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延读9——黛玉打赏为何总是出手大方

2024-04-06 20:06:5612:41 274
声音简介

有次看到一个说法:最好的消费观是没有物欲但花钱随性。我觉得太对了,要想自由,两者缺一不可。


比如说豆瓣上的“抠神”王神爱,就没啥物欲,一年置装费只有一百块,衣服鞋子大多是朋友淘汰的。看到这里我还觉得挺好的,尤其赞成她说的那句“如非必要,勿增实体”,但她又说,她特别怕花钱,花钱让她紧张。就觉得,没那么好了。


她对物质不执迷,对钱很执迷,很难花钱随性,作为个人生活方式未尝不可,离自由还远着呢。


自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物质也罢,钱也罢,都为我所用而已,想花就花,心情轻松地花,心平气和地花,不是孤注一掷的包法利夫人,也不是一钱如命的葛朗台。


想起《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持有的正是这种消费观。


她的住处“如雪洞一般”,没有任何摆设装饰,贾母都看不下去,叫人拿了东西来强行帮她布置。她的衣着也是“一色的半新不旧,看上去不觉得奢华”。但另一方面,她出手阔绰,资助邢岫烟度日,供应林黛玉燕窝,帮湘云请客,单是那螃蟹就价值二十两银子,够一个庄户人家过一年。


真正的财务自由是成为金钱的主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花钱,不会被人性的贪婪与吝啬牵制,像薛宝钗这样。


能如此当然很完美,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那是金钱加智慧合力堆出来的一种潇洒,更多的人,是被一文钱难死的那个英雄汉,万丈豪情消散在“没钱”二字之前。


比如史湘云,是个霁月光风英豪阔大的女孩子,有才华,有情趣,听说大观园里做诗社,张嘴就说要做一次东。还是宝钗提醒她,做东是要花钱的,湘云想到钱的事,内心踌躇起来。


“踌躇”二字用得好,有多少激情化作一场“踌躇”,好在宝钗愿意帮她,更妙的是,湘云懂得宝钗对她的懂得,很快就能把钱这个事丢开,高高兴兴地和宝钗商议着怎么弄诗社了。


原本我不大喜欢湘云,少年时候对黛玉代入感太强,总觉得湘云维护宝钗,时不时针对黛玉。当时的自己太年轻,身在其中,反而不能宽容同样是年少者的意气用事。直到看到这里才有点感触,侯门千金与我等原来有同样的痛点。


和史湘云一样,我当时也很缺钱。我们这种缺钱,不是《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那种艰于生计的缺钱,就感觉,世界像是对你打开了,又好像没有打开,有点像鲁迅《琐记》里所言:“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


到底是爱吃甜食懂得穿衣之道的迅哥儿,换别人,怕是不太好意思这么写,这种穷不够深刻也不够宏大,但对于少年,就是挡在自己和世界之间的壁垒。


再看湘云就有了些亲切感,以前不以为然的,现在可以体谅了,相同的窘态,也会产生某种同理心,这是一个很奇妙的阅读体验。


荣国府里实行配给制,黛玉最初见到迎春探春惜春三人时,她们都是一样打扮,想想也没意思,罗素说参差多态是幸福之源,没有了差异性,穿得再好又有什么意思?


但探春总有办法从没意思里变出有意思来。探春头脑清晰,行动力强,处理问题很铁腕,但她也有小儿女的一面,喜欢“柳枝儿编的小篮子儿,竹子根儿挖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子儿”,为此攒下了十来吊钱,要宝玉出门时帮她带。


唉,要是探春能跟《浮生六记》里的芸娘那样,自个儿去逛街去挑选该有多好。


且不说这些,只说探春用了个攒字,可见这些钱存下来也不易,别的不说,她亲妈赵姨娘没准就会打她的主意。她请宝玉带东西,赵姨娘听岔了,以为她把钱给宝玉花,好大的不忿,跑到她面前抱怨生计艰难,又问有钱为什么不给环儿使,要给宝玉使呢。


但探春是个有主意的人,不理会这种无理压榨,管好自己的月钱,买回自己喜欢的东西,把小日子料理得像模像样。看上去很容易,设身处地地想就知道不容易,探春也算做到了修身齐家,可惜没有治国平天下的机会,但她总有办法给自己多一点空间。


迎春就不及她,一样是庶出的女儿,探春泼辣,迎春懦弱,总是被人占便宜,她没有勇气跟人计较,只能躲到一隅,求一点宁静。


她有个戴在头上的攒珠累丝金凤,探春和惜春都有,重要场合,姐妹三个都得戴着。荣国府这礼仪,跟英国王室也有点像了,什么日子,什么场合,戴什么首饰,是有一定之规的。


迎春的奶妈是个赌徒,拿了这累金凤去当掉当本钱——是不是想起杭州的保姆纵火犯?输红了眼的赌徒就是这么丧心病狂。


这奶妈本来指望赢了钱就赎出来还给迎春,哪想赶上贾母在荣国府查赌,奶妈暴露了,还是个大头家。贾母震怒,把这奶妈打了四十大板,让撵出去。


八月十五快到了,迎春要戴这累金凤,奶妈的儿媳妇跑来找迎春,要她到贾母面前说情,给出的条件是可以把这累金凤赎回来。


拿了人家的东西去当,要人家帮你办一件难度特别高的事才送还,这跟抢劫有啥区别?迎春的解决办法是:“算了算了我不要了。”


