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心理防御机制—认同/仿同(上)

2022-05-16 00:47:1718:09 769
所属专辑:心灵的面具
声音简介
认同/仿同(Identification)

在精神分析中,认同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是指无意识地取他人之长归为己有,并作为自己行动的一部分加以表达。个体无意识有选择性地吸收、模仿或顺从另外一个人(一般是自己敬爱、尊崇的人,或者归属、认同的团体)的态度或行为的倾向,以对方之长归为己有,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以此吸收他人的优点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安全感以及接纳等方面的感受,掩护自己的短处。一般说来认同的动机是爱慕,个体把别人具有的而自己感到羡慕却没有的品质不知不觉加到自己身上。广义的认同是指个体的身份界定过程,它包括三种情况:1、将自己的身份扩展到他人;2、向他人借取身份;3、与他人的身份混淆。

认同既是正常心理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防御机制。认同一般是个体向比自己地位或成就高的人的认同,以消除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因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产生的挫折及所带来的焦虑。就定义来说,认同可借由心理上分享他人的成功,用以为个人带来不易得到的满足或增强个人的自信。在人生中,每个人都有一些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完成,而其中主要的一项就是完成“认同”的历程。“认同”始于儿童至青少年期成为主要发展任务。儿童用来学习社会团体态度与习惯,青少年用来找寻自我、肯定自我。因此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认同”是协助人格发展的重要方法。但精神分析学派的说法,“认同”虽是儿童学习性别角色所必须,如使用不当也可能成为一种防御反应,那不那么有“建设性”了。

• 中国成语“狐假虎威”“东施笑擎”都是认同的例子;

• 某人以与某富豪见过一面为荣;

• 一个不帅气的男孩子喜欢和一个漂亮的女孩子交往,他可以因为别人夸奖她的女友而感到自豪;

• 有些人喜欢把自己和在事业上非常成功的名人、名校、名牌衣物联系在一起,从而得到间接的光荣,借以减少挫折的影响;

• 一位物理系学生留了胡子,是因为他十分仰慕系中一位名教授,而该教授的“注册商标”就是他很有性格的胡子,此学生以留胡子的方式向教授认同。

认同有时也可能认同一个组织。

例如:一个自幼失学的人,加入某学术研究团体成为该团体的荣誉会员,并且不断向人夸耀他在该团体的重要性。

认同有四种形式:原发性认同(Primary identification),继发性认同(Secondary identification),内摄性认同(introspective identification),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A. 原发性认同(Primary identification):是存在于婴儿期的一种状况,指婴儿必须将他自己与客体区别开来。

B. 继发性认同(Secondary identification):是指当个体意识到与客体身份的不同后,向客体认同的过程。这是一个防御性过程,因为继发性认同降低了自我对客体的敌意,从而使自我体验到曾经被否认掉的分离。婴儿的继发性认同是正常发展的一个部分。

C.内摄性认同(introspective identification):是指与内化了的客体认同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指个体想象他人存在于他之中,并且是他的一部分的过程。根据对所认同客体的感受不同,又分为反感性认同、向攻击者认同、向失落者认同三种形式。

a.反感性认同:一方面感到反感,另一方面又去仿同。

一位少女自称生平最讨厌遇事大声吼叫的女人,可是自己遇到了生气的事,却总是控制不住大吼大叫,而事后又每每因其失态而愧悔,经深入查询,发现这个女孩子有一个非常专横的母亲和一个非常柔顺的父亲,家中的事情父母之间一旦存在意见分歧时,只要母亲大声一吼,父亲就俯首称是,照母亲的意思去做,做女儿的生在这样的环境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认识,即遇事不分对错,只要谁的声音大,谁就得胜,虽然她理智上知道大声吼叫是不好的,但是在潜意识中,却处处模仿她母亲的粗陋行为,因她觉得这才是制胜之道,一方面她对母亲的这种行为很反感,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是应付困难的好办法,只要她面临困难就大声吼叫,这种一方面感到反感,另一方面又去仿同的现象,称之为反感性认/仿同作用。

b.向攻击者认同:也称与攻击者仿同、向强暴者仿同,向恐吓者模仿,自己也变成一模一样地去威胁或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斯德哥尔摩效应”就是一种向攻击者认同。

向攻击者认同是由A.Freud 提出的一种防御机制,它是指个体无意识地模仿权威或攻击者,并以被模仿者特征自居或行动。当他以权威者/攻击者的特征行动时既表达了对攻击者的攻击,又摆脱了被攻击的焦虑与不安。有些人常受强者恐吓、威胁或欺负,很害怕,也很讨厌,可是因为被威胁,恐吓得没办法,结果向恐吓者模仿,自己也变成一模一样的去威胁或欺负比他弱小的人,以免因被人恐吓而害怕的心理,这也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的表现。

• 有些孩子经常被父母或哥哥殴打、欺负,结果,反而模仿他们,转而去打弟弟或动物,以减轻或消除自己被欺负的心理;

• 小孩子以大人的口吻教训同伴;

