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无聊》1:无聊何时袭来?

2024-05-20 19:00:0008:43 43
所属专辑:小谦聊好书
声音简介

你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第二季,今天我们要聊的书是《我们为何无聊》,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一位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詹姆斯.丹克特,曾当选加拿大认知神经科学首席科学家,还有一位是约克大学心理学副教授约翰·D.伊斯特伍德,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和情绪、认知科学专家,这本书就是他们对于无聊的研究成果。


我们先想象这么一个场景。


今天你要去换驾驶证,你担心车管所人太多,所以早早就到了,结果一到车管所却发现,原来很多人和自己想一块儿去了,这里到处都是人,你赶紧走到柜台前,却被告知:“请取号并耐心等待。”


你找到了一个空着的椅子坐了下来,抬着眼东张西望,很快你就看完了这里的每一张海报,仔细阅读了从马路新手到起重机驾驶员需要知道的每一条规章制度,然后你又看了一眼现在叫到第几号了,你发现离自己的号还远着呢,于是你有些焦躁不安,突然,你想到了手机,然后兴奋地从口袋里摸出了手机,并带上了耳机,然后打开了社交媒体或者短视频开始刷了起来……


这样类似的场景想必你一定很熟悉吧,不用我说相信你也能反应过来,如果你置身于我刚才描述的这个场景中,你就会感到无聊。


那刚才这个场景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这个场景限制了我们表达自我。你会发现,在这个场景中,你没有办法将自己的技能和天赋付诸实践,你找不到你可以投入进去的事情,你只能坐在那里焦急地等待着被叫号。


第二,这个场景让我们无法与世界建立自主的、有效的联结。虽然这里人很多,但是都在各忙各的,而且都表现得很焦急,现场可以说是一片混乱,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你还要时刻留心什么时候叫到自己的号了,可别错过了。


对,我们有和这个世界建立联结的需求,这就是能动性,满足了这个需求,我们会感到幸福,满足不了这个需求,我们就会感到无聊。我们必须拥有自主决定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参与到世界中,必须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自由选择。如果环境限制了我们表达自我,导致我们的个人能力无法发挥出来,以至于我们想投入精力却无法做到,我们也会感到无聊。


当我们感到无聊时,我们的头脑中发生了什么呢?作者认为有两种潜在的机制在发挥作用。


首先,当被困在一个欲望迷局,即想要做些什么又不想随便什么都做时,我们便会感到无聊。我们一时无法激起想做点什么的欲望。我们可能希望换个环境,因此感到沮丧,但关键是我们心中无法生发出对当前可及的事物的欲望,于是我们觉得无聊。


其次,当我们的认知能力、我们的技能和天赋不得其用时,也就是说当我们头脑空空时,我们也会感到无聊。如果这两种机制同时出现,无聊便浮现了,如果它们不出现,无聊也不会出现。这两种机制相互加固。需要明确的是,这些机制并不是无聊的诱因,它们就是无聊本身。


有了这个认识,我们就很容易发现表明自己遭遇无聊的四个迹象。


我们可能注意到的第一个迹象是,当我们感到无聊时,时间变得漫长。如果没有什么占据我们的头脑,那么我们只能关注唯一剩下的事——追踪时间的流逝。想想刚才我们说的更新驾照的那天,你坐在不舒服的椅子上,和一群同样命运的陌生人待在一起,空调出了故障,你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盯着LED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时间被拉长了。


无聊的第二个迹象是难以集中精力。面对单调乏味、让人提不起兴趣的选择,我们的注意力开始衰减,我们的大脑开始神游,无聊产生了。想象一下那些让你备受煎熬的没完没了的会议,虽然你知道你应该用心听这个月的数据,或者上级归纳的本月病假天数增加了1%的原因,但你就是没法百分百集中注意力。


第三个迹象是,当我们感到无聊时,手上做的任何事都变得没有意义。简单来说,那些我们不想做或者不能占据我们心智的活动是没有价值的。在无休止的会议上,不仅很难集中注意力思考病假天数的微小增长,而且,这整场会议都像是彻头彻尾的浪费时间——时间一去不复返。


第四个迹象是,无聊是没精打采和焦躁不安的结合体。当我们感到无聊时,我们的精力水平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上一秒你还偃旗息鼓地躺倒在沙发上,不愿意移动哪怕一寸,下一秒你就紧张起来,在客厅里焦虑地踱步,想找些什么事做,但没有什么能满足你躁动的心。每次想到一件事,你就会告诉自己:“还是算了,不值得。”


