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第十 7

2024-05-14 15:22:5701:19 42
声音简介
【原文】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zhǔ)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nào)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是动则病嗌(yì)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译文】

心的经脉手少阴经,起于心脏中,出属于心的脉络,然后就向下贯穿横膈膜,而联络于与本经相表里的脏腑--小肠腑;它的支脉,从心的脉络向上走行,并挟行于咽喉的两旁,此后再向上行而与眼球连络于脑的脉络相联系;它直行的经脉,从心的脉络上行至肺部,向下横出于腋窝下,此后再向下沿着上臂内侧的后缘走行,且循行于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络经的后方,一直下行而至肘内,再沿着前臂内侧的后缘循行,直达掌后小指侧高骨的尖端,并进入手掌内侧的后缘,再沿着小指内侧到达小指的前端,而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衔接。
手少阴心经之经气发生的病变,就会出现咽喉干燥,头痛,口渴而想要喝水等症状,这样的病证就叫做臂厥证。手少阴心经上的腧穴主心脏所发生的疾病,其症状是眼睛发黄,胁肋疼痛,上臂及下臂的内侧后缘处疼痛、厥冷,掌心处发热、灼痛。治疗上面这些病证时,实证就用泻法,虚证就用补法;热证就用速针法,寒证就用留针法;阳气内衰以致脉道虚陷不起的就要用灸法;不实不虚而仅仅只是经气运行失调的,就要用本经所属的腧穴来调治。属于本经经气亢盛的,其寸口脉的脉象要比人迎脉的脉象大两倍;而属于本经经气虚弱的,其寸口脉的脉象反而会比人迎脉的脉象小。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十二经脉

以十二经脉循行的原文为开端,然后简单介绍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方便大家学习和记忆,适合中医爱好者和中医从业人员收听。

by:老张说中医

十二经脉循行

自学,希望大家一起来学中医养生

by:葳蕤竹叶

灵枢.经脉(十二经脉)~朗读版

灵枢,经脉。十二经脉的循行和病态表现。

by:医身白衣

十二经脉诀及养生

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

by:杨凯哥

针灸基础之十四经脉

更多中医健康养生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聚医堂”。

by:听友6623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