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制的终结:郑庄公箭射周天子

2024-03-13 14:45:0412:34 142
所属专辑:大魏春秋史
声音简介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制度的终结——郑庄公箭射周天子

——————————————————————接上篇

周平王五十一年(前720年)初,周平王病重不治,在雒邑王都驾崩;而周平王驾崩时,周太子狐尚在郑国‘学习’,并不在雒邑;得到周平王去世的消息后,太子狐立即由新郑赶回雒邑,准备为父亲举哀,然后再继承王位。但太子狐一路颠簸、又哀伤过度,在回到雒邑后不久就病逝了,没能登上天子之位。

史书中没有记载太子狐是否有儿子,他不幸去世后,王室卿士们便拥立他的侄子、周平王前任太子泄父之子王孙林为新任天子,即周桓王。


周桓王还为王孙之时,就很看不惯郑庄公的跋扈无礼之举,认为王室太过于纵容郑国了;等到自己继位后,更是不想再让郑庄公继续把持王室政务(司徒)、以为郑国日后行事之仰仗。于是,刚刚继位的周桓王便让虢公忌父入朝,准备让他接替郑庄公,主持王室政务。

郑庄公得知周桓王的‘换马’举动后,为了警告、威胁王室,便在当年四月,命郑国大夫祭足率领郑军进入了温邑(当时尚未属郑,且王室在当地还有大片农田),收割了属于王室的麦田;当年秋天,郑国军队又开赴王畿,割取了成周附近的大片稻田。

郑国此举,让年轻的周桓王气愤不已,但因为一点稻麦就和郑国开战,这未免也有些小题大做了;况且,当初周室东迁,还是靠晋、郑、秦等国的大力协助、扶持,所以王室才能在雒邑立足。因此,周桓王思虑再三后,还是忍下了一口气,没有和郑庄公马上翻脸。

不过,从此之后,周、郑之间仅剩的一点香火情(郑庄公与周平王都是周厉王的曾孙,在诸侯国之中,郑国与王室的关系原本最为亲近),也因为郑国的无礼和僭越而荡然无存了。此后,周王室和郑国彼此愈发疏离、厌恶,双方反目成仇的时刻,即将到来。

虽然以割取王室稻麦的方式来羞辱、挑战了王室,但郑庄公目前毕竟还是王室的卿士,为了不给其他诸侯借机干涉、问罪郑国的口实,郑庄公考虑再三,还是于周桓王三年(前717年)主动前往雒邑,朝见周桓王(意思是大家都退一步,不要把关系搞得那么僵),这也是周桓王继位后,郑庄公首次朝见天子。

但周桓王对郑庄公怨气不减,也不想让他继续以‘王室卿士’的身份为郑国增添政治利益,于是在接见郑庄公时故意不对其加以礼遇,还出言讽刺:

“今年郑国的粮食收成怎么样啊,温邑、成周的稻麦,寡人应该可以留着自己吃了吧!”

见周天子不顾身份出言挖苦,郑庄公当即大怒,但又不能直接和周桓王顶撞(那样就失去了主动权,且在礼法上也落下风了),因此只能恨恨地忍了怨气,向周桓王告辞回国。而周桓王对郑庄公既不赐宴、也不馈赠(这都是诸侯朝见天子时,必须完成的礼仪),仅仅派人送了十车黍米(黄米)予郑庄公,说是给郑国将来遇到灾荒时救急用。

先是讽刺郑国‘偷粮’,然后又诅咒郑国会遇到饥荒,周桓王的所作所为,彻底激怒了郑庄公。因此,郑庄公决定公开将这十车黍米退给周桓王,自己则马上离开雒邑,今后再也不来朝见这个“尖酸刻薄”的天子了。

但陪同郑庄公朝见天子的郑国大夫祭足却认为这么做的话,会导致诸侯借机针对郑国,于是劝谏郑庄公此时不要意气用事,还是收下天子的赏赐,不能让诸侯们看见郑国和王室的公开矛盾。


