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校园欺凌者在高中录取中最后投档 应对校园欺凌 出实招胜过“说狠话”

2024-03-22 03:52:0015:04 93
声音简介

近期,校园欺凌事件屡屡登上热搜,引发全社会关注。3月20日,成都市招考委、成都市教育局印发《2024年成都市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工作实施规定》,明确考生初中期间有校园欺凌等行为的,不得推荐为指标到校生,并在录取中最后投档。这一规定立刻在网上引起热议。

不仅如此,“成都教育发布”公众号也向师生家长发文呼吁:一起向校园欺凌说“不”。

“2022年就已出台,我们不是跟风”

3月21日,记者致电成都市教育招生考试办公室,工作人员确认了文件中的相关内容。他介绍,招生政策中关于“校园欺凌”的规定并不是今年才有,类似的规定此前就出现过。记者在成都市教育局官网搜索发现,2022年、2023年的《成都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工作实施规定》中,都有对“校园欺凌者”招生录取的限制性规定。

“2022年,成都市新中考开始实施后,我们就出了关于‘校园欺凌’的规定。可能最近大家看了相关新闻,就联想到一起了,我们不是跟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教育部门在招生录取时,除了关注学生成绩,也很看重学生综合素质,考试作弊、校园欺凌就属于综合素质考评中的负面清单项。

“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实际上是让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破除唯分数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该工作人员说,录取时,教育考试院会根据学校提交的学生档案来判断,如果档案中记载了学生有负面清单中涉及的行为,如校园欺凌、考试作弊等,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取没有负面清单行为的考生。而欺凌行为的认定要根据公安部门的调查决定。

以往两年政策实施过程中,有没有真正落地实践过?该工作人员表示具体数据不方便透露。

“现在中考还是以分数为导向”

这一政策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这是教育部门在“动真格”,是“正视校园霸凌、捍卫校园安全”的表现;也有人认为,执行中可能会流于形式。

程红艳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长期关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生道德教育,对于成都市的这一招考政策,程教授认为:“有一定的新意,可以尝试,但作用可能不是很大。”

程教授分析,成都市关于“校园欺凌”的招考规定,其实是综合素质考核大类中的一项,而综合素质考核在招生考试中一直都有,并不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但从实践来看,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其实对校园霸凌的考核,可以看作是对学生日常道德行为合理与否的考核,是在这个背景下的尝试。以前的尝试效果一般,这一次效果可能也是比较有限的。”

此外,学校老师是否重视综合素质考核,是否能及时发现“校园欺凌”行为并记录在案,也关系着这一政策的落地效果。“现在中考还是以分数为导向,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的成绩很好,但也确实有霸凌行为,这个时候他的老师很大可能不会把他的行为记录在案。”程教授说。

程教授强调,解决校园霸凌问题,最根本的还在于事前引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校和家长不能“唯分数论”,要多关心学生的道德成长。 据湖北经视

出实招胜过“说狠话”

不得不说,在校园欺凌人人喊打的语境中,成都的这个规定很“接地气”,也很解人意,引发热议,受到好评。至于施行效果如何,尚需关注,但相关部门展现了一种立场——对校园欺凌说不,让欺凌者在制度框架内付出应有的代价。

“当你被别人欺负的时候,勇敢一点,大胆一点,不要选择忍一时风平浪静,有我在,你怕什么”。最近,多个“反霸凌课”在网上热传,受到好评。治理校园欺凌,要“说狠话”,也要出实招;要摆明零容忍态度,也要落实在行动中。

应该说,校园欺凌者不被推荐为指标到校生,并在录取中最后投档,对相关人员是有一定警示效果的。而出台此规定,不仅不越界,还具备正当性。按规定,品学兼优才应该获得指标到校生推荐,如果一名学生动辄欺凌同学,无视法规,是没有资格获得推荐的。

近年来,国家治理校园欺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应该看到,校园欺凌已经大为减少,但并未绝迹。被欺凌的学生在亿万学生当中的比例很少,但具体到被欺凌者自身,则是百分百的伤害。由此说明,应倾尽全力防止欺凌事件发生,也要意识到治理校园欺凌非一日之功,既需要常抓不懈,还需要各部门协同,举全社会之力一起来抓。

怎么抓?家庭、学校、司法机关等都不能缺席这场治理。此外,还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调查社会力量。今年全国两会,有全国人大代表就建议,要完善校园欺凌防控工作机制,构建中小学校园暴力与欺凌防治工作联动机制,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时报告制度,建立和健全相关岗位教职工防治学生欺凌的职责。还有全国政协委员认为,要亟需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切实从预防角度防止学生欺凌事件发生。

诚然,遏制校园欺凌,关键在于强化预防。具体而言,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能欺凌他人,学校要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定期针对全体学生开展防治欺凌专项调查,对学校是否存在欺凌等情形进行评估。全力防止出现校园欺凌,一旦出现了也不能回避,如果轻描淡写,任其发展则后患无穷,如果藏着掖着、捂盖子也会适得其反。

“幸福的人用童年疗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疗愈童年”。遏制校园欺凌,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意义无需多言。减少校园欺凌,还可以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更开阔一些,努力从完善制度入手,让孩子成长环境更阳光,让孩子心理更健康、人格更健全,既不欺凌他人,也有勇气在被欺凌时说不。 据《人民日报》

让“校园欺凌者”无处藏身寸步难行

学生、家长、学校、老师乃至全社会,“苦”校园欺凌久矣,而且很多时候会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深深无力感。有的是被欺凌者不敢反抗,有的是家长学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好不容易能走法律程序了,但因为法律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使得最后的结果,与施暴者行为的恶劣程度,与群众的正义期待,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参差”。