如果你的身边有人感到无聊,你不要急着给他们提供各种选项,让他们振作起来,因为你能提供的那些选项,什么读读书,跑个步,看会儿电视,给朋友打个电话啊,其实无聊的人都知道,他们知道有大把的事等着自己投入,但他们就是不能投入其中。如果能的话,他们早就这样做了。如果无聊就是没有做事的动力,那么告诉他人有事可做并不能扭转局面。


当我们最迫切的目标就是找到一个目标,而我们却找不到,这时我们才会无聊。无聊的人被一种欲望所折磨,却不知道满足这种欲望的条件是什么。


无聊带来一个棘手的困境。我们想要做些什么,我们想要沉浸在一件事情里,但是目之所及,并没有什么能够满足这个愿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欲望迷局。


我们可以尝试摆脱欲望,比如在睡眠中寻求庇护,变得冷淡,或者培养清静无为的心态。如果想要做些什么的压力能够减退,我们便不会再感到无聊,而会满足于这种无为的状态。或者,我们也可以强迫自己做一件事,直到它抓住我们的注意力,并满足我们的欲望:比如,我们可以钻进互联网的兔子洞,第N次玩起消消乐,或者再一次鼓起勇气阅读那本经典著作《战争与和平》。


其实,有四大外部因素会引起无聊,它们分别是:单调、没有目的、约束,以及我们的技能与当下的任务不匹配。


单调的工作满足不了我们投入一件事的需求,所以我们会走神,会感到无聊。当然了所谓的单调,其实是一个挺主观的看法,在你看来单调乏味的事情可能别人做起来就很有乐趣,因为他们找到了这份工作的价值,所以啊,无聊因人而异,关键是我们能否找到做这件事的理由,从中找到价值。你可能会说,如果我们被逼着去做一件事,而且我们找不到任何要做这件事的理由呢?这个问题指向引起无聊的第三个外部因素,即约束。被迫做某事或者被阻止做某事一定会引起无聊。特别是如果这件事还是那种特别简单、而且重复、一成不变的、缺乏挑战性的任务,那就一定会导致无聊。


所以啊,为了不被无聊俘获,我们的手上的任务不能毫无趣味,也不能过分挑战,两者都是难关。为了避免无聊,我们需要在自己的技能和兴趣与可选择的任务之间找到平衡,如果找不到,那我们就会被引起无聊的第四个外部因素,也就是我们的技能与当下的任务不匹配所困。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无聊全归罪于外部环境。面对一种情境,我们如何反应以及我们的应对能力决定了我们是否会感到无聊。在作者看来,引起无聊的内在因素主要有五种:情绪,即当下的感觉;生理,即对环境的觉察和反应能力;认知,即对周遭世界的专注力和思考力;动机,即投入某事的动力;以及意志力或自控力,即建立并执行计划的能力。下期节目我们就来聊聊引起无聊的内在因素,下期见!


本期书单:


1.《我们为何无聊》,詹姆斯.丹克特,约翰·D.伊斯特伍德著;


2.《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著.


撰稿:小谦


讲述:小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枕流_企承

感觉看这本书也挺枯燥无聊的,难以集中精力😂

小谦_9j 回复 @枕流_企承

我就是无聊的时候看的

猜你喜欢
我们为何无聊 | 先锋心理学家15年研究心血之作

无聊是什么?怠惰、茫然,还是焦躁、不安?是哪些外部和内部因素让我们感到无聊?为什么有的人更容易感到无聊?无聊已变成新时代的流行病了吗?无聊倾向和体重超重、抑郁、...

by:译林之声

我们为什么无聊——Zenci陪你读

我们可能误会无聊太久了——“人类的优势就在于无聊。”《卫报》年度新知图书-无聊几乎无处不在,但在某些时刻变得尤其危险;没有人能免受其害,只是一些人遭受更多。“无...

by:Zenci

有聊无聊

有意思。有故事。有笑有泪。无边界。无条件。无惧无畏。主播Weilin:一个从杭州出发的女人现定居英国。主播Shu桑:另一个从杭州出发的女人停留过日本现定居美国。...

by:Weilin和Shu桑

无聊斋

两个单口喜剧演员的清谈节目。无聊斋,无聊的时候听一听。

by:刘旸教主单口喜剧

无聊酒局

一档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谈话节目,有段子,有知识点,有回忆,有感动。

by:无聊酒局

无聊好物丨战胜无聊生活的好物

生活中你一定有这样的时候:对着手机不知道点开哪个APP,想出门却不知道吃什么,点开各个视频网站但不知道要看点什么,约人周末出去玩儿却迟迟选不好去哪里。现在你不...

by:刘旸教主单口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