奶妈占她便宜也罢了,她名义上的表姐妹邢岫烟,是个很可爱的人,为生计所迫,少不得也要占她便宜。


邢岫烟一个月也有二两银子月钱,无奈邢夫人说,岫烟住在迎春这里,有些东西可以用迎春的,要省出一两银子交给父母。


这叫什么话,邢岫烟凭啥用迎春的东西?其实岫烟还要拿出钱来请奶妈丫鬟吃酒,后来竟弄到冬衣都要拿去当了度日。难怪邢夫人被称作尴尬人,她只要一思考,大家都尴尬。


但迎春被称为“有气的死人”,人家来占她便宜,她就让人占去好了,这样肯妥协好说话,估计也没啥物欲。


黛玉的经济状况似乎比探春迎春们要好一些,宝玉屋里的佳蕙奉命去给林黛玉送茶叶,正好碰到贾母给黛玉送钱,她正分给丫环们,就顺手也抓了两把钱给佳蕙。把佳蕙喜欢得不行不行的,直说“我好造化”,特地要小红帮她收起来。


宝钗派老婆子去给黛玉送燕窝,黛玉对老婆子非常客气,好一通寒暄,还叫丫鬟给她几百钱。一吊钱是一千文,晴雯的月钱也才一吊钱,老婆子这一趟可太值了。


不知道贾母给黛玉送的钱是什么名目,又是多少,黛玉很可能比探春迎春不差钱,但是不差钱是一回事,愿意给钱是另一回事,黛玉每每大手笔打赏固然因为慷慨,也是因为敏感。


虽然很多人说黛玉的财产被荣国府昧下了,这里且不考据,起码在黛玉和仆人心中,她一无所有,所有吃穿用度都要贾家买单,宝钗建议她吃燕窝,她摇头说“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老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且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


这也很奇怪,主子间谁得宠,关这些下人什么事?只能说是人红是非多,当红明星也常常被喊话“滚出娱乐圈”呢。


黛玉以穷亲戚自居,不想被她们看轻,出手特别阔绰也就好理解了。小说《留情》里说“阔了,尽管可以吝啬些,做穷亲戚,可得有一种小心翼翼的大方”“越是没有钱,越怕在人前应酬得不周到,给人议论。”好像理直气壮地吝啬,也是有钱人的特权。


这样说好像有点冒犯,但窃以为这正是黛玉的好处,她孤高自许同时也是通人情的,并不因为一身诗意就无视账单。从她付小费的手势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自尊与自卑兼具,同时又能体恤他人的灵魂。


不经意间体现出来的消费观比大声吆喝出来的世界观,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实质。即使是千金小姐,在大观园这样不怎么需要花钱的环境里,也还是有一个怎么面对钱的问题,花钱的姿态,展现了她们的个性和人生历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重构红楼丨破解红楼梦谜团丨红楼梦解读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孟云剑重构《红楼梦》——解密谜团、滋养心灵、提升智慧为什么要解密《红楼梦》?它是一部人生手册,让你了解人生真相;它是一部跨界奇书...

by:娱悦佳音

浅读红楼梦

蒋勋老师说:他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许多人说:《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红楼,值得一读再读浅尝细品……

by:东方小确幸哩

《红楼梦》细节探秘|红楼梦解读

此专辑为主播出于爱好业余收集整理的文章,转换成的音频希望能与更多的红楼梦爱好者相互学习探讨欢迎订阅收听欢迎在留言区留下您的宝贵看法和建议如有侵权联系必删此专辑为...

by:刘婉纯

红楼梦原著丨红楼梦原文演播

演播与诵读的区别是:演播更加灵活、生动、形象鲜明。并不如诵读一般字正腔圆,音调平平,情感冷漠。演播则是更加带入和贴合原著的情感,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拉近名著...

by:晨蒙先生

《补红楼梦》红楼梦的续写之一

《补红楼梦》,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十八回。题“嫏嬛山樵撰”。作者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空空道人闻听《红楼梦》续书纷纷面世,还道...

by:公子追欢

红楼梦真探(古本红楼梦版本)

“红楼梦”高阶学习,《红楼梦真探》公众号:文艺真探社。传播红楼梦文化,探究石头记谜团;一入红楼深似海,从此探佚是日常。部分版本内容来自陈维昭先生《红学通史》。

by:文艺真探

红楼梦

声音小白,重读经典

by:安浅0123

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

by:郭锴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