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教育的经验体会,从0岁开始

2018-03-02 07:50:4156:50 1431
声音简介

一个“奔五”的人,回顾自己从记事以来的成长经历,总结父母、师长、同学、亲友、子女、宠物对自己的影响,吸收社会、周围许多家庭幼儿教育成功、失败的正反面案例的经验教训,反思自己人生历程中取得成功、失败的原因,寻找可供改进、完善的要点,有了自己的一些关于0~10岁孩子,也就是早教、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观点。


一、我的愿望


我对孩子的态度是“儿孙自有儿孙福”,人生苦短,谁都不能保证明天他还活着没有,谁也不能保证永远能呵护他。如果有条件给儿孙“聪明的头脑、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知识、科学理性的世界观、一定自卫自救的能力”,是我的现实追求,能给多少,给多少。孩子将来或者明天要靠自己生活,父母只是替社会尽自己早期的义务,不能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自己的傀儡,现在要尽到管教义务,未来要做到宽容放手。


二、我的理论


我是一个做技术出身的,也懂些管理知识。想给孩子们的东西,看似简单,其实也很不容易,特别是要快乐的给他,至少相对快乐的给他,也不容易。现在社会,我认为教育理论(从技术角度)还很不系统和成熟,都是靠家长自己摸索、自己把握,一次机会,不能回头,成败只能自己负责,风险太大。


我从人脑生物体的本质,针对可以教育培养的身体部分,有学习能力的生物系统,设法从大脑的成长、神经系统的锻炼、运动系统的发育几个基础方面,结合这几十年自己观察、实践、体会、反思,结合自己成长过程的成败经验,尽可能科学的提出方法并具体实施。


1、人脑是一个神经元计算机,因此必须了解他 “基于知识、自学习、自修复”的根本特征。


ü  “基于知识”,


意味着必须多看、多听,获取极大量信息,对大脑的发育才有益。因此,挑选正确、有益、高密度信息让孩子快乐的获取,是他一切发展的基础,所以我才要求家里在孩子面前电视不许关,恨不得在他睡觉的时候都播放背景信息给他灌耳音。对于那些“无病呻吟”、“为创作而创作”的作品,那些误导孩子思想、没有知识养分的作品,我尽可能过滤选择,少占用他宝贵的学习时间。


人类从竹简到书本,书本到电子书、电视的发展是必然的,书本的信息量已经显得太少了,因此我不鼓励孩子看书,鼓励看电视;“死记硬背”的方法老旧,但内涵丰富要继承和发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论含义是多吸收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现在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以前只有看书和旅行,现在不同了,要采用最科学高效的方法,就是看电视、上网学习,旅游学习的作用不大,效率太低,成本巨高,尽量少用。


只有提高效率,寓教于乐,把公知正确的科学知识、道德理念、正确的人生观、法制安全基础都融入他喜爱的信息传递模式里,实现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海量学习。


ü  自学习


所谓自己学习是指大脑的能力是靠神经元之间自己实现对知识的分析、联想、应用、完善,外力是没有办法帮忙,也没有办法阻止,完全是自主进行,甚至在睡觉、做梦的时候都没有停。我们需要帮助他成长。


很多正确的东西如果缺少“素材”就没有办法“自己学习”,前面的“基于知识”这个过程越早越好!否则,因为大脑“自学习”能力,决定后期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难补上,一旦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后续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果要维持基本的社会竞争能力,那就难以实现快乐学习了,父母也将付出巨大的时间、精力、金钱代价,也不一定能赶上。


ü  自修复


所谓自己修复是指大脑神经元系统会对某些信息进行加强或抑制(修养的形成),甚至重新建立网络(脑部损伤的恢复),如果我们刻意的锻炼自己控制自己思想、情绪,形成“习惯”、“自然”,对于健康人就能达到改造思想、提高认识的地步。古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有这个道理;“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也是。


