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黄元吉祖师 鉴远 第四十七章 不为而成

2024-05-23 11:40:5906:21 23
声音简介
《道德经讲义》黄元吉祖师 鉴远 第四十七章 不为而成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解读:

君子万物皆备,不出户庭以修其身,而世道之变迁、人心之更易,与夫推亡固存、反乱为治之机,无不洞晰于方寸。此岂术数为之哉?良以物我同源,穷一己之理即能尽天下之理,是以不出户而知天下也。古人造化由心,不开窗牖以韬其光,而无言之帝载、不息之天命,与夫生长收藏、阴阳造化之妙,无不了彻于怀。此岂揣摹得之哉?亦以天人一贯,修吾身之命即能契帝天之命,是以不窥牖而见天道也。若遨游他乡咨询天下之故,交接良友讲求天命之微,未尝不有所知,吾恐不求诸己而求诸人,不索之内而索之外,纵有所知,较之务近者为更少矣。故曰:“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焉。明明道在户牖之间,奈何舍近而图远耶?孟子曰:“言近指远者善言也,守约施博者善道也。”以此思之,为学愈近愈远,弥约弥博,近与约安可忽乎哉?是以圣人抱一涵三,观空习定,身不出门庐,足不履廛市,木石与居,鹿豕与游,一步不移,一人不友,似乎孤寂矣,而神定则慧生,虽不行而胜于行者多矣,虽无知而胜于知者远矣。凡人以所见为务,圣人则不见是图,故终日乾乾,惟于不睹不闻之地息虑忘机,莫见莫显之间戒欺求慊,只有内知,绝无外见,似乎杳冥矣,而无极则有生,虽不见而弥彰矣,虽无名而愈著矣。至于天下人物之繁,幽冥鬼神之奥,皆此无为之道为之,有伦而有要,成始以成终。所患者拘于知觉,著于名象,功好矜持,心多见解,致令此志纷驰,不能一德,此心夹杂,不如太虚,所以道不成而德不就,无惑乎枉劳一世精神,终无所得也。若此者,以之治世,不能顺理成章,无为而天下自归画一;以之修身,不能炼虚合道,无为而此身自获成真。彼徒外求,奚益耶?故君子惟慎其独,而人道之要,天命之原,有不求而自知者。

此言道以无为为宗,慎独为要,则无为而无不为,无知而无不知矣。然非枯木槁灰之无为也。吾前云“万象咸空,一灵独照”,此为真意;又曰“一觉而动,一阳发生”,是为元气。采药炼丹,不过炼此性命二者。若无真意,性将何依?若无真气,命由何修?以真意采真气,两者浑化为一,即返于太极之初,斯谓之丹。故无为之中又要有作有为,无知之内又要有知有觉,方不堕空、不著有,迨至功力弥深,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久之空色两忘,浑然物化,斯与道大适矣。不知人道,观天道可知。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矣,百物生矣”,即是无为之为,斯为至道之精。盖无为是天性,有作是天命;无知是元神,有觉是元气。天地间非二则不化,非一则不神。神而不神,不神而神,斯得一而两、神而化之妙境焉。此非吾言所能罄也,在尔修士长养虚静,常守虚灵,斯性命常存,而大道可成矣。切勿以无为有为各执一边,虽正宗也,而旁蹊开焉。请各自揣量可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黄元吉道德经讲义

黄元吉:名裳,字元吉,一说号元吉,江西丰城人,清代道学大师,生平事迹近于神奇传说。他清朝时曾在四川富顺乐育堂传授内丹诀法,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

by:华羽苑菁

黄元吉《道德经讲义》

《道德经讲义》,又名《道德经精义》、《道德经注释》,清代黄裳著。黄裳,字元吉,一说号元吉,江西省丰城县人,清代著名道学家,曾在四川富顺乐育堂传授内丹诀法,门下...

by:歸去崑崙

道德经讲义-清·黄元吉

清代乐育堂黄元吉真人所讲解的道德经分章讲义。

by:白羽谦

道德经注释|黄元吉

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而黄元吉版注释则字字精义。不读黄版道德经,不得道德经之真义也。

by:洞尘子

道德经注释-黄元吉

首揭常道,次述丹道;首言世法,次言丹法。道学精微,文理密察。本末兼赅,体用咸宜。

by:信受奉行px

黄元吉注解之道德经

道德经的智慧大家有目共睹,世界级的宝典。现代人大多挖掘它的商业智慧和治国智慧,其实道德经更是书名点睛,道德两字为重,是一本道家的经典。我尽量挤出时间来给大家讲解...

by:听友99641773

《道德经》黄元吉注释

《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首,是上古修真的总纲。《道德经》黄元吉注释字字精义,句句入心,不读黄元吉版《道德经》,不得《道德经》之精髓。

by:一真厚德

《道德经》黄元吉注释

《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首,天上天下第一经,古今中外第一文,《道德经》黄元吉注释版字字精义,句句入心,不读黄元吉版道德经,不得道德经之精髓。

by:一真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