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脉法第一(配乐版)

2024-03-13 11:09:3327:35 44
声音简介

辨脉法第一


(1)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


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现)阳脉者生,阳病见(现)阴脉者死。


(2)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


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3)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


  答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


  曰:何谓阳不足?


  答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


  曰:何谓阴不足?


答曰: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阳脉浮(一作微),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其脉沉者,荣气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流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


(4)脉(一云秋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


(5)脉(一云夏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6)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


(7)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阳气衰也。


(8)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9)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一作纵)。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


(10)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若数脉见(现)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


(11)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


(12)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脉紧者,如转索无常也。


(13)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14)问曰: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


答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以脉浮,故当汗出而解也。若脉浮而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发战也。


  (15)问曰:病有不战而汗出解者,何也?


答曰:脉大而浮数,故知不战汗出而解也。


答曰:其脉自微,此以曾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内无津液,此阴阳自和,必自愈。故不战、不汗出而解也。


(16)问曰:病有不战,不汗出而解者,何也?


答曰:其脉自微,此以曾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内无津液,此阴阳自和,必自愈。故不战、不汗出而解也。


(17)问曰: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者,何也?


答曰:此为欲解也,解以夜半。脉浮而解者,濈然汗出也;脉数而解者,必能食也;脉微而解者,必大汗出也。


(18)问曰:病脉,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


答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


(19)师曰:立夏得洪(一作浮)大脉,是其本位。其人病身体苦疼重者,须发其汗。若明日身不疼不重者,不须发汗。若汗濈濈自出者,明日便解矣。何以言之?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时脉,故使然也。四时仿此。


(20)问曰:凡病欲知何时得?何时愈?


(21)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假令脉迟,此为在脏也。


(22)趺(跗)阳脉浮而涩,少阴脉如经者,其病在脾,法当下利。何以知之?若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今趺(跗)阳脉浮而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浮(一作沉)才见(现),此为调脉,故称如经也。若反滑而数者,故知当屎脓也。


(23)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当发其汗也。


(24)趺(跗)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趺(跗)阳脉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本病,医特下之所为也。荣卫内陷,其数先微,脉反但浮,其人必大便硬,气噫而除。何以言之?本以数脉动脾,其数先微,故知脾气不治,大便硬,气噫而除。今脉反浮,其数改微,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不杀谷,潮热发渴。数脉当迟缓,脉因前后度数如法,病者则饥。数脉不时,则生恶疮也。


(25)师曰:病人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无休止时。夏月盛热,欲著(着)复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令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着)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又阴脉迟涩,故知血亡也。


(26)脉浮而大,心下反硬,有热。属脏者,攻之,不令发汗。属腑者,不令溲数,溲数则大便硬。汗多则热愈,汗少则便难。脉迟,尚未可攻。


(27)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下,体形不仁,乍静乍乱,此为命绝也。又未知何脏先受其灾,若汗出发润 ,喘不休者,此为肺先绝也。阳反独留,形体如烟熏,直视摇头者,此为心绝也。唇吻反青,四肢漐习者,此为肝绝也。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溲便遗失(屎),狂言,目反(翻)直视者,此为肾绝也。又未知何脏阴阳前绝。若阳气前绝,阴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阴气前绝,阳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温,心下热也。


(28)寸口脉浮大,而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大则为寒,寒气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气,冷必相搏,其人即噎。


(29)趺(跗)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噎,言胃气虚竭也。脉滑则为哕。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浮,鼻中燥者,必衄也。


(30)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畜积有脓也。


(31)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反发热者,差(瘥)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也。


(32)寸口脉阴阳俱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洁也;浊邪中下,名曰浑也。阴中于邪,必内栗也。表气微虚,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阳中于邪,必发热头痛,项强颈挛,腰痛胚酸,所为阳中雾露之气。故曰“清邪中上,浊邪中下”。阴气为栗,足膝逆冷,便溺(尿)妄出。表气微虚,里气微急。三焦相溷,内外不通。上焦怫郁,脏气相熏,口烂食龂也。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荣卫不通,血凝不流。若卫气前通者,小便赤黄,与热相搏,因热作使。游于经络,出入脏腑,热气所过,则为痈脓。若阴气前通者,阳气厥微,阴无所使,客气内入,嚏而出之,声嗢咽塞。寒厥相追,为热所拥,血凝自下,状如豚肝。阴阳俱厥,脾气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盍,清便下重,令便数难,齐筑湫痛,命将难全。


(33)脉阴阳俱紧者,口中气出,唇口干燥,蜷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胎滑,勿妄治也。到七日以来,其人微发热,手足温者,此为欲解。或到八日以上,反大发热者,此为难治。设使恶寒者,必欲呕也;腹内痛者,必欲利也。


(34)脉阴阳俱紧,至于吐利,其脉独不解;紧去人安,此为欲解。若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此为晚发,水停故也,为未解。食自可者,为欲解。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大烦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扰者,必欲解也。若脉和,其人大烦,目重,脸内际黄者,此欲解也。


(35)脉浮而数,浮为风,数为虚。风为热,虚为寒,风虚相搏,则洒淅恶寒也。


(36)脉浮而滑,浮为阳,滑为实,阳实相搏,其脉数疾。卫气失度,浮滑之脉数疾,发热汗出者,此为不治。


(37)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谓其形损故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天下第一配乐插曲

应邀特开此天下第一电视剧配乐插曲专辑。

by:苍天海

《鼠小弟爱数学 第一辑》配乐版

《鼠小弟爱数学第一辑》重制配乐版数学是什么?数学是冰上的圆圈和三角,是吱吱童子军身上的号码,是蜗牛爬来爬去留下的奇“迹”,还是大大小小的美味水果哟!...

by:灰色雪梨

95版神雕配乐

一见杨过误终身,古天乐之后再无杨过。95版神雕作为80、90后记忆中最经典的神雕,有非常多的好听的配乐。欢迎各位聆听体会!

by:YoYo间

《心匙》配乐版

这是给你自己的至要忠告--心匙--谨记在内心深处。切莫掉以轻心!切莫掉以轻心!打从内心最深处,慎重地省思这一生的境况。无始以来的轮回,直到现在...

by:一念一菩提

TVB版《寻秦记》配乐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by:一笔落英殇

小王子(配乐版)

献给莱翁.维尔特,请孩子们原谅我把这本书献给了一个大人。我有一个很认真的理由。这个大人是我在世界上最好的朋友,我还有另外一个理由,这个大人什么都能懂。即使是给孩...

by:不想是兔子的猫

拷问文学【配乐版】

本专辑内容选自《拷问文学:景云里遗事》,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拷问文学》,就书名而言,那该是个大命题。但作者巧妙地择取“景云里”这块旧上海人文荟萃之地,对...

by: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配乐

各类题材的配乐

by:小美老师主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