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四章 以儿童为中心—对话杜威(七)

2024-03-31 17:06:3327:01 49
声音简介
学校应当适应儿童的本性
学校应当适应儿童的本性,在教育上是一个极大变迁
在古时候,那一种因袭教育的基础,与现在不同,是与人性正是反对的。它那时的学校,拿课程作唯一的要件。它不顾学生的个性
生,却使学生顺应学科,而不使学科顺应学生。近代民主社会的精父义所在,就是使个人有平等的机会,去做兴奋的发展,又须使人人心理、都适合人性的原理原则。所以要人得充分的发展,必须适合他的本性才好。
杜威是让学生去适应学科知识体系,还是让学科知识体系适应学生?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哲学,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
杜威作为儿童中心论的提倡者,他的立场是非常明确的。他认为应该是让学科知识体系适应学生的本性,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帮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杜威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找到每个学生成长的最佳路径,发现每个学生最喜爱的领域,挖掘每个学生最可能的发展空间。一旦让学科知识体系完全适应学生,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就会全心投人,就会学有所成。
拿教育做发展本能的工具
从前的教育家对于儿童的本能,很不留意;现在才知道儿童的本能,是教育上很重要的东西。一切学问和训练,必然要拿人类天然的生来的本能做根据,利用他自动的能力,发展他原有的天性,才是新教育的宗旨。从前的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把许多教授的材料装进学生的心里去,就算了事;现在的教育,要是学生自动,是以学生个人的本能做主,拿教育做发展他们本能的工具。
一杜威
尊重学生的本能,就是尊重学生的天性,就是尊重教育的规律,所以,好的教育、好的老师、好的父母,一定要注重开发儿童的内在力量,发现他们的兴趣与特长,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而不是不考虑儿童的本能,不考虑儿童是否有兴趣,一味地灌输知识。
过去的教育,经常把学生当作消极接收的容器,不管他们是否愿意,拼命地往里面灌水,甚至不惜大水漫灌,并美其名曰“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
其实,即使教师能提供一条大河、一个湖泊那么多的水,而学生不愿意接受,不开放自己的容器,那么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社交的天性
小孩子学话收效那么快,全靠一种天然社交的趣向。小孩子就很欢喜同人家往来,同人家说话,同人家问答,这就是他社交的天性。学校教育不注重他这种社交的天性,专拿纯粹知识一万面的学问去教他,不问他欢喜不欢喜,都要逼迫他去学,又叫他做些无关社会生活的文章。这些机械的记忆的教育,和个人的社交
的天性,一点也没有关系,怎能收很大的效果呢?照这样看来来可见得教小孩子说话,利用社交的天性,所以收效很大。学校教育偏于纯粹知识一方面,所以收效很小。这不是一种教训吗?以上所说,总括一句话:若没有天然的本能做基础,什么东西都不能教;若能把社会的势力,利用这些基础的本能,几乎没有不可教的东西。
-杜威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绝对不是一个纯粹个体进行的行为,而有着很强的社会性。
仍然以儿童学习语言为例。儿童绝对不可能关起门来独自学习语言,尤其是交际性的口头语言。语言是儿童在家庭中,在社区中,在幼儿园里,在与父母、老师和同伴的交流过程中学会的。在学习过程中,孩子需要伙伴,需要朋友,需要一个社会支持系统。
