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小小的旧弹壳背后的抗战故事

2024-04-17 06:43:2308:41 86
声音简介

一位名叫“玖七”的网友发来私信,说是有一发旧子弹想让我帮忙看看,确定一下是什么时间的。而根据其发来的子弹底部照片,判断该弹身份倒是相对容易的:

汉阳兵工厂1936年4月生产的79汉阳造圆头弹

一、抗战主要兵工厂的标志

这事儿看起来挺高深的,其实说穿了也很简单。过去的兵工厂都有编号,特别是民国时期的兵工厂,甚至都有自己的厂徽。而在抗战时期,主要弹药生产厂有:

汉阳兵工厂:

即后来的第1厂,这是由张之洞创立的大型兵工厂,标志性武器是仿自德国1888委员会步枪——即大名鼎鼎的汉阳造,厂标为五角星。

巩县兵工厂:

后来改为第11厂,是民国时期建设的主要步枪生产厂,主要制造著名的“巩造”步枪及机枪、手榴弹等等。后来枪弹厂迁入湖南株洲,与原第1厂合并,厂标为叠加的空心双菱形。

金陵兵工厂:

即著名的第21厂,其生产的82毫米迫击炮是当时军中最主要的曲射兵器。1937年9月枪弹厂部分迁至重庆,并入第20厂,厂标为“卍”字。

四川铜圆局:

产量极大的第20厂,由四川铜圆局逐步增建而成,抗战时成为最主要的弹药工厂。早期的厂标为“川造”汉字,后期厂标为外圆内方的铜钱形。

湖南株洲炮兵技术研究处枪弹厂:

即第25厂,抗战前国府筹建的兵工厂,后在1938年迁至重庆继续生产,厂标为数字25或连成一体的25字符号。

济南兵工厂:

即第30厂,该厂也是清末就有的老厂,因为在军阀手里转来转去,因此生产很不稳定。该厂在1938年迁至重庆,厂标为圆圈内三个均布实心点。

广西兵工厂:

即第40厂,原是桂系军阀的弹药厂,1944年搬迁至四川綦江被21厂接收,改称21厂綦江分厂,原厂标为“柳”汉字,后期改为圆圈内两条交叉线。

广东兵工厂:

第41厂,原为著名的石井兵工厂,迁往贵州桐梓后枪弹厂并入40厂,早期厂标为“石井”汉字,后改为圆圈内含均布相交的3条半圆弧线。

所以只要是弄明白弹底的标志,那是很容易就能找到它的生产厂家的。比如本文中的这发子弹,其上部的五角星,就是民国第一兵工厂汉阳厂的厂标,而下面的汉字“二五”,则是代表民国二十五年即1936年。至于左侧的英文“H”,则应该是代表弹种,右侧的汉字“四”,则代表该弹是当年四月份生产的。

二、抗战时期的子弹供应情况

在1937-1945全面抗战时期,我国共消耗了17.09亿发左右的子弹,其中国产共有约8亿发,大部分都是国府各兵工厂生产的。其中仅四川铜圆局一家,就生产了6亿发左右的子弹。

与此同时,在我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由于条件简陋而且缺少制造弹壳的机器,因此生产的子弹以复装为主,总数量已经无法统计。其中黄崖洞兵工厂和盐城兵工厂两家,合计生产数量是在780万发左右。

除此之外,当年还从外国进口了大约12.1539亿发子弹。主要有:德国1.6亿发、英国0.1667亿发、俄国1.84亿发、美国6.5705亿发、比利时0.3867亿发、捷克0.26亿发、匈牙利0.15亿发、瑞典1.18亿发,除此之外的加拿大西班牙土耳其等国,也曾经替中国代工生产过子弹。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子弹除了从德、比、瑞等国进口的是7.92*57子弹以外,从英国进口的多是7.7*56“英七七”子弹,从俄国进口的是7.62*54R“水连珠”子弹,从美国进口的多是7.62*63“美三零”子弹,是相互之间不能通用的。而这些子弹也都有自己的弹底标志,分别标明厂家、口径、生产日期、批次等等信息。而根据这些信息和弹体情况,其实可以推测出很多东西的。

比如本文中的这发汉阳造七九子弹,是在民国二十五年四月、也就是1936年4月生产的,那么它极大概率是会参加过抗战,是打过日本鬼子的。而当征得主人的同意,将全弹照片发来之后,小编惊奇地发现:这发子弹弹体凹凸不平,而且已经裂口了!