恰好这个时候,王室卿士、郑庄公的同僚周公黑肩(周桓公)前来拜访,并以天子的名义赐给郑庄公两车彩缯(织品),以慰问郑庄公(周公的意思是居中调解一下,不要让王室和郑国就此翻脸)。

祭足见状,立即劝郑庄公将计就计,收下两车彩缯,然后将缯帛覆盖于天子所赐的十车黍米之上,再配上私制的‘彤弓弧矢’(天子赐器、用于授诸侯用兵之权),由雒邑城门一路招摇返回郑国,还宣称这是天子的厚赏,并授命郑国出兵讨伐不敬王室的宋国:

“宋国不尊王室、久不朝聘,实属不臣之道;天子已命郑国代为问罪于宋。”(其实,郑国才是那个不尊王室的‘不臣’。)

此后,郑庄公就‘假传王命’,约齐、鲁两国一起伐宋,克宋国郜、防二邑,大败宋军,所获颇丰,郑国的国力也由此更强;而周天子许久之后,才得知有此事。

郑庄公被周桓王挖苦、讽刺,离开雒邑之后,周公(周桓公黑肩)曾对周桓王劝谏说:

“我们周室之所以能够顺利东迁,所依靠的助力,就是晋国、郑国。即使对待郑国亲近而友爱,用以鼓励其他诸侯能像郑国一样尊奉王室,尚且还怕诸侯们不效仿,何况我们这次对郑国实在是太失礼了;恐怕郑伯(郑庄公)经过这一次的慢待后,不大可能再来朝见天子您了。”

周桓王正想找个机会将郑庄公赶出王室卿士之列,就怕他厚着脸皮占位置不肯走,哪里还肯礼遇郑庄公;因此,周桓王根本不听周公的谏言,此后对待郑国依旧如故(不过郑庄公也确实厚着脸皮没主动辞职)。

虽然继续占据着周室卿士(司徒)之位,但郑庄公对周天子的怨恨却一点儿也没减少;周桓王五年(前715年)春天,郑庄公因怨恨周桓王对自己的不礼遇态度,于是向鲁国请求以泰山附近的郑国祊田(山东费县以东约三十里),与鲁国交换许田(今河南许昌以南),以示郑国以后不再祭祀泰山、改为祭祀周公(周公旦),这就是在故意向周天子示威。

同一年,在齐僖公的调解下,宋国、卫国与郑国重新修好,三国国君于温邑会见,并在瓦屋(河南温县以西)达成盟约,暂时摒弃之前的怨仇。为了表示自己的功绩、以及突出自己‘王室卿士’的身份,八月,郑庄公主动引导齐僖公往雒邑朝见周桓王,汇报此次盟会的成果。


也就是在这次接见齐僖公中,周桓王才得知郑庄公居然假传王命,私自攻宋。于是,怒发冲冠的周桓王在勉强完成接见诸侯(齐僖公)的礼仪过程后,就第一时间任命虢公林父(具体身份不详,或为虢公忌父之子)为王室右卿士,以分郑庄公之权(郑庄公之前是卿士,现在改为左卿士)。

在自己(于王室中)的地位被周桓王分权、削弱后,郑庄公更加不屑于尊奉王室,此后接连数年都不前去朝见、贡聘周天子,以尽臣子的职责;在此期间,郑庄公还不断出兵与宋、卫、蔡、许诸国交战,夺取了大片土地,又和齐国、鲁国国君几次会盟,将‘天下共主’的周天子抛到了一边。

周桓王十三年(前707年),因为郑庄公久不来雒邑朝见,又不肯主动放弃王室卿士的身份(以此政治身份、可以继续行扩大郑国影响之事),周桓王不甘心再受郑庄公的欺瞒和怠慢,按捺不住之下,便公开宣布免去郑庄公的右卿士之位,王室朝政一委虢公林父。

而得知此事后的郑庄公,与王室的龃龉矛盾愈发尖锐,当然不可能低头服软、前来朝觐天子,主动向天子认错。周、郑之间的纠纷因此愈演愈烈。

得知郑庄公依旧持‘拒不认错、死扛到底’的强硬态度后,为了维护王室的尊严和天子的颜面,周桓王决定亲率王师六军伐郑,还征调了与郑国有旧怨的陈、蔡、卫三国军队,组成联军进攻郑国。

出征之前,为扩大舆论影响,周桓王慷慨激昂地公开数落郑庄公之罪:“寤生(郑庄公之名)无礼、欺寡人太甚!若不讨之,诸侯或有效尤。寡人当亲帅六军,伐郑以讨寤生其罪;寡人与寤生誓不两立!”