在学校里,虽然看起来是几十个孩子在一个班级里学习,但孩子们的个体性是非常强的。从教育目标到教育评价,指向的都是个体。相对而言,现在开始逐步受到关注的项目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更加符合孩子学习的规律与特点,效果也更好。
现在的新教育是拿儿童做起点的
从前的教育是拿现成的教材做起点的,现在的新教育是拿这个那个儿童这个那个人做起点的。从前的教育是先有了许多历史、地理、文学、算术等等现成材料,然后想怎样把这些材料统装进儿童的脑袋里去。现代的教育是先有一群活泼泼的儿童住在某种环境里面;教育家的问题是:这些儿童实际生活上有什么样的问题呢?他们游戏的时候,做活的时候,想象的时候,发生什么样的需要,可以给我们利用得来做教育他们的法门吗?我们应该怎样引导他们的天然活动的本能,来引他们去求有用的知识呢?教育的重心,从“教材”方面搬到“人”的方面,所以教授的方法也不能不彻底改变。新教育所注重的是这些儿童所旁仿的是什么,所能做的是什么。懂得他们的天然本能,利用他们的天然兴趣,然后指引他们去求种种于个人于社会有用的知识。
-——杜威
任何教育改革都有自己的逻辑起点。就拿当今的教育实验与教育改革来说,新课程的逻辑起点是课程,它试图通过课程的变革撬动整个教育的改革;新基础教育的逻辑起点是课堂,它试图通过让课堂焕发活力来撬动教育的改革;而新教育实验的逻辑起点是教师,它试图通过教师的成长来撬动教育的改革。
100多年前,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的逻辑起点是儿童,是“活泼泼”的人,所以,他严厉地批评了旧教育把“教材”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的做法,这种做法是把历史、地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现成的知识作为起点,作为前提的,旧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至于学生是不是喜欢,是不是需要这些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模仿什么,学生在做游戏的时候、在想象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实际需要,学生能够学习到什么样的程度等,一概不管。
总之,旧教育是让学生适应教材,而不是让教材适应学生。所以,教育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从以“教材”为中心改为以“人”为中心。
学生没有不喜欢求知识的教师因要强迫学生读书,遂不得不生出赏罚记功记过的方法,威吓利诱,勉强学生,学生也只得勉强遵行,日日去读那枯寂无兴趣的书本。教师与学生的精神、时间两不经济,这不是与不饥渴而强饮食的害处一样吗?世人每谓学生喜读书者少,非加
以强制不可:这话真是荒谬。譬如植物种子,若是没有病,种在地下,自然能吸收地下的水分;在地上的枝叶,自然能吸收日光。人若是没有胃病,饥渴自然思饮食。学生读书,也是这样;若是精神健康、没有脑病,没有不喜欢求知识的。-杜威牛不喝水强按头,孩子不学习大人就威逼利诱。这是许多家庭和学校用来对付学生的办法。
这个办法,其实涉及一个人性的基本假设——人是懒惰的,是不喜欢学习的,所以需要通过“赏罚”和“威逼利诱”的办法强迫学生学习。熟悉管理心理学理论的人都知道,这个人性的假设是“经济人”理论的观点。
村威对人性的认识更类似于“成就人”,更注重人性“善”的一面。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喜欢学习的,就像植物一样,总是喜欢吸收地下的水分,朝向天空中的阳光。一个健康的人,总是“饥渴自然思饮食”,同理,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往往是喜欢学习的。
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很重要
尽管最初的几个月中,儿童主要是花费时间去学习运用身体,使自己适应物质条件,并且学习熟练而有效的运用事物;然而,社会的适应也是很重要的。儿童在与父母、保姆、兄弟、姐妹的联系中,就学会了满足食欲,消除不适,要求适宜的光线、颜色、声音等的示意方法。他与自然事物的联系是受人控制的,因而他很快就分辨出,人是所有与之相连的对象中最重要、最有趣的对象。
-——杜威

