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2018-05-24 21:59:3623:12 3548
所属专辑:宋词鉴赏辞典
声音简介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作者: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王昭君,汉南郡秭归人,名嫱。汉元帝宫人。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广智,多智”。西汉后期匈奴单于求美人为阏氏Yān Zhī阏氏,音烟支,是汉时匈奴人妻或妾的称号。源于胭脂花,即红花。匈奴人以女人美丽可爱如胭脂,因而得名。匈奴人称妻、妾为阏氏,称母亲则为“母阏氏”。“大阏氏”可能是匈奴单于的正妻,但并非绝对。后意义扩展为汉朝的公主、还有匈奴皇后号,史书中常称"阏氏"为"有阏氏"。 有一个说法是,匈奴女人是胭脂的首用者。而匈奴人拿阏氏来称呼女人,可见是美称,是尊重的意思。,帝予昭君以结和亲。此曲为北宋民间新声,用为词调。此调以六字句为主,前后段各有一个五字句与三字句,而且四换韵,故声情颇富变化而不凝涩。朱敦儒词咏洛妃,名“洛妃怨” [fú fēi] 1.宓【fú】 (1)通“伏”。 例子:女宓(fú)妃,溺死于洛水,遂为神.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又称甄夫人。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

魏文帝曹丕的第二任正妻,魏明帝曹叡生母,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以后被赐死,曹叡即位后追尊甄氏为文昭皇后

。宋人侯寘zhì词名“宴西园”。

宋末南宋初词人万俟咏mò qí)词体为宋人通用之体,抒写清旷之情,南宋朱敦儒用以悼亡,其词云:“胧月黄昏亭榭。池上秋千初架。燕子说春寒。杏花残。泪断愁肠难断。往事总成幽怨。幽怨几时休。泪还流。”此又表达深沉婉约之情。

﹝昭君怨﹞本琴曲名。【琴曲谱录】:“中古琴弄名有﹝昭君怨﹞,明妃制。”又琴操:“齐国王穰ráng,以其女昭君,献之元帝,帝不之幸。后欲以一女赐单于,昭君请行。及至,单于大悦。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故李商隐诗有“七弹﹝明君怨﹞,一去怨不回”之句。(晋人避司马昭之讳,昭君改称明君)。至隋唐由乐府而入长短句,浸成词曲名。清毛先舒【词学全书】云:“汉王昭君作怨诗,入琴操,乐府吟叹曲,有﹝王明君﹞,盖石崇拟作,以教绿珠;隋唐相沿有此曲。”词调多取名于琴曲;观此,可知本调调名之由来已。又本调亦名﹝一痕沙﹞、﹝宴西园﹞。

琴操之体不一,有畅,有歌诗,有操,有引,而统谓之操。畅者,畅其志,《桓子新论》云:达则兼济天下,无不通畅是也。操者,显其操,《新论》云: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是也。【凤麟按:汉桓谭《新论·琴道》:“夫遭遇异时,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故谓之‘操’。操以鸿雁之音;达则兼善天下,无不通畅,故谓之‘畅’。”】引、廞xīn同音通用,《尔雅》:廞,兴也。郑康成曰:廞,兴也,犹《诗》之兴。是引即《诗》因物起兴之意也。

  ⑴桓伊三弄: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子猷(徽之)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⑵“绿窗”,碧纱窗。

 

  ⑶新月句:客将远行,故如此说。张继《枫桥夜泊》:“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欲去又还不去:欲去还留恋,终于不得不去。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译文】

  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有人说,儒家学说是“人学”,这一条可以作佐证材料.他只问人,不问马,表明他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面的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从这个事例我们看到圣人对于他人生命的关爱.马棚失火,最可能的后果是马被烧死,但孔子的第一反应不是马这种先秦时期极其宝贵的财物会不会损失,而是有没有人员伤亡.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现代出版的《论语》读本都是这样标点的,笔者认为,这一则改为如下标点会更妥帖些:“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笔者按:‘不’通‘否’).’问马.”差别在于,前者“不问马”为一句,后者将“不问马”标断.这一细小的变化,使意义有了明显不同,对比如下:

  (1)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译文: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没有问马.

  (1′)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译文: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回答说:)“没有.”接着询问马的情况.

  按照前一种标点,孔子只关心人的伤亡,对马的伤亡则不闻不问,那么,孔子就是一个十足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者了.

