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铸的女儿陶斯亮说:别把我和高干子弟扯在一起,我没那种优越感

2024-05-23 07:26:5511:48 5026
所属专辑:帝哥说伟人事迹
声音简介

陶铸和曾志的女儿陶斯亮曾说过这么一段话:“不要把我和高干子弟扯在一起。第一,我没这个概念;第二,如果说什么高干,也都过期了,老爹老妈早死了,谁都靠不了,也没那种优越感,找不着那种感觉。”

今天,帝哥就来给大家说说陶斯亮的故事。

1941年,陶斯亮出生于延安,母亲曾志在怀她7个月的时候,被惊马摔到了地上,造成了曾志本人的脑震荡。陶斯亮出生时,曾志子宫大出血,差点死掉,分娩的时候,由于接生的护士缺乏经验,陶斯亮直接掉在了地上。

1945年,陶铸和曾志双双被派往东北工作,年仅4岁的陶斯亮被留在延安保育院,托付给一位经历过长征的二级残疾战士杨顺清照看。临别之际,曾志对杨顺清说:“我们把这个孩子托付给你了,如果我们回不来,这个孩子就是你的。”

最后陶铸抱着女儿深深地亲了一下,曾志则是一步一回头,他们无法确定,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和女儿相见……

从这时开始,陶斯亮开始和杨顺清相依为命,杨顺清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全部给陶斯亮买了零食。杨顺清还教育陶斯亮,无论与谁吵架都要谦让,这让陶斯亮养成了这个使她终生受用的人生观。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开始向解放区大举进攻,战火随时可能烧到延安,中央决定让所有非战斗单位转移别处,于是已经残疾的杨顺清带着5岁的陶斯亮,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踏上了北上的寻亲之路。杨顺清带着陶斯亮走了足足一年,终于在东北找到了陶铸夫妇,自此一家三口得以团聚。

新中国成立后,陶铸夫妇先后来到广东工作,这时他们一家三口才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陶铸对女儿十分关爱,他虽然自己一身钢筋铁骨,却希望女儿永远天真、纯洁。

有一次,陶铸对陶斯亮说:“爸爸是男人,可以‘叮当五四’,女孩家不能这样,显得没有教养。”他边说边做示范:“要轻柔些,推门要缓慢,关门要这样,轻轻地……咔嗒,关上了。”

陶斯亮听后不禁哈哈大笑,陶铸反而更认真:“别忘了你是个姑娘,不是小子。那么张大嘴笑,多不好。姑娘要有姑娘样儿,要轻盈温柔,走路要轻手轻脚,叫人看了不是粗鲁笨重,是轻盈娴静。但轻盈又不是轻浮,不要扭捏,不要颠颠颤颤,左顾右盼,要轻松愉快,又要落落大方……”

广东的夏天非常炎热,因此广东人喜欢打赤脚,陶斯亮见了以后,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光着脚板,陶铸当然不能容忍,他严厉地对女儿说:“亮亮,去把鞋穿上!”

陶斯亮反驳说:“人家都打赤脚!”

陶铸却说:“你不许打,马上去穿!女孩子应该整洁,爱漂亮。当然一味追求打扮不对,艰苦朴素是优点,但是不能极端,以为越破烂越好,那就更糟糕。”陶斯亮只好不情愿地把鞋穿上了。

一天晚上,陶铸带着陶斯亮逛越秀公园,月夜醉人的景色使陶斯亮兴奋不已,她睁大一双眼睛,好奇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就在此时,陶铸突然说:“亮亮,闭眼,不许看!”

陶铸边说边拉着女儿逃出公园大门,坐到汽车里以后,他还惊魂未定地问女儿:“亮亮,你看见什么了吧?”

陶斯亮心里好笑,因为她刚才看见的,不过是一对拥抱的恋人,但她还是正儿八经地回答说:“好像,好像,大,大灰狼?”

“对,大灰狼!”陶铸这才松了一口气。

作为一个父亲,陶铸时刻都想守牢篱笆,不让“大灰狼”钻进来,把女儿放在真空管里,唯恐她被污染。尽管如此,陶斯亮还是长大了,长成为亭亭玉立的少女了。陶斯亮后来说:“父亲想把女儿塑造成一个纯洁无瑕的少女,尽管他戎马半生,英雄一世,在自然法则面前,他也不得不败下阵来。”