当时,陈国刚刚发生内乱——陈桓公去世后,其弟公子佗杀桓公太子免自立,即陈废公;陈国国人不服陈废公,纷纷逃离,陈国因此人心不稳,军队也没有士气。但周天子亲口征召出兵,陈废公不久,地位不稳,正需要天子的认可来稳固自己的君位,于是不敢违命,只得勉强召集军队,以陈大夫伯爰率领,随周桓王及王师向郑国进发。

其他蔡、卫两国,也各自调派军队从征。周桓王将联军分为三军,命虢公林父率右军,佐以蔡、卫之军;以周公黑肩率左军,佐以陈军;周桓王则自率六军主力为中军,各军左右策应、共同伐郑。


郑庄公在新郑听闻周天子亲自率军前来讨伐后,虽然对此事早有预料,但心里其实也有些没底,于是召集诸大夫商议,讨论如何应对。当时,大夫祭足建议遣使谢罪,转祸为福;大夫高渠弥建议固守坚壁、以待王师意怠,再谈战和,不过这些意见都被郑庄公所否决。

最后,是郑大夫子元(郑庄公之子公子突,未来的郑厉公)进言:

“这一战,是以臣敌君,于理不直,于法不合,只能速战速决,不宜迟缓,久拖不决必将生变。王师三分,则我军也应以三军应对;我军出战后,左右两军结为方阵,抵挡王师左右两军,君上自率中军,以抗天子。陈佗(陈废公)弑君新立,陈人不从者甚多,此次勉强从天子征调,其军必然离心离德、少有战意。我右军先击(王师左军中的)陈军,陈军必然不敌而奔逃;再命我左军袭(王师右军中的)蔡、卫两军,其闻陈军溃败,亦将阵崩败退。然后,合三军之兵攻王师中军、逼退天子,必定无往不胜!”

郑庄公听完子元的进言后大喜过望,当即接受了他的建议,并让郑太子曼伯(即曾经赴雒邑为人质的公子忽,未来的郑昭公)率领郑国右军,祭足率左军,自己则率原繁(郑国公室、郑庄公庶兄或者堂兄)、高渠弥、瑕叔盈、祝聃等郑国大夫直领郑中军,预备出迎王师(对战)。

出战之前,高渠弥又向郑庄公献阵法——以二十五乘兵车为偏,以甲士五人为伍;一偏在前,甲士五伍随后,塞偏之左右缺漏。车伤一人,伍即行补缺,时时保持车阵完整、且有进无退。兵阵因此极坚极密,攻守自如难,号为“鱼丽阵”(就像鱼的鳞片一样层层相扣、各自呼应)。对此高明的阵法,郑庄公当然不会拒绝,于是便采用高渠弥的献策,以‘鱼丽阵’迎战即将到来的王师和陈、蔡、卫联军。

此时,周桓王亲率的王师联军已经进入郑国境内,郑庄公不甘示弱,也亲率郑国三军出新郑,以‘鱼丽阵’迎战王师;两军相会于繻葛(河南长葛以北),大战一触即发。


周桓王原本以为自己以‘天子之尊’亲率王师出征、‘以讨不臣’后,郑庄公会惊慌失措,乖乖地俯首认错、并出迎谢罪;但没想到郑庄公居然丝毫不畏惧天子威仪,不但不向天子低头,还主动出兵抵抗王师,实在是胆大包天。

被郑庄公如此嚣张无礼的态度所激怒的周桓王,于雷霆震怒之下,打算亲自驾车出战,以狠狠教训桀骜不驯的“乱臣寤生”;不过,王室卿士虢公林父知道天子的真实能力有几把刷子,于是力谏劝止,总算打消了周桓王的亲自出阵念头。

正式对阵之前,周桓王准备了一大篇责问、训斥郑庄公的‘王命’,就等郑庄公出阵迎战时,当场将其大骂一顿,以折郑军的锐气。但郑庄公虽然参与了亲自列阵,可就是不出头向王师进攻,只是严守己方军阵,并传令其余两军:

“不可妄动,只仔细关注中军大旆(大纛、军中帅旗)的展动情况,得军令后再一同进兵!”

