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你的女儿没那么懂事”

2024-02-26 04:12:0111:20 135
所属专辑:insgirl
声音简介

太心碎了。

前两天,她姐刷到一条视频。

视频里的女孩一边哭一边吃东西,眼泪混着食物一起被塞进嘴里,看起来狼狈又伤心。

屏幕上的文字有些语无伦次,但寥寥几笔,就勾画出让无数女孩共鸣的画面。

“我讨厌你封建的思想,却又心疼你劳累的模样,我不知道该怪谁,于是我只好内疚责怪自己。”

这何尝不是千万中国女孩拧巴而痛苦的自白。

寄给弟弟的快递

让女孩破防的只是一件“小事”。

她独自在外上大学,中午接到了妈妈的电话,让她帮忙下单快递,说“要给弟弟寄秋衣”。

她没多问,只下单了1kg的重量,但等到晚上却要补费用,她觉得奇怪,打电话给妈妈再问,才知道,妈妈给弟弟寄去了秋衣、毛衣、鞋子。

整整十斤。

她在那一瞬间感到崩溃,问妈妈,为什么要让自己找快递公司?为什么寄给弟弟的东西却要让自己帮忙下单?

表面上问的是快递,没说出口的呐喊却是:“你想到了给弟弟寄十斤过冬的东西,却只在要帮忙做事时才想到我。”

电话那头的妈妈却还在“狡辩”:你懂一点,弟弟不懂。

不知道的,还以为姐弟俩差了十几岁,但实际上,他们都在上大学,年纪相差不会超过四岁。

姐姐的抱怨和控诉,显然也不是这一件事下的愤怒。

在此之前,她就经常被妈妈支使着给弟弟帮忙。

“这不是钱的事,不是一两次了。”

但妈妈只听见了她一句轻飘飘的抱怨,就揪紧了这句话反复指责她的“不懂事”,阴阳怪气地一遍遍说:“你以为自己了不起了、生你这个女儿没要头、要你有什么用......”

挂断电话之后,这场针对她的审判还没有结束。

爸爸发来了很多段语音骂她,指责她不懂事、没素质、不尊重人,最后竟然还高高在上地要求道歉。

“你觉得自己那么厉害,以后你有什么事也别找我们。”

伤心欲绝的女孩躲回宿舍,为了安慰自己想着吃个甜点,但依然没忍住边吃边哭——原来,眼泪真的是咸的。

和父母交流时没能说出口的话,她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在了网上。

“他们不关心我从江西到北方有没有秋衣,冷不冷,也没有说要给我买衣服,鞋子。我有时候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被爱着的。”

点开评论区,全是戳心的共鸣。

有个女孩说,自己工作了想给家里人买衣服,她在满心欢喜地计算着可以给爸爸妈妈买什么,但妈妈却只想让她再多出点钱,给弟弟买件贵价的。

面对女孩的生气,妈妈却狡辩不断:“那时候条件不好、年代不一样、现在轻松了......”

到最后,还要祭出一句绝杀:

“你太乖了,太听话了,我没看出来。”

过去,他们永远在比较“女儿给自己买了什么,自己给儿子买了什么。”

甚至有时候,要用姐姐的钱来贴补弟弟,用女儿的情绪劳动为儿子省时省力。

而如今,他们还学会了更精巧更无可反驳的话术:因为你乖。

因为你乖,所以可以让渡权利;因为你听话,所以你可以被忽视;

因为你更聪明,所以爸妈事事麻烦你;因为你更优秀,所以家里的资源理所当然地流向了弟弟。

这些以懂事为名的绑架,一次又一次教会女孩们温良恭俭让,一次次让女孩们承受糟糕的感受,一次次让女孩们步入亏欠与委屈的漩涡。

不懂事的弟弟得到了衣服玩具金钱和自由,懂事的姐姐们,只得到了一句“你真乖”。

“我懂事了,才会被爱”

