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尽心篇29何谓尊师重道

2024-05-23 06:49:0508:19 49
所属专辑:南怀瑾讲说孟子
声音简介
孟子尽心篇29、何谓尊师重道
原文 13.42: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
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原文 13.43: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
不答,何也?”
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
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
二焉。”
孟子所说的“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
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是
中国文化中一项很重要的师道精神。
“中国文化”这个名词,是现代人提出来
的,以前没有这个名词,只是叫人读书明“道”,
而且要读通。要注意的是“读通明道”,不是
只读“懂”而已。读一本书,懂得它的文字,
懂得它的含义,这不难;可是读书要“通”可
就难了。依古人的目标看来,许多人读书并没
有读通,而是读“塞”了,那是不通的。所谓
通,就是所作的学问,经也好,史也好,包括
农工科技等各种学术都能相互通达,融会贯
通;而且做人处世之间,也能明白畅通,这就
太不容易了。
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这个
“殉”字,有自然顺从的意思,可不要看成是
“殉葬”或“殉情”。当天下有最高度文化的
时候,就是我们人类完全自然生活在“道”的
文化中,一辈子都活在道的自然德性中。
其次是“以身殉道”,不是“以道殉身”。
当时代社会处在变乱中,道德沦丧,文化堕落,
一般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为生存而不择手
段,互相争斗,唯利是图,只顾个人生命需要
而自私自利,没有时间管什么道啊、德啊。在
这种情况之下,就是古人所谓的“覆巢之下,
安有完卵”,一个有道德的人,想作“中流砥
柱”绝不可能。所以自古以来,道家或儒家的
有道之士,就采取避世、避地、避人,隐遁山
林,以待时机再出山弘道。
这种时势,在我们五千年的历史上,有很
多次的惨痛经历,大家只要一读历史就可以明
白了。再说老子、孔子、孟子等这些圣贤,也
都生在时代离乱的环境中,他们无可奈何,只
好讲学传道。他们在滔滔浊世中,作一盏暗路
的明灯留给后世,薪火相传,不断道统,这就
是“以身殉道”的精神。
以孟子所说,自古传承道统的圣贤只有两
条路:一、在太平盛世,天下有道的时候,“以
道殉身”;二、在天下变乱的时候,“以身殉
道”;至于“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是说不
论人类社会的思想、教育、物质文明如何演变,
“道”的文化精神,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
是却万古长存,变动不居。所以不管贫穷低贱、
富贵通达,都要安于这个“道”,独立而不移,
不要因为时代的变乱,各种学术的混杂而改变
自己,对别人的盲目学说,随声附和。如果歪
曲自己的正见,而讨好时代的偏好,就叫做“曲
学阿世”。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
而不答,何也?”这是孟子所说五个教育方法
中的“答问”问题。孟子的学生公都子提出来
问,有一个名叫滕更的人,是一个小诸侯的弟
弟,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亲王,高干子弟之类。
大概他有什么问题,孟子没有答复他,所以公
都子问老师说,滕更也是你的学生,至少他也
算是及门的弟子,他问你,你不答复他,这是
为什么呢?
孟子说:一个人“挟贵而问”,就像孟子
见梁惠王,梁惠王那种口气——“叟,不远千
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老头儿,你那
么远跑来,对我国有什么好处?这就是“挟贵
而问”。孟子一听,就给梁惠王过不去,说:
“王何必曰利?”给梁惠王碰一个橡皮钉子。
有人是“挟贤而问”,这在社会上常常看
到。有人自己觉得修为了几十年,自认为有道,
对于不知道的问题,向人求教,学来以后,装
成一副自我高明的样子说:“你说的和我的意
见差不多。”
还有人是“挟长而问”,自认为年高,总
以为自己是对的。他不懂的问题,向人请教以
后,大摇大摆捋捋胡子说:“可以,可以。”
好像说,你这小子还不错,这是“挟长而问”
的神态。
“挟有勋劳而问”,这是说有的人有身份、
有地位,高官厚禄的人,被恭维惯了的,他有
问题问你,他的心中已经觉得是看得起你,这
样的情形是“挟有勋劳而问”,你可以笑而不
答,或婉转推开了事。
还有的是“挟故而问”的,因为有其他的
原因,故而假借一个什么问题来接近质问你,
那也可以置而不答。
孟子说,对于这五种情形来问的人,都是
有问题的。而滕更来问,占了其中的两样:第
一,他是高干子弟,“挟贵而问”;第二,他
是另有目的,“挟故而问”,所以我不答复他。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孟子的人格,表现出
师道的尊严,而且比孔子看得还更严重。孔子
是有教无类的,孟子则是有所斟选的。
孟子讲教育、文化思想,以及态度方面的
问题,到此告一段落。接着是另一高潮,讲到
个人的修养。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孟子尽心篇【南怀瑾老师讲述】

南怀瑾先生,一九一八年出生,浙江省乐清县人。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第二期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行...

by:传承网

孟子 尽心篇

南师《孟子》系列讲座之一,《尽心篇》是《孟子》的完结篇,被南师视为孟子整个学术思想的中心,是孟子“在讲完外用之道以后,讲传心的心法”,故尤加重视。全篇以“尽心”...

by:菩提雅舍

《孟子》告子~尽心

宝贝们,你读书的声音是世间最美的音乐……

by:简小惠于老师

文山不泥講孟子第七篇盡心

盡心上篇凡四十六章盡心下篇凡三十八章bksun8864大師兄微X全網同名-大師兄文山不泥告子篇的主題是講君子心性,是君子應該表現甚麼樣的修養行為,更是君子應...

by:大師兄文山不泥

绍南文化《孟子》朗读七(尽心章句)

与绍南文化编订的《孟子》配套...

by:绍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