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傣族文化

2024-02-08 16:07:2119:49 108
所属专辑:中国佛教史
声音简介
二、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傣族文化

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支持和倡导下,南传上座部佛教经过长期的发展传播,逐渐成为统治傣族社会的意识形态,获得了全民信仰,并对傣族的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医药卫生、生活习俗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南传上座部佛教不仅带来了新颖丰富的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且还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为傣族的文学艺术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傣族的早期诗歌受原始宗教影响,内容多限于讲神唱神,很难走出祭神颂神的范围。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后,异域文化扩大了傣族人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文学素养,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从而出现了大量故事情节复杂、人物形象鲜明、结构严谨、想象丰富的故事体叙事长诗。佛教的人生观、伦理道德观也渗透到这些叙事长诗中,使得这些叙事长诗无意之中通过艺术形象传播了佛教的教义。在佛教影响下,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大力宣扬佛教故事,形成了包括众多佛教故事在内的傣族文学体系。如在傣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佛本生故事《召西塔奥播》,说的是王子召西塔因见世间许多不平,决心出家为僧,即使是历经艰难险阻和恶魔的多方引诱,都没有动摇他出家修行的意愿,最后终于成佛升天。这显然是受到了释迎牟尼出家修行成佛故事的影响。

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傣族地区后,傣族的建筑艺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主要体现在寺塔建筑区造型艺术上。它吸收了泰国、缅甸和中国汉族地区的建筑特点,形成了傣族地区佛教建筑古朴自然的鲜明特色。这些佛寺、佛塔掩映在傣族村寨的竹楼之间,将宁静的自然风光点缀得绚丽多姿。

由于佛寺要用壁画来装饰,于是傣族的绘画艺术也就随着佛教的兴盛而日益发达。佛寺中的壁画大多描绘佛经中的故事,因而也叫经画。佛本生故事是傣族经画的主要题材来源。在西双版纳地区佛寺中的经面,画得最多的题材是《召西塔奥播》和《维先达罗》这两种佛本生故事。这些壁画多用毛笔勾勒,单线平涂,线条流畅,色彩鲜艳。金水画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流行地区的独特绘画形式:先将底层涂成暗红色,又用纸剪制各种图案贴在底面,再在图案上涂饰金粉。图案一般为佛像、塔、亭、藤蔓.花卉以及其他几何图形。

傣族佛教音乐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其特点是曲调平和、安宁,庄严肃穆,起伏不大,颇具吟诵性。西双版纳地区的佛寺中有早课调,晚课调与泼水节、关门节期间佛事法会的诵经调,以及佛爷为民间生、病、婚、丧的诵经调等。德宏地区有拜佛调、供佛调、 求经调、念经书调、讲经调、滴水调、赕(dan)花调等

傣族人民喜爱和崇尚孔雀,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吉祥、幸福的象征,后来与崇奉孔雀的圣洁优美的形象相结合,形成了“孔雀舞”。每逢佛教节日,都要表演孔雀舞。傣族民间孔雀舞传统的孔雀舞历史悠久,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表演者头戴菩萨冠,脸戴金刚面具,腰缚用竹篾(mie)编成再糊纸绘彩的孔雀形象,踩着锣鼓节拍表演孔雀的各种舞姿动作,其中也有拜佛的动作。


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流传,印度等国家的天文历法知识也传入傣族地区。《苏定》《苏力牙》、《西坦》是傣族最基本的历法书,这三部书都来源于印度历书,但傣族的僧人将中原历法中的干支纪时法融入其中,并对原书中某些粗疏的基本数据进行了几次较大的修改,逐渐形成了傣历。在西双版纳及孟连、耿(geng)马地区,制定每年年历和颁布历书的权利完全由佛寺掌握,这实际上是把天文历法纳入了佛教的领域,从而推动了天文历法的发展和精密化。


傣族医药学也深受佛教影响,源自佛教的“四塔”(土、水,火、风)和“五蕴”(色、受、想、行、识)始终贯穿整个傣医理论体系之中。佛教的“四界 (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差别论”和“五蕴”传入傣族社会以后,对《罗格牙坦(tan)》(坦乃罗)、《巴腊麻他坦》、《档哈雅聋》 等傣族医学文献的编著影响极大,在这些文献中都记述了“四塔”、“五蕴”学说,成为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生理解剖的重要基本理论。

“四塔”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是古傣医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范畴中的物质性概念。“四塔”学说贯穿到了傣医学术体系的各个方面,且有规律性的描述:一是从解剖组织结构方面归纳了人体脏腑的各种物质属性,二是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论述了土、水、火、风在人体生理机能活动中的演变情况;三是在病因病机方面阐述了土、水.火、风四塔失调所致疾病的分类和基本变化规律;四是在诊断疾病方面提出了应用土、水、火、风诊断各种类型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五是拟定了 “雅塔巴聋”(治四塔失调所致疾病的总方)和四类不同的 “雅塔”(即“土塔方、水塔方、火塔方、风塔方”)。

