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岩录》卷一 | 第七则 |惠超问佛

2024-04-04 07:19:0219:03 42
所属专辑:碧岩录
声音简介

《碧岩录》卷一 | 第七则 |惠超问佛
圆悟垂示声前一句,千圣不传。未曾亲觐,如隔大千。设使向声前辨得,截断天下人舌头,亦未是性懆汉。所以道:天不能盖,地不能载,虚空不能容,日月不能照,无佛处独称尊,始较些子①。其或未然,于一毫头上透得,放大光明,七纵八横,于法自在自由,信手拈来无有不是。且道得个什么如此奇特?复云:大众会么?从前汗马无人识,只要重论盖代功②。即今事且致,雪窦公案又作么生?看取下文:
雪窦举古【七】僧问法眼:(道什么?担枷过状③。)惠超咨和尚,如何是佛?(道什么?眼睛突出。)法眼云:汝是惠超。(依模脱出,铁馂饀④。就身打劫。)圆悟评唱
法眼禅师,有啐啄同时底机,具啐啄同时⑤底用,方能如此答话。所谓超声越色,得大自在,纵夺临时,杀活在我,不妨奇特。然而此个公案,诸方商量者多,作情解会者不少。不知古人,凡垂示一言半句,如击石火、似闪电光,直下拨开一条正路,后人只管去言句上作解会道:“惠超便是佛”,所以法眼恁么答。有者道:“大似骑牛觅牛。”有者道:“问处便是。”有什么交涉,若恁么会去,不惟辜负自己,亦乃深屈古人。若要见他全机,除非是一棒打不回头底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向言外知归,方有少分相应。若一一作情解,尽大地是灭胡种族⑥的汉。只如超禅客于此悟去,也是他寻常管带参究,所以一言之下,如桶底脱⑦相似。只如则监院在法眼会中,也不曾参请入室。一日法眼问云:“则监院何不来入室?”则云:“和尚岂不知,某甲于青林处有个入头。”法眼云:“汝试为我举看。”则云:“某甲问如何是佛?”林云:“丙丁童子来求火。”法眼云:“好语,恐尔错会,可更说看。”则云:“丙丁属火,以火求火,如某甲是佛,更去觅佛。”法眼云:“监院果然错会了也。”则不愤,便起单⑧渡江去。法眼云:“此人若回可救,若不回救不得也。”则到中路自忖云:“他是五百人善知识,岂可赚我耶?”遂回再参。法眼云:“尔但问我,我为尔答。”则便问:“如何是佛?”法眼云:“丙丁童子来求火。”则于言下大悟。如今有者只管瞠眼⑨作解会,所谓彼既无疮,勿伤之也。这般公案,久参者,一举便知落处。法眼下谓之箭锋相拄⑩,更不用五位君臣⑪、四料简⑫,直论箭锋相拄,是他家风如此,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若向句下寻思,卒摸索不着。法眼出世,有五百众,是时佛法大兴,时韶国师久依疏山,自谓得旨,乃集疏山平生文字、顶相⑬,领众行脚,至法眼会下,他亦不去入室,只令参徒随众入室。一日法眼升座,有僧问:“如何是曹源一滴水?”法眼云:“是曹源一滴水。”其僧惘然而退,韶在众,闻之忽然大悟。后出世,承嗣法眼,有颂呈云:“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法眼印云:“只这一颂,可继吾宗,子后有王侯敬重,吾不如汝。”看他古人恁么悟去,是什么道理?不可只教山僧说,须是自己二六时中,打办精神。似恁么与他承当,他日向十字街头,垂手为人,也不为难事。所以僧问法眼:“如何是佛法?”眼云:“汝是惠超。”有甚相辜负处?不见云门道:“举不顾,即差互,拟思量,何劫悟?”雪窦后面颂得,不妨显赫。试举看:
雪窦颂古江国春风吹不起,(尽大地那里得这消息?文彩已彰。)鹧鸪啼在深花里。(喃喃何用?又被风吹别调中。岂有恁么事?)三级浪高鱼化龙,(通这一路,莫谩大众好。踏著龙头。)痴人犹戽⑭夜塘水。(扶篱摸壁、挨门傍户,衲僧有什么用处?守株待兔。)  
圆悟评唱
雪窦是作家,于古人难嚼、难透、难见、节角淆讹处,颂出教人见,不妨奇特。雪窦识得法眼关捩子⑮,又知惠超落处,更恐后人向法眼言句下,错作解会,所以颂出。这僧如此问,法眼如是答,便是“江国春风吹不起,鹧鸪啼在深花里。”此两句只是一句,且道雪窦意在什么处?江西江南多作两般解会道:“江国春风吹不起”,用颂“汝是惠超”。只这个消息,直饶江国春风也吹不起。“鹧鸪啼在深花里”,用颂诸方商量这话,浩浩地,似鹧鸪啼在深花里相似。有什么交涉?殊不知,雪窦这两句,只是一句。要得无缝无罅,明明向汝道,言也端语也端,盖天盖地。他问:“如何是佛?”法眼云:“汝是惠超。”雪窦道:“江国春风吹不起,鹧鸪啼在深花里。”向这里荐得去,可以丹霄独步⑯;尔若作情解,三生六十劫⑰。雪窦第三第四句,忒杀伤慈,为人一时说破。超禅师当下大悟处,如“三级浪高鱼化龙,痴人犹戽夜塘水。”禹门三级浪,孟津即是龙门,禹帝凿为三级。今三月三,桃花开时,天地所感,有鱼透得龙门,头上生角昂鬃鬣尾,拏云而去,跳不得者点额而回。痴人向言下咬嚼,似戽夜塘之水求鱼相似。殊不知,鱼已化为龙也。端师翁有颂云:“一文大光钱,买得个油糍。吃向肚里了,当下不闻饥。”此颂极好,只是太拙。雪窦颂得极巧,不伤锋犯手。旧时庆藏主爱问人:“如何是三级浪高鱼化龙?”我也不必在。我且问尔:“化作龙去,即今在什么处?”
