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为新中国摘掉“贫油”帽子

2024-03-26 21:00:0607:41 7763
声音简介

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欢迎收听安徽省科技馆《科学家故事》节目。本期为大家讲述:


李四光:为新中国摘掉“贫油”帽子


1955年1月,寒冬中的东北松辽平原,白天阳光炙烤着大地,夜晚却寒意袭人。一支考察队正在进行地质勘探,他们穿越沼泽纵横的黑土,白天测量数据,晚上核对地图与资料,像在荒野中疾走的猎人。这支队伍的带领者,就是年已66岁的李四光。


提起李四光,大家并不陌生,他走遍祖国大地,探寻国家发展急需的“工业血液”,为中国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安徽省科技馆“科技强国”展厅内,我们可以看到一件圆形展品,它叫“石油大发现”。观众推动滑杆到特定的年份,即观看该年份李四光所到的地点和对应的石油开发故事。在该展品的地面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组环形的长度贴,每个长度都是0.85米。为什么是0.85米呢?其实,这是李四光的“一步之长”。


由于经常野外地质勘测,李四光练就了一种特殊的走路方式,他迈出的每一步,长度不多不少正好0.85米。对此,李四光解释:“我们搞地质研究的,常年在野外踏勘,用一步之长代替尺子,有助于我们第一时间测量岩石长度,丈量地块面积,推测地质成因。”因此,李四光将自己的一步之长始终保持在0.85米,形成了肌肉记忆。此后几十年,李四光以这种“一步之长”的职业精神搞地质研究,最终成为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少年时代,李四光将他的个人志向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15岁时,他东渡日本,学习造船机械。1910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后,李四光发现,当时的中国连一个像样的铁矿都没有,没有铁就炼不出钢,就造不出坚船利炮。于是,他在1913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一年之后,他觉得采矿离不开地质,又转入地质科学习。


1920年5月,李四光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兼系主任。他一生中在地质学方面的重大贡献,都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他创建地质力学,提出构造体系新概念,为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地质工作开辟了新途径;他关于古生物蜓科化石的分类标准与鉴定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他建立的中国第四纪冰川学,为第四纪地质研究,特别是地层划分、气候演变、环境治理和资源勘查等开拓了新思路。


20世纪初,国内外的地质学家大多对中国石油资源的远景抱着悲观的看法。而李四光以其精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为新中国甩掉了“贫油”的帽子。


1915年至1917年,美孚石油公司的一个钻井队在陕北打了7口探井,后来因没什么收获而放弃了。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在调查了中国的地质情况后写了《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断言“中国贫油”。中国由此被扣上了“贫油”的帽子。


可李四光根本不相信这些论断。早在1928年,李四光便提出:“美孚的失败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


1953年,当毛主席征询他对我国石油资源的看法时,李四光依据大地构造理论和对油气形成移聚条件的看法,明确回答中国油气资源的蕴藏量是丰富的,并提出扩大探油范围的建议。


据李四光分析,松辽平原属于沉降带,从2亿3000万年前的中生代以来,这里就长期接受着旁边隆起地倾泻下来的大量有机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和地壳的不断下沉,早就形成了封闭性良好的厚厚的沉积层,在这样的条件下,是有机会把原始有机物质转变成石油的。


通宵达旦的研究与不舍昼夜的勘察,李四光由于过度劳累患上了肾病,中央决定暂时将他调离,到杭州疗养。


可就在李四光出发的前一晚,中央忽然接到石油勘探前线报告。一些勘探队的同志准备把普查队伍拉到外省,但与此同时,另一些队员依然坚持李四光的推断,坚守东北平原。


李四光当即推掉了去杭州的计划,回到他的勘探队。这支队伍的长期驻扎,带动了越来越多地方干部青年的加入,广阔的东北大地上形成了我国第一支石油探测尖兵。终于,1959年国庆前夕,石油部和地质部偶然在一口名叫“松基三井”的井口发现了棕褐色油龙,第一口“工业血脉”直冲蓝天,挺起了共和国的油脉脊梁。


李四光从理论上彻底击碎了“中国贫油论”,并且运用自己的理论预测,精准判断了中国的石油分布,这是一种历史性的预见和突破。


李四光曾说:“我是炎黄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全部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主办单位 | 安徽省科学技术馆

运营机构 | 喜马拉雅安徽营销运营中心

主        播| 伊凡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一一李四光

李四光早年公费留学日本立志造船救国。期间,他接受革命新思想,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辛亥革命结束后,他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因不满袁世凯篡夺革...

by:非凡希瑞公主

李四光:信仰的力量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李四光的一生,全为为国争口气而拼搏,他在地质学所取得的成就,全为实现救国强国之梦。他曾是清...

by:齐民文化_电子书

创新中国

每周更新两次,16位创业者悉数亮相,谈谈他们的创业路。

by:超级制作

近视逆转-摘掉眼镜

呵护眼睛健康,一起加油摘掉眼镜

by:生命在于修炼

李四光随笔:穿过地平线

在李四光的演讲中,他谈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人刚到欧洲的时候,难免为欧洲繁华的“物质文明”所牵动,很多人说中国缺乏这种“物质文明”。关于这个问题,李四光向我们...

by:七月温风

新中国未来记

作者:梁启超章回小说。近代梁启超著。五回。虚构1962年举国同庆维新五十年大祝典之际,全国教育会长、文学大博士孔弘道登台演说中国近六十年史,勾勒《新中国未来记...

by:善意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