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4(易阳老师主讲)格律诗第十七讲

2024-02-24 00:30:07114
切换 - 音频
00:00:00 / 00:00:00
声音简介

易阳格律诗讲义第十六讲:

答疑兼谈格律诗的避忌2

讲义编写兼主讲:易阳(2024年1月21日)

14、碧海蓝天:对联句内自对时两联之间可以不对,是否适用于律诗中二联,如果句内自对,律诗两联之间甚至可以不用宽对

要看具体情况,有的符合诗的整体意思,就可对,有的不符合全诗意思就不行。

如: 唐代皇甫冉的《春思》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江心寺楼 李宗昉 :

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

偏正动宾  偏正动宾

[主 谓宾]  [主 谓宾]

初日芙蓉晓风杨柳,一楼千古两诗人。

偏正连绵  偏正专名

[定  主] [定   主]

清联18、山晓阁 朱彝尊
  
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如果意思能和律诗上下联融合,当然可对。

清联89、赠友联 前 人 
  
人间岁月闲难得; 
天下知交老更亲。

情若春流,恨若秋山

喜时同酒,悲时共泪

喜时酒悲时泪;

情若春恨若秋。

15、荼歌乌衣:我想请易阳老师再讲一讲对仗对偶的要求。主要是宽对的范围,比如(象声词是否可以和动词或着是二个字全是名词对)或者只能算虚字找虚字,半虚字对半虚字。

具体说1红叶碛边红叶,黄鱼沱上黄鱼。我只能理解成(飞和肥)是动词对形容词可以对。但分不清为什么叫活虚字和死虚字。

(死活按屠隆《缥缃对类》说:五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实字:普通名词,专有名词,代词,量词。半实字:抽象名词,文,武,气,力等。虚字:死虚(形,副),活虚(动)。助字:也就是全虚字:介词叹词连词感叹词拟声)

2 频/蹙眉 ,我理解频是动词,可频繁又划成至虚字,我也不会在对句中用至虚字去想对句。还有7个字句的前四个字对仗,后3字不对仗。也可以算宽对呢?

(算宽对,或者半对,皇甫冉《春思》的首联,也都是半对: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莺啼燕语预报着新年的临近,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边疆。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白龙堆的简称,指沙漠。)

16、踏雪寻梅:诗词押韵方面的知识细致讲一下。(大问题,后面讲)


17、如画:请老师把多音字“思”字的用法讲一下。“惟”唯”的用法怎样分别。“难”字的用法怎样分别?

为,思

诗家一般都认为,在格律诗中,“思”字作动词时是平声(音sī斯),如“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四);作名词时是仄声(音sì四)如“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

唐人在创作中,“思”字可平可仄,似乎并无动词为平、名词为仄的讲究。区分动名以别平仄,可能是宋代以后的事。


18、星辉:渔洋第七法一、二句就题直起,亦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
一直不太明白这句话,能否麻烦老师指点。

19、紫冠玉:绝句不许用韵字是绝对的吗?我本次作业首句本想用“门无念泪朦胧”以表达家里没有亲人了的意思,但“空”字是韵字不能用,也找不到能替代“空”的其他字,所以只能换“家门”但语意就表达不清楚了。如果就用“空门”是否违规呢?
作业:(门无念泪朦胧,柳笛哀哀暮雨中,
寂寞荒丛栖野鹤,凄凉野水落孤鸿。)
如果有更恰当的字来替换,当然换掉的好。如果没有更好的字替代这个字,完全可以不换。

韵不入诗

20晴空:老师解释一下锦鲤翻波。

七绝 枫
经霜历雨亦从容,摇曳枝头斗西风。
秋老谁言多索寞,热情似火晚来红。

锦鲤翻波:仄仄平平仄平仄。题目所说的“平仄平平仄平仄”就是种种句式。因此七言的第一个字平仄不拘,所以用“中”来表示

七言绝句的第三句,七言律诗的第七句,常常见到这种句式。七律第三句也有,用在第一句的较多。

从上可以看出,锦鲤翻波一般用在单数句中,双数句未见例子。故而双数句不可用此种句法,因为双数句要和前面的单数句“对”,所以要严谨。至于粘,似乎可以宽松一些,同时也体现出律诗句式的灵活变化。

双数句为什么不用锦鲤翻波,就是因为要和前面的句子平仄要合律。单数句用锦鲤翻波是考虑句子的变化,不至于呆板。

中仄平平仄平仄

一、格律诗中“犯题字”可不可以?