刚开始小孩不吃辣子,你顺从他,那么你会发现他不吃的东西越来越多;有时候哭闹,你哄哄给好吃好喝满足他,又会发现他越来越厉害,越来越难以满足,甚至哭的背过气,怎么办?必须学会什么时候给正反馈,什么是给负反馈,态度明确,给他成长的大脑一个明确的信号,利用好他“自修复”的功能,把遗传带来的缺陷、成长过程的偏差,尽可能抑制在萌芽中,让正确、科学的知识思想扎下根、成长壮大,成为主流“思潮”。


2、人体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有成长、衰老的过程,也是“用进废退”


古人教育方法给我们留下很多东西,一道题会了,为什么要反复做?《三字经》看不懂就要会念、会背?那么多的玩具,不见得高大上,但是需要孩子跑、跳、摸、看、想。。。都是需要整个生命体感知、传导、分析、处理、控制、实施。反复重复练习,能提高孩子的个人“神经元计算机系统”感知精度、传递速度、分析准确性、处理能力、传导执行准确、执行机构有力、反馈及时。。。因此要全面对孩子进行培养,如果他没有某一方面特长、异能,就要让他多见识、多体验、深度体验。对于关乎他未来重要的东西,比如保持健康、做人知识、判断能力的培养、锻炼,则要坚持和深入,有些苦必须吃。抓准方向,坚决实施,“严是爱、松是害”,“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三、我的实践


ü  孩子和狗


有人说,狗可以达到人类小孩6~8岁左右的智商,换言之,小孩6~8岁之前,生物智能特性(除了人权之外)和狗类似。专业养狗、训狗的八字真言是:“食物诱导、机械刺激”,狗从吃奶、拉尿开始具有的一些遗传的本能,后续的所有能力和知识都是靠饥饱、冷暖、舒适疼痛等传感信息诱导他获得。所有智能生物都如此,人绝不会是例外。父母也要根据这个原理,设法把自己几十年的经验、知识,利用八字真言,针对一个世界观没有建立起来,没有对错是非判断能力,天生追求舒适、轻松、省事、美食的生物体,“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设法“诱导”、“强迫”他们接受他必须接受的知识、教育、锻炼。这是为人父母的义务更是责任。


ü  大脑优于其他


在希望给孩子的几样人生财富中,根据个人的能力、财力、时间等,必须分阶段、主次、条件逐步实施,量力而行、科学决策、尽力而为。但我认为,成本最低、最重要的就是“大脑”,最重要、成本最低的就是获取大量的知识。想象一下,孩子聪明、伶俐、健康,但是没有科学判断力,“入错行跟错人”、“鲜花插在牛粪上”、“好白菜让猪拱了”,绝非父母所愿。宁可看瞎眼,也要让他有聪明的头脑、丰富的知识、正确的世界观。何况,多种形式、寓教于乐,不可能看瞎。


ü  孩子的未来


过了8岁以后,孩子的社会心理逐步发展成长,接触社会越来越多,父母的作用将逐渐下降,这时候孩子也慢慢从“我爸爸说什么”成长为“老师说什么”、“我说什么”发展下去。所谓“三岁看老”,父母更多也许只能给他做后盾,给他安慰,和他交流,给他经济、人脉、经验的支持,教育已经基本定型了,别想着再教育了!不管是甜瓜还是苦果,只能是自己吃了,就看怎么吃得好,想办法吃好。虽然比较悲观,但是务实,“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ü  孩子的孩子


人类现在对遗传的研究还远没有结束,生物体既然能把吃奶、哭闹等基本动作这个知识遗传给下一代,为什么不能把其它知识也一并遗传下去呢?有人说“年纪大的人生的孩子聪明”,我赞成!有人说“老小总是讨父母喜欢”,我也赞成!“改革开放后还是以前地主的孩子先富了起来”,我还赞成!我认为,有科学根据,知识有遗传的可能,而且很可能。


同样,我希望,我努力给我的孩子的东西,他愿意不愿,都会再遗传下去,这样的努力,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族人,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类,问心无愧、尽力而为。希望将来孩子也一样对他的孩子。


ü  家庭成员配合


毕竟,孩子是家庭的孩子,是家庭的成员;孩子的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父母、老人协同行动。如果有了好的理论,不能统一一致,孩子这个生物体会在家庭成员中间找出缝隙,挑起事端,各个击破,引起家庭矛盾,这是本能必然。夫妻感情一定要重于和孩子,这是政治问题、原则问题,将来能照顾你的,主要还是另一半,孩子是社会的、国家的,特别是优秀的孩子(如果你培养成了)!


