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般若经》讲解70:大如品第十五(5)

2024-05-05 09:08:1709:08 28
声音简介



“须菩提!应以深般若波罗蜜试阿惟越致菩萨。若不贪着般若波罗蜜,不随他言论有所悕望。若闻说深般若波罗蜜时,不惊不怖,不没不退,其心喜乐,当知是阿惟越致菩萨,先世已曾闻深般若波罗蜜。何以故?闻说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不没不退,当知是阿惟越致菩萨。”
“应以深般若波罗蜜试阿惟越致菩萨”,试,就是验证、考验。现实中成败、生灭、荣辱,对于菩萨来讲就是一种梦。历代祖师的应化的因缘不一样,在南北朝时期,社会经常处于动乱,特别是北方,一些佛教祖师就用神通来降服那些修罗一样的社会统治者,叫他们少杀。比如,当时的玄高、僧稠等禅师擅长四念处等禅法,成就很高,一直到唐朝中叶以前都非常有名。《高僧传》记载,玄高是一个不退转菩萨,北魏孝文帝专门为跋陀禅师修建了一座寺庙——少林寺。玄高去少林寺跟跋陀禅师修习禅定,他很快便掌握并有了很高的成就,连跋陀禅师都自愧不如。玄高后来被寇谦之和崔浩所杀,但是被杀以后,他的弟子又见到他,他告诉弟子自己已经是不退位菩萨了,发愿生生世世在五浊恶世中来度化众生。   
“若不贪著般若波罗蜜”,不但对五蕴、对生命、对妄想不执着,就是对般若波罗蜜本身也不执着。
“不随他言论有所悕望”,有一部经叫《无所希望经》就是讲无所求。这句话是指不贪著、不执着般若波罗蜜理和行,不以此为皈依,也不以此为骄傲,也不以此来通达一切,也不随他言论有所希望。我们人就像草一样,随着风吹一会儿朝这边一会儿朝那边。今天有人讲这个法,明天有人讲另一个更殊胜、更玄妙的法,被种种的东西所动摇。
我们对于很多东西不随他言论有所希望,即不被世间或者出世间其它的法门、理论,不为其它种种的诱惑有所希望。会平等看待一切,不会有虚荣心,心不会动摇,再玄妙、再殊胜、再神奇的东西对我们来讲都没有什么,不随别人的言论有所希望。
“若闻说深般若波罗蜜时,不惊不怖,不没不退,其心喜乐”,听到深般若没有惊异、惊讶、惊诧、震惊,也没有恐怖、恐惧。听到深般若心里充满充实感、稳定感、清净感、喜悦感。有的人会有未曾有感、感恩心,或感到汗毛倒竖,甚至莫名流眼泪。
“闻说深般若波罗蜜时,不惊不怖,不没不退,当知是阿惟越致菩萨。”如果你说我现在就跟这个差不多,我是不是阿惟越致?后面还有很多内容,不能太简单化。而且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怀疑和念头,肯定不是。学习般若经典读诵很重要,通过学习和诵读,能够对般若能够产生兴趣,能够理解文字和道理,大家可以长期去诵读般若经典。如果能够把一部般若经诵上十遍,二十遍,就会有更多的体会和理解。读诵不要和文字语句去辩论,对经中的语言文字不要抗拒,也不要怀疑,就是直下去读诵,读诵的时候要怀着一种恭敬心、随顺心、清净心和乞求佛菩萨加持的心,如对圣容,如听圣音。如果对般若经典有这样一种信解,长期去读诵的话,肯定会开发智慧。
“世尊!若菩萨闻说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不没不退,应云何观?”
“须菩提!是菩萨应随萨婆若心,观般若波罗蜜。”
萨婆若心指佛心。闻说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不没不退的菩萨应该随佛心去观般若波罗蜜。一层层越来越深入,由发心到果,然后到验证这个果,解释这个果的状况,然后到阿惟越致,验证过去的种性,然后再看他如何去行持。
佛讲经是对各种人去讲的,所有的人不论新发意菩萨还是阿惟越致菩萨去受持读诵,都会契入佛慧。
“世尊!云何名为随萨婆若心观?”
为什么叫随萨婆若心观般若波罗蜜呢?随萨婆若心观,用佛心、佛眼、佛境来观,相当于以圆教的佛的果地智慧来观待行持一切法。从圆教来讲,观就是行,行就是观。有人讲华严宗有教无观,其实教就是观,观就是教。
“须菩提!随虚空观,名为随萨婆若心观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随萨婆若心观,即非观。何以故?无量是萨婆若,无量即无色,无受、想、行、识,无智,无慧,无道,无得,无果,无生,无灭,无作,无作者,无方,无趣,无住。无量,即堕无量数。
“须菩提!如虚空无量,萨婆若亦无量。无法可得,亦无得者。不可以色得,不可以受、想、行、识得,不可以檀波罗蜜得,不可以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得。何以故?色即是萨婆若,受、想、行、识即是萨婆若,檀波罗蜜即是萨婆若,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即是萨婆若。”
也即不以五蕴得,不以六度得。五蕴即是萨婆若,即是佛智,佛境。六度即是圆满的佛智,圆满的佛境。
从理上讲是如此,用宗教性语言来讲,比如众生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众生的烦恼就是文殊菩萨的分别智,众生的无明就是诸佛的不动智等等,这是另外一种表述。对不退转的菩萨来讲,诸法都是如如相。因地观和果地观实际上是相通的,比如《法华经》的常不轻菩萨,他观一切众生都是“汝皆作佛”,从因地来讲常不轻菩萨知道众生皆有佛性,所以他才能够这样常不轻。密宗也有一种观法,就是把所有的众生观为佛。
但是这里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没有种种相,佛也无佛相,所以说般若波罗蜜即是萨婆若。世间的五蕴,以及六度万行,整个菩萨道就是在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境界中行持的。但是如果我们这样去讲的话还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不是现量。如果说一切菩萨道都是在和众生一如的这种智慧境界中来行持和完满的,针对于实相这也仅仅是一个相似的描述而已,因为从究竟的意义上来讲,没有什么智慧境界,也没有什么行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一听就悟系列◆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如调象王。所作已办,舍于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

by:照至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解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常一法师讲解...

by:弟子演峻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解

《心经》全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它的中心思想就在经名体现出来。充分流露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以达到我们学习的榜样。一:摩诃,大也。菩萨教授我们要有广大心量...

by:苏子在西方

大般若经

大般若经(Mahāpraj?āpāramitā-sūtra),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

by:如煌

大般若经

感恩恩师妙印法师!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索引南无阿弥陀佛!大般若波罗蜜多,是法界一切有情成佛之正因;是三世一切诸佛之真母。善男子、善女人,末法时期,若想入大乘菩...

by:品妙

般若涅槃经

法界根本体性,名性觉妙明,表达法界缘起则名性觉必明。有情根本心体,名本觉妙明,表达有情缘起则名本觉明妙。有情本觉与法界性觉不二,于法界说性觉,于有情说本觉。有情...

by:照至悟

般若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

by:陆沅枫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解-全集普通话阅读版

本书是元音老人讲解的心经,对明心见性有非常深刻的解释,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

by:成知居士

声音主播

179229362

简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正闻、正见、正学、正行,大道至简。没有分别心,也没有分别相……直指事物本源,我们开始找寻人生的意义,寻找自己、达到精神富足,慧眼带领我们与圣贤的顶级经典对照、校对,认识本自具足,让身心归位,重新下载自己,向更高维度,更广阔的天地,积累更更新自己。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