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故事选063同一个识在轮回吗?

2024-02-08 20:01:5811:18 71
所属专辑:阿含经故事选
声音简介
阿含经故事选063同一个识在轮回吗?
        ──嗏帝比丘的邪见乐



有一次,佛陀来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同住在祇树给孤独园附近的比丘们中,有一位原为渔夫儿子的比丘,名叫“嗏帝”,他告诉其他比丘说:



“我确实听世尊说过,在生死中流转的识,是不变的。”



其他比丘们知道了,纷纷来规劝他说:



“嗏帝学友!不要这样说,不要诽谤世尊,世尊不曾这样说。世尊用各种方法,都在教导我们‘识为因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怎么会像你说的那样呢!”



但是,嗏帝比丘一直坚持己见,听不进其他比丘的纠正劝导。大家没办法,只好去禀告佛陀。



佛陀请人叫嗏帝比丘来当面确认,嗏帝比丘还是那样说。于是,佛陀便更进一步追问嗏帝比丘:



“嗏帝!你说的识,指的是什么?”



“世尊!就是那能说、能感受、能到处经历善、恶行而受业报者。”



“你这个愚痴人啊!究竟从谁哪里听我这样说的?我不是用各种方法说明‘识为因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吗?你这个愚痴人啊!我不曾这样说,而你自己却作这样的曲解与诽谤,这会伤害你自己,增加你自己的罪过,会让你长远受苦的。”



于是,佛陀转问在场的其他比丘,其他比丘都同声回答:



“世尊!您确实用各种方法教导‘识为因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



“很好!很好!比丘们!你们都记得我所说的‘识为因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所以,识随着所引生的因缘,就有不同的名称,如从眼睛看见东西所生起的识,就称为‘眼识’;从耳听声、鼻闻香、舌尝味、身触物、意识法的因缘而生起的识,就分别名为‘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就像火,其名称可以从所引生的燃料来称呼一样,如烧木柴的火,称为木火;烧一捆捆柴的火,称为薪火;烧干草的火,称为草火;烧干粪的火,称为粪火;烧谷壳的火,称为谷壳火;烧垃圾的火,称为垃圾火。



很好!很好!比丘们!你们都记得我所说的。只有这个愚痴的嗏帝比丘,颠倒了文句与含义,既诽谤了我,也伤害了自己,更犯下了大罪过。你这个愚痴人!知错了吗?”



受佛陀这般责备,嗏帝比丘内心忧戚,无言地低头,若有所思。



佛陀责备过嗏帝比丘后,继续告诉比丘们说:



“比丘们!你们看到众生了吗?”



“看到了,世尊!”



“比丘们!你们看到众生需要依赖食物提供的营养,才能生存吗?”



“看到了,世尊!”



“比丘们!你们看到当食物供给的条件消失了,众生就会死亡吗?”



“看到了,世尊!”



“比丘们!如果不确定以上说的这一些,那么就会有怀疑,不是吗?”



“的确,世尊!”



“比丘们!如果以正慧如实见以上所说的这一些,那么就不会有所怀疑了,不是吗?”



“是的,世尊!”



“比丘们!如果你们对这清净、明亮的正确知见起了执着:珍爱它、宝贝它、拥有它,那算了解我教导过你们的筏喻法:筏是用来渡河,不是用来喜爱执着的吗?”



“不算了解,世尊!”



“比丘们!如果有外道问你们:‘道友!你们确知这样清净、明亮的正确知见,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用处?有什么功德呢?’你们应当怎么回答?”



“世尊!我们会这样回答:‘道友!清净、明亮的正确知见,是为了厌离欲贪,是为了离欲,是为了如实知的缘故’。”



“很好!很好!比丘们!你们确实应该这样回答。



比丘们!众生当生与来生,都需要四种食物来维持与延续生命。哪四种呢?即物质性的抟食,可以生起感受的触食,求生意志的思食,以及攀缘执取的识食。



比丘们!这四种食物的需求从何而来呢?其根源的‘集’是什么?从哪里生起,从哪里制造出来的呢?



那是‘爱’!