王师这一边,周桓王命人几次出阵挑战,但郑军只是坚守不出,并无应战。双方相持到午后,联军方面各军都懈怠疲惫,阵型逐渐松动混乱;此时,郑庄公估计王师的士气已泄,于是命瑕叔盈摇动中军大旆,郑左、右二军则随中军大旆的摇动指挥而一齐鸣鼓进军。

如雷的鼓声中,郑太子曼伯(太子忽)率郑右军杀入王师左军,先攻击士气涣散的陈军;而陈人早就失去了斗志,遭遇郑军攻击后便一哄而散,四处奔逃,反将王师的阵脚冲垮;王师左军统帅周公黑肩控制不住溃军,又被郑军围攻,于是大败而遁走。

与此同时,郑左军主将祭足也率军杀入王师右军,只照着蔡、卫两军的旗号突击,两军同样士气不高,勉力抵挡一阵后,也放弃了对战,各自寻路退走。祭足再攻王师右军中的王室军队,但王师右军统帅虢公林父临危不乱,极力约束军阵,做好了防守准备,祭足也不敢强行进逼,虢公林父得以率剩余王师右军缓缓退兵,要与周桓王的中军会合。

但王师左右两军大部分都败阵溃散,溃兵还慌不择路,冲击了王师中军的军阵;因此,周桓王的中军也立阵不住,不停地后退。此时,郑庄公抓住机会,命原繁率郑中军猛攻王师中军,而太子曼伯的右军、祭足的左军也按照旗号的指挥,合围王师中军。

郑国三军如墙而进,‘鱼丽阵’势不可挡,周桓王见败局已定,无奈之下只得传令退兵,并亲自驾车断后,且战且退,迟滞郑军的追击。

激战中,郑国大夫祝聃奋勇作战,冲杀在最前,远远望见了前方王师阵中的天子绣盖,知道一定是周天子本人的所在。于是祝聃迅速驾车逼近,并睁大眼睛觑去,看准了天子的身影、奋力一箭,正中周桓王的左肩!


幸好周桓王身披的甲胄坚厚,因此所受箭伤不是很重,还可以继续作战。祝聃本想驾车再次冲击天子的车驾,危急时刻,虢公林父及时赶到,阻挡了祝聃的攻击、稳住了王师的阵脚后,护卫着周桓王撤退,脱离了和郑军的接触。

得胜后的郑庄公,也不愿意落下‘伤害天子’的罪名,于是在祝聃等人要求继续追击王师时,出言阻止说:

“君子不希望过分地占人上风、欺人太甚,更何况是侵凌天子;只要能挽救自己的安危,使国家免于灭亡,这样就足够了。”

于是,郑庄公命令得胜收兵,没有追击败退中的王师。

另外,为了弥补‘误伤天子’的过错(其实是担心与王室的对抗会引起其他诸侯的敌视,乃至以此为借口针对郑国),郑庄公在休兵的当晚,就派祭足为使者,携牛十二头、羊一百只,粟刍军资一百车作为慰劳王师的物质,连夜赶到王师大营内,以自己的名义向周桓王致书谢罪:

“死罪余臣寤生,不忍桓、武(郑桓公、郑武公)宗庙之陨,所以陈兵自卫,非己愿也;奈军中不戒,至有犯王躬之罪,寤生不胜战兢之至;谨遣陪臣足,以为待罪余臣之使,敬问天子无恙;另奉不厚敝赋,聊作王师劳军之助,惟天子怜悯,而赦余臣之罪!”

