”等词正是成于这个时期。

       黄州时期,苏轼对人生的看法发生了巨大转折,他在好友帮助下,在一个山坡上搭建了东坡雪堂,开辟了菜园,自号东坡居士,每日田间劳作,日晒雨淋。

       在“心衰面改瘦峥嵘”的时间流逝中,用佛家、道家的思想排除心灵障碍,逐渐从黑白混淆的现实世界中构建起宁静自足的精神堡垒。

       然而时局多变,神宗既薨,十岁的哲宗继位,其祖母宣仁太后把持朝政,苏轼因文名得以起复,再入京华,官运亨通,做至礼部尚书。

       但朝廷激烈的党争,让苏轼如履薄冰,他直言不讳的性格与善于虚与委蛇的朝堂严重错位,再加上乌台诗案的阴影,此时的苏轼早已有了退意,多次上书请求太皇太后外放他,给他一个“不争之地”。

       可见苏轼自知非经世之才,不过可以牧一州之地罢了。

      后来苏轼便陆续在杭州、扬州、定州等地为官,但好景不长,太后崩逝,苏轼在政敌的围攻下远谪惠州,这一年,他已五十八岁。

       惠州,便是他再一次跌落深崖的大悟之地,“人间何处不巉岩”,历经官场的沉浮,他已经深刻认识到庙堂之高非他本性,海滨之远未尝不是另一番美景。

       在惠州,他忙于营义冢、修桥梁、施医药,尊抱朴子,法陶渊明,以佛道两家的出世思想,达到了精神之独立与自由。

       他本已打算惠州终老,在朋友资助帮助下,于白鹤峰造好了新居安置家人,总算于飘零之外,有了真正落脚的心归之地,但命运总是那般出乎意料。

      公元1097年,六十二岁的苏轼再贬儋州,渡江之日,子孙齐集江边痛哭,自忖此行再无生还机会。

      儋州之行,让苏轼的生命观再度进化,他告诫后人,“吾生不恶,死必不坠。至时,慎毋哭泣,让我坦然化去”,自此,一代诗心大成。

       留给后人的是一个血肉丰满、彷徨徘徊后,终至刚健豪迈的身影。

       他曾跨足山巅,也曾到达谷底,高处不胜寒,却于谷底觅尽繁花似锦。

       公元1100年,朝堂更迭,徽宗继位后大赦天下,苏轼得徙内地。消息传来,邻里贺喜,他在给朋友的辞别诗中写“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在安然渡海之后,又欣喜地写下“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若无儋州濒临死境的遭遇,又怎能拥有奇游海外的机会呢?

       那个时代,有几人能有这般跌宕的人生体验?又有几人能被贬极南之地后又安然回归?

       那么,我们回到金山寺那首自题诗之中,他以自嘲的口吻论及“平生功业”,是讽刺庙堂?是回首过往?还是一笑坦然呢?

       我想,其实更多的是浅浅淡淡不足道也的炫耀与满足罢。

       苏轼把黄州惠州儋州的经历当作回顾一生时的欣慰与荣耀,抖落一身颠沛和狼狈,在尘埃里开出花来。我们复制不了苏轼的才华,不妨试着效仿他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浅道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苏轼传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

by:蹒跚的小白

苏轼传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在政坛上大起大落,落差令人难以想象,十几年的贬谪生活是他人生中最沉重的经历。经受了无数的磨难,苏轼最终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by:嘟嘟的异想世界

苏轼传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

by:故磊溪边

苏轼传

这是一部以苏轼传世作品为依据,结合对宋代历史文化的分析叙写苏轼的一生生活轨迹、政治作为、文学创作,以及他领悟人生的思想升华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by:青禾原

读苏轼,品人生

无人不爱苏轼。爱苏轼的豁达乐观,爱苏轼的不骄不躁,爱他面对人生坎坷时的云淡风轻。一如林语堂所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

by:阳见东

苏轼词传

大文豪苏轼是中华文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是一个天才,是九百年前的超级偶像。他懂建筑,会修筑堤坝;他通音律,是不折不扣的音乐家;他更是个吃货,没有他就没有东坡肉,...

by:明夜风

苏轼词传

人生得意时,要读一读苏东坡;人生失意时,更要读一读苏东坡。一生沉浮,一路坎坷,他却道:“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张琴,一壶酒,一支笔,云间写诗,田里踏歌,烟雨平...

by:熙熙_雨儿

苏轼十讲

每一个中国人,若认真审视自己的精神世界,必会发现有不少甚为根本的东西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苏轼的,称他为中国人“灵魂的工程师”绝不过分。

by:yxsm小学二组读书帐号

苏轼词传

一生沉浮,一路坎坷,他却道:“也无风雨也无晴”。得意时淡然,失意时泰然,顺也苏轼,逆也苏轼,凡事莫向外求。

by:我播我乐刘建安

苏轼十讲

作者:复旦大学朱刚。简介:苏轼一生“如鸿风飞,流落四维”,仕途几经浮沉,一代文坛盟主的影响力却未见消减,与禅门僧人、方外道士过从甚密,兼采佛道之修养,壮浪纵恣...

by:欧阳楚懿

声音主播

36711573

简介:石河子大学喜马拉雅平台于2019年6月10日正式开通,在天山脚下玛纳斯河畔为石大发声。石河子大学喜马拉雅平台主要以石河子大学校园广播站为载体,为开展石大校园宣传、提升石大学子幸福感而成立的校园重要分享平台,致力于分享石大校园生活以及发生在祖国西北边陲的精彩故事,为石大学子带去学习生活的共鸣和人生路途中的温暖。与时代同行,为石大发声,平台在记录石大校园发展与学子成长轨迹的同时,也为提升校园影响力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