• 饱受暴力的孩子成年后变成施暴者。

c.向失落者认同:有时一个人失去他(她)所爱的人时,会模仿所失去的人的特点,使其全部或部分地出现在自己身上,以安慰内心因丧失所爱而产生的痛苦。

【案例】有一位年轻人自从母亲去世后,常常担心自己会患上心脏病,不时按脉搏,摸头部,只要身体稍感不适,就东奔西跑找医师,要求量血压,做心电图,唯恐心脏病突发而身亡,分析其原因,原来他母亲一向很关心他的身体状况,只要他身体稍微不舒服,马上就替他按脉搏,摸头部,找医生检查,现在母亲去世了,他不知不觉中扮演了母亲的角色,模仿母亲关心他身体不适的习惯,他这样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潜意识中保留了他已逝母亲的一些气质与习惯,借以使他产生仿佛母亲尚在身旁的感觉,略微失母之痛。

上述这些仿同现象,基本源自“内摄作用”。因内摄作用主要是婴儿早期心理机制的特点,是人格未成熟时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故内摄作用被认为是不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D.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是指个体将自我不能接受的部分分离出来,投射到一个幻想或真实的客体身上,然后,再将这个客体内化,这个过程就是投射性认同。投射性认同是婴儿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

投射性认同的行为模式,是投射者诱导被投射者以一种投射者限定的方式来作出反应的模式。它源于一个人的内部关系模式,即当事人早年与重要抚养人之间的互动模式,这种模式的内化成为自体的一部分,并将之置于现实的人际关系的领域中。认同是投射的平台,也是投射的目的,而投射就是为了完成认同这个目的。

投射性认同是唯一一个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防御机制。

投射: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说成是别人的东西。“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其实是自己这么想的。

认同:投射者怎么说,被投射者按投射者所说地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就是说被投射者认同了投射者的投射,投射者成功了,同时相信或验证了自己的看法:看,我多么英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投射者此时也认同并强化了自己的信念。

• 妻子认为丈夫好色(投射),丈夫承认了(认同)。妻子问:今天跟谁在一起,是不是跟那个狐狸精在一起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可以跟那个人在一起。从深层来分析:我想和某人在一起,但不能。就投射给丈夫,想象他和别人在一起。妻子想好色,投射给丈夫。丈夫变成为妻子认为的那种人,妻子就认为自己判断是正确的。勉强用语言来表达:投射性认同是一个人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行动、进行反应的人际行为模式。边界不清,是一种勾引和上钩的过程。

• 大家聚完餐,张三争着付账,张三会认为别人小气,又害怕对方说自己小气,就争着付钱。边界不清,谁付谁心中都不舒服。

• “你看不起人!”背后的潜意识是:我自己看不起我自己。别人其实没有看得起看不起的问题,时间长了,真的看不起了,这个人就会想,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 想让对方听不懂,就谈理论,就让对方的认为自己是高深的。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往复杂讲,才是高水平的表现。

• 外出,带非常多的药物的妈妈,潜意识可能是:孩子,求求你得病吧!孩子就不好意思身体好,妈妈的潜意识就得到证实了。特别关注孩子身体的妈妈、害怕孩子有病,是想让孩子有病。妈妈的眼睛如果看到孩子是病人的,孩子一定会有病。看孩子是阳光的,孩子就是阳光的。

谁投射,谁认同,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投射性认同过程分为三步曲:第一,自己想摆脱;第二,强迫别人;第三,别人也这样做。也就是说,首先,个体(投射者)将自己的一部分(坏的、有时也可以是理想的部分)以投射幻想的形式放置在另外一个人(被投射者)的身上,并设法从内部控制那个人;然后,投射者竭力让被投射者(投射性幻想的对象)采取与TA所幻想相一致的行为;再后,被投射者对投射者的“竭力”诱导行为采取反应,这时,被投射者要么与投射者所幻想的行为一致,从而陷入投射者的圈套;要么被投射者没有中套,即对被投射者的行为不予理睬,这时投射认同失败。

【笑话一则】你到女朋友家,狗汪汪叫,狗的语言表达的含义是:“你是敌人,我排斥你。”你如果往后退,就是证明了狗的判断的正确,这是投射性认同;如果不退,反而拿棍子打,狗更加咬,也更加证明了狗的判断,也是投射性认同。

【笑话又一则】乌龟一家去郊游,到达目的地后,才发现没有带开罐器,于是让小乌龟回家去取,小乌龟再三叮嘱父母自己不回来不要偷吃。漫长的等待,小乌龟总不回来,结果父母实在等不及了,就要开始吃。此时,小乌龟从树后跳了出来。他并没有回家去取开罐器,而是一直躲在树后,抱定信念就是父母会一定会偷吃,结果父母就按照他的意愿发生了“偷吃”的行为。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

做心理咨询师,是一定要了解防御机制的,了解你的来访者在生活中和咨询时无意识地用了哪些防御,他为什么会使用这些防御,如何去识别和理解这些防御机制,都对咨询的顺利进...

by:掌中之叶

聊聊人的心理防御机制

有趣的心理防御机制千奇百怪

by:阅读阅己

自我与防御机制

安娜弗洛伊德是唯一继承父亲衣钵的人,她的工作强调了自我和正常的发展线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工作的协作性在分析和观察中的重要性。

by:大河_1989

适度的防御机制

建立有滋养作用的人际关系

by:荷巍

详解二十种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防御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人格结构中它属于自我(ego)的功能。当自我觉察到来自本我的冲动时,就会以预期的方式体验到一定的焦虑,并尝试...

by:琴声悠扬_v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