  按照后一种标点,孔子既关心人的伤亡,也关心马的伤亡,只不过先人后马,先重后轻,这样理解的话,孔子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博爱君子.笔者认为,两相比较,后一种标点更妥,理由有三:(一)符合古人一问一答的文法.(二)符合孔子的一贯思想.(三)符合儒家思想的一贯精神.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不知是哪位吹笛者,将人从好梦中惊醒。推开窗户,只见江天茫茫,天上挂着一弯孤单的明月。

 

明日分别时,送别的人当站立江边,久久不愿回去。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他的心意,追逐行舟,代人送行。而滔滔江水,依旧东流入海。

赏析

  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二月,是作者为送别柳子玉(名瑾)而作。子玉是润州丹徒人,与东坡谊兼戚友。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时任杭州通判,赴常州、润州一带赈饥,子玉赴怀守之灵仙观,二人结伴而行。次年二月,苏轼金山(润州西北长江中)送别子玉,遂作此词以赠。

 

  上阕写离别时的情景。首二句以晋人桓伊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的典故,以发问的形式提出疑问:夜深人静时,是谁吹奏有名的古曲,将人们从梦中唤醒?此二句暗写离别。次二句融情入景,通过新月、烟云、天空、江面等景,将整个送别情景和盘托出。

 

  下阕遥想“明日”分别的情景。“欲去又还不去”,道了千万声珍重,但迟迟没有成行。二月春深,将是“落花飞絮”的时节,景象凄迷,那时别情更使人黯然。“飞絮送行舟,水东流。”设想离别的人终于走了,船儿离开江岸渐渐西去。送别的人站立江边,引颈远望,不愿离开,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追逐着行舟,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又借“飞絮送行舟”表达人的深厚情意,结束全词,分外含蓄隽永。词所谓明日送行舟,未必即谓作此词的第二日开船,须作稍为宽泛的理解。

 

此词上片写送别情景,以景色作为笛声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别时的感伤氛围。下片运用叠句造境传情,想象次日分别的情景,大大扩展了离情别绪的空间。如此虚实结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使读者受到极强的艺术感染。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大Ivy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秋语荷塘 回复 @大Ivy

谢谢朋友

再生缘_xy

👣🦇🐤🍍🦅

课外之屋

或许孔子真没问马?

课外之屋 回复 @课外之屋

先问人,再问马,是很多人都可以做到的,只问人不问马,是孔子才能做到的

听友77776005

欲去又还不去,是还没走哩。想走,但又留了一会。

逍遥_glv

做学问的人……可敬

秋语荷塘 回复 @逍遥_glv

谢谢朋友

猜你喜欢
苏轼传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在政坛上大起大落,落差令人难以想象,十几年的贬谪生活是他人生中最沉重的经历。经受了无数的磨难,苏轼最终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by:嘟嘟的异想世界

苏轼传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

by:故磊溪边

苏轼传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

by:蹒跚的小白

苏轼十讲

作者:复旦大学朱刚。简介:苏轼一生“如鸿风飞,流落四维”,仕途几经浮沉,一代文坛盟主的影响力却未见消减,与禅门僧人、方外道士过从甚密,兼采佛道之修养,壮浪纵恣...

by:欧阳楚懿

苏轼词传

人生得意时,要读一读苏东坡;人生失意时,更要读一读苏东坡。因为:一生沉浮,一路坎坷,他却道:“也无风雨也无晴。”

by:K的阅读房

苏轼十讲

每一个中国人,若认真审视自己的精神世界,必会发现有不少甚为根本的东西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苏轼的,称他为中国人“灵魂的工程师”绝不过分。

by:yxsm小学二组读书帐号

苏轼词传

人生得意时,要读一读苏东坡;人生失意时,更要读一读苏东坡。一生沉浮,一路坎坷,他却道:“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张琴,一壶酒,一支笔,云间写诗,田里踏歌,烟雨平...

by:熙熙_雨儿

苏轼词传

大文豪苏轼是中华文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是一个天才,是九百年前的超级偶像。他懂建筑,会修筑堤坝;他通音律,是不折不扣的音乐家;他更是个吃货,没有他就没有东坡肉,...

by:明夜风

苏轼词传

一生沉浮,一路坎坷,他却道:“也无风雨也无晴”。得意时淡然,失意时泰然,顺也苏轼,逆也苏轼,凡事莫向外求。

by:我播我乐刘建安

苏轼十讲

苏轼:中国人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by:非常态读书

声音主播

74613954.3万

简介:虚度五十春秋,传道授业已三十载。 徒有其名,但自强不息的精神至死秉持。 不愿与不齿之人宣战。受到误解多多,承受压力多多,淡然一笑,只当是过眼云烟。 喜欢独处,公平交往,说真话,讲实情,坚信世上好人多! 崇拜辛弃疾一人,只为他是真正的文武集于一身而不只是擂动战鼓摇旗呐喊的一类。 优缺点皆突出,自己喜欢跟自己叫板。理想是有生之年骑车跑够十万公里。 自豪的事情是妻贤子孝,自己的个性很容易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原谅。每日笑声常伴,此生所图,莫过于此。 坚信自己以后的文字会更精彩!我的公众号:秋语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