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第三讲:亲情与内在困惑

2024-03-19 16:28:2417:01 153
声音简介
第三讲:亲情与内在困惑
什么是缘?佛教智慧用的这个字,非常的妙。很多人认为这个缘就是众缘和合,是一些关系的聚合,等等。而缘有一个最本质的表达,是投影源里的关系,是更高一个维度里内在的关联。
善与恶的本质
什么是善?帮助我们提升内在心灵能量境界的事物为善,包括我们的意识,我们的念头。什么是至善呢?就是生命指向了 N 维( N 趋于无穷大)的最高境界,到那个状态的时候,已经提升到最极致的境界。
善的相对参考标准是什么?利他。善跟利他是怎么关联起来的呢?一般人比较容易理解利他就是善,那它跟提升维度,就是指向我们生命自由度提升这个方向,怎么能够结合起来呢?
这是一个自然的能量关系,因为只要是付出,就喜悦,就自在;自己付出只要有条件,就有困惑,就有纠结,就有障碍;如果自己越想得到,这个障碍就越大,就更大。所以从这个角度就理解了利他是善的一个相对参照标准,自己在任何一个维度,真正的利他其实都是验证内在本自具足的一个过程。
造成我们能量趋势、维度在降低的状态就是恶。这个恶就是局限,就是限制性。当我们的意识被限制了,我们的心的自由度被我们的认知限制得越来越低,这就是所谓的恶。这个恶就使得我们产生无数的无明。
无明是什么?就是没有办法接到我们更自由的能量状态,我们被自己的认知障碍在了一个狭隘的空间格局里面。我们的心本来是通达宇宙的,但因为这些有限的认知把我们困在一个狭隘的能量状态里。
什么状态是完全没有限制的状态呢? N 维( N 趋于无穷大)是没有限制的,零维是没有限制的,只有这两点是无限制的,全然地包容一切,所有的在中间层次上呈现的状态,都有相对的限制。所以这个恶也是相对概念。在不同的层次上,它所呈现的主要是以降低我们心灵能量维度的事物都是相对的恶。
更重要的,恶源于分别。所有的匮乏,贪、嗔、痴全部源于分别。我们执着在一维的时候,一维跟其他的一维之间就产生巨大的分别,这就限制了我们在一维这一条线上的生命状态。二维在一个面上被限制,我们跟其他面之间就没有办法切换,也没办法感知到其他面上的信息了,所以这种限制性的概念形成的是狭隘、自私的生命状态。
知道了善和恶的界定以后,我们就知道什么叫善缘,善缘是来帮助我们实现人生更高境界的关系,这些内在的关系叫善缘。
善缘是被内在的大爱所感召的,其实也是我们内在的高维投影出来的。我们内在无分别的爱,就会投影出这种善缘的呈现。
恶缘是障碍我们内在智慧的缘,它的指令是让我们不断地降低我们意识能量的维度,投影源里面这样的内在认知,就可以称为恶缘。这种恶缘投影在我们现实之中,就是来障碍我们智慧的。这个障碍我们智慧的缘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怎么办呢?就是要转化它,要把它转化成我们的善缘,转化成我们生命觉醒的缘。
恶缘是被我们内在认知的局限、我们的分别所投影出来的,还是那句话,就是自己的分别意识越强、越狭隘、越具象,受的限制就越强,改变的难度就越大,自己内在能释放出来的空间就越小。在现实之中每一个人都有相应的善缘和恶缘,只是我们是否能够真正地领悟﹣﹣你现在面对的这个人、事、物是来帮助我们觉醒的,还是来障碍我们觉醒的。所以当自己知道它是来障碍我们的时候,它是一道考题,只要去完成这道考题,会发现其背后还是自己的认知限制。通过一个恶缘觉察到自己的认知,去颠覆掉自己的认知,这个恶缘就转化了。转化成善缘了,这叫化缘。
在这个时空里面,一个觉醒的生命,会对要面对的一切进行化缘,因为所有要面对的,其实都是由内在投影源里的认知构成的,都是它投影出来的像。所有投影出来的像都是来让我们觉察认知的。而转化认知,颠覆认知,让我们产生跟内在通透智慧的关联的那个当下,其实就是觉醒,就是悟。
人生的意义在于了缘
实际上人生的意义在于了缘,了缘的背后实际上是化缘,就是转化缘。我们经常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僧侣他去托钵乞食,那么他去要这碗饭的时候是结缘,他结了这个缘以后,他要做一件事情,他要给对方做一次法布施。法布施自己直接得智慧,所以一碗饭的缘转化成了他的生命觉醒跟高维关联的一次机会,所以一碗饭的缘转化成了他的法缘、佛缘。对方给了这一碗饭,也听了一段法,所以这一碗饭结的缘,也转化成了他和他高维智慧之间的一次关联,这也是完成了一次化缘。所以我们看到,一碗饭的缘形成了一个共同觉醒的这么一个缘。这让我们能够理解到,真正生命中的所有关系都是来化缘的。
前面说了,善是什么呢?就是让生命觉醒,让生命提升。
任何一种了缘,做到善了,它呈现出来的都是双赢,它都不是博弈的结果,不是争论的结果,不是输赢的结果,不是竞争的结果。大家都在自己生命成长方面提升了一步,而这种提升是没有任何的东西能比较的,那种状态下的喜悦是无价的,不是通过商业能够呈现的。每一次善了其实都是实现了一次消业,就是实现了对认知的一个颠覆和超越。