傣族的许多节庆和习俗,都有传承佛教文化的功能。佛教文化就是在潜移默化中一代传给一代,深入人们的心中,化为自觉的行动,成为傣族文化发展的根基。傣族的民风民情之所以给人们留下新奇而难忘的印象,正是因为有了佛教文化这个存活着的根基。傣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这些节日与佛教文化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

泼水节即傣历新年,又称佛诞节、浴佛节,相当于清明节后十天。佛教根据“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 的神话传说,在这一节日期问一般要举行法会、用香水泼洗佛像、拜佛念经、相互泼水祝福等活动。清晨,男女老少都要沐浴,换上节日盛装,先到佛寺用供品、鲜花、钱币供奉佛主。接着在寺内堆沙为塔,塔尖插几根缠着彩纸的竹校,大家国塔而坐,听佛爷诵经。然后将佛像抬到院子中,由全寨妇女用清水泼到佛像上,为佛像洗尘。浴佛之后,彼此之间相互泼水致意。对长者和尊敬的客人以鲜花和树叶蘸(zhan)水淋洒,同辈则相互迫逐,尽情泼洒,可用瓢、盆、桶,以泼成全身湿透为乐,以示相互祝贺、清除污秽、消灾除病之意。同时举行龙舟竞渡、放高升、跳孔雀舞等活动。

“关门节”节期从傣历九月十五日(公历7月中旬)开始,历时三个月。节日来临时,傣族群众要端上用各色蜡光纸粘制的花树、蜡条、年糕、糯米饭以及纸糊的小亭、小塔、各种佛器,成群结队地拥向佛寺,举行盛大拜佛诵经活动。各家备办酒席、制作各种糕点招待亲朋好友。“关门节”期间的三个月内,不举行婚嫁,不建造新房,不走亲串友,不搞大的娱乐活动。人们除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外,要定期拜佛。虔诚信佛的老年男女、身穿白衣,头扎白巾,定期到佛寺内举行一次傣语称为〝熬星”(意为礼佛斋戒)的活动。一般是每隔七天带上食物与拜佛用品到寺内居住两天,清扫寺院,拜佛诵经。参加“熬星”之人,男女分居,自觉斋戒,多行善事,忏悔过错,聆听高僧讲解教义戒律。在关门节期间还要举行一次盛大的“赕(dan)坦(坦tan)”(献经书)活动。每户都要抄写一部经书送往佛寺,跪在佛祖像前请僧人通念。“赕(dan)坦(坦tan)”时,寺内人来人往,涌经之声不绝于耳。夜里,僧人们往往要开展赛鼓活动,气氛如同过年。“赕(dan)坦(坦tan)”时所献的经书,有的是佛教经典,有的则是带有佛教色彩的神话传说故事,有的是天文历法、医药典籍。通过献经书活动,使得佛寺里保存了丰富的傣文文献,让傣族历代的文化典籍得以传承下去。

当三个月的“关门节”期满之后,秋收已经基本结束,傣族群众又像过“关门节”一样,于傣历十二月十五日这一天举行 “开门节”庆祝活动。这天,人们又带纸花、蜡条、钱币、食物以区古代佛器模型云集在佛寺拜佛。各家宴请亲朋好友。夜里,人们在佛寺院内放火花、飞灯,赛鼓,庆祝关门节结束开门节开始。从此可以学行婚礼,可以走亲访友,村寨里也可以开始建造新房。

每年通过”关门节”这一宗教形式,阶段性地集中进行道德教化,劝人乐善好施,重视人格修养,这已成为云南地区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的鲜明特色。“关门节”活动客观上有效地强化了信徒们的佛教伦理道德思想,人为地营造出一种信徒们自我反省的气氛,达到了佛教修行的目的。

佛教文化正是通过这样一些民俗节日活动,广泛渗入到傣族社会生活之中,形成了傣族地区特有的人文景观。由此可见,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傣族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缘分,正是因为有了佛教,才丰富了傣族文化的内容,推动了傣族文化的向前发展,使得傣族成为该地区周边各民族中文化较高、经济较为发达、科学技术较为先进的民族。而植根于傣族文化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也得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天地,在17世纪至18世纪时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佛教文化大普及的壮观景象。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南朝佛教与文学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作者将佛教与中国文学的研究集中起来,从学术高度客观考察和分析这个结合阶段的特点。书中对卷帙...

by:江苏人民出版社电子书

佛教与科学

潘宗光教授用科学的发展阐述佛教的义理。虽然,佛教与科学不是同一个思想系统范畴。但可以看做是接引世俗大众亲近佛法的一个方便。对于未入门的人来说,容易接受。对于已经...

by:听友3792438

佛教与禅宗

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主张顿悟法要“见性成佛”自初祖达摩祖师起,皆指人心,不拘修行。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

by:昱成文化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传入中国已两千多年,早已与中国文化水乳交融,你是否了解佛教?一起来聆听《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带你一起从多个方面了解认识佛教:哲学、文学、艺术、民俗与道德,...

by:CompassionateWisdom

佛教与科学 潘宗光

潘宗光教授:1968年起任教于香港大学化学系,1982年升为教授,1983年担任香港大学理学院院长,1991年起获得当时香港立法局议员张鉴泉(已故)邀请,担任香...

by:小鹿i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