从30多年前接触神经元理论开始,观察宠物狗的成长、孩子的成长、自己的成长、朋友同学的成长,感触颇多。特别是看到小孩、小狗的一个动作,就感觉到他的大脑、神经、肌肉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干这些?什么驱使他做这个?这个对他有什么意义价值,很有意思,也很俗。同时感慨生命的物质性,生命的复杂简单。更想从生命中提取出超物质的东西。


这篇文章有感而发、一气呵成。是我对自己的阶段总结,也是对子女、家人的交代。未来他们成人了,不论他是否自我感觉成功、幸福,再看到这篇文章,相信会理解我,我尽力了,以后靠他自己的造化了。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一些朋友一些参考,大家批判的吸收,如果没有用,那就一笑了之,毕竟孩子教育现在还是“家务事”,各管各的。


(2015年2月23日)


首先,现在的教育理论,绝大多数都是所谓专家提出的个性化的理论,他们的理论基础几乎都是基于个人的观点,有些实践经验,很多还是因为他们掌控了话语权,想怎么说怎么说。


理论的研究是科学,要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一个生命体、信息系统的发展,这对于教育学家来说,我认为超出他们的范围,不擅长,他们做不好!教育专家多半是心理学、行为学专家,偏文科;生物学则是纯粹的理工科,两类专家有很大差异。教育专家们得出,甚至是提出的教育理论如果没有自然科学理论、实践依据,是不可信的,最多也就值得参考。


其次,西方鼓吹的轻松学习,让家长放任孩子,顺着孩子的愿望,自由发展,科学吗?到西方看看才知道,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特别是贵族家庭、“上等人”,都是严酷教育,甚至是类军事化管理。从电影上也是看得出,从小孩吃饭开始,就有很多规矩,必须遵守,哪里会放任?都是让你们老百姓养草,我们偷偷栽树。


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剪不成材。让大人听从没有经验、没有知识、没有完整系统的世界观的孩子的话,听从他的所谓愿望和选择,合适吗?


一个3个月大的宝宝,津津有味看PAD里面的动画片。。。




让孩子自由生长、自由发展真的对吗?也许你正在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的早期教育机会是单程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能再听“砖家”、“舆论”信口开河或者唯利是图的忽悠了。要用自己的脑子做成选择,以后无怨无悔!


网上最近有一篇文章“日本宣告“宽松教育”失败,吹捧素质教育的都该看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经验|心得体会

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性格以及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通过此专辑的系列节目,你可以获得:一,教你怎么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二,克制孩子任性,自私,拖延...

by:快速阅读训练法

幼儿教育话题

有人“心梗住院”,有人“脑出血奔急诊”……家长们无处安放的“陪作业焦虑”近期广受关注。相关统计显示,中国学生每天写作业超过2小时,而“陪作业”已成为影响家长幸福...

by:小红莓口才艺术

幼儿语言教育

幼儿时期是语言教育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日常教学各工作中要学会把握时机,做幼儿语言教育的引导者,让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由被动变主动,.幼儿语言教育应该是面向幼...

by:善意流传

学前教育中医幼儿园国学幼儿园

学前幼儿园国学教育中医启蒙教育中国幼教大时代北京果雪儿原创在线学前教育直播频道推出的每天三分钟播报时间,聚焦火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幼教信息内容方面:1、聚焦...

by:果雪儿少儿中医启蒙

关于赏识教育和批评教育

谈关于赏识教育和批评式教育,教育出来的孩子的性格,会有什么区别吗?

by:雍仲昭玛

声音主播

1550564.2万

简介:大学就读西北工业大学导弹总体专业,后留校在导弹自动控制专业从事多年相关科研工作。在校期间完成近百项科研工作,其中两项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涉及计算机、自动控制、教育、体育、材料、医疗、石油等各行各业。 这些年积累了数万分钟的录音资料,有关于人生、关于科技、关于心理学、关于网络、关于职业培训、关于幼儿教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