(打赢了再谢罪,既不损颜面,也给了周天子合适的台阶下)。

周桓王此时箭伤未愈,心中对郑庄公恨之入骨,本来不可能会接受郑庄公的谢罪,还想将祭足和他带来的‘慰问品’一起丢出大营去,然后再征集其他诸侯军队,第二次讨伐郑庄公,以惩其冒犯王室、‘伤害天子’之罪。


但陪同周桓王接见祭足的王室卿士虢公林父却思虑长远,马上向天子进谏,认为此时若是再次召集诸侯伐郑,是“自彰其败”,将要为诸侯所轻视;且天下有影响力的诸侯,大多与郑国相善(如齐、鲁、晋),如果王室征召诸侯不至,岂不是徒遭郑国讥笑。

而且,王室如今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指晋国公室发生内斗,曲沃与翼城两地相争,王室要支持晋国翼城大宗,对抗曲沃小宗),而郑国也已经遣使劳军谢罪,可以借此宽宥郑伯(郑庄公),给郑国改过自新的机会(双方都有台阶下)。

听完虢公林父的谏言后,周桓王抚着箭伤良久不语,面色默然,渐渐有羞惭颜色。虢公林父见状,知道天子已经心思松动,又圉于颜面不愿亲口答应宽宥郑国,于是当机立断,出面代天子答复郑使祭足:

“寤生既已知其罪,天子仁德,从宽宥之,郑使可谢恩,叩拜天子!”

祭足闻言后欣喜无比,立即叩首再拜,然后辞别周天子,再遍巡王师各军,馈送牛羊粮秣,一一问安慰劳(连陈、蔡、卫三国军队都有份)。至天明后,祭足才谢别王师大营,回返郑国。

至此,周郑“繻葛之战”,就在郑庄公的主动‘谢罪’之下,以这样一种怪异的方式结束了。虽然周天子表面上得到了郑国的‘臣服’,以及言辞谦卑的‘告罪书’,但实际上,周天子以及周王室的威严,在这场战争中,已经彻底扫地。

“箭射周天子”,不光射的是周桓王的身体,也标志着“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制度的终结;祝聃在繻葛的一箭,彻底将外强中干的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权威给射落到尘埃里。


而继郑国之后,各诸侯大国齐国、晋国、楚国,秦国先后兴起,春秋强国争相称霸、号令诸侯,大权旁落的周王室非但无力征讨,还要仰仗霸主的保护、接济,才能勉强安身,天子之位,已经形同虚设;而大国争霸的历史,也才刚刚拉开序幕。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诵读《礼记》|礼制和礼仪修身

“礼”是维系社会正常秩序的重要内容。人类组建家庭、成立部落之后,为了适应随之而来的群居生活,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些用来维系人际生活交往的原则。《礼记》是一部研究中...

by:迷雅莲

郑庄公

郑庄公(前757年-前701年),姬姓,郑氏,名寤生,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前743年-前701年在位),春秋初期政治家,史称“郑庄公”。郑武公二十...

by:每一日都在喜雅

《尬聊终结者》(庄舒涵)

《尬聊终结者》是2020年民主与建设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庄舒涵。本书向大家介绍了一种非常实用的且能说到人心里的沟通工具——“colors出色沟通力”,作者...

by:DXKtime

终结神曲

时间之门在我眼中呈现,空间之门在我手中凝聚,时空的枷锁在此刻破除,链接这个世界和那个世界的桥梁将由我来塑造,现身吧,接受我的呼唤,让我们打破时空的约束,成为时空...

by:自在大明公

故事的终结

她是老师,他是学生。二人相差12岁。故事从记忆中的怦然心动开始,到相互折磨结束。仅仅维持了一年。为了终结思念,她试图写下他们的故事。她不得不一次次回忆——...

by:Jane的角落

永恒的终结

作为人类世界里最伟大的科幻小说家之一,阿西莫夫曾获得代表着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他于1955年完成了一部极富远见的、关于时间旅行的长篇...

by:gentle杰克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