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集:怀李白 | 杜甫《春日忆李白》VS公子易《庚子腊月过当涂怀太白公》

2021-08-29 15:36:5324:43 360
声音简介

李太白,无疑是几千年以来中国诗坛高居榜首的泰山北斗。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后世文人之中,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写过怀念李白的诗文,其中的佳作更是少见。除了比他小十一岁的杜甫曾经为李白写下过十几首质量较高的诗篇,余者寥寥。


当代诗人余光中曾经这样描述李白: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就半个盛唐


这几句诗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从技术角度分析,豪肠的“肠”,月光的 光”,盛唐的“唐”,尽管这是一首现代诗作品,但依然可贵的保持了押韵的特点。


诗王白居易也曾在他二十八岁时写下了一首《李白墓》:


采石江边李白坟

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

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

就中沦落不过君


李白于唐宝应元年(762年)殁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初葬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迁葬青山。今安徽马鞍山南采石山下采石镇犹存其墓址。


白居易在李白去世之后十年出生,他在唐贞元十六年(800年)前往瞻仰李白墓,彼时李白墓尚在龙山旧址,和今天我们可以参观的李白墓园并不在一处。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名句是第二联: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我在这里祭奠你呀,当年你的仙风道骨今天居然埋在这九泉之下与荒垄为伴,而当我蓦然回首,浮现眼前的是那些你曾经留给这个世界的、惊天动地的灿烂诗篇。


吟咏李白的诗篇之中,最好的几首无疑都是来自李白的小迷弟--杜甫。在杜甫写给李白的十几首作品之中,我最喜欢的是这首《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先看首联: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白兄,你的诗真是天下无敌啊。你的才思总是那么神飞天外,总是那么飘然不群。大家请注意,这两句诗十个字里面,竟然出现了也、然、无、不四个虚词。在进行诗词创作的时候,虚词的运用是个段位很高的难点,其实不只是诗词创作,在我国传统的绘画理论体系中,当一个画者的手上功夫练到极致之后,也就是达到工匠级别的顶端以后,能不能成为“家”,就需要向心灵修炼上去下功夫,如此才能把实在的东西画出虚无缥缈的不真实感出来,这个叫做以实写虚,或者称为以实化虚。而虚的东西凝练着艺术家更加精纯的心灵力量,一方面使作品更具艺术张力,另一方面也赋予不同心灵感悟力的观众以更具多重丰富的画面感,使观赏者对同一件作品发散出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想象空间,所以在审美上要更高级,更能够触动、拨动、撩动受众内心深处的那根弦。在诗歌领域,对一首优秀的作品我们也会说“诗无达诂”,也就是一首诗对每个读者所呈现出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可见,绘画和诗词创作在“写虚”这个问题上高度一致,所谓诗画同源,古之人诚不我欺也。回到这首《春日忆李白》的首联,白是人名,飘是风名,对偶天成。接着老杜又连用也、然、无、不四个虚词,一上来就让这首作品虚实相间、摇曳生姿,“诗仙”李白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竟然也是一组工整的对仗句:白也对飘然,真真是神思万里,流雪回风,天璞地灵,绝然妙对。诗对思,名词对名词;无对不,可以理解成数字对数字。无敌对不群,诗无敌对思不群,妙至毫巅的绝对!千年之后,当我走进李白墓园的祠堂,抬头看见那匾额之上气势万钧的“诗无敌”三个大字的时候,心神震颤之间,仿佛看见了李白和杜甫在一团温暖的光晕中联袂携手,翩然而至。


那李白的诗文究竟是如何的无敌,神思又是如何的不群呢?我们接着看颔联: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里的庾开府,指的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庾信,因为后来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所以被后世称为庾开府。而鲍参军,指的则是南朝刘宋时期的大诗人鲍照,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作品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因为曾为前军参军,所以人称鲍参军。这一联对仗很清晰,自不必说,但需要提请各位诗友注意的是,这两句是互文,也就是老杜在这里并非是称赞李白的诗作象庾信一样清新脱俗,象鲍照一样飘逸洒脱,而是指李白的作品象庾鲍二人一般,清新且俊逸。