在提升自己的身体控制能力的同时,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在增强。Ⅱ帝在最初的几个月中,身体控制能力较弱,进行大部分活动都需要成年人的帮助,儿童会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别人可以帮助他解决,他与自然事物的联系是受别人控制的。人,才是他的世界中最重要的对象。田此,儿童需要与父母、保姆、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姥姥、姥公等人建立关系。这样,儿童的社会适应性也就初步形成了。
成人在儿童心智的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成人的活动,在儿童心智的发展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因为成人的活动给世界上的自然刺激加进了新的刺激,这些新加入的刺激更准确地适应于人类的需要,它们更丰富、有更好的组织、范善围更复杂、允许有更灵活的适应,因而也就能引起更奇异的反应。但是儿童在利用这些刺激时,他所运用的方法,同他为了支配自己的身体而尽力去思维的方法是一样的。
―——杜威
在儿童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成人毫无疑问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探索世界的范围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局限性的。儿童只能在自己所处的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运用自己的感官去理解周围的世界。成人在儿童心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成人的世界有多大,儿童的世界就有多大。
游戏态度比游戏本身更为重要
游戏态度比游戏本身更为重要。前者是心智的态度,后者是这一态度的现时的外部表现。当事物被简单地看作暗示的媒介物时,所被暗示的东西就超越了原来的事物。因此,游戏的态度就是一种自由的态度,有了这一态度,人们就不必再拘泥于事物的物质特性,也无须关心一件事情是否真正“意味着”他所比拟的东西了,当儿童游戏时,用扫帚来当作马,用椅子来当作火车对于扫帚并不真的代表一匹马,椅子也不真正代表火车的事实他却认为无关紧要,所以,为了使儿童游戏的态度不终止于恣意的幻想,并在建造一种想象的世界时,能认识现存的、真实的世界,就有必要使游戏的态度逐渐地转化为工作的态度。
-——杜威
儿童做游戏相当于成年人工作。儿童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会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心智的活动,探索周围的世界。儿童通过做游戏认识世界,和世界建立联系。所以,成年人觉得幼稚可笑的游戏,如杜威提到的“用扫帚来当作马,用椅子来当作火车”,儿童却很认真地对待。这个时候,游戏态度比游戏本身更加重要。所以,父母和教师应该尽可能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游戏,按照游戏规则认真地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保持认真的态度,学会遵守规则与合作。同时,父母和教师应尽可能地帮助孩子从游戏世界过渡到现实的、真实的世界,把游戏的态度逐渐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态度。
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去判断儿童活动的价值
成年人绝不能以普通成年人工作的结果作为价值标准,去判断儿童活动的价值;如果以成年人的工作来衡量,成年人一定会认为儿童的活动近乎没有什么价值。成年人必须从儿童亲自去进行计划、发明、机智、观察的角度来判断其价值,必须时时记住:即便是成年人极熟悉的事情,也会引起儿童的激情和思维。
——杜威

