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谱解析然后凛之以风神

2024-03-26 11:01:2614:59 49
所属专辑:书谱解析
声音简介
然后凛之以风神1,温之以妍润2,鼓之以枯劲3,和之以闲雅4,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验燥湿之殊节5,千古依然;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6。嗟乎,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7!
【注释】
1.凛:寒,凄清。引申为高古清癯的书法意态。风神:犹言风采。《晋书·裴楷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时人谓之玉人。”风,谓风度。神,谓神采。
2.温:润泽之貌。《荀子》“然后温温然”。妍润:在这里比喻优美润泽的笔意。妍,美。润,滋也,益也。《易》“雨以润之”。
3.鼓:振动。《易》“鼓之舞之以尽神”。枯劲:比喻瘦硬的笔法。
4.和:顺也,谐也,不刚不柔谓之和。娴雅:文雅,言威仪适当。《史记》“从车骑雍容娴雅甚都”。
5.燥湿:此言墨法(枯、湿、浓、淡)。
6.俄倾:很短的时间。
7.讵:岂。奥:凡意蕴深密不易窥见者曰奥。如奥旨,奥义。
【译文】
然后以高迈的风神彰显意态,以润泽的笔意书写美妙,以瘦硬的笔法振奋激情,以闲雅雍容的笔情墨趣渲染和谐。所以书法可以表情达意,可以形象地反映喜怒哀乐。考查用墨枯、湿、浓、淡的不同变化,自古以来的标准都是一样的;体会从壮年到老年书法意境的差异,即使相隔百年也能在瞬间一目了然。是啊!不入书法的门径,怎能深刻理解书法的奥妙呢!
【解读】
人们常用风神、风格、风骨、气韵等词汇来论述书法的格调,而神韵之说似最为恰当。所谓神韵即风神气韵,指通过“运笔”,按一定的“结构”,在美化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书法作品所产生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及风格韵味。如钟体、王体、柳体、赵体等,它们的类型基本相同,但其体裁风格各异。欧体、颜体类型不同,体裁风格也不同。即有方圆、肥瘦、刚劲、遒媚、浑厚、瘦硬、峻整、飘逸等区别。对“神韵”的完整理解,当如孙过庭所言:“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这种境界是书者在“博究始终之理”后“如意所愿”而自然产生的。它是不拘绳墨,彰显个人精神的且具有独特风骨韵味的书法作品的灵魂。
“山谷论书,最重韵字,盖俗气未尽者,皆不足以言韵也,因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惟不可俗,俗便不可医,是则其去俗务尽也。”(黄山谷论书)。
神韵是书法艺术的核心表现形式,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雅士利用书法来寄托自己的艺术理想,抒发思想感情,往往以不同的书法意境展示不同的个人风采和情感。而载情性又是产生书法意境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书法的意境,实际上也是书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境界,当书法家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之中,激发起强烈的感情波澜与创作冲动时,就会迸发出灵感的火花,笔随意转,物我皆忘,于是举世无双的不朽作品乃得以诞生。例如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与诸友雅集于兰亭,游目骋怀,感兴万端的特定环境中,任情命笔,而完成的一篇旷世佳作。这类例子,在中国书法史上屡见不鲜。如颜真卿的《祭侄稿》、《争座位帖》,杨凝式的《神仙起居帖》,黄庭坚的《诸上座帖》,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等,都是在特定环境中,情景交融的产物。可见环境和灵感亦是产生书法意境的客观因素。同时,书法还能体现书法家的个性与风格,与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无不有个性存乎其中。颜真卿为人刚正诚笃,忠义节烈,所以他的书法庄严刚健,雄阔凝重,“如正人君子,冠佩而立”;赵孟頫才华卓越,儒雅温文,所以他的书法流美妍媚,清润潇洒。正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说:“颜鲁公的字就像颜鲁公,赵孟頫的字就像赵孟頫。”这就叫“字如其人”,“风格即人”。凡是优秀的书法作品,无不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同时也就表现出它不同凡响的艺术境界。在古往今来的众多书法作品中,就风格而言:有的飘逸,有的古拙,有的萧疏,有的朴茂,有的雄奇,有的秀雅,正是千姿百态的风格,才形成了奇变万端的意境。南朝·梁·萧衍在评论魏晋诸家书法时列举:钟繇书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蔡邕“骨气洞达”;韦诞“龙威虎振”;张芝“凭虚欲仙”;索靖“鸷鸟乍飞”……为我们描绘出魏晋书法家丰富多彩的精神面貌,也使我们感受到众多形象生动的艺术作品的无穷魅力。
在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里,津津乐道于书法韵味的,正是那些精通书理并深谙其中三昧的历代的大家们。“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刘熙载《艺概》)。书法作品的风格虽然因人而异,但点画用笔则有其自身的规律,古人尤其在意枯、湿、浓、淡的用墨方法,这决非仅为妍质之论,实为千古不易的经验之谈。“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润以取妍,燥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不可不知也。”(姜夔《续书谱》)。书论与文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书者因“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孔子曰:“五十知命,七十从心。”当书家已“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时,则可一任天然,从心所欲不逾矩矣。
【书论】
“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纸墨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则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姜夔《续书谱》)。
“书有情性,即筋力之属也。言乎形质,即标格之类是也。真以方正为体,圆奇为用。草以圆奇为体,方正为用。真则端楷为本,作者不易速工。草则简纵居多,见者亦难便晓。不真不草,行书出焉。似真而兼乎草者,行真也,似草而兼乎真者,行草也。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和也者,无乖无戾是也。方圆互成,正奇相济,偏有所著,即非中和。使楷与行真而偏,不拘钝即棱峭矣,行草与草而偏,不含蓄即放诞矣。不知正奇参用,斯可以权。权之谓者,称物平施,即中和也。”(项穆《书法雅言》)。
“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矣。笔实则墨沈,笔飘则墨浮,凡墨色奕然出于纸上,莹然作紫碧色者,皆不足以言书,必黝然以黑,色平纸面,谛视之,纸墨相接之处,仿佛有毛,画内之墨,中边相等,而幽光若水纹,徐漾于波发之间,乃为得之。盖墨到处皆有笔,笔墨相称,笔锋著纸,水即下注,而笔力足以摄墨,不使旁溢,故墨精皆在纸内,不必真迹,即玩石本,亦可辨其墨法之得否耳,尝见有得笔法而不得墨法者矣,未有得墨法而不由于用笔者也。”(包世臣《艺舟双楫》)。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孙过庭《书谱》解析与图文互证

写在前面的话:非专业朗读,也没有专业设备,就是手机录制。只是自己喜欢这本书,想上班路听听,顺便录了音,分享出来,如果正好你也喜欢、受益,我也很荣幸:)如果觉得声...

by:橙子的天空Irene

书谱

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专业养料

by:小6儿说

孙过庭书谱

唐孙过庭书谱草书笔法字形介绍,深度解析书谱3500多字草法。穿越一千三百年历史,探寻真草演变法脉。古典书法第三部长篇,共计122集仅供各位书友参考。

by:李壮国学

孙过庭书谱

学会怎样自学书法,欣赏书法。

by:喝茶的行者

书谱的故事

唐人和王羲之的对话

by:书法钢琴赵老师

免费|然后没有然后|浪漫青春&言情

稳定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AI主播良心又迷人,订阅追更不迷路!【内容简介】那是一片没有人知道的柔软海洋,它平静美好,不会被现实里的坚硬与黑暗所覆盖。...

by:高甜团宠小剧场

然后我们去哪

看到同志在面对爱情、友情、生活时的激情与执着,千万读者为之欢笑、落泪,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by:零度之声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