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5)老农民贺献林局长

2024-04-15 13:54:0506:04 27
声音简介
《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5)老农民贺献林局长
李彦国在文章中继续写道:
我们的祖先为避战乱逃到这里,在长期农耕试验中才学会使用毛驴耕种,才有了铁制农具,才学会稷、麦、菽、黍的旱地作物栽培技术。
元朝,就开发了软枣。直到我出生的1960年代,软枣和粗糠搅拌在一起,制成的炒面,仍是我们的重要食物来源。我家保留着一桶炒面,准备没办法了再吃。放了近50年了,占地方,让驴吃了吧。我喂毛驴,驴闻都不闻。驴都不吃的炒面啊!
祖先试种成功了三类养生的作物:谷,果,菜。
1.谷:黍、麦、绿豆、黑豆、小豆、扁豆。
2.果:桃、李、柿、奈、梨、枣、软枣、核桃、石榴。
3.菜:葱、芥、萝卜。
王金庄人民为适应石多土少的自然环境和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缺土少雨的深山区,不断地摸索总结,创造了独特的山地雨养农业生产方式。适应多种种作,不能单靠一样,虽然生活在贫困线上,但没有饿死人的历史记录。
倒是发生天灾人祸时,成为外地人的避难所,人口不减反增。直到1950年代还有一批人逃到这里。联合国农业署的官员来考察,也没弄出个所以然来。
王金庄人的生活,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个范例。值得研究的有很多方面,“地种百样不靠天”是其中之一。
关于王金庄另一个特有的农谚“地种百处不靠天”另文介绍。
就因为这篇文章,李彦国写的是柴胡种植。本文在简书发布后,被一个叫“老农民”的网友发现了。
老农民说:“我是研究柴胡的,看你的柴胡长得很好,我要去考察你的柴胡。看看能否从你这里找到一条路子,让村民用工少点,收入多点。”
李彦国一听这话就知道对方可不是个老农民,真正的老农民可说不出来这样的话,这是有大格局观念的一个人呀!
后来,李彦国才知道,原来老农民是贺献林局长的笔名。
因为写文章,李彦国认识了贺局长。他是涉县的专家型人才,所发论文和国内外专家同在一个专集上。
李彦国还清楚地记得2018年发生的事情。
因为忙,贺局长一直来不了。本来贺局长和李彦国约定6月22日来,但进村后一堆事忙得抽不开身。
想到了贺局长的忙,李彦国又笑了,那是一种赞许的笑。在老爷子的心中,只有真正关心百姓的农业局长才会那么忙。这一点,李彦国绝对是看得真真切切的,也才会有认可。
那一天,在李彦国看来,贺局长可真是太忙乱了。想到那一天的情况,李彦国的思绪又跑到了过去。他记得清清楚楚,因为贺局长的到来,自己写过文章的。
李彦国在寂静的家里,默默地又打开自己的手机,开始看起自己写过的文章。点点滴滴往事,一点儿一点儿从记忆中被提取而出。
文中记载:
今天我在滴水西坡锄草。过了12点,在地里野炊。7两面条下肚,吃得饱饱的,喝得足足的,要去石板房里睡一觉。突然,贺局长来了电话,他要去南丫豁看我的药材,让我在大南沟路口等他。
他呢?此时正在余角岭考察,余角岭在北山尖上,南丫豁在南山尖上。贺局长一行人从余角岭下来,到大南沟路口已是正午1点,正是一天里最热的时候,可他还没有吃午饭呀!
时间很紧。
他让我把三轮车停在路口,我们都坐到他车上,开进了大南沟。
坐车到了沟底,不难,上山就难了。我让他在前面走,走不快就慢点,走不动,就休息会儿。
我没想到这位局长大人攀山如猿,我倒是紧紧跟着。汗水往眼里直流,我不停地在路边采树叶擦汗。后面随行的年轻人是陈科长,他也卯足劲紧赶慢赶。
贺局长54岁,我59岁,都50多的人了。烈日当空,正午攀山,很容易热倒。随行的年轻人说,他早晨就没有吃饭。我哥哥给他们摘了一袋杏子,吃杏子吧!
一边上山,我们上气不接下气的说个不停。走到路边的古代石板房前,我告诉贺局长石房横槛上刻的日期。他们把光绪、同治、咸丰三个时期建筑的明庵、暗庵全部拍了下来。
由石庵推断:
在王金庄大南沟里的石崖沟分布着清咸丰、光绪、同治年间建设的石庵子,说明这些梯田应该是在1850~1886年间修建的,距今150多年!
终于我们爬上了磨盘凸,平时人们上到磨盘凸,都要休息一下再往过翻越。一是走到这儿就把体力耗得差不多了,需要休息。二是怕西风吹来,满身的热汗顶不住,容易感冒。但是,贺局长他们不休息,一口气就干上去了。
此刻,李彦国想,真正的实干家,其实就是干呀!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

这是一部由李彦国老师和从容小主共同编写的作品,为了让大家听到这部优秀作品,我们艺窝海棠剧社特意再设置这个专辑推广给大家听阅

by:有余艺窝海棠剧社

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

太行山深处王金庄的老农民李彦国的故事简介讲涉县必有王金庄,讲王金庄必有悠久的历史故事,在王金庄特有的石头民俗、民风、民生文化传播中,有一位半农半师,土得掉渣的小...

by:初遇小屋

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

讲涉县必有王金庄,讲王金庄必有悠久的历史故事,在王金庄特有的石头民俗、民风、民生文化传播中,有一位半农半师,土得掉渣的小老头,犹如当年的愚公,乐此不疲地写作,凭...

by:艺窝海棠剧社

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

太行深处有一个村王金庄,王金庄有一位名叫李彦国的人,他是一位退休的乡村教师,又是一位精通各种农活的农民,他也是一位写出了几本书的作家。他为家乡的申遗工作不断努力...

by:叶落云菲

驻马太行侧

血战淞沪,两百壮士摧敌锋锐;激战南京,三千虎贲坚如磐石;鏖战徐州,八千精锐谁与争锋?驻马太行,剑指长空还我河山!热血青年岳维汉,因为一场意外来到了193...

by:冰山凝雪

驻马太行侧

自己听着很不错的一本穿越小说,试着演播一下,看看效果

by:冰山凝雪

安阳-太行大峡谷

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地址河南省林州市林石线票价描述成人票:175元(含红豆峡、青龙峡、黑龙潭、紫团山、景区观光车)。儿童身高1.2米以下、老人60岁以上持...

by:恋景旅行APP

烽火逃兵之烟雨太行

他是一个战士,却有人说是逃兵。他把热血抛洒给抗日战场,虽然自己生命如草芥。他求生,却要先置之死地。喜欢有声书的朋友也喜欢听!

by:雪山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