咏物诗时诗句中不得同时出现与题目相同的字眼,甚至昵称,别称也不行,题目类似谜底,正文类似谜面,如果出现了就叫“犯题字”。 王力先生称之为“避题。

初唐不避题字,中晚唐及宋开始避,后来沿袭。

 “着题诗”和“避题字”

着题诗:最早出现在元•方回所著《瀛奎律髓》

避题字:王力先生称之为“避题”,他在《汉语诗律学》里说:“ 这种咏物诗差不多等于谜语,题目是谜底,诗是谜面,事实上,做得切题的咏物诗,也确能令人单凭诗的内容猜出题目来,以古人为题的咏古诗,也往往采用这种避题的方式,有一种文人游戏叫做诗钟,其中有一种分咏格,是只有对仗的两句,每句各咏一物或一事,须注意不得犯题。这也是由咏物诗演化而来的。”

结论:咏物诗不犯题字。其他题材诗未见有如此论断。

二、格律诗中重字可以吗?

汉魏以前的古诗,在文字上是可以重复的,理论上也没有避免“重出”、防止“相犯”的说法。六朝以后,随着诗歌形式的日趋精致,便有了避免“重出”、防止“相犯”之说。这个问题,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中已经明确地提出来了。他的原话是:“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诗》、《骚》适会,而近世忌同。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意思是说,《诗经》和《楚辞》善于融会贯通,并不在意于重出、相犯的问题,近世则忌讳诗中出现同字。

唐代格律诗形成后,进一步明确了同字“相犯”的问题,即在一首诗中,应尽量避免文字上的重复。

但三类重复不在此列:1叠字,2,顶针,3复辞。

1叠字不相犯:如“萧萧班马鸣”(李白),“飘飘何所似”(杜甫),“漠漠水田飞白鹭”(王维),“翦翦轻风阵阵寒”(王安石),“青山历历乡关梦”(元好问)等等

2顶针不相犯:元稹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还有一种不是修辞上的叠字,但两字相连在同一句内:“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自是不归/归不得”(崔涂)

3复辞不相犯:在复辞这种修辞格中,重复的字、词不是相连的,而是被其他文字隔开来,它可以在同句中,也可以在不同的句子中。于是,格律诗中的复辞,有句内重复,也有句外重复。

(1)一、三字重复,如“舍南舍北皆春水”(杜甫),“听水听风笑到家”(袁枚)。(2)一、五字重复,如“一枕新凉一扇风”(刘翰),“不养丹砂不坐禅”(冯班),《红楼梦》中的名句“秋花惨淡秋草黄”也是一、五字重复。(3)二、五字重复,如“不羡神仙羡少年”(袁枚),“不爱红装爱武装”(毛泽东)。(4)二、六字重复,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浓似春云淡似烟”(纪昀)。(5)三、六字重复,如“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暂时相赏莫相违”(杜甫)。(6)四、七字重复,如“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瞥地红梢更绿梢”(王又曾)。(7)一二两字与五六两字重复,如“紫薇花对紫薇郎”(白居易),“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断续声随断续风”(赵嘏),“如此烟波如此夜”(舒位)等。其中,重复的两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两个单字。(8)一、三、五字重复,如清代女诗人何佩玉的“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一禅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除了修辞意义上的文字重复,非修辞性的重复则应当力求避免。当然,“忌同”不是绝对的。刘勰关于“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的论点,对于格律诗来说,依然是适用的。

在唐宋及后世的名诗中,出现非修辞性重字的诗作为数不少。如崔颢《黄鹤楼》中,“空”两次重复,“人”两次重复,因用得自然妥帖,读来不觉重复。程颢的《题淮南寺》和《秋月》,都是名诗,选入《千家诗》,前诗两“秋”字,后诗两“红”字,皆不影响诗的意境。元人吴澄的《咏雪》,“江”、“水”、“天”三字都出现重复,但同样被人们当名诗看待。可见,“避同”也不是绝对的。

结论:分情况对待。格律诗中,要分清修辞性文字重复和非修辞性文字重复。对非修辞性文字重复要尽量避免,但并不是绝对要防止“相犯”。必要时,重复也无妨。

三、平仄发现(约定)之前,诗人是依据什么来写诗的?