再来看颈联: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这一联是描写两位挚友远隔两地互相思念的名句。天宝四年(745年)秋,杜甫与李白相别于山东兖州。随后李白去江东漫游,杜甫赴长安求仕。这首诗是天宝五年,也就是两人分开后第二年的春天,杜甫在长安怀念李白而作。这一联的意思是:当我想念白兄你的时候,抬起头来只望见这渭水北岸的春光之中树木苍翠葱茏。注意这里双关李白的境况一如这春天之树,勃郁盎然。而此刻的你,可感受到了我的这份真挚的情感,你可也在思念我么?如果能够心意相通的话,你抬起头来,是不是也能望见那日暮时分低垂的浮云呢?注意这里同样也在双关诗人本人的境况一如这日暮之云,与世浮沉,飘飖无依。


我在本专辑的第三集《人生是一场又一场重逢》中,讲到了我的一首作品《沪上重会林兄》,其中的颈联“禅心耽柳色,慧梦渡阳关”,其实就是取法于老杜的这一联,各位诗友有兴趣可以倒回去听一下。


在杜少陵这样一种深沉绵密的情绪之中,作品来到了最后一联: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什么时候我才能和你重聚共饮,一起再仔细的讨论一下诗文创作的心得体会呢?可别小看这次不起眼的“细论文”,去年诗仙诗圣同游齐鲁之时,显然曾经互相讨论过作诗的甘苦创见,这也是“重-与细论文”的原由。当时的李白四十四岁,诗仙在其创作生涯中已臻巅峰,而杜甫这一年三十三岁,尚处于快速的上升期,仍在成圣的道路上积累攀登。这次由诗圣发起的学术讨论倡议如果能够实现,那绝对会是中国诗歌史、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讨论,中国的诗歌创作的顶峰水平甚至会因此而更上一层楼也未可知,只可惜杜甫“重与细论文”的倡议终究未能实现,而且仙圣二人自此从未再会,也给后世留下无限遗憾。


这首诗的前两联盛赞李白在诗歌方面的天赋与才华,后两联则着重抒发对李白的深厚友谊与思念之情。全诗法度严谨,情真意切,始终紧扣一个“忆”字,把对李白其人的深切怀念与对李白其诗的倾慕赞扬交融在一起。而对李白其人的怀念,又突出了一个“诗”字。由盛赞其诗始,以渴望“重与细论文”终,承接紧密,前后呼应,转折自然,情景相生,已达出神入化之境。



去年冬天,我应邀前往安徽马鞍山公干,故专程前往瞻仰李白墓。是时冬雨连绵,诺大的墓园仅我一人。想起两年多以前刚从英国回来的时候,我就去到了李白故里--四川江油,并应当地政府的邀请在李白纪念馆里,举办了归国后的第一场原创古典诗词专场音乐鉴赏会。因缘际会,今天我又来到了李白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留居之地--当涂,并有幸能够亲赴太白公的墓地,与儿时的偶像来一个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和绝大多数古诗词爱好者一样,李白是我刚开始接触古诗词的时候仰望得最多的那颗明星,今天专程来到李白墓,而且居然得到了一个与李白独处的机会,心中自然是非常的激动。我穿过“诗仙圣境”的石坊,来到青莲池畔,登上化鹤桥,步入太白祠,当我抬头望向那“太白高踪”的牌匾,只一眼便被那更在其之上的“诗无敌”三个字摄去了魂魄,一瞬间仿佛杜甫与李白同时穿越千年的时空,出现在了我面前。绕过太白祠,便是一个通向室外的石门,一脚踏出,李白的冢墓赫然出现在视野之中。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这一首七言律《庚子腊月过当涂怀太白公》:


笑俘明月到床前
云履飞星正少年
谩捻绯词惊紫阙
醉呼碧酒压朱弦
仙踪椽笔诗无敌
雄剑偏锋梦不圆
今日酹君牛渚上
犹闻高咏在青天


先来看首联:笑俘明月到床前,云履飞星正少年。你笑着把一轮明月俘押到我面前,我定睛一看,这不正是当年那个踏云飞星的翩翩少年么?这里用到一个典故:蒙童学诗,几乎都是从李白的《静夜思》背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所以我说:笑俘明月到床前。起句奠定了整首诗的基本情绪,那也是我对李白的整体印象,洒脱不羁,昂扬飘逸,高踪仙履,不坠尘世。