注释:①较些子:好一些,马马虎虎,说得过去。②从前汗马无人识,只要重论盖代功:过去的汗马功劳没人了解,现在只谈论盖世功勋。这里的“汗马功劳”指的是知识见解的积累,“盖代功”即“盖世功”,这里指的是明心见性。当年梁武帝问达磨:“朕起寺度僧,有何功德?”达磨答:“无功德。”所谓功德并不在表相上,六祖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就是这个道理。(刘松林《碧岩探骊》)③担枷过状:见第三十七则解释。④铁酸馅:面饼、馒头中又硬又酸的馅子(难以咬嚼、吞咽和消化),比喻超越言句义理、极难参究的公案、机语。⑤啐啄同时:母鸡孵蛋时,小鸡在壳内将出,其吮声谓之啐,母鸡啄壳使之速破谓之啄,禅家用来比喻禅机相应,机锋往来。⑥灭胡种族:断绝佛教法脉。佛教传自印度,此以胡代称。多用作对执迷不悟者的斥语。⑦桶底脱:禅家常斥责痴迷愚暗者为“漆桶”,“桶底脱”则明亮通畅,比喻驱除妄见,领悟道法。⑧起单:禅林用语。起离自己坐禅之位,引申为禅僧离寺而去。又作抽单、暂暇。禅僧于解夏后,往往起单以赴其他僧堂。此外亦因自身性行不良,或师家不足为其所依者,故起单而去。后世有以起单为请假,乃谬误之解;丛林中,若有事暂假外出,不超过十五日即回,此称为请假,若超过十五日,则称为起单,须再行挂搭之仪方可归山。[敕修百丈清规卷七月分须知条、禅林象器笺丛轨门](《佛学大词典》)⑨瞠眼:瞪大着眼睛,形容执迷不悟者的神情。⑩箭锋相拄:意谓禅机如同箭锋,迅速准确,互相契中。拄:顶、抗。⑪五位君臣:用“正”(体、空、真、理净)、“偏”(用、有、俗、事染)、“兼”(非正非偏,亦即中道)三个概念,配以“君”、“臣”之位,用以分析佛教真如与其派生之世界万有的关系;亦用作教授不同对象的方法。共有五种,但名目不很一致。据《人天眼目》卷三:(1)正位,即是君位。指真如本体,“本来无物”。(2)偏位,即是臣位。指万有事相。(3)偏中正,即“臣向君”。指唯见真如, 不见事相,“舍事入理”。(4)正中偏, 即“君视臣”。指唯见事相, 不见真如,“背理就事”。(5)兼带, 即“君臣合道”。指将体用、真俗、理事、净染等统一起来, 不要偏于一边。同书, 另列五位功勋图:(1)正中偏, 即君位;(2)偏中正, 即臣位;(3)正中来,即君视臣;(4)兼中至,即臣向君;(5)兼中到,即君臣合。含义大体相同。(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⑫四料简:亦称四料拣。禅宗临济宗用语。“料”,指度量学徒之根器(气质、禀性等);“简”,指简别、择取。根据学徒的根器而因人施教的四种方法。(1)“夺人不夺境”;(2)“夺境不夺人”;(3)“人境俱夺”;(4)“人境俱不夺”(《人天眼目》卷一)。该宗将学徒分为“中下根器”、“中上根器”、“上上根器”三等,将世界归入“人”(喻指主观世界)、“境”(指客观世界)二范畴。认为“中下根器”、“中上根器”之学徒,总有所执着,或以主观世界为实有,或以客观世界为实有,或以主、客观世界为实有,对此,则应分别用前三种方法施教。“上上根器”之学徒,本无所执着,对其否定主、客观世界的态度,应予肯定,故用第四种方法施教。 另《佛学大词典》:四料简即四种简别法。又作四料拣。为临济义玄所施设。即能够应机应时,与夺随宜,杀活自在地教导学人之四种规则。(一)夺人不夺境,即夺主观而仅存客观,于万法之外不承认自己,以破除对人、我见之执着。(二)夺境不夺人,即夺客观而仅存主观,以世界映现在一己心中,破除以法为实有之观点。(三)人境俱夺,即否定主、客观之见,兼破我执与法执。(四)人境俱不夺,即肯定主、客观各各之存在。此乃义玄禅师于小参之际,应普化、克符之问法,对机而设施之轨范。至后世,与洞山良价之‘五位说’普遍流行于禅林。[五灯会元卷十一、人天眼目卷一、大慧禅师普说卷十六、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⑬顶相:佛教名词术语。指禅宗的高僧肖像画。一般生者肖像画向右,死者肖像画向左。《佛学大词典》:顶相,即顶髻之相。如来顶上有肉髻,一切人天不能得见,故有‘无见顶相’之称。其后转用为禅宗祖师及先德之肖像画。多半为半身像,亦有坐于曲彔(佛事时僧侣所坐之圆靠椅)之全身像,另附加赞语。自古即有高祖像,此类图像较文字、学说更能直接传达全人格。顶相之流行始自我国,而盛行于日本镰仓、室町时代。画面人物多为写实笔法,间或有自作赞词,以作付法之信物,而传予弟子者。[竺仙和尚天柱集杂着跋顶相朝向所宜条、禅林象器笺灵像门]《丁福保佛学大词典》:顶相,(术语)如来顶上有肉髻,一切人天不能见,故名无见顶相。三十三相之一。大法炬陀罗尼经曰:‘如来顶相,肉髻圆满,一切人天所不能见。’涅槃经曰:‘无有能见我顶相者。’又禅家谓祖师之半身肖像云顶相,尊之而拟于如来之无见顶相也。⑭戽:动词,此指用戽斗汲水。戽斗是一种取水灌田用的旧式汉族农具。用竹篾、藤条等编成。略似斗,两边有绳,使用时两人对站,拉绳汲水。亦有中间装把供一人使用的。⑮关捩子:也作关捩。机轴;机关。⑯丹霄独步:独自在云霄之中行步。形容禅悟之后,超脱凡俗、自主自在、无依无碍的境界。《明觉语录》卷一:问:丹霄独步时如何?师云:脚下踏索。⑰三生六十劫:声闻乘之修行时也。极速者三生得极果,极迟者六十劫得极果。俱舍二十三曰:极速三生方得解脱。俱舍光记二十三曰:此据声闻,极疾三生修加行,极迟六十劫修加行。(《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声闻乘修四谛十六行相等之观,断尽三界之烦恼,证阿罗汉果,其极速者三生,极迟者则经六十劫。此意为离开领悟禅法还极其遥远。语含夸张意味,系禅家常用讥斥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碧岩录