1962年,陶斯亮高中毕业,她本想报考中山大学,学中文、新闻或者历史,但陶铸认为女儿应该学一门手艺,端个实实在在的饭碗,在他看来,这个有“骄娇二气”的女儿应该到部队中接受磨练。于是陶斯亮考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陶斯亮去学校报到前夕,陶铸对她说:“亮亮,我们是相依为命的父女,你知道爸爸是多么爱你,但是爸爸对你没有个人要求,只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我相信你不会辜负爸爸对你的期望。”

1967年1月,陶斯亮大学毕业,她正在等待分配工作时,突然接到北京的消息,说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探望父母,于是她带着病回到了北京。

此时陶铸已经受到了冲击,由于监管的人监视得很严,他不能和女儿谈任何现实情况,但他还是抓住一切机会教育女儿,并表达自己高尚的情操。有一次,陶铸在散步时,指着池塘里的荷花对陶斯亮说:“亮亮,你要好好记住它。你看它出污泥而不染,光明磊落,象征了一种崇高的品德。”

陶铸还把自己1935年在国民党监狱中写的咏志诗,抄录给了女儿:

秋来风雨费吟哦,铁屋如灰黑犬多。

国未灭亡人半死,家无消息梦常过。

攘外空谈称绝学,残民工计导先河。

我欲问天何聩聩,温凭热泪哭施罗。

诗中的“施罗”指的是邓中夏和罗登贤两位烈士,陶铸把这首诗给女儿看,不仅是为了回击无耻的诬蔑,也是为了使女儿能够继承这样一种忠于革命的英雄气节。

一个月的相聚结束以后,陶斯亮被分配到东北的一所军队医院里工作,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别,竟是和父亲的永别……

1978年12月,陶铸终于得到平反。不久以后,《人民日报》发表了陶斯亮写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这封长达1万余字的信,是陶斯亮写给父亲陶铸的,她在信中写道:

亲爱的爸爸,十一年了,我不知在默默中给您写了多少封信,我既不能让人知道,又没有可投之处,可我不停地写,不停地写……写在纸上的我不得不一封封毁掉,可写在心上的却铭刻得越来越深。

这封信曾感动过亿万读者,还入选进了中学课本,至今仍被许多人研读着,成为了反思文学的一个里程碑。

从1962年到1987年的这25年里,陶斯亮一直在医学界工作,她接触过形形色色的普通百姓,了解了真实的民间百态。1987年,陶斯亮被调到中央统战部工作,但她觉得自己并不十分适应这里的工作状态,自己好像忽然腾空而起,接触不到真正的社会了。

于是在1991年,陶斯亮放弃了自己的公务员身份和副局级待遇,来到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市长协会担任副秘书长,与此同时,陶斯亮还加入了中国医学基金会,并当了10年的会长。做出这样一个决定需要巨大的勇气,但对陶斯亮来说,她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她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1993年1月,中国医学基金会推出了防治碘缺乏病的“智力工程”,一面为贫困地区补碘,普及常识,一面在政协提案呼吁政府重视,但呼吁了很久,一直没见起色,陶斯亮于是动用私交,找到了时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的刘延东,刘延东于是亲自带人跟着陶斯亮去了广西百色考察。经过多方努力后,政府终于立法,开始强制推行碘盐。

至于中国市长协会,是一个以“为城市发展服务,为市长工作服务”为宗旨的官方组织。陶斯亮同样为这个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今中国市长协会每年举办一次的市长论坛已经成为反映当下中国城市发展热点的平台了。

如今83岁的陶斯亮早已退休了,她曾回忆说:“回首这一路走来,如今我已80多岁,这一生虽然历经许多坎坷,但感觉自己是幸运和幸福的,生活得无怨无悔。”让我们衷心地祝愿她健康长寿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福田隨缘ACL

一楼大平层

猜你喜欢
陪女儿说说话

两个多世纪以来,切斯特菲尔德写给儿子的信风靡欧洲各国,成为西方贵族式教育的典范。他的名字“切斯特菲尔德(Chesterfield)”更是在英语世界中成为“温文尔...

by:勇往直前_勇哥

女儿债

作者:晨风演播:晨风小说通过一个女人的创业史,探讨了一个现象:一个看似大有前程的阳光少女,为何会变成一个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妖女?为表现这条主线,小说在跨度40...

by:晨风茶室

女儿债

小说为主播晨风独立创作,播讲,在喜马拉雅原创首发的一部家族史小说。一个看似大有前程的阳光少女,为何会变成一个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妖女?小说在跨度40多年的历史背景...

by:晨风茶室

女儿经

家有小女,天天向上。

by:昌耀净化

女儿海

大海是大地的女儿,是地球的血脉,海水如闺阁女儿出嫁般奔流远方,用博爱的胸怀滋养生生不息的人间。

by:华语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