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家庭

2022-03-27 14:30:3618:30 44
所属专辑:幸福之路—罗素
声音简介
十三章 家庭
从原则上讲家庭本可以为人提供最基本的满足,但它却没有做到。要保持愉快的亲子关系,为孩子创造幸福的生活,成年人就必须深刻反思为人父母的问题,并在反思的基础上采取理智的行动。
今天的家庭不幸源于极不相同的原因,有心理的,有经济的,有社会的,有教育的,有政治的。就社会富裕阶层的女性而言,两个相互交织的原因使她们感觉做父母的负担比以往更重了。这两个原因是,单身女性获得了就业机会和家政服务的衰落。
今天的未婚女性受过良好教育,不难过上舒适的生活,只要不打算生孩子,就能一直过着惬意的生活。而一旦有了要孩子的打算,她就得结婚。生活将远不如她之前已经习惯了的那样舒适,因为她的丈夫很可能不如她以前挣得多,并且还要负担整个家庭而不仅仅是一个单身女人的开支。享受惯了独立之后,她会觉得为了每一份必需的开支而不得不向另一个人伸手,这着实让人恼火。遇到的新麻烦是家政服务供应短缺且质量低劣。如此一来她就被家务拴住了,不得不大材小用,操持与她的能力和所接受的培训完全不相称的日常琐事。至于照料孩子,如果她自己努力成了这方面的行家,她就会觉得把孩子托付给保姆风险太大。这种相夫教子的主妇经常会落得夫嫌子厌。妻子唠叨的话是惹人烦,不说的话像不上心。在母子关系里,她会一直记得为孩子做出的牺牲,几乎必然会更多地要求孩子回报,而关注琐事的习惯又会令她心胸狭窄、无事生非。这将是她蒙受的最严重的伤害:为家尽责却因而失去家人的爱,相反,如果她忽略他们,保持自己的开朗与魅力,他们反而会喜爱她。
上述困难本质上是经济性的,另一个同样性质的问题几乎同样麻烦。我指的是大城市人口聚集导致的住房困难。城市里的居民通常只能住公寓,不宽裕的人更只能住在极其局促的空间里。如果家里有孩子,公寓内的生活会很不舒适。孩子没有可以疯玩的地方,父母没有可以躲清静的地方。因此,上班族越来越多地住往郊区,这无疑很符合孩子的需要,但显然增加了父亲的辛苦,同时削弱了他在家庭中的作用。
论及当下亲子关系中的心理困境时,我们在接近这个主题。这实际上是由民主引发的问题。过去有主人和奴隶之分:主人来决定做什么,总体上说也爱护他们的奴隶,因为奴隶为他们提供了愉悦。奴隶可能会恨主人,但情况不像民主理论设想的那样普遍。所以他们还是愉快的。随着民主理论被普遍接受,这一切改变了:以往默认一切的奴隶停止了默认,以往对自已的权利深信不疑的主人开始犹豫和动摇。冲突发生造成了双方的不幸。这种进程的确带来了世界的不适,罔顾事实亦毫无益处。
普遍民主化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亲子关系的改变。父母不再确信自己拥有否定孩子的权利,孩子不再认定需要尊重父母。服从的美德以往是天经地义,现在看来却陈腐不堪。精神分析理论让受过教育的父母心生担忧,唯恐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命令孩子可能会制造罪恶感,假如不予限制他们又可能养成父母眼中的坏习惯。为人父母,曾经是关乎权力的辉煌体验,如今却变成胆怯、焦虑并充满良心的不安。慎重的母亲对孩子的要求会过少,而任性的母亲要求又过多。慎重的母亲会克制她们天性中的情爱,变得羞怯;任性的母亲则试图在孩子身上找回她们被迫放弃的快乐作为补偿。一种是孩子忍受着爱的饥渴,另一种是孩子的爱被过度刺激。哪一种都不是家庭创造的最好的、简单自然的幸福。
遍观这些麻烦,你还会惊讶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吗?人口总体出生率已经下降到了人口总量即将开始衰减的拐点,而富裕阶层早就越过了这个点,不只是个别国家如此,事实上是所有高度文明的国家都如此。文明程度越高生育率越低,文明程度越低生育率越高。西方国家最有智识的群体目前正在消亡之中。不出几年,西方国家的整体人口数量将会减少,除非他们能从低文明地区移民加以补充。而一旦这些移民接受了迁入国的文明,他们的生育率也相应地转而降低。
每个西方国家的道德公知们都努力就此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们一方面宣扬已婚夫妇有义务按照上帝的旨意来生育,无须考虑孩子将来能否健康幸福。另一方面是身为男性的教士们大声颂扬母性的圣洁快乐,谎称什么贫病交加的孩子所组成的大家庭是幸福之源。政府能做的就是尽力让穷人保持愚昧。白种人要想延续,就必须为成为父母重赋幸福感。
