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古玩市场的古物,是如何牵扯出举世瞩目的海昏侯古墓的?

2024-04-20 19:38:0112:03 47
声音简介

2011年,江西南昌的一个古玩市场,出现了一件惊骇众人的古董,随着事件的深入调查和钻研,一座举世瞩目的古墓被公之于众……

事件的起因,是一个陌生的年轻人,拿着一条精美别致的纯金龙,在江西古玩城四处兜售。

见多识广的古玩店老板们睁大了眼睛,他们左看右瞧,抚摸良久,最终却纷纷摆手谢绝交易。

求售无门的年轻人走后,古玩市场瞬间炸开了锅。

原来,古玩市场的老板们心照不宣地拒绝这条金龙,并非它是假冒伪劣,而是因为它是实实在在的帝王真品。

众所周知,龙在古代历来都是帝王的象征,不仅代表了皇帝的身份,更是皇权的直接证明,寻常人根本不会,也不敢拿龙形的物品当陪葬品。

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帝王才能够拥有的东西,肯定是来路不正,这才流传到古玩市场上来了。古玩店若是收了,以后可要惹大麻烦。

古墓现世

与此同时,江西省的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说在南昌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的墩墩山上,发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还有一群来历不明的陌生人。

墩墩山是当地不少村民的祖坟,如今来了一群莫名其妙的人在这里刨坑打洞,他们担心自家的祖坟会被破坏。

除此之外,举报的群众还提及到,他们前往洞口观看时,发现洞里还有一些木块。

结合之前在古玩市场传得沸沸扬扬的墓宝,村民们就猜测,这伙人估计是来盗墓的。

文物部门记录好信息后,便的专家来到墎墩山,果不其然,一个巨大的盗洞展现在他们眼前。

随着考古专家的下洞观察,他们发现了一个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巨大墓穴。

由于年代久远,埋地较深,墓地被泡在水中,而露出水面的椁木已经被人锯断。

就在专家心下一惊,以为墓中的东西已经被盗墓贼洗劫一空的时候,他们又惊喜地发现,墓室里面基本格局和陈设基本完好。

也就是说,海昏侯墓并没有被大规模盗掘。

最终,经过追查审讯,相关部门将那群盗墓贼被绳之以法。而文物部门也获得上级批准,墓室中的积水被抽干后,专家们开始对墓洞进行保护性挖掘。

随着挖掘的深入,专家们还在墓室四周发现了十几个盗洞,而这些盗洞的时间跨度,前后长达千年。

也就是说,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有盗墓贼打起这座墓的主意了。

令人纳闷的是,在这些年代久远的盗洞中,其中有一个已经挖到了主墓的回廊,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为何却终止了呢?

随着专家们孜孜不倦地清理古墓,以及查阅大量资料,盗墓贼止步于主墓室之外的原因终于揭晓了。

在1700年之前,也就是公元318年,南昌地区曾经发生过一场大地震,导致整个墓室被震塌变形。

地震之后的一百多年,鄱阳湖湖水倒灌,将整个墓地淹没。

正是因为地震、湖水倒灌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这才保住了墓室的完整。

专家们用了三年时间,将主墓室四周的外回廊清理完毕。神秘莫测的主墓室终于出现在众人面前。

墓主人身份。

随着墓室的出土,专家们震惊之余,还十分激动。

这座墓地的封土像一个倒扣的梯形漏斗,属于西汉皇家墓葬的标配。

随即,墓地陪葬坑中的大量精美的车马配饰,更加坐实了专家的这种猜测。

据统计,仅目前已经出土的文物,就已经远超马王堆,达到了上万件之多,是马王堆的三倍有余。

这其中,包括精美铜车马器3000余件、五铢钱10余吨近400万枚,各种玛瑙、绿松石和宝石更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真正确认墓主人身份的,是三批文物。

第一批文物是出土的木牍。

木牍是墓主生前写给汉朝皇帝的奏折,奏折中所写的年代,与刘贺做海昏侯的年代符合。

第二批是出土的金器。

金器是墓主生前进贡给汉朝皇帝的,金器上写有海昏侯“臣贺”字样。

第三样则是在内棺墓主人腰间部位发现的私人印章,印章上写有刘贺二字。

同时,考古专家还在出土竹简中发现《论语》,且据资料表明西汉大墓地处文献记载的昌邑王刘贺的封地,历史背景十分清楚。

此外,墓内出土了大量带有“南昌”、“汉”、“昌邑二年造”、“昌邑九年造”等文字的漆器、青铜器、印章和木牍,因此目前墓主身份已经初步明确为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整个海昏候墓,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保存最完好、布局最清晰,同时也是出土文物最多的西汉列侯墓园,完全打破了“汉墓十室九空”的传统印象。

那么,这位富丽堂皇的海昏候墓的主人刘贺,究竟是何许人也?

