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老师教你读课文第四十二课:在天晴了的时候

2022-07-25 10:19:5313:23 46
声音简介

在天晴了的时候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请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


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试试暖,


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


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


在天晴了的时候:


赤着脚,携着手,


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


溪水在温风中晕皱,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


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戴望舒,又称“雨巷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代表作品有《雨巷》《寻梦者》《我用残损的手掌》等。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唐代诗人李商隐以优美的诗句描写了雨后初晴的景象。雨过天晴,大自然无比清新亮丽,置身其中,是那么舒服与惬意。诗歌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引起读者的想象,进而激发读者浓厚的兴趣。在诗人戴望舒的眼中,雨后初晴的景色是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让我们和诗人一起走进这幅画卷之中,感受雨过天晴给人带来的心动。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戴望舒创作的一首诗。整首诗体现了真实与想象的融合,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雨后天晴的景象。



这首诗节奏舒缓,叙述紧凑有序,依次描写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等景物,最后写了雨后漫步小径的独特感受。



诗人观察细致独特,想象富有诗性,赋予文字一种宁静而又灵动的美感。



第一段中,“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不再胆怯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一连串拟人手法的运用,让雨后天晴的景象充满了生机。



这一段由于较长,在朗诵时一定要注意语言节奏,千万不要越来越快。给人的整体感觉应该是缓慢、舒适的。注意桑老师给大家标注出的逻辑停顿,千万不要随意停顿导致破句了哦。



词组下桑老师所画的波浪线,意味着我们要加重一点点语气,去强调一下这个词语。和画圆圈不一样,圆圈意味着可以加重语调强调。虽然听上去好像差不多,但是放在文章当中,有天壤之别。



第一段末尾,“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运用了美妙而贴切的比喻,把凤蝶儿“五彩”的翅膀幻化为一开一收的智慧书页,借风蝶儿的“闲游”巧妙地完成了对诗人自己悠闲心态的表达。这里我的情感要喜悦、欢乐。



第二段的前两句,并没有与第一段的前两句完全重章叠句,而是运用回环的方式,突出和强调了诗人悠闲愉悦的情感。尤其是第一句话,要有劝说别人的意味在里面,要把话语送出去,不要一说完就停顿。



诗歌第三段,“新阳推开了阴霾了”,一个“推”字将“新阳”拟人化,雨后天晴的明丽画卷也随之舒展。画卷中,小溪在温暖的和风中泛起微微涟漪。浮云在天空中自在飘移,投影在青山间。云的“闲游”照应了上文凤蝶儿的“闲游”,抒发了诗人自在悠闲、宁静平和的心绪。



在朗诵时,要注意逻辑停顿。因为诗歌快要结束了,语速也要放慢,不要草草了事。



全诗押“ou”韵(“候、走、手、柔、垢”等),但不生硬,不是为了凑韵而选字,韵与自然景物、诗人情感、诗歌节奏和谐相融。比如“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一句,借助跳跃的节奏和音韵的变化,将亲近自然的愉悦表现得淋滴尽致。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桑老师教你读课文

“上海朗诵水平等级考试”评委桑商老师将会用朗诵给语文插上一双轻盈的彩翼,用声音给文字注入充沛的情感,带领同学们开启语文的“乐学”之旅!

by:语文名师掌上观文

计老师读课文

本专辑收录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年级--六年级的课文,每篇课文以朗诵的形式,添加了音乐,结合朗读者的理解,在理解文章作者的基础上做二次创作,让课本上的文章更加...

by:纯纯语声

霓裳老师教你读

本音频旨在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普通话作品朗读水平。

by:霓裳老师

代老师课文范读

读得不好,请多包涵。谢谢大家跟听。

by:代立然

聂老师读小学课文

根据喜马拉雅“全民朗读”内的文本,自然朗读,避免低幼化语气。每篇录制都是一遍过,没有经过刻意编排,也没有专业录制设备(就是对着手机朗读),所以难免存在些瑕疵,还...

by:聂晓晶

跟引章老师一起读课文

跟着资深小学语文老师一起读课文,帮你正音,带你体味文章的情感。

by:引章老师