在一般人看来,这不是个废品吗?其实大谬不然,这表明该子弹经历过了多次复装,是曾经发射过多次的功勋子弹。而弹体上的凹凸不平,应该就是复装子弹时的夹具所留下的。而该弹的弹壳颈部有所延长,而且口部貌似还剪过,甚至还开裂了,就表明这发子弹是曾经多次复装、是多次上过抗日战场的。

三、关于子弹的复装

要知道当时子弹很少,而子弹壳就更为稀少了。这种正规大兵工厂的子弹质量有保证,因此发射后弹壳一般都需要回收,然后复装再打五六次的。如此一来,一发子弹就可以当作五六发子弹来用。而这种情况最多的,其实就是抗日根据地缺少补给的我军了。

因此当时的八路军战士在射击后,需要边战斗边把弹壳收集起来,在战后统一收集起来运到工厂。然后工人们除掉废底火壳,整形后装上新弹头,再当成新子弹使用。而为了节约,当时还规定冲压的半成品不许散落在地上,即使是废品也要收集归拢。同样由于缺少发射药,当时一般是使用各种自产的杂火药,这也导致弹壳容易发黑,再次复装时需要经过严格的清洗程序。

而除了弹壳和发射药之外,当时根据地的弹头材料也不足,所以很多的弹头被甲,都是用老百姓手里的铜圆和弹盆等原料制成的。因为含有大量杂质,这制造出的子弹头就带有铜圆的红色,也被称为“红头子弹”。这种子弹飞行中弹道飘忽不定,射击精度不高、有效射程较近。但是这种弹头一旦命中后,被甲会立刻开裂,却会产生近乎达姆弹的可怕效果,杀伤力巨大。

因此到了后来,在华北日军中就开始流传着一种说法:八路军获得了一种可怕的红色圆头子弹,被这种子弹打中后,不但在体表会出现巨大的创口,而且子弹在人体内也会发生碎裂,让中弹的日军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些日本兵根据弹头的颜色,在日记中将这种子弹称为“要命的红圆头”,对其非常畏惧。

四、珍贵的子弹

而哪怕是这样的复装弹药,在我军之中也是不多的。

在1941年新四军军工部在电报中总结:“八次手续可制作一个弹头铜片。因生的铜片太厚,每冲一次膨胀程度不够,以致子弹打出时弹头炸裂。”

空空的子弹带

所以这样艰难才能获得的子弹,自然是非常宝贵的。那时候的八路军主力部队,一般每人最多不过20-30发复装子弹。至于一些地方部队,更是往往只有一排五发复装子弹。而一些原装的好子弹,那都是要留下来给轻机枪和神射手使用的,普通步枪手是轮不到的。因此当时的八路军战士,都是非常谨慎的使用弹药的,他们一般只在150米以内开火,以求获得最大的命中率。“每一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其实是当时艰苦卓绝的斗争写照啊。

仅就本文中的这发小小的弹壳来说,很可能就是在装完铜被甲铅头,在正面战场上打完鬼子之后,又被回收起来,多次装上铜圆弹头,再次在敌后战场打鬼子。而到了后来,当弹壳强度下降到实在无法使用之后,就装上铁头作为训练用。直到最后,则是装上木制弹头,给新兵练胆听响用,一直到弹壳裂开,彻底无法使用为止。

因此这发看起来不起眼的汉阳造旧弹壳,其实是当年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军民和日军殊死战斗的写照,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抗战珍贵文物。其承载的抗战精神和故事,是无比浓重和深厚的。

致敬先烈,治史铭记!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REDH-弹壳

弹壳时隔两年再次释出的重磅录音室专辑《REDH》,宣告自己再次回归到说唱的游戏中!从中文Hiphop的领军人到脱口秀新兵,再到夸足音乐剧编写和尝试与电子音乐的结...

by:嘻哈有态度

黄金弹壳

每一次行动都是绝密的,每一名成员都要经过极为严格的筛选和考验:因为,他们要时刻面对着罪恶势力的黑色旋涡,层出不穷的诡计陷阱,数以亿计的美元,以及随时可能让人血肉...

by:婉卿讲书

小小的

无无呜呜呜呜呜呜呜

by:王筱_璀璨

小小绕令

来吧,一起练练嘴皮子

by:__小窝_

小小仙神

【内容简介】一个资质普通、一心修仙的武林中人,历经千辛万苦拜入修仙门派,在有天才之称的众同门面前,他又将何去何从?看他如何以自身的努力,还有那么一点点运气,在修...

by:大壮工作室

女生小小:小小的快乐假期

五(1)班有好消息——将要放假一星期。同学们都高兴极了,可是当大家从这种疯狂的喜悦中冷静下来时却发现了一件可悲的事:所有人在回答“放假打算做什么...

by:阅听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