在看那个女孩的讲述时,她姐最心疼的一点在于:她在不停地解释。

解释自己“不是不能寄快递”,解释自己“不是要这些东西”,解释自己不是在争抢,解释自己不是不懂事,解释自己是个乖小孩。

可是她姐想说,她的愤怒没有错,她的委屈没有错,她明明可以不那么懂事不那么乖的。

如今,再谈起重男轻女四个字,似乎有些遥远了。

在大部分地区,不给女孩读书、不让女孩吃饭等等情况已经不复存在,许多女孩“甚至”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也是因此,那些骨子里的重男轻女,被隐形和遮蔽了。

但只要我们窥探到那些隐秘的嫌恶,发觉那些微妙的不适,找到潜藏在爱意背后的底层思维逻辑,就会发现,在大部分的姐弟组合中,流行的是一套更为广阔和隐蔽的重男轻女叙事——

姐姐的模板是贤妻良母,是付出和忍让,是万事先为弟弟让步。

许多女孩从记事起,就已经隐约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获得父母的爱,就必须表现得更贴心、更懂事、更优秀。

于是姐姐们天然地习得了一套社会期待的枷锁,她们会主动做更多家务,主动帮父母承担一部分养育责任,主动说“不要”。

朱丹曾在节目里说起自己“懂事”的女儿。

姐姐大了弟弟三岁,但在幼儿园里却上的是混龄班,她说她特意让弟弟早一点上学,这样姐姐就可以带着弟弟。

她自豪地描述着姐姐照顾弟弟的日常,给弟弟喂饭、抱着弟弟、“真的有一种妈妈抱儿子的感觉”。

姐姐还没长大,就已经被刻印出一套母职规训的模板,扮演着一个懂事贴心的角色。

女性意识普遍觉醒的当下,有不少女孩开始本能地反抗“贤妻良母”的规训,拒绝被这个工具般的词汇冒犯。

但与此同时,我们又忽略了,许许多多的女孩们从成为姐姐的那一刻起,就被植入了一套雷同的思想钢印。

甚至,还要在妻职母职之外,额外替弟弟承担更多的养育义务、情绪劳动。

只不过,贤妻良母的陷阱可以被轻易识破,“好姐姐”的夸赞却成为一代代东亚姐姐们走不出的骗局。

因为一旦她们想要对此反抗,便会被打上“不孝”、“不懂事”的钢印。

于是,整个成长过程里,姐姐们的头上都悬着一根名为“愧疚”的高压电线。

她们太体谅父母,于是更早地学会了独立;她们太容易自责,于是心甘情愿地被剥削掠夺;她们太轻易心软,于是总在父母的疲惫里将愤怒内化,变成只刺向自己的利剑。

而当她们展示出一点点的锋芒时,父母又会拿着道德筹码行使审判大权。

就像这个女孩,她的父母甚至不用解释自己的偏心,只需要揪住女儿一个字眼,就可以把她逼入道德的绝境。

而弟弟呢?什么也不用做,就可以无条件地获得所有宠爱和资源倾斜。

逃不出的枷锁,回不去的故乡

可悲的是,那个女孩的评论区里,还有人指责她:

“你都上舞蹈课了,这算很惨吗?”

可是,她想要父母同等的爱和关注,原本就没有错啊,她和弟弟获得同样的教育资源,这也没有错啊。

为什么默认女孩就要低人一等,为什么默认女孩只有读不起书出去打工才是惨,为什么要把隐形的重男轻女写成比惨大会?

1996年,导演李玉拍了一部只有二十分钟的纪录片。

二十分钟的时长,展示了一对龙凤胎“姐弟”。

但姐姐的身份,是被赋予的。

剖腹产前的一次家庭会议上,他们商量之后决定让女孩当姐姐,这样以后可以照顾弟弟。

于是,“姐姐”成了她逃不出的诅咒。

爸妈忙碌时,姐姐要陪弟弟玩会儿;看电视时,姐姐要让给弟弟;出门在外,弟弟在妈妈怀里,姐姐在后面跟着......