爱又是从何而来?其根源的‘集’是什么?从哪里生起,从哪里制造出来的呢?是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无明。这就是从无明而有行,从行而起识,从识而起名色,从名色而起六入处,从六入处而起触,从触而起受,从受而起爱,从爱而起取,从取而起有,从有而起生,从生而有老病死、忧悲恼苦。



因此,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处灭,六入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比丘们!有了这样的知见,还会沉湎于过去,想着:‘我过去存在或不存在?我过去是什么?后来又变成怎样?过去如何?’吗?”



“不会的,世尊!”



“有这样的知见,还会飞驰于将来,想着:‘我将来会存在或不会存在?我将来会是什么?之后又会变成怎样?我将来会如何?’吗?”



“不会的,世尊!”



“有这样的知见,还会困惑着眼前‘我存在或不存在?我是什么?如何存在?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吗?”



“不会的,世尊!”



“比丘们!有这样的知见,还会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团、恶意让如来流血’等五大重罪吗?还会故意犯戒、舍戒、放弃在僧团中修学吗?或者,转向跟随外道修学、求福、持咒,以求离苦息苦吗?”



“不会的,世尊!”



“比丘们!有这样的知见,还会有第八次的轮回受生吗?”



“不会的,世尊!”



“比丘们!有这样的知见,还会因尊敬老师而说吗?会因大沙门世尊这样说就跟着说吗?还会去追随其它人为老师吗?还会献身于尊奉一般沙门、婆罗门,重返他们的喧闹讨论,以及求吉祥的符号仪式吗?”



“不会的,世尊!”



“比丘们!你们只会说自己所知、所见,以及自己所了解的,是吗?”



“是的,世尊!”



“很好啊!比丘们!我以‘当生可见证、可直接领受、劝引验证、向上引导、智者内证’的正法来教导大家,我为大家说的,就是这样的法。



比丘们!有‘健康’的‘精卵结合’,以及有相应的‘识’三个因缘俱足了,才会有胎儿。经九个月或十个月的怀孕,婴儿才会出生。婴儿出生后渐渐养育长大,生理上诸根也渐渐成熟。



生理上诸根成熟以后,由于不具正念,对心解脱、慧解脱不如实知,所以,当眼看、耳听、鼻闻、舌尝、身触、意识时,遇到喜欢的就乐着,不喜欢的就憎恶,因而罪恶的行为就在其中不断地发生。这样,从觉受的乐爱,就有了执取;有了执取,就有蓄势待发的有;然后是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大苦聚集。比丘们!这一切,不都是以具足爱,由爱所系缚而形成的一连串相接续的吗?”



“是啊,世尊!”



“比丘们!正等正觉的如来,心具正念,对心解脱、慧解脱如实知,所以对每一个眼看、耳听、鼻闻、舌尝、身触、意识,喜欢的不会乐着,不喜欢的也不会憎恶。这样,对觉受不会有乐爱,乐爱止息了,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大苦,也就止息了。比丘们!这一切,不都是以爱的息灭,而达到解脱的吗?”



“是啊,世尊!”



“比丘们!要记住这爱尽解脱的简要教导,也要记得嗏帝比丘,这个被困在爱之大网束缚中的渔夫子之例子。”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阿含经故事选

正法正道解脱安乐

by:Lucy无我

阿含经故事选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着替别人撑把伞。阿含经故事选可以在厦门南普陀寺结缘,05922513650

by:月明五更

阿含经故事选

作者:庄春江声音:黄煦《阿含经故事选》略分为「佛、法、僧」三个单元,包含:(一)佛陀:是「如法而来」之「正等正觉者」(二)僧伽:为「依法奉行」的「随佛修学者...

by:七清净

中阿含经

佛教经典,欢迎收听。

by:吴永达

长阿含经

一听就悟系列长阿含经序长安释僧肇述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身口。则防之以禁律。明善恶。则...

by:照至悟

中阿含经

《中阿含经》,梵名Madhyamagama。此经是北方佛教所传四阿含经中之一。据《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一记载,《中阿含》是佛陀為利根眾生说示诸种深义,為学问者所...

by:小菊_2023

中阿含经

节目内容:《阿含经》是佛教最早一期的根本经典,是一切佛法的源头活水,是大小乘佛法的根本基础。契机契理,最接近佛陀所说,故称“原始圣典”。汉译阿含经包含:《杂阿含...

by:无关信仰只关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