儿童的世界与成年人的世界是两个有联系而又完全不同的世界,成年人需要用赞许的眼光打量儿童的世界,用真诚的褒奖评价儿童的创浩性活动。我不赞成蹲下身子和儿童说话。成年人要真正地“成为”儿童和儿童说话。蒙台梭利说,儿童是成人之父。成年人如果俯视儿童,用成年人的工作标准衡量儿童的活动的价值,不仅是不公平的,还是不正确的,所以,成年人应该学会站在儿童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从儿童的视角和立场去发现和认识儿童。成年人不要低估了儿童,只要有合适的方法,任何知识、任何成年人世界的东西,都能够引起儿童的兴趣、激情、思考和想象。
◆不要把游戏和工作截然分开
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各年级里,把游戏和工作截然分开的现象非常盛行,这就证明,理论上的区分对于教育实际的影响。在“游戏”的名义下,幼儿园的作业表现为过分的象征性、幻想性、感情化和任意性了。而在与前者相对立的“工作”的名义之下,小学的作业就包含了许多外部指派的任务。前者没有目的;而后者的目的又太偏远,只有教育者才能理解,儿童却不能理解。
——杜威
杜威的这段文字,涉及幼小衔接的问题。在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成人往往把幼儿园和中小学看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幼儿园阶段是小朋友尽情玩耍的阶段,而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阶段。幼儿园的教学往往过度强调象征性、幻想性、情感性和任意性,正如现在经常要求的那样,不允许孩子们在上幼儿园时学习任何课程和知识。而到了中小学,学校的教子又过度强调学术性、知识性、体系性和逻辑性,对孩子的象征性幻想和情感性体验相对冷漠。这样,把幼儿园和中小学的教学截然分开,把游戏和工作截然分开,在幼小衔接阶段,在儿童的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没有个圆润的过渡,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的。人的天性包含着感性和理性,两者之间没有天然的鸿沟。所以,在孩子上幼儿园时,我们要注重孩子思维的培养;在孩子上小学、中学时,我们也要注重满足孩子的感性的求,对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培养。
仅凭兴趣还是很不够的
如果儿童的活动没有情感和欲望,如果活动没有为他提供发挥精力的余地,他自己就不会感觉到有什么意义;即使他外表上还坚持这么去做,但内心却已产生了反感。但仅凭兴趣还是很不够的,有了兴趣以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由哪一类目的和行为来支持他的兴趣?这兴趣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这种兴趣主要是一种兴奋,还是蕴藏有思维的加入?
-—杜威
在杜威生活的时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建造性的作业”不断增加,而且这些作业往往被冠以“设计”之名。杜威认为,这种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和欲望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如果学校的活动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情感和欲望,学生就不可能有参与的意愿与积极性。在学生反感的情况下让他们学习和做作业,是不可能有很好的效果的。但是,仅仅有兴趣也是不够的,因为,没有理智参与的兴趣是无法持久的,所以必须让学生动脑筋,让学生的思维也深度参与到活动中。
学习新经验应当注重于儿童已经熟悉了的东西
所谓““从具体开始”,是指在开始学习任何新的经验时,应当着重于儿童已经熟悉了的东西,如果可能的话,应把新的课题和原则与某些活动所追求的目的结合起来,我们如果仅仅增加感觉或积累食实物,那我们就不是“遵照了自然的顺序”。
——杜威
杜威的从具体到抽象一文,在讲述教学如何从具体开始的时候,他提醒我们,从具体开始不是为了具体而具体,为了生动而生动,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但是如果忘记了这个出发点,忘记了“把新的课题和原子与某些活动所追求的目的结合起来”,就不能够启发学生的心智,就不能够“使他们认识到实物本身以外的意义”。杜威举了一个关于数字教学的案例。他提出,在数字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因为运用了几块木条,几粒豆和一些小圆点,就认为教学是具体的了,如果能清楚的了解数字的用途和数字的意义,即使单纯的使用数字教手术,学术的观念也是具体的,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固然应该重视儿童,已经熟悉了的东西,但更应该明确教育的使命,即使是用实物来教授教数学,地理等学科,也应该“使他们认识到实物以外的意义”,否则那些实物不会产产生特别的作用,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去注意观念,而只是关心时物的刺激罢了”。
培养儿童的思维习惯
儿童是为了他们活动中有兴趣的事情,而自由的,持续的,从事与反省的,检查与验证,这样形成的思维习惯,逐步增进其结果,是思维习惯本身具有了重要的意义,教师的职责之一,是引导学生分辨并且仔细的研究他们活动的独特的理智方面,发展他们对于种种观念以及种种观念,彼此间相互关系的自发兴趣。这就是说,从全神贯注于现实的事物上升到观念的水平,这才是真正的抽象能力。
——杜威
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儿童把直接的兴趣点转移到间接的,理智的问题上是非常重要的。杜威举例说,儿童对于做木工或车间工作的直接兴趣可以逐渐转移到几何,机械等问题上,儿童对于烹饪的兴趣可以发展为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最初的随便作画可以慢慢转化成,表现透视运用画笔配色等技术方面的兴趣。为什么培养思维的习惯如此重要?因为思维是认识事物本质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直观的,具体的事物有兴趣,更要让学生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归纳事物的本质特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第四章:人性管理

我干企业的方式就是高待遇,分钱、分利益、讲诚信,不讲忠诚度、不讲感情。—陈昌文

by:妙巴

第四章 被害人

第四章被害人第一节概述一、被害人的概念二、被害人的特性(一)被害性(二)互动性(三)可责性第二节被害人的类型一、被害人类型的概念与划分被害人类型...

by:玉玲心理

第四章:人性营销

现代企业的营销很大程度上涉足了心理学、行为学,特别是互联网,简直就是深入的研究了人的心理学与人性。———陈昌文

by:妙巴

第四章:减法系统

但求日减-陈昌文陈昌文读书社群掌握关键人类智慧。

by:妙巴

呐喊-啊Q正传第四章

阿Q本来也是正人,我们虽然不知道他曾蒙什么明师指授过,但他对于「男女之大防」却历来非常严;也很有排斥异端——如小尼姑及假洋鬼子之类——的正气。他的学说是:凡尼...

by:蒲公英_b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