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
更新时间:2023-06-18 07:30为您推荐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免费在线收听下载的内容,其中《第1章绪论第1节3.4》中讲到:“五医学,人类学和社会文化科学医学,人类学与社会文化科学是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健康、患,病,医学和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以及从生物学和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的疾病...”
五医学,人类学和社会文化科学医学,人类学与社会文化科学是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健康、患,病,医学和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以及从生物学和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的疾病和保健问题及其与生物学因素与文化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第1章绪论第1节3.4
14:43/21:32
230
价值介入是指在实施有计划社会变迁计划的过程中,人类学者采取一种积极参与和介入的态度推广和普及自觉参与平等民主自由等人文价值观,引导社区的社会文化向预期的方向发生转变,并促成社区发展

5 第十六章 应用人类学
10:54/11:54
196
这部分的研究叫文化与认知,这综合在中国几乎没有。大家有兴趣了解一下,目前做得多的是神经科学家,但科学家和经典人类学家一样,总把认识论和本体论分开文化与认知,告诉我们别人呈现的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人类学的记忆研究(上)
19:57/28:08
1
田野成果形式三田野资料的整理原则,取舍原则关系原则,妥善保存第六章升级方式与文化第一节升级方式一油裂和采集二油根,三油木,四金根农业第二节生态人类学的理论,以斯托尔德的社会文化整合水平

5 人类学 考试大纲
02:29/08:09
79
最后,变迁研究会带领我们系统性的思考,未来顺利学完本章,你应该能一给出一个民族制研究者的多年来都从当下讨论他们研究的文化的原因,比较人类学中一些著名文化的现在与过去可能的情况

5.1 这些时间与观念在过去是什么样的?(时间性问题)人类学入门
03:30/13:00
324
从开始的纯文学研究转而走向更为复杂和丰富的文学与文化研究并重的思路,并且将研究理论进一步拓宽在文学话语,比较诗学,文化研究,电影研究,人类学,翻译学,宗教学等领域进行跨界探索

36 第十章 燃起生命的火焰 2 杏坛一生
11:05/16:02
50
同支持即以人类学的学科原则进入多元领域,以获得创造性发现第二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一普通论人类学在强调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坚持认为人类还具有普通论普通性特征及整个人类具有某些共同的基本行为特征和一些普遍意义的生活方式

5 第一章 导论
02:55/05:26
142
生物文化视角强调生物性,文化和环境这三个要素之间的系统关系,即反馈互动网络。人类学家提出商务文化性问题,是为了跳出西方哲学身心,分离文化与自然对立的物流思维模式

6.3 人类生物性、文化与环境是如何互动的?_生物-文化性问题
01:20/28:39
351
三,韩化文化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体系间,由于持续接触和影响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发生了大规模文化变迁,含化是人类学文化变迁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一种文化从其他文化中获得对新的生活条件的适应过程是在过程中的文化传递,交流和整合

5 第十章 文化适应
06:24/15:15
70
即使文化人类学领域出现过很多深受推崇的女性,例如玛格丽特,米德和劳拉拉德评论家人指出,考古学和生态人类学几乎成了男士俱乐部,并且从整体上看,即使在文化人类学中,男性视角仍占统治地位

2.3 如何了解文化?(自然性问题)【人类学入门】
07:02/18:30
719
从以上简要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研究确实借鉴了文化批评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同时也借鉴了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而研究领域也并无明确的限定它阅读的文本

第二十五章 第二节 第二十六章 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批评理论
58:02/59:47
47
意大利文化与景观遗产法典对文化遗产的认定也特别强调价值判定规定需通过文化遗产部对其是否具有相应的价值,艺术,历史,考古或人种人类学等鉴定才能成为受保护的文化遗产

1.1基本概念01文物、文物价值、文化遗产
12:27/24:37
1205
特别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注意了解中华文化的特质和中西文化的差异,急于做中西比较和汇通,实际上就会自觉不自觉的以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来理解论语,而不能真正理解论语和中华文化

预言
17:23/22:13
1
也就是说,既把人当作一个完整生物系统加研究及生物整体论,又要对不同人群生存的文化影响力予以必要考察及文化整体论第三节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一,田野工作是现代人类学研究的基石,是人类学最重要的经验和最基本的方法

5 第一章 导论
04:25/05:26
142
文化研究在方法倾向上具有跨学科性,兼用,文学,批评,历史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等方法,但也具有明显的语言论转向厚的一轮色彩,如强调文化的建构性,霸权性,意识,形态性

第二十五章 第二节 第二十六章 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批评理论
16:40/59:47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