在这种大背景下,成都中考政策就好似“云外一声鸡”,确实叫醒了我们。在为“校园欺凌者”加紧箍咒的事情上,给我们开拓了思路,提供了新的方向。

从具体规定看,成都教育部门在自身权限范围内,最大程度给“校园欺凌者”加以限制。毕竟“校园欺凌者”属于德育不过关,这也符合让综合素质评价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的大趋势、大追求,并不违背原则,也不涉及到影响教育公平的问题,而且维护的恰恰是一种更广义的公平正义。这样的规定,在社会上引发了正面的回响,大家纷纷赞同,并期待更多地方的教育部门效仿。

也有人认为,有几个“校园欺凌者”还在乎中考?但这个观点和逻辑经不起推敲——首先,“校园欺凌者”在乎中考与否,不能一概而论;再者,就算他们不在乎中考,这样的规定,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其相当于在升学这件事上,释放了一个很强烈的信号:欺凌过别人的人,升学会受到影响,这在社会上的“杀伤力”,可能不亚于“犯罪会影响孩子政审”。

这个规定,当然也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比如,谁来界定和定性“校园欺凌者”的身份?具体的依据和凭借是什么?能否经得起社会和民众的检验?还有,如何实现“校园欺凌者”尽可能多的被发现和曝光的目的?如果都没有几个欺凌者被发现,那这个规定的震慑性也很难落地,可能沦为形式主义。这些都值得思考。

但即使还存在这些“待定事项”,我们依然乐见这样的规定走向现实。因为其告诉了我们所有人一个事实:不是除了法律外社会就没招治“欺凌者”了,治理校园欺凌,社会“工具箱”里面还有很多工具,都可以一一拿出来,不断给“校园欺凌者”加紧箍咒。

这些探索和做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抵制“校园欺凌”的氛围,让“校园欺凌者”、让纵容校园欺凌的人,像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无处藏身,寸步难行。 据潮新闻

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

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

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故意毁坏他人财物,如损毁受害者的书本、衣物等。抢夺、强拿硬要他人物品。

恐吓、威胁、迫使受害者做不愿意做的事。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学校该怎么做?

1.救助为主

对于校园欺凌受害者,校方应立即组织开展医疗救助、心理干预、司法协助等工作来维护受害者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减少受害者身体、心灵等各类损害。

2.适度惩戒

对校园欺凌的加害者,校方要第一时间通报其家长,给与严肃批评教育并督促严加监管;其次校方应当按照校规校纪,视情节给与纪律处分,开展教育矫治。

3.快速反应

对矛盾纠纷尖锐,已形成严重心理问题,隐私严重泄漏或人际关系环境坍塌的学生,要及时安排调整班级,减少与矛盾源头接触,避免再次激化矛盾。必要时报请教育主管部门采取转学、休学等措施。

4.低调弥补

在处置过程中,校方要从受害人角度出发,多关注受害孩子、家长的利益,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客观回应社会关切,消除负面影响。

家长需要做什么?

1.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询问了解,对超出家长和孩子应对能力的事态,家长应采取行动,及时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

2.鼓励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

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要多陪伴,关注孩子的学习。

3.冷静,孩子应当是最重要的关注对象

当孩子讲述欺凌发生时的情形时,请保持冷静,很好地倾听并作出回应,让孩子知道父母会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

4.共情,先别追问过多细节

避免一味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这可能让孩子误以为遭受欺凌是因为自身的问题。同时,孩子遭受欺凌后容易出现极端情绪,如不愿意上学等,家长要宽容对待。

5.安抚,先平复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极度没有安全感时更看重别人的关心,越早把情绪处理好,对孩子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才能越小。 据央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告别社交障碍 远离校园欺凌

孩子被人欺负了怎么办?孩子欺负了别人怎么办?北大心理专家教你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和谐的亲子关系,合理的亲子沟通;提升孩子的情商,稳定孩子的情绪;锻造社交能力,...

by:中国妇女出版社

【未】爱留声机 | 预防校园欺凌系列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既包括直接欺凌也包括间接欺凌。青少年校园欺凌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法律...

by:惠城检察未检办

大连律师|抚养、校园欺凌、犯罪、未成年人保护

分享法院、检察院真实案例,了解夫妻分居、离婚以及非婚生子女抚养权、抚养费等规定,关注校园欺凌、校园犯罪,关爱未成年人,关爱弱势群体。

by:杨军l辽宁华夏律师所

终结欺凌的28堂课丨校园霸凌预防与处理

当众辱骂、嘲笑、拳打脚踢、扇耳光、网络暴力。。。。。校园欺凌,令人触目惊心全世界每年约有2.46亿青少年遭遇校园欺凌,每七分钟就有一个孩子被欺负,暴力发生时85...

by:少年知禾FM

成都-成都新场古镇

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新场古镇票价描述暂无开放时间全天乘车信息暂无

by:恋景旅行APP

潮成都

城市的时代浪潮激荡美好生活的思潮共寻成都美好生活新表达

by:听堂FM

成都style

独特的烟火气和休闲味,让“像成都人那样生活”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价值选择。“像成都人那样生活”,是种什么样的生活?听大咖主播罗小刚、卢匕李阳、飞哥、小宇、齐扬、...

by:喜马拉雅_听成都

成都-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地址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票价描述60元/人,学生半价,年票100元。开放时间乘车信息乘坐1、8、53、57、59、82、109...

by:恋景旅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