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6 真爱不堪一击,死亡将战胜一切,而我们必须接受命运的摆布

2024-05-01 06:00:0052:02 778
所属专辑:书视汇
声音简介

《邮差总按两遍铃》:一个流浪青年弗兰克到公路旁的一家小餐馆去打工,看上了餐馆主人的年轻放荡、眉目传情的妻子科拉,并和她私通。两人于是策划以伪造车祸的形式杀害了店主,接着在律师的协助下,他们不仅逃脱了法律制裁,还领到了死去店主为自己投的保险金。后来,科拉在一起真正的车祸中不幸丧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弗兰克竟然为了这起车祸而被判绞刑。


这部小说的故事原型来自1927年发生的一桩谋杀亲夫案。三十一岁,有着“斯堪的纳维亚式冰冷眼神”的金发美女露丝伙同她的情夫,紧身胸衣推销商贾德,用吊画绳勒死了自己的丈夫艾伯特,并企图骗取她之前瞒着丈夫替他买下的个人意外保险金。性爱与谋杀,媒体的连续炒作,加上《纽约每日新闻》上刊登的一张露丝坐电椅的大幅照片,使这个案件一时轰动全美

凯恩小说开始部分的情节设置几乎跟真实案件如出一辙,只是将人物和事件变得更典型化和戏剧化:这次的情夫叫弗兰克,一个喜欢四处流浪,年轻英俊的小混混,小说以他的视角用第一人称叙述。

这次的冷美人不是金发而是黑发,她叫科拉,用弗兰克的话说,“除了身段外,她真的算不上什么绝色美人,可她神态忧郁,嘴唇向外噘得老高,我不由得想替她把外噘得嘴唇给捣进去”;科拉的丈夫尼克,一个“软绵绵,油腻腻,个头不高,头发又黑又卷”,没事喜欢吊几嗓子的希腊人,经营着一家加油站、修车铺和小餐馆合为一体的路边小店。通过制造一场假车祸,弗兰克和科拉谋杀了尼克。但与真实的案件不同,这次科拉没有坐上电椅。不仅如此,在同保险公司经过一番曲折惊心的较量之后,他们还获取了一笔巨额保险金。但故事并没有结束,事实上,故事真正的高潮才刚刚开始:从此以后——跟童话里常用的句式正好相反——他们就过上了不幸福的生活。而且那种不幸是如此深切和令人绝望,你甚至会感觉到,他们比坐上电椅的露丝更惨。他们开始互相猜疑,互相伤害,互相折磨,直到最后互相死亡。


凯恩1892年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的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家庭,父亲是位著名的教育家(曾任华盛顿大学校长),母亲是名歌剧演员。家庭对他的影响可以用两个词总结:宗教和歌剧。他父母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定期参加宗教聚会(凯恩讽刺他们是“宗教仪式的美食家”),虽然颇有个性的凯恩十三岁时就决定不再信仰上帝,但从出生时起就时刻包围着他的浓厚宗教氛围已经渗入了他的血液,对上帝(以及上帝所附带的道德伦理)那种半信半疑,既抗拒又向往的矛盾心理始终贯穿在他的生活和作品中。此外,凯恩继承了他母亲对音乐——尤其是歌剧——的热爱,在母亲的影响下,他甚至一度渴望成为一名歌剧演员。但同样也是他母亲打消了他这个念头,她告诉凯恩要唱歌剧,他的嗓子还不够好。我们可以想象,听到这话时他该是多么失望。我们也完全可以想象,出于一种移情,歌剧这一艺术形式是如何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了他的写作。

1910年,十八岁的凯恩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但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干什么,或者说想干什么。他试过教书,唱歌,检修公路,推销保险,以及写作。他最终选定了写作。凯恩的写作生涯是从记者开始的,他曾历任《巴尔的摩太阳报》的报道记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驻法国的战地记者,《纽约世界报》编辑,以及《纽约客》执行主编。他在著名的《纽约客》没呆多久,就因为跟主编不合和更高的薪水而去好莱坞做了编剧。但无论是在他自己看来还是在他的雇主派拉蒙公司看来,凯恩都不是一个好的电影编剧。那是1933年——那一年他只挣了三千美元。美国依然笼罩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阴影之中。他已经进入四十岁。在编剧合同到期,开车逛遍了南加利福尼亚,并写了几个引人注目的惊悚短篇之后,在著名出版人诺普夫的鼓励下,他开始写那本将改变他一生的小说。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当年万里觅疯侯

讲油菜那段,太接地气了,人生确实是这样,错过了再等下一次,跟自己过不去呢

猜你喜欢
不堪重负的爱

《不堪重负的爱》作者:晏彦

by:子非余的有声

灯花不堪剪·罪化

QQ听友2群:1138734715,天官赐福、铜钱龛世已完结,由于总被举报,欢迎听友进群收听。苏紫-公子晗。所有专辑免费收听,版权归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by:左右成妍

不堪回首的五十三年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唐和宋之间,有五十三年混乱之极的一段时间,在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中华大地之上唐末的藩王和各路起义军领袖把我国的历史搅动的狼烟四起,那段...

by:极来先生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她深爱他多年,却是他心中连妹妹都害的毒妇。大婚联姻嫁给他,对她来说是喜事,不成想过境之时,就是大军压境之日,他掠国,毁家!让她一无所有......!看着黑云一般...

by:武孝侠

真爱

有了真爱,一切都不再是问题;没有真爱,拥有一切都不够。缺乏真爱,是导致我们愤怒、产生偏见、争论不休的源头。

by:心理情感吕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