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正在失去年轻人

2018-07-12 17:28:1712:01 1.5万
所属专辑:听10W+
声音简介

足球正在失去年轻人


作者  毒鼠强



世界杯足球赛即将落下帷幕,这一个月来,真球迷熬黑了眼圈,伪球迷言必称球,有人哭有人笑,有人发财有人输惨……这个小小的皮球仿佛带有神奇的魔力,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无人置身其外。


 


足球是运动,足球是政治,足球是文化,足球是产业。产业角度,足球是门大生意,年产值超5000亿美元。它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足够多的人花足够多的时间,在其中投入了足够多的注意力,一起撑大了足球的产业规模。4年前的巴西世界杯决赛,德国VS阿根廷,全球近10亿人收看直播。注意力=钱,仅国际足联一家,一届大赛就狂赚了40亿美元。


 


然而,世界杯是四年一度的节日,过年吃饺子≠平时爱吃饺子,种种迹象表明,足球运动(及产业)正在对年轻人丧失吸引力。谁失去年轻人,谁就可能丢掉未来。


 


在球迷文化最成熟、商业开发最成功的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众俱乐部察觉到了这一隐忧,为吸引年轻球迷到场观战,下调球票价格,推出特殊折扣,但并未扭转球迷老龄化的趋势。统计表明,英超成年球迷的平均年龄高达41岁。2017年,18-24岁的季票持有者仅占总数的4%。足球俨然成了一项“年轻人踢球,中老年看球”的奇怪运动。


 


中国球迷平均年龄几岁?笔者暂未找到可靠数据,但媒体界有个共识:中国踢球看球的年轻人正在变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越来越多的时间投入网游网剧、网络综艺和网络社交,他们没空关心一个甚至被视为“国耻”的体育项目。


 


即便是球迷群体,其注意力也正在被瓜分。艾瑞咨询和“懂球帝”联合发布的《中国足球球迷画像洞察》显示,中国足球迷的兴趣偏好中,有6项的TGI指数(目标群体指数)大于110:看影视、体育健身、玩游戏、K歌听音乐、看动漫、逛夜店酒吧。其中TGI指数最高的是玩游戏,高达126,这说明球迷比非球迷显著地更爱玩游戏。


 


上述趋势极有可能不可逆,足球成为世界第一运动,本身就是工业化的产物,而相应的时代特征正在消失,并可能不复存在。


 


现代足球发源于英国,19世纪中上叶,两次工业革命效应叠加,大量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务工,他们工作枯燥劳累压抑,业余靠踢足球消遣娱乐发泄。在曼彻斯特、利物浦、纽卡斯尔等工业城市,以工厂和街区为单位,一个个足球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它们中的佼佼者,日后发展组建了英格兰足球联赛。足球的初心属于工人,属于平民,与富人无关,富人打高尔夫、马球和网球。


 


工业化时代,社会组织化程度高,呈现网格化特点,一个工人即便自己不踢球,也热衷于看工友踢球,以球队为精神寄托。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天然成为父母所在工厂、家庭所处街区球队的球迷。足球,成了人们身份认同和定位的坐标系。


 


全民踢球看球,实在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在前信息化时代,欧美人既不打麻将,也没电视看,休息日跟门当户对的亲朋好友同事邻居一起到球场看球,在“和平年代的战争”中倾注和宣泄情感,既是心理需求,也是生理需求,还是社交需求。


 


英国足球大师香克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说过:“我们一定要踢出漂亮的足球来回报球迷,球迷每周有六天都要在工厂辛苦工作,周日才能看场球,他们想看点好看的。不能打得沉闷,不进球让人昏昏欲睡,球迷不高兴。”


 


在欧洲大陆,德国的慕尼黑、多特蒙德,意大利的米兰、都灵,和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等等,这些大城市也都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工业化浪潮中,诞生了日后闻名于世的足球俱乐部。有人把足球称作“工人阶级的芭蕾”,对应那个时代的特点,这个比喻再贴切不过了。在工人们心中,无论夺冠或降级、踢得好看或难看,球队都是“我们”的,这是一种基于身份认同、地域认同的排他性的“信仰”。


 


二战以后,世界变“平”了,事情起了变化,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资本主义浪潮中,刻在足球上的工人阶级烙印逐渐消退殆尽,足球被推向了消费主义的快车道。足球的主人不再是工人,它不再纯粹,不再是信仰,不再具有意识形态式的排他性。孩子随长辈从小成为某支球队的球迷,不再天经地义。足球跟其他商品一样,被摆上了货架,它需要取悦消费者,主要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掏钱。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过后,足球又迎来了它最大的敌人:移动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祖孙三代各取所需,足球发展之初的娱乐匮乏,早已流变成了娱乐至死。