才六岁的她可能还不懂什么叫重男轻女,不懂什么叫偏心,只知道这个姐姐的身份,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委屈。

而当她说起这些细碎的委屈,想要表明“妈妈不喜欢我”时,得到的却是“有理有据”的答复:你俩都吃得一样穿得一样吧。

可是,我们要的不是吃穿一样就行的敷衍,更不是隐藏在“好姐姐”夸赞下的偏心。我们想要的,是平等的关照和尊重,是同样的资源和给予,是同等同量的爱。

但在这种隐形的沼泽中,姐姐们更加举步维艰。因为即便我们察觉到了这种隐性的重男轻女,也很难真正逃脱这种叙事。

寄快递的女孩在后来又发了一条视频。

她说:我爸妈对我挺好的,就是太偏心了。

随后,她关闭了账号,只留下网友们的一声叹息。

显然,她什么都知道,但她无法面对父母没那么爱自己的真相,也无法真正手起刀落做切割。

她姐看到一条评论,精确地点出了这种家庭关系的本质:

「东亚最窒息的就是这样的家庭,供你吃供你穿,却又时时刻刻都在偏心弟弟委屈姐姐,偏偏姐姐又无法真正割舍,很难跟父母断干净,即便她现在很委屈,但是你问问她真的能舍得跟这个家庭割裂吗?不可能的,这种经历只有女生能体会,男的一出生就默认继承父母所有财产享受更多的爱,怎么会受委屈呢?」

他们的爱给得刚刚好,没有让你感受到满满的爱意,又没有办法让你狠心对待,于是只能走回这些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里,起起伏伏,挣扎摇摆。

我一次次地想到电影《涉过愤怒的海》里娜娜的自白。

被暴躁父亲养大的女儿娜娜,在扭曲的亲子关系中长大。

怕水却会被父亲扔下海,湿毛巾盖脸到窒息也不说话,睡在幽闭的衣柜里等父亲回来,一遍遍地从自毁中获得被爱的错觉。

在日语课上,老师向她解释了“爱”的使用语境,说这是只有两个相爱的人才能使用的词汇,接着让娜娜造句。

娜娜沉默了,最后笑着说:“爱,没有。”

这个现实很残酷,但我们或许可以鼓足勇气去直面:

如果你没有感受到过爱,那么不要怀疑,你就是不那么被爱的一个。

要越过他人的期待,要逃出归顺的牢笼,要涉过那片愤怒的海。

在这场关于切割和出走的浪潮里,我们能做的,只有握紧自己的船桨,向着更远的灯塔进发。

监制 - 她姐

作者 - 今鱼

微博 - @她刊iiiher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她姐玩呀~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朱丹溪抗衰养颜心经

看着现在的女孩子为了变美,真是够拼的,吃减肥药、注射玻尿酸、隆鼻、微创,让人心痛不已!拿自己当小白鼠呢!这些变美的方法确实很快,但后果也相当惨烈,因为人毕竟是人...

by:朗读者杨大嘴

我是你的女儿吗?|漫剧

(剧情)(治愈)(唯美)(萌系少女)【内容简介】被伯爵收养囚禁致死的我,居然回到了7岁被伯爵收养前的年纪。不想重复之前的命运,我逃出了伯爵家的马车,被神圣...

by:Chihiro黛染

朱丹教授:让孩子自主学习

【温馨提示】:购买后在“喜马拉雅儿童”APP也能收听,新注册用户还能额外领取7天儿童会员哦。官方福利现在起微信搜索添加【xmly79】,即可免费申请加入【喜马...

by:托德老师

[停播]我是你的女儿吗♛漫剧

如果萌你一脸鼻血,那…那就…你自己看着办吧…

by:叶子_夭夭OYO

大国医【朱丹溪】成名故事

关注微信公众号“良医传世”,获取更多名家中医学习资料(朱丹溪)朱震亨(1281~1358年),男,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人,因其故...

by:良医传世

名医传——朱丹溪(播讲人默默)

播讲人:默默引子浙江有个地方叫义乌,义乌有条小溪。这条小溪很奇特,溪水两岸岩石呈红赤色,又叫赤岸。溪水流过后,就显得红赤如丹,所以这条溪又叫丹溪。人生自古谁无...

by:中医普及学堂

格致余论 朱丹溪诊病心法

书籍信息:朱丹溪心法内容重点:辩证论治推荐人群:爱好中医的同道中人

by:灵兰阁中医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