刘贺是第一代海昏侯,他的人生经历非常曲折,经历了王、帝、平民、侯四种身份的转变。世事无常,身不由己在他身上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也是西汉的第九位皇帝。不过他在位时间非常短,仅仅在位二十七天就被废黜。

刘贺生于公元前92年,他的父亲是昌邑王刘髆。

刘贺5岁那年,父亲刘髆去世,于是他承袭了父亲的爵位,成为了西汉第二位昌邑王。

刘贺可谓十分幸运,不仅生在皇家,从小就承袭爵位衣食无忧,在他19岁的那年,更是“天上掉馅饼”,当上了皇帝。

公元前74年,年仅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猝然驾崩,由于汉昭帝生前无子嗣,刘贺便被拥立为帝。

刘贺能当上皇帝,得益于西汉著名权臣霍光。

当年汉武帝在临终之际,就指定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为继位人,同时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兼大将军。

也这时候开始,霍光走上了权臣之路。到了汉昭帝刘弗陵在位后期,霍光已然成为朝中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人。

刘弗陵驾崩后,霍光看中了比较好控制的刘贺。

刘贺本来过着斗鸡摸狗,逍遥自在的王爷日子,没想到有朝一日皇帝的帽子扣在了头上,他也依旧不改以往的散漫习性。

刘贺继位后,他完全不理朝政,整日干着荒淫无度的事情。仅在位27天,就勒索官署物资1120次。

朝中的老臣夏侯胜、侍中傅嘉等多次谏言规劝,刘贺不仅不收敛,反而派人将他们绑起来关进了监狱。

更荒唐的是,刘贺还经常去汉昭帝嫔妃所居住的掖庭中游乐,甚至还与其中的宫人行惑乱之事,还下令敢出去乱说者,直接腰斩。

时间一久,朝廷上下被刘贺弄得乌烟瘴气,一天比一天混沌。

霍光担心刘贺再这么闹下去,国家岌岌可危,天下百姓也不得安生。于是他便与群臣商议,禀告皇太后上官氏,废掉了刘贺。

刘贺虽被废黜,霍光又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皇帝,是为汉宣帝。

而刘贺呢,他只能返回封地昌邑国,做他原来逍遥自在的昌邑王。同时,他还享有汤沐邑二千户。

刘贺返回昌邑国倒是不亏,但昌邑国曾经的那些大臣可就倒霉了,他们被朝廷认定是辅佐不当,才导致刘贺如此昏庸,被霍光下令全部处死。

汉宣帝继位后,他对刘贺十分忌惮,毕竟刘贺是曾经当过皇帝的人。

为了防患于未然,汉宣帝特意秘密向昌邑国所在的山阳郡太守张敞下了一道诏书,命其关注着刘贺的一举一动。

尽管刘贺的举动一切正常,但汉宣帝始终不放心,最终在公元前63年将刘贺昌邑王的爵位削去,改为海昏侯。

刘贺前往封地海昏国几年后,因一句话失言,导致他凄凉悲催的人生结局。

当时,太守卒史孙万世经常与刘贺来往。有一次,孙万世就问刘贺:“当初被废黜时,为何不坚守宫门不出,并派人斩杀要废黜他的人?反而任凭被人夺去天子玺印与绶带呢?”

刘贺回答了一句:“是的,错过了机会啊。”

随后,孙万世又说刘贺将在豫章封王,不会久为列侯。

刘贺回复道:"将来会是这样,但不是应该谈论的。”

这话传到了汉宣帝的耳朵里,汉宣帝忍无可忍,他对刘贺失去了最后的耐心,直接下诏,削去了海昏侯刘贺的三千户食邑。

祸从天降,刘贺又惊又惧,数年之后,他便在郁闷中去世。

既然汉宣帝如此不待见刘贺,削去了他的食邑,为何又在刘贺的墓穴中放置数量惊人的陪葬品呢?

很显然,这些巨量的陪葬品并不是汉宣帝自掏腰包给他的,而是刘贺自己的财产。

尽管刘贺后来被罢职削封,但他好歹是汉室宗亲,死后是必须上报朝廷的。

按照礼制,朝廷需派一位太中大夫来主持其葬礼。当时上报朝廷的是豫章太守廖,他还向汉宣帝提了一个建议。

豫章太守认为,刘贺生前德不配位,死后也没有资格作为海昏国的先祖来收受祭祀。况且,当时刘贺的两个儿子也死了,所以,建议将海昏国除国。

这个建议最终被汉宣帝采纳,而按照礼制,如果海昏国被除国,那么刘贺家里的所有财产,是不能留于后世的。

既然不能留在世上,那就只能带到地下了。

于是,刘贺的财产就被全部埋进了他的墓室里,长眠地下上千年。

琳琅满目且价值连城的陪葬品,无一不显示了刘贺曾是王侯,也曾是皇帝的特殊身份。

海昏侯墓的发掘,对我国的考古探索和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文献和文物。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属于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对后世研究西汉侯国历史具有独特的重大意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