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与教化

更新时间:2023-06-15 21:20

为您推荐德性与教化免费在线收听下载的内容,其中《第三节 天地之性与德性之知》中讲到:“德性之质的以上二种内涵在逻辑上潜含了而后理学发展中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不同进度,强化德性之中的理性维度则入手的主导方面将放在道问学突出德性之中的道德内涵,则尊德性将...”

德性之质的以上二种内涵在逻辑上潜含了而后理学发展中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不同进度,强化德性之中的理性维度则入手的主导方面将放在道问学突出德性之中的道德内涵,则尊德性将被推向更为前沿的地位

第三节 天地之性与德性之知

04:47/05:53

无弦有声

50

人的生命活动即是承德的历程,德性,价值与生命合一,如是,则亦无所谓。个人生命存在的生死,只有德性价值的成就的始终历程,人的由生而死,乃德性价值的由神而终,而中奶是完成而不是死灭

03:德性的实践(上)

23:06/46:58

春满大地_56

28

可实践的幸福及灵魂的有罗克斯的部分的实现活动对于多数人来说就在于我们的实践的,生活的合乎道德,德性的活动,合乎道德德性的活动并不与合乎理,智德性的活动叛然分别相反

[导言]幸福

03:55/11:54

小园的秋天

82

尊德性与道问学涵养就是尊德性,讲求就是道问。学中庸说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本来是一件事,陆九渊却把它切开来,认为朱熹的道问咁是支离破碎

61.理学和心学,本质没有区别,只是角度不同

01:28/09:39

幸福船长陆虎

1

激情处在善的状态,由于理性的欠罚就不会有德性,因为德性源于两者,所以不可能饿的使用德性笼统的讲,与其他人的政事相反,作为德性的本源和向导,与其说是理性,还不如说是激情,因为首先必须由某种朝向美好的非理性的冲动产生出来

第二卷7

14:59/16:08

王廷志_4o

141

德性横溢与之险横坤天下之志,顺眼德性横剪与之主能悦之心,能言诸侯之律,定天下之捷,凶成天下之唯,唯者事故变化云为皆是有详向事之气,瞻事之来,天地设卫,圣人成人,人谋鬼谋

2572年11月19日诵读《易经》系辞下传2遍/累计87遍

21:12/22:27

美美诵读经典

1

管理人民首先在与教化引导,但具体措施却不单纯局限。在学术领域玩翁兴办学堂倡导读书固然是教化人言,制定有关婚丧嫁娶的礼节法规也是教化黄霸龚遂,鼓励百姓务农,大力促进生产

98.历史感应统纪(文白对照)•前汉书•龚遂

08:27/11:11

善润华年

77

仅仅说德性是使得我们好,并使得我们的活动完成的好的品质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说明德性如何是一种这样的品质,这需要从人的事物德性质来说,明人的事物除了是可变动的之外,还是连续性的

[导言] 德性

07:03/08:51

小园的秋天

77

此所谓穷神之化者,即是德性生命之政务,亦是发之于德性生命之超,越的形而上之洞,见其根据完全在人故上细语云显,诸人常朱用古万物而不与圣人,由圣德大业致以在此及根据人

心体与性体(一)(308~329)

28:28/89:30

樂學務本

44

人类社会能从愚昧与野蛮走向今天的文明与开放,是文化教化的结果。而文化教化的前提就是文化传递教育无时无刻不在起着传递文化的作用,尤其是学校教育一直承担着传承文化的重任

简答论述8~10 教育功能+教育独立性

06:36/11:57

甜恬的田

2436

既然德性同感情与事件相关,既然出于意愿的感情和实践受到称赞或谴责回缓意愿的感情和事件,只得到原谅,甚至有时得到怜悯。研究德性的人就有必要研究这两种感情和事件的区别

第三卷行为1

00:04/12:24

文书博士

35

我们刚刚谈及的德性理论结合在一起,就会发现,德性方面的品质分为若干等级,分别对应于灵魂中的欲望,仪器或理性部分各自的道德冲动与此颇为协调的主张时,就像灵魂中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观念一样,不同等级的道德品质也彼此观念,高层次的品质涵盖低层次的品质

至善与德性

15:19/28:02

从零开始修习哲学

1

道德德性决策者具备水的德性就接近于岛,他们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性正善治是善能动善时,这就是道德经反复强调的不争执的四功成就,与世无争,不是一种心态,而是以他整套领导学理念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第八章,上善若水

00:29/10:43

屏多宝

493

如果把一个人的事业做成一座比一层大楼的第一是一个人的德性,一个人的厚重德性好比一个人人生高楼的一个结实的第一,人生的德性多厚重,人生的高楼有多巍峨,否则格不配位

易经与易传(三)(四)

05:54/09:14

李冠论

1

自己的孩子自己去教化,他教化下来,总是比教化别人的孩子那个水平要高一点儿,因为他亲近你天天在一起,不是说因为他是我的孩子,我就把他教化好,而是因为他天天和圣人在一起,就是好比你先天天和熏香施在一起,你身上自然就染香

70孟子万章下(5-6)

11:57/66:47

臻经典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