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更新时间:2023-06-15 22:35

为您推荐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免费在线收听下载的内容,其中《19.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中讲到:“郭沫若的甲骨文和经文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以及先秦思想研究范文兰,吕振宇的中国通史研究猴外炉的中国古代社会和思想研究简博赞的历史理论研究,其成果都是享有盛名的学术...”

郭沫若的甲骨文和经文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以及先秦思想研究范文兰,吕振宇的中国通史研究猴外炉的中国古代社会和思想研究简博赞的历史理论研究,其成果都是享有盛名的学术著作

19.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

01:40/09:17

友鹿

170

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编年史著作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马司马迁撰写了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祭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皇帝时代

文史常识-文学与传统文化常识201到最后

15:28/65:58

万事牛牛牛

3

你看,而历史学家白寿以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清代卷所选的人像,在康熙永正,乾隆这三会皇帝下面紧跟着的就是他们三位了,他们三位之后,也就只有师傅画像他们的地位多么重要

直播中华传统文化必修课0221之三

202:28/436:56

潇湘铜豌豆

1

一般的通史就是说这个一大段就行了,知道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中国通史,他实际上也不可能写到今天一般的中国通史就约等于中国古代史。就我说的是,书店里面看的中国同时约等于中国古代史

第四课第四节,两汉的文化

03:26/15:10

中学教员李杰

3337

其次,清研学术思想谈者率好,以中国秦以后学术拟值欧洲值,中古时期然其间有难相比病者欧洲中古时期之思想以宗教为主脑,而中国学术界则早托宗教之祭霸孤夷史学研古者学术

钱穆先生《国史大纲》引论9 诵读 吟枫

00:06/14:47

孟寒秋

113

陈恭禄先生的主要著作用中国近代史,中国通史,日本诠释,印度通使达纲,中国近百年时近代中国史料评论,曾国藩与海军等等这些著作,其中的日本全食与印度通史大纲是陈恭禄先生

王植藏书:陈恭禄《日本简史》

02:06/12:00

开始茶修工作室

121

本书是由北大历史学系等机构始于为知名的学者共同驻编,是建立在北大的历史学。深厚的治学传统,是多年科研与教学的结晶,展示的是中国视角下的人类文明史,首次出版以来就广受好评,并多次重印,可谓是国内外学者的一个世界通史

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考研参考书目

01:29/04:30

才思教育

37

普通生物学,地球概论,环境科学,教育心理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科学,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科技制作的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包括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

1819-22教育学类科学教育专业和人文教育专业

00:40/04:58

家长学报考

1.1万

中国史学的发展史,钱老在书中把中国的史学发展根据年代先后分成五个阶段,我们一个个看,第一个阶段是从上古的商周时代,一直到汉初,这是中国历史的发端时期,也是史学的萌芽期

2021-03-19 《中国史学名著》

05:42/37:05

持之以恒的晚风

501

梁冬,李桂东和你一起发现中国思想无为太美寄回来依然是我们的重新发现。中国思想文化太美,有请到的仍然是我们的这个历史学博士李卫东老师李老师,你的揣测,你认为中国文化的来源来自于西北方

20090215国学堂—梁冬对话李卫东第二讲

27:27/47:07

杵峰工作室

1279

历史叙述法细说历史是有别于通史断代史那种举其大略的历史叙述法。细说历史不是细说历史,在语音上细说和细说是难分彼此的常需要费些口舌解释,细说历史和所有史学意义上的叙述一样

卷四:细说隋唐——自序(赵剑敏)

00:06/08:18

自在的小钱钱

514

与文学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大不同的是,在史学研究上,傅斯年总结中国及欧洲历史学观念的演进得出如下三个歧视,一使得观念之进步在于有主观的哲学,即伦理价值论变作客观的石料学

第十三章:生别常恻恻◎ 日暮苍山远3傅斯年的成就(2)

00:00/08:13

人文哲思坊

74

他的篇幅要远远超过了郭沫若和范万澜主编的这一部中国通史,因此可以说是我们现在所能够用得到的最好的中国通史的本子,这是我们说的几步比较大的,在学术界产生深刻影响的作品

中国古代史绪论02

15:47/20:16

醉山恋

8409

植物地理中国地理,亚洲地理,欧洲地理,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西洋通史等,还是非专业的音乐美术,他都如饥似渴酒,旱风干路,他一个劲儿的瞬息,战训班的经历,表面上看没有给施雅风带来直接的帮助

冰川之父—施雅风传 07 研究方向:地貌学

01:05/10:05

相山牛

32

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研究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华孔子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长等制

听人文大家讲述人生智慧 37 张岱年:既要好学又要善学 1

00:31/07:11

木木佳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