 


手机成为每一个人肢体的延伸,电视作为家庭共用屏,被打入冷宫,人们低着头,一头钻进自己的世界,不能自拔。足球比赛难以再像从前那样,成为一家人共同收看、一起讨论的家庭议题。


 


手机还带来了人类需求的解放,中国人用一个叫作“互联网思维”的概念,总结了这些需求。互联网思维要求免费、便捷、参与、体验,传统足球比赛可能恰恰与之反其道而行。


 


看球不免费,甚至很贵。英超球票三五百元人民币一张;收看比赛直播需付费,根据场次不同,每年两三千到七八千元人民币不等。英国退役足球名将麦克马纳曼对足球的贵族化趋势痛心疾首,他算过一笔账:“伦敦的一家人去看阿森纳或切尔西的比赛,门票、车票和食物开支加一起,相当于男主一周的收入,甚至更多。”


 


看球不便捷,甚至很烦。球场交通、停车、排队、安检等环节繁琐,一个半小时的比赛,需要本地球迷投入半天时间。异地球迷看直播,时差问题让人望而却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足球,却在不同的时区,有多少人乐于凌晨两三点摸黑看球?


 


虽然球迷与球队、球员的线上线下互动渠道越来越多,但在场上踢球的是球员,球迷无法深度参与。球员踢得好,球迷没法“打赏”“刷游艇”;球员踢得差,球迷没法发弹幕怼他。英国机构针对18-24岁英国球迷调查发现,他们中到现场看球的人不多,却有61%玩足球游戏,44%买足球彩票。在足球游戏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组建球队、操控球员。足球彩票怎么买,也完全由自己说了算。年轻人深度参与的诉求,有可能倒逼足球俱乐部重组三足鼎立的盈利模式(球票收入、直播分成、商业开发)。


 


看球给人的体验时常不够好,球场露天,风吹日晒、下雨下雪,比赛照踢,球迷受罪。一场90分钟的比赛,精彩画面难得一见,本届世界杯出现多场1:0的丑陋比赛,还有球队众目睽睽之下踢0:0的默契“养生足球”,看得人昏昏欲睡。


 


写到这里,笔者想起了上月参加“EXPO—世界足球峰会”(安徽蚌埠)时的一段见闻。在峰会“足球俱乐部如何玩转电竞”的讨论环节,舞台上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主持人念完串词后,四个在中国电竞界小有名气的90后捷足先登,上台坐定。他们染着黄毛,穿得松松垮垮,跟峰会穿西装、打领带的画风冲突强烈。


 


另一位嘉宾是意大利足协副主席、传奇球星科斯塔库塔,他一身正装,上台后只得在最靠边的座位坐下。台下与会者开始议论,谴责这几个孩子失礼。这四人并没意识到有何不妥,若无其事地在台上侃侃而谈自己的电竞队发展如何快、如何受欢迎,直到合影时依旧把科斯塔库塔挤在最边上。


 


纵使老球迷看不惯这一幕,但时代的暖风已然吹到了他们无礼的脸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70954263

四年前是南非世界杯

慕小迟_tn

我想wenxia 主播哥哥这期是不是机器人朗读。。。

喜马深度 回复 @慕小迟_tn

不是的 是个真小哥哥

慕小迟_tn

因为四个九零后估计根本没踢过只是玩过FIFA吧哈哈😄,想了解⚽亲自试试

听风在低吟

很有趣的角度,值得思考

文森特特别6

都是什么呀??

猜你喜欢
【免费】正在写诗的年轻人|散文|AI多播

《正在写诗的年轻人》由青年诗人李柳杨主编,收录了吴雨伦、玉珍、陈放平、张夜、姜二嫚等70多位新锐诗人的诗作,是90后、00后诗人的一次精彩亮相。这些年轻诗人的诗...

by:知识书卷

失去一切的人

我们的世界会更美但永远不会完美因为人类不配

by:leona_6f

人生中必要的失去

让该失去的都失去,真正属于你的人生才会出现

by:紜禾

当失去以后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缘分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当你觉得幸福的时候,不管你看到什么样的风景,都...

by:华语音乐

失去的胜利

二战德国三大将领之一的冯·埃里希·曼施坦因元帅,是二战中非常华彩的一名元帅。儒雅、睿智,单从军事的角度出发,这是一位值的探讨的元帅。无论他在做参谋长还是集团军群...

by:猫头鹰大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