平仄发现之前,诗人主要靠感觉、经验,由吟咏来体会这种节奏的,并没有理论上的指导。

平仄发现之后,诗人们以平仄来区分声调,指导创作,通过沈约、虞信等诸多齐梁陈诗人的创作实践,在初唐宋之问、沈全期等人手里终于形成成熟的律诗。之后,除了以上靠感觉经验的途径之外,诗人们主要通过平仄的安排来形成节奏。

律诗的平仄安排,其实就是诗人由感觉经验安排节奏到由固定规律安排节奏这个过程的最终产物。

四、三平尾是不是大忌?

一、“四声八病”中没有“三平尾”之忌

二、诗仙诗圣没有忌讳过“三平尾”

以下是古代诗词名家作品中“三平尾”现象举例:

李白五律《代美人愁镜二首》之一:“拂拭交冰月,光芒何清圆。”“铅粉坐相误,照来空凄然。”

李白五律《春日游罗敷潭》:“行歌入谷口,路尽无人跻。攀崖度绝壑,弄水寻回溪。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

杜甫五律《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杜甫五律《晨雨》:“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其三:“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

白居易《酬梦得霜夜对月见怀》:“凄清冬夜景,摇落常年情。”

韩愈《感春三首》其一:“青天高寥寥,两蝶飞翻翻。”

韩愈《闲游二首》其二:“林乌鸣讶客,岸竹长遮邻。”

刘禹锡五律《观云篇》:“晴来意态行,有若功成归。葱翠含晚景,洁白凝秋晖。夜深度银汉,漠漠仙人衣。”

刘禹锡五律《别友人后得书因以诗赠》:“前时送君去,挥手青门桥。”“春还迟君至,共结芳兰苕。”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宋柳宗元五律《零陵春望》:“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

宋柳宗元五律《新植海石榴》:“芳根颜色,徂岁为谁荣。”

明唐寅五绝《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二:“欢来意不持,乐极词难陈。”

明徐贞卿五律《彭蠡》:“茫茫彭蠡口,隐隐鄱阳岑。”

明顾协五律《枕上偶成》:“花时可行乐,底事犹愁眠。”

明陈宪章五律《有怀四卿四首》其三:“哀弦久去耳,风韵今何如?高台夕流盼,古道行人疏。”

明莫叔明五律《宿佩上人房》:“支公不相马,夜向窗前闲。庖厨竹下树,巾舄桃花间。”

限于篇幅,不一一枚举。从上述举例可以看出,“三平尾”是一个先生不忌学生忌的问题。

三、“三平尾”出处不明,并无权威典籍记述

四、“三平尾”并非等于出律

结论:“三平尾”是一个先生不忌学生忌的问题,既然目前约定俗成,比赛还作为避忌,我们就忌吧。

相应的三仄尾,也需尽量避。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读易解易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让难做的事情轻松点,人生不易读《易经》,附庸风雅爱学萌。不知到底会多少,抛砖引玉请品评。

by:欣阅柳笛

就是平时的阅读、学习、生活中学到的易相关的知识,在这里给同好之人分享一下,一起学习,不做其他用途

by:云中燕1314

太易

【内容简介】太者,大也,至大无极,太上贵德。易者,变也。日月之交,阴阳更替。故道化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造化天地,运化万神。神之道,执掌天职,司牧众生。开天辟...

by:秋意浓工作室

易林

易林,是汉代的一部和易经相关的占卜卜辞集。它是用四言韵语写成的,风格和诗经相近,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作品。

by:半閒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