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集:怀苏轼 | 赵孟頫《水调歌头》VS 公子易《七律•坡仙》

2021-09-13 13:35:0026:46 226
声音简介

上一集讲了怀李白,这一集我们接着怀一下苏轼吧。如果说要给中国文化找一个代表的话,苏轼当选的概率应该是最高的,甚至高过李白。因为李白一生的造诣仅限于诗,而苏轼不仅在诗词方面成就斐然,而且还在散文、书法、绘画、甚至烹饪方面均有一流建树。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则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文章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书法位列宋四家“苏黄米蔡”之首;而其绘画,更是我国文人画的巅峰。千年回望,苏东坡踏云从空,皎然傲立于历代文宗之巅!


然而这些还都还不是最主要的,千年以来,最让后世称道、敬佩、叹服、仰望的,却是苏东坡豁达超然的人生境界和逸赏萧疏的人生品格。我们中国的艺术体系,分为“奴徒工匠师家圣”七步台阶,以学画为例,刚开始的时候没资格学画,只能司职洒扫,帮人铺个纸磨个墨,谓之画奴。一段时间以后,若师傅见你执礼甚恭、根骨不差,才有可能收你为徒。经过几年的学习,你掌握了基本的绘画常识与技能,便可称为画工,深圳大芬村里大部分的从业者都是这个级别。画工之中,部分技术上有灵性的人,再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刻苦磨砺,可能会渐渐达到手艺上的极致水平--画匠,我们现在看到并投以赞叹的许多日本的手工艺人,以及我国现在正在大力倡导的工匠精神,大致都是指这个级别。这个级别的主要特征是在一个艺术项目的技术体系本身上下足功夫,力求尽善尽美、精益求精。当一个艺人的水平达到这个级数之后,他就可以收徒弟来传授自己的技艺了,就绘画而言,这就是所谓画师。古往今来,绝大多数艺术从业者的人生巅峰止步于此,再往下,由于手上功夫已臻极致,想要自己开宗立派成为“家”,那就需要向心灵修炼上去下功夫。所有的艺术门类,到最后比的一定不是技术本身,最后比拼的是灵魂的洁净度和持续修持所形成的心灵力量。所以,无论你从哪里入道,最终都要归到中国传统之“修心”、“修身”道路上来。就绘画而言,若始终只能沉浸于技术手法上的追求与提升,而始终不能体会“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不能体会什么叫做真正的“天人合一”,那他的一生也都只能停留在匠人状态,最多成为一名可以授徒的画师。而且不管你标榜自己心灵力量如何高超,人生如何已经开悟,但只要你的作品不能传世,便不能称家。当代画家黄宾虹有云:唐画如面,宋画如酒,元画以下,渐如酒之加水,时代愈后,加水愈多。近日之昼,已经有水无酒,不能醉人,薄而无味。话虽难听,但却是至理。为何?自唐宋以降,古人绘画皆以多读书为本源,诗书画等艺术单项各自的技术体系均极庞深,然而却都只是一位艺术“家”文心外化的不同形式而已,明代画家董其昌有句话说得特别到位,他说“一一毫端百卷书”。另外,有人曾问过唐伯虎的老师周臣,为何他画的画反不如他的学生唐伯虎,周臣回答说:“但少唐生三千卷书耳。”由此可见,成为“家”的关键在于修炼自己的一颗“文心”,要想成为一代宗师,无论如何绕不开的路,是一定会归到身心的修持和道德领悟力的提升上来的。而在技术上做到极致,只是一项必要条件,而已。更进一步,家之上,可称圣者,那就需要在那群本就已经极其稀少的天赋极高、悟性极好、刻苦至极、修身修心都已获得极高成就的大神中间,又有人极为偶然的得到了极玄妙的人生际遇和人生体验,才有可能臻至圣境。五千年浩渺,数人而已。


回到今天怀苏轼的主题上来。我们之所以把苏轼当作中国文化的代言人,除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傲人天赋与伟大成就,我们来看看历代评论家是如何评价他的。


民国时期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之一王国维《文学小言》有云: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庄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金代元好问《遗山文集》亦有云:自东坡一出……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之气象。


北宋湖湘学派奠基人之一胡寅《酒边词序》: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清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苏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


南宋词人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今天,我特意选取了元代画家赵孟頫的一首《水调歌头》,和我自己的一首《七律坡仙》,以此来怀念我们中华文脉的宗主之一--苏轼。