抛开现实情况不谈,从人类天性来看,我认为为人父母显然能在心理上给人带来生活中最大、最持久的幸福感。《旧约》里的男人女人都热衷于传宗接代,在中国和日本,这种生育观念延续至今。有人说这种生育意愿来自祖先崇拜,我却认为实际上正好相反,应该是祖先崇拜反映了人们对家族传承的关注。为人父母的幸福感在我的人生经验中无出其右。想幸福地活在世间,尤其当韶华已逝,就不能有孤独无靠及来日无多的自我感觉,而要把自己当作生命
之流的一个部分,从最初的一个细胞,奔向遥远而未知的将来。芸芸众生只能寄托于生儿育女。那些听任自己的生育冲动止息的人已从生命之流中抽身,这给他们带来了生命枯萎的巨大风险。对于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的人,未来是重要的,至少在他有生之年是重要的,不仅在道德上和想象中感觉重要,在天性和本能中也感觉重要。一个人若能将兴趣扩展到自身之外,便可能将其扩展得更远。就像亚伯拉罕,他因为想到子孙将要继承应许之地而深感欣慰,哪怕这将是数代之后的事。他凭此拯救自己脱离了空虚,那种扼杀所有情感的空虚。
家庭的基础应该是爱,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特殊的爱,父母之爱是人们通常只能给予自己的孩子,而无法给予他人的一种特殊的爱。这种情感传自我们的动物祖先。只要观察过雌性动物如何照顾幼仔便会发现,它对孩子的行为方式完全不同于对与她有性关系的雄性。这种差异化的本能模式同样存在于人类,尽管具体形式不同,表现程度有别。如果不是因为这样一种特殊的情感,家庭就没什么必要成为一种制度了,因为专业抚养机构也同样可以照顾好孩子。父母之爱的更大价值在于,它比其他任何情爱都更加可靠。朋友因为你的德行爱你,情人因为你的魅力爱你,你若失去德行与魅力,恐怕也将失去朋友和情人的爱。但当不幸发生时,生病甚至蒙羞,父母是最可靠的,如果他们是那种真正的父母。我们当然乐意因为自己的优点而受人赞赏,但大多数人在心里会留有余地,感觉这赞赏未必可信。父母爱我们是爱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我们在他们身边也就感觉格外踏实。顺风顺水时这并不大重要,坎坷失败中它却能给你无可替代的安慰和安全感。
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保证一方快乐很容易,但要保证双方都快乐就难多了。好的人际关系应该是能让双方都满足的。这一点尤其适用于亲子关系,相比前辈,儿女需要忍受父母的情况减少了,相应地父母从子女那里得到的乐趣也减少了。我不认为有什么真正的理由能减少父母从孩子身上得到的乐趣,虽然实际情况是这样。我也不认为有什么理由能让父母无法增加孩子的快乐。然而,像现代世界所追求的一切平等关系一样,它需要敏感与柔软,需要对另一种个性的尊重,而这些恰好是日常生活中的好斗性所不鼓励的。为人父母的幸福感,首先是生物性的,然后是,当父母以一种信仰平等的世界所赞许的态度来面对其他个体时所可能产生的快乐。
父母之乐的源泉有两脉。一方面是感觉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被外部化了,可以在身体其他部分死亡后更久地活下去,而外部化的部分又可以同样的方式传递,生命的种子因此生生不息。另一方面是权力与温情的紧密结合。新生命弱小无助,父母自然有一种照顾的冲动,这种冲动不仅满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十三式

每首诗后面都附有青瓷老师的图解,让学诗一目了然。...

by:北国飘雪6

十三咒

你怕鬼吗?其实每一个厉鬼的背后,都会有一个或凄凉,或无奈,或遗憾的故事......一个千年的诅咒,一段不为世人接受的孽缘,一个不停缠绕的诡异噩梦,一个平凡无奇女...

by:阿尔静

佛教十三经: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内容是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

by:无量21

十三经

《十三经》,南宋时并称的十三部儒家经籍,为历代文人推崇。为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汉代立诗...

by:补桐书屋

十三个墓地,十三个奇想故事

拜访有传奇的墓,认识英雄不死的灵魂,我们才能凝视自己。

by:瑛行

十三鬼穴《中医鬼门十三针灸法》

想知道十三鬼穴的重要性吗?想知道头昏脑胀睡眠差,眼睛发酸脑袋疼怎么调理吗?跟着飞姐一起来探索中医给的答案吧

by:澜雪飞飞

声音主播

303599

简介:波哥最崇拜曾国藩关于进德修业的观点: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