亲情是人生最重要的主修课
亲情是最能触动我们内心的缘分,也是最能触动我们内在关系的。这是当然的,因为它本来就在内在,它跟内在的关联是最紧密的。这句话说出来只是让大家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亲情的内在能量关系。
第一,在家人面前我们是最没有伪装地展现出了内在的境界,自己内在境界是什么样,在家里展现出来也是最淋漓尽致的,因为若是装的话,那就很累,这辈子还会折寿。自己不装的时候,内在就会呈现得非常清晰,内在呈现很清晰的时候,就有很多机会面对自己的功课,特别是面对自己的短板。
第二,家人的喜怒哀乐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世界,这个东西逃不掉,因为自己出生在这个家庭里面,这个家庭的兴衰荣辱、喜怒哀乐跟自己这一辈子都脱不开关系。即便有些人宣布跟家庭脱离关系,实际上家族血缘关系这个课题,这道考题是逃不掉的。即使这次把它放掉了,考卷不做了,下次这个没有通过的考题还会来。
任何一种亲密关系,都是来学会对另外一个生命无条件地感恩,接受,原谅,包容。只要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都会在这里面产生各种各样呈现的人、事、物,产生冲突,产生纠结。痛苦烦恼是来提醒我们在这些方面还有需要完成的题目,当自己真正学会了以后,再共同把它放大给世界,这样的亲情关系是日久弥新的,这也是我们在现实中真正理解亲密关系的关键,并不只是强调自己先自爱,然后再被爱,等等。不是外求的,是真正地知道,付出才是爱的本质。所以每个人在生命中多多少少都体验过,当你去爱一个人的时候,会发现这个世界在当下变得特别美好。但是当你只要一想他会不会同样爱我时,只要起这么一个念,这个好的感觉就没有了。那还有些人,干脆就是想等,等着别人来爱自己,这种等的状态是很难感受到付出爱的那种美好的感觉的,这种匮乏的外求状态得不到真正的好感觉,到最后往往都是失望。
所谓夫妻是冤家,其实夫妻关系并不是冤家,是来解题的,是来陪伴做生命功课的。夫妻之间所要做的生命功课是我们今生最要做完的功课,为什么呢?因为它反映的是我们生命中最短板的呈现,一个生命如果不修短板很难真正圆满,如果都是在扬长避短的话,这个能量场很难中正。只有不断修短板才是获得真正圆满的基础。夫妻关系的背后是学会爱与被爱的同修和伙伴。当我们能从投影源去读懂这种关联的时候,就会从对方身上读到自己该修炼的生命题目,也会发现,当自己内在转化的时候,对方的能量马上就会转变,对方也是自己投影出来的最该修炼的功课。
我们经常说,儿女是债主,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在纵向能量关系方面有这么一种关联:儿女代表着我们能量的趋向,儿女是带着与生俱来的高维智慧到这个空间,我们要成就他的高维智慧的候,实际也是帮助自己不断挑战我们今生今世的认知局限。很多孩子带着与生俱来的高维智慧来了,而老师和家长这些被三维完全障碍的人,试图把他们也变成三维的状态,这时候跟他们之间就会产生冲突,当我们觉得对他付出了很多,认为对他们很好的时候,他们很难接受,甚至完全不接受,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今生要达到的生命境界是高出我们的,所以无论你怎么付出,很多时候都很难得到他们真正的理解。这个时候,要把儿女内在与生俱来的高维智慧去真正读懂和呵护好,呵护好他的童子功,然后给他创造持续唤醒智慧和实现他今生使命的条件,为他创造这些条件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突破自己三维认知障碍的机会,会从他身上看到,原来这个世界的未来还有着更自由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人类将以更自由的生命状态,呈现在这个宇宙之中,伴随着儿女的这种天命和使命,同时自己产生觉醒和成长。
另外,我们还讲到百善孝为先,讲孝道。儿女们要学会中华文化最优秀的孝道,但如果我们只把这当成人格化的孝道的话,那我们的格局还是在三维。因为我们的生命来自父母,来自祖先,这是在三维空间投影出来的结构逻辑。实际上生命来自高维,来自投影源,高维才是我们生命的出处。对于家族、祖先的这种描述,只是把高维演化成三维人能够接受的存在,之所以要孝敬祖先,是因为我们要回归高维,要对高维无限的恭敬,才能够跟高维智慧关联起来。最本质的孝是让我们回归投影源,回到本质。所以这个百善和孝,不仅仅是横向对祖先的孝,也是纵向对整个生命内在的源头的孝,所以叫百善孝为先。
所以这样我们就知道,所有的亲情和我们内在的各种困惑,本质都是我们得智慧的机缘,我们就是要来转化这个缘,转化成跟我们内在终极智慧关联的机缘。

用户评论

表情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