先来看这首赵孟頫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赵孟頫


行止岂人力,万事总由

燕南越北鞍马,奔走度流

今日芙蓉洲上,洗尽平生尘土,银汉溢清

却忆旧游处,回首万山

客无哗,君莫舞,我欲

一杯到手先醉,明月为谁

莫惜频开笑口,只恐便成陈迹,乐事几人

但愿身无恙,常对月婵


这首词的作者赵孟頫,字子昂,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系,南宋晚期至元初的大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頫诗书画俱佳,其书法更是位至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之列,可见其造诣之深。


这首词的词义比较明确,并无晦涩之处。我之所以选了这首词,是因为他用了与苏轼《水调歌头》完全相同的韵脚,所以这是一首苏轼《水调歌头》的唱和作品,在技术上叫次韵,也叫步韵,这部分的知识我已经在本专辑的第六集做过详细介绍,有兴趣的诗友可以倒回去听一下。


为了方便各位诗友比对,我把苏轼的原诗也放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赵孟頫和诗的用韵顺序“天、年、寒、间、眠、圆、全、娟”,和苏轼完全一致。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前面提到赵孟頫诗书画俱佳,今人常以为难得,但古代中国的文人,通常都是如此,因为不仅是书画同源,诗、书、画、金石、音乐、舞蹈、园林、建筑等等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尽皆同源。以何为源?文心矣。所以今日之中国,在近一百多年西学东渐的风潮之下,实行分类分科分专业学习,遂致道裂为百,艺格健全之人殆不复存。



接下来看一看我的这首《七律坡仙》:


七律坡仙 公子易


御剑横槎踏碧波

弹星玩月醉东坡

嘉鱼尝唤桃笺上

倩影还依红泪多

笑掩羽弦飞羽扇

漫登烟阁放烟蓑

欲冲天浪乡关近

滟滟遥闻水调歌


先看首联:御剑横槎踏碧波,弹星玩月醉东坡。在那个你们已知的世界里,我虽然已经湮灭了肉身,但在另一个更高维度的平行世界,我却御剑腾空,在天河里横槎而行,向着我曾经生活过的人间凌空踏波而来。我坐在黄州的东坡之上,潇洒不羁的伸出手指,弹弄着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不由得回忆起我当年酣醉此地的样子。这里的槎指仙槎,系传说中往来于天界与人间之间的木筏。这首诗是以苏东坡登仙之后的玄想穿越为主线。


接着看颔联:嘉鱼尝唤桃笺上,倩影还依红泪多。倩影对嘉鱼,红泪对桃笺,红泪多对桃笺上,依对唤,还依对尝唤。这里的出句和对句各自用到一个典故。出句“嘉鱼尝唤桃笺上”用到的是苏轼和他的首任妻子王弗著名的“唤鱼姻缘”的故事:苏轼少时曾在眉山名士王方的中岩书院学习,距离书院不远处的中岩寺中有一泓绿水,如果在岸边驻足击掌,岩穴中瞬间便会有无数的鱼群竟相游出,犹如凌空飞翔,很是壮观。苏轼对老师王方建议道:美景当有美名。王方于是遍邀文人学士,在绿潭前投笔竞题,可惜诸多秀才的题名不是过雅,就是落俗,王方并不满意。此时苏轼略作沉思,提笔写下了“唤鱼池”三个字,而几乎就在同时,住在岷江对岸的王方的女儿王弗听说父亲要为此潭命名,便让丫鬟送来红色纸笺,打开之后,上面竟然也赫然写着“唤鱼池”三个字,众人不由得惊叹:不谋而合,韵成双璧。王方遂将女儿嫁给了苏轼,这就是苏轼和王弗著名的“唤鱼姻缘”的传说。所以我说“嘉鱼尝唤桃笺上”。这里对鱼的描述我用了“嘉鱼”二字,双关了《诗经·南有嘉鱼》的典故,隐喻苏轼与王弗之间相敬如宾,亲密无间,难舍难离。


下句“倩影还依红泪多”又用到另外一个典故:苏轼五十八岁的时候被贬广东惠州,没想到隔壁恰好住着一位名唤温超超的超级粉丝,年方十五,长得非常漂亮,立志非东坡不嫁。她常常在晚上爬墙到东坡窗外,偷听他读书吟诗。温父架不住女儿的苦苦哀求,不得已向东坡先生提亲。但当时苏东坡处境艰难,而且考虑到两人年龄相差悬殊,他不想耽误温超超的青春年华,于是就告诉温父,自己愿出面为温小姐介绍一个优秀的官家子弟。可是还没来得及介绍,苏东坡便很快又进一步被贬官到更加偏远的海南儋州,等到三年之后他从海南返回惠州,温小姐却竟因为相思成疾而致香消玉殒。温父按照其遗嘱将她埋葬在东坡离去时登舟的沙滩东侧,只希望东坡先生回来的时候能再次看她一眼。回来后的东坡闻此噩耗,悲痛不已,进而联想到自己一生羁旅漂泊,实在愧负温小姐良多,情到深处,不仅潸然泪下,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往事不堪回首,才子老去,不敢接受佳人爱意,不想竟留下千古遗憾。但在我的这首《七律·坡仙》里面,我一改这伤感的情绪,反过来赋予了这个悲伤故事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让苏轼和温小姐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另一个时空里倩影依偎,尽诉相思离愁,所以我说“倩影还依红泪多”。