一听就悟系列又称《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圆悟老人碧岩录》《圆悟碧岩录》《》第八十九册。为禅宗最具代表性的公案评唱集,属四家评唱语录之一。

by:照至悟

《碧岩录》

《碧岩录》全称《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亦称《碧岩集》,是宋代著名禅僧圆悟克勤大师所著,共十卷。由雪窦重显禅师的百则颂古及圆悟禅师的评唱组成。每一节的结构是:一、...

by:云南深宁

福州-碧岩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四季皆宜电话暂无简介亲爱的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位于美丽的罗源湾内碧里村双贵山的碧岩。据记载,宋朝的景德年间,也就是公元1004~...

by:恋景旅行APP

冯学成《鸟衔花落碧岩前》

云凝大野,遍界不藏,雪覆芦花,难分联迹。冷处冷如冰雪,细处细如米末。深深处佛眼难窥,密密处魔外莫测。

by:恆者读书会定竹

胡兰成 禅是一枝花 碧岩录解明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解明宋代《碧岩录...

by:欧阳南方

碧岩录里的佛学智慧 | 处事哲学 | 禅宗公案

《碧岩录》全称《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亦称《碧岩集》,是宋代著名禅僧圆悟克勤大师所著,共十卷。书的内容即雪窦重显禅师的百则颂古和圆悟的评唱组成。每一节的具体结构...

by:觉音00

李碧华怪谈精选卷一—奇幻夜

这本中短篇小说集收入了李碧华近几年的传奇怪谈类小说。作者取材于当今的市井、巷谈、街坊琐事,化平淡为神奇,把它推衍成因果循环、姻缘前定的一系列怪谈故事。书中的人物...

by:深夜猫眼

声音主播

182729448

简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正闻、正见、正学、正行,大道至简。没有分别心,也没有分别相……直指事物本源,我们开始找寻人生的意义,寻找自己、达到精神富足,慧眼带领我们与圣贤的顶级经典对照、校对,认识本自具足,让身心归位,重新下载自己,向更高维度,更广阔的天地,积累更更新自己。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