再来看颔联:谩捻绯词惊紫阙,醉呼碧酒压朱弦。这里用到李白的另外两个典故:一是他在担任翰林供奉期间曾应唐玄宗的要求,醉拟《清平调》三首,技惊四座,进而享受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之特殊待遇。所以我说:谩捻绯词惊紫阙。第二个典故是李白最为著名的乐府诗作品《将进酒》中有云“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又云“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所以我说:醉呼碧酒压朱弦。这里绯对碧,紫对朱,两组四种颜色相对,绯词对碧酒,紫阙对朱弦。惊对压,捻对呼,谩捻对醉呼。你曾那么漫不经心的便随口吟出了三首绝美的《清平调》,引得皇帝和贵妃的惊讶和崇拜。你也曾在大醉之时作《将进酒》名篇,狂唤美酒,声压朱弦。这里的“绯”是指深红色,因为是拟艳词以赞美贵妃以博皇帝欢心,故下此字。


接着来看颈联:仙踪椽笔诗无敌,雄剑偏锋梦不圆。李白一生仙踪不定,大笔如椽,其作品被诗圣杜甫誉为天下无敌。你剑术高超,雄心万丈,但却时运不济,大梦难圆。这里我引用了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诗无敌”,而且对之以“梦不圆”。李白的一生,可谓文武双全,文采自不必说,他还拥有较好的武术功底,其在《与韩荆州书》中描述自己“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当非虚言。然而他却空负雄才而不遇,哪怕是被唐玄宗招进宫里,也只是做个“诗待诏”,事实上只是一个陪着皇帝贵妃吟诗作赋的清客。三年之后因开罪朝中权贵而被“赐金还山”,实际上就是被体面的逐出皇宫。安史之乱起后又党附永王李璘,以至于被判流放夜郎,后获大赦,三年后病卒于当涂。观其一生之起伏跌宕,可胜浩叹!所以我说:仙踪椽笔诗无敌,雄剑偏锋梦不圆。


最后来看尾联:今日酹君牛渚上,犹闻高咏在青天。这里我又用到李白的一个典故: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

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

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

枫叶落纷纷


这是李白二十六岁时的作品,写作的地点恰是后来自己的安葬之地,也正是我今日所驻足之地--安徽当涂。牛渚乃是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向北突入江里的部分,即著名的采石矶。此诗题下原有注说:“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据《晋书·文苑传》记载:袁宏少时孤贫,以运租为业。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秋夜乘舟泛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高声吟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非常赞赏,于是邀请袁宏过船谈论,钦赏有加,直至天明。袁宏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声名大振。李白这首诗题目中的“怀古”,就是指这件事。他也希望能够获得当朝权贵的青睐与激赏,所以大家看这首诗的颈联“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我也象袁宏一样,在这里高声吟咏自己的诗文,可是谁又能听到呢?所以我在这里再续李白所用袁宏之典,复用李白之典,让两个典故双重叠加,说:今日酹君牛渚上,犹闻高咏在青天。今天,我专程来到当年你曾留下过诗篇的牛渚,也是你身后英魂永驻的牛渚,写下我自己的诗作来祭奠你、怀念你呀,我仿佛听到了你昂扬激越的高声咏叹,在那青天之外,经世永恒,不肯散去。


 再念一遍:


 庚子腊月过当涂怀太白公


 笑俘明月到床前

云履飞星正少年
谩捻绯词惊紫阙
醉呼碧酒压朱弦
仙踪椽笔诗无敌
雄剑偏锋梦不圆
今日酹君牛渚上
犹闻高咏在青天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陈嬉嘻

公子易厲害!加油加油💪

猜你喜欢
大森林里的动物第十集

一只鸟儿不小心从巢穴掉到地上,摔坏了翅膀。小鸟儿的哀鸣声引来小动物们的关注;你知道是谁帮他找到医生的吗?

by:月夜暖暖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与杜甫并称李杜。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

by:Ary远方

李白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by:洞庭烟雨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y:lie流伶

声音主播

133883

简介:公子易,原名李易。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学者/古典诗人 《诗词中国》评委/专栏诗人 北京香山大学堂美育学院院长/诗词主讲 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诗意空间营造课题组负责人 中央美术学院特邀专家/硕士生导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 香山诗社发起人 伦敦“公子易与牟先生”音乐工作室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