我尝试着将这一联翻译一下:想来你们这些后辈现在都知道我和我爱妻王弗“唤鱼姻缘”的故事了吧,告诉你们,其实当时是在这个平行世界的我把“唤鱼池”三个字通过意念映入到了王弗小姐的脑海里,她才写下了同样的红笺遣人送过来的。我承认,其实是我早就看上了师傅的女儿,忍不住利用我的神通,故意耍的一个玄机罢了,哈哈。后来,我又被贬到了广东的惠州,在那儿有一位温姑娘对我情根深种,之后她因为对我思念太深,抑郁而终,所以当我从海南儋州回来的时候,才专门为她写下了那首《卜算子》。后来我到了仙界,为了弥补这平生之憾,我再次施展法术,重新把温小姐接到了我的身边,这样她就可以依偎在我怀里,流着既悲伤又喜悦的眼泪,诉说我走后的离别之苦啦。


再来看颈联:笑掩羽弦飞羽扇,漫登烟阁放烟蓑。羽弦/羽扇对烟阁/烟蓑,飞对放,掩对登,笑掩对漫登。这里的羽扇,典取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烟蓑则是典取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烟阁,指凌烟阁。唐太宗李世民因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在长安城太极宫建凌烟阁,由唐太宗亲自撰词,褚遂良题额,阎立本画像,共绘开国功臣二十四人像于阁上。如果按照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我们也来列出一个凌烟阁功臣榜的话,苏轼绝对可以名列其中,甚至位列榜首。


笑掩羽弦飞羽扇,漫登烟阁放烟蓑。意思是:我化身为羽扇纶巾的周瑜,谈笑之间,我抑扬顿挫的挥手弹琴,便让赤壁的敌人灰飞烟灭;须臾我又飞到那凌烟阁上,漫不经心的看了一眼自己的画像,随即长笑一声,高唱着“一蓑烟雨任平生”,潇洒的踏云而去。


最后来看尾联:欲冲天浪乡关近,滟滟遥闻水调歌。我正踩着滑板在白云之间冲浪,玩得正高兴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竟然已经到了我的家乡眉山,我刚降下云头,却听见袅袅娜娜、悠悠渺渺,一首美妙的《水调歌》正向我滟滟而来,那起头的部分,不正是我的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么?


再念一遍:


七律坡仙 公子易


御剑横槎踏碧波

弹星玩月醉东坡

嘉鱼尝唤桃笺上

倩影还依红泪多

笑掩羽弦飞羽扇

漫登烟阁放烟蓑

欲冲天浪乡关近

滟滟遥闻水调歌



今天我和各位诗友一起来怀念苏轼。苏轼脍炙人口的诗篇多矣,在这里我选取了这首《望江南》,一首不那么常见的佳作,来作为本集的结束,以此向苏东坡前辈致敬,向中华传统诗意生活中的潇洒飘逸、俊秀昂扬致敬,并与各位诗友共勉之。


望江南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苏轼集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by:明月社

苏轼词集

跟着东坡悟人生

by:杜若412

苏轼文集

朗读苏轼的豪放派词

by:海阔天空的飞

苏轼文集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

by:书含读书

苏轼合集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美食家,他一生坎坷却始终热爱生活,笔下生出无数文章、词赋,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不胜枚举。因此我想在此做一个他的合集,希望每天品读...

by:西泠cc

苏轼诗词集

本集收录了苏轼的诗词,加以简单明了的解说,让大家轻松愉快的学习诗词。

by:细闻书香

苏轼词集(持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眉山人。他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流大家,其诗歌今存二千七百多首,风格多样,而以纵放透辟、曲折澜翻为基本特色。...

by:NL安南RAR

苏轼诗词全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

by:清欢FM

声音主播

133883

简介:公子易,原名李易。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学者/古典诗人 《诗词中国》评委/专栏诗人 北京香山大学堂美育学院院长/诗词主讲 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诗意空间营造课题组负责人 中央美术学院特邀专家/硕士生导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 香山诗社发起人 伦敦